楊仲義

楊仲義

楊仲義,北路梆子第一位梅花獎獲得者。1979年畢業於山西戲曲學校忻州分校,師承賈桂林、趙景勃等名師,歷任忻州地區北路梆子劇院演員,忻州市北路梆子青年團領銜主演,國家一級演員。現任山西省劇協副主席、山西省戲劇研究會副會長、忻州市劇協副主席、文聯常委,省優秀專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表演協會理事,忻州市第一屆人大代表、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獲省“五一勞動獎章”。省勞動模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仲義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
  • 性別:男
基本介紹,任免信息,藝術人生,戲校學習,打造文化藝術產品,領銜演員,擔任劇團團長,事業傳承,讀研經歷,取得成績,北路梆子“第一梅”楊仲義,相關新聞,

基本介紹

楊仲義,男,1961年生,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現任忻州市北路梆子青年團團長,忻州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委員,山西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山西省戲劇研究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3年,獲得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2004年,被授予山西省“勞動模範”稱號。在迄今30年的藝術實踐中,他腳踏實地做人,精益求精從藝,不斷進取,不斷探索,創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舞台藝術形象,被譽為“全材鬚生”。他主演的《殺廟》、《逃國》、《拜母》、《休妻》、《驚魂》無一不是北路梆子經典佳品,其中《殺廟》、《逃國》已成為本劇種後學者和兄弟劇種仿演的範本;他在原創劇目《香火》、《宋江》、《醒醉記》、《魂斷明宮》中塑造的老長壽、宋江、房玄齡、崇禎等綜合了本劇種鬚生、衰派老生演員運用唱、做、念、舞各種塑造人物的手法,將本劇種鬚生表演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他在移植和改編劇目《華子良》、《清風亭》、《背靴》中塑造的華子良、張元秀、寇準為北路梆子與京劇和其它兄弟劇種進行藝術交流,藉以提高本劇種藝術水準起到了典範作用。
楊仲義
《清風亭》劇照《清風亭》劇照

任免信息

2016年9月,任命楊仲義為忻州市北路梆子戲劇研究院院長;免去其忻州市北路梆子戲劇研究院副院長職務。

藝術人生

戲校學習

為了把楊仲義培養成才,1977年父親送他到山西省戲曲學校學習。在那裡,他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付出幾倍於一般學員的辛苦,練就了一身過硬的功夫和一付清純、明亮的“鐵嗓子”。他1979年戲校畢業後,被北路梆子劇團團長、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賈桂林和中國戲曲學校教授、副校長趙景勃看中並吸收為徒,親自培養教導。1991年,忻州市北路梆子劇團成立,楊仲義擔任團長。當時,戲曲市場萎縮,戲曲行業不景氣,加之財政只下撥50%的工資,作為國家一級演員的楊仲義每月的工資也不過七八百元,其他演職員工有的只能拿到三百多元。

打造文化藝術產品

作為山西省劇協副主席,北路梆子第三代領軍人楊仲義站在了發展北路梆子事業的高度打造文化藝術產品。世紀之初,在他但任忻州市青年團團長的第二年就開始了新劇目《香火》的創作,除導演外,編劇、作曲、演員都由本團專業人員擔任。在人才的運用上,他採取實踐中鍛鍊、實踐中提高的辦法,創作中碰到難題共同討論研究,共同想辦法解決;本團一時拿不準的難題,就帶領專職人員到北京、太原請專家提意見,出主意。這樣不僅培養和鍛鍊了本團各類藝術人才,使他們的才幹在實踐中得到了提高,而且減少了投入,形成人盡其才,心心相印的團隊精神。他的這一決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路梆子青年團自編自演的《香火》參加了第八屆“中國人口文化獎”後,從編劇、導演、作曲、舞美設計到9個演員全部拿了獎項。緊接著,《香火》又下一城,一舉奪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南京來的國家一級導演續正泰激動地說:“《香火》以最少的投入,最短的時間,最簡樸的舞台裝置,拿到全國最大的獎。這不用說一個地市級劇團,就是省級院團也辦不到。”一部奪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大戲,用了僅僅20多萬元!忻州市北路梆子青年團的演職員們在楊仲義的率領下,用自己的團隊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將自編自演的劇目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取得這樣的成就,浸透了每個演職員辛勤的汗水。《香火》晉京演出後的當晚,劇組的演職員的人人眼裡噙滿了淚水
楊仲義楊仲義

領銜演員

作為一個領銜演員,楊仲義不僅以自己對藝術不懈追求的精神令人欽佩,而且以自己的做人品格讓人感動。2002年,山西省小戲、小品、小劇種調演在即,楊仲義主動將這次參演的機會讓給了其他演員,推出了本團自編自演的現代小戲《山妹子》和新編劇目《探妻》,他只在《山妹子》一劇中擔任了作曲。在這次調演中,《山妹子》獲得了“最佳劇目獎”並囊括了編劇、導演、作曲、舞美、伴奏和演員表演等全部獎項;另外,《探妻》也獲得了劇目獎、演員表演獎和伴奏獎。這次演出不僅推出了演員,而且推出了劇目:《山妹子》濃郁的鄉土氣息獲得了廣大觀眾的好評,成為劇團下鄉演出的保留劇目。2003年《山妹子》再度加工,改名為《鳳棲岩的故事》,一舉又以榜首位置獲得了第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金獎和演員表演一等獎。
劇團既是一個演出團體,又是一個創作群體。基於對事業的考慮,楊仲義深刻認識到劇團缺導演是個舉足輕重的問題。於是,他於2004年山西省移植劇目調演將要舉行之際,作出決定:移植全國精品劇目《華子良》,由自己擔任主演,讓兩位演出經驗豐富的演員擔任導演。他選擇移植《華子良》一方面是為了挑戰自我,向更高的藝術水準衝刺,另一方面是為了讓自己扛住戲,培養出“本土”導演,使劇團成為集編劇、導演、作曲、舞美和更多的優秀演員於一體的創作群體。經過這一實踐,劇團導演的空缺終於得到了彌補。《華子良》一劇在調演中不僅以榜首位置獲得了優秀演出獎和主演一等獎等獎項,而且本團培養的導演也獲得了導演一等獎。

擔任劇團團長

楊仲義懂得演員是劇種和劇目的載體。因此,在他擔任劇團團長之後,始終把培養青年演員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全省的每一次戲曲調演和每一屆“杏花獎”比賽,他都有計畫地安排青年演員參加,國家級評比演出則是有機會就上。全團有9名演員獲國家獎,6名演員獲“杏花獎”,通過參加各種評比演出和調演,使許多青年演員得到了鍛鍊和提高,整個演出水平逐步成梯隊向前發展。
《拜母》劇照《拜母》劇照

事業傳承

在事業的傳承方面,楊仲義尊敬師長、勤奮好學、虛心求教。他主演的《逃國》是向北路梆子老一代藝術家楊耕泉求教的成果;《拜母》與老藝術家翟效安有著傳承關係;《殺廟》學習了老一代著名演員郭占高的表演風格……在2004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班後,他又拜北路梆子老一代表演藝術家李萬林為師,揣摩“萬林腔”的發聲,潤腔技巧。他不僅向本劇種的藝術前輩潛心求學,而且還在中國戲曲學院學習期間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王景璐和京劇藝術大師周信芳的嫡傳弟子肖澗增為師,向王老師學習京劇《翠屏山》中石秀的一段“六合刀法”,從中體會王老精到的表演藝術;肖老雖年已古稀,仍手把手向他傳授“麒派”名劇《義責王魁》,通過肖老的示範,使他在表演、念白方面吸收了“麒派”的藝術營養,彌補了北路梆子以唱為主,在深層次刻畫人物方面略顯粗放的缺憾。綜合了諸多因素後,他拿下了自己參與創作的大型古裝戲《宋江》。他在《宋江》一劇中,將北路梆子的慷慨激昂與京劇表演藝術的儒雅大氣結合起來,提升了北路梆子劇目的藝術水準,為北路梆子的發展進行了大膽的探索

讀研經歷

與此同時,楊仲義作為中國戲曲學院的研究生,他在三年讀研期間,應邀赴天津參加了“世紀經典國粹記憶全國名家演唱會”,演出了《拜母》,並先後赴北京在長安大劇院、政協禮堂、民族文化宮參加了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主辦的“空中劇院”演出,全國梆子藝術研究會組織的梆子演唱會,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班十周年匯報演出等等,以《逃國》、《漢宮驚魂》、《拜母》等劇目與全國各大劇種領軍人進行了藝術交流,為北路梆子走向全國起到了帶動和牽頭作用。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藝術實踐,楊仲義的理論認識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他撰寫的論文《淺談戲曲藝術變形之美》、《舞台行動管窺》、《我演華子良》等以更高的層面反映出他對戲曲藝術的獨到見解,受到全國戲劇專家、教授、學者的好評。其中《淺談戲曲藝術的變形之美》編入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戲曲論文集《春花集》。

取得成績

1992年11月,忻州北路梆子青年團應文化部之邀赴西安參加秦、晉、豫“金三角”交流演出,楊仲義以一出《殺廟》“殺”出了忻州的威風,劇場裡掌聲如潮,經久不息。《陝西日報》以顯著位置予以報導,《殺廟》被稱為“天下第一殺”。1994年,當該團再度應文化部邀請赴杭州參加中國越劇“小百花”藝術節演出時,《殺廟》、《拜母》、《休妻》等劇目讓杭州觀眾過足了戲癮,看傻了眼。演員擔任劇團主要領導,無疑對自己的藝術成就有所影響。但楊仲義正確處理個人和劇團的關係,在抓好劇團工作的同時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益求精,從而塑造出一個個光彩鮮活的形象。他主演的劇目有好多被拍成電視劇目。1987年《休妻》,由山西電視台錄製播出,並被列入省優秀劇目。
1992年《殺廟》、《拜母》、《休妻》、《逃國》與大型古裝戲《醒醉記》由中央電視台錄像並播出(至今中央電視台仍不斷播出),成為名副其實的經典之作。
1997年,《殺廟》由中國戲劇家協會錄製成實景電視劇,收入戲曲精品庫,成為全國梆子戲中改編劇目的範例。
1999年,《逃國》代表山西戲劇界參加全國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由中央電視台1套黃金時段實況播出,成為全國梆子戲交流的代表劇目。
2000年自編自演的大型現代戲《香火》獲“中國人口文化獎”後,山西電視台錄製全劇並播出,被國家計生委納人“精品工程”。同年,他主演的改編劇目《拜母》參加山西電視台春節文藝晚會演出,成為該台經常播出的保留劇目。楊仲義不僅是一位演員,而且還善於作曲兼做導演。由他擔任作曲與人合作的《鳳棲岩的故事》已成為本劇種的“精品劇目”。由他執導的二人台劇目《本家侄兒》、《鄰居》、北路梆子劇目《一條棉褲》均被電視台錄製,並成為常播的保留劇目。他的藝術修養是全面的,在藝術論文方面也不斷有文章見諸報刊。如《戲曲演員要加強文學修養》在《山西戲劇》發表後,受到了讀者的高度讚譽。楊仲義主演《逃國》、《殺廟》、《休妻》、《拜母》、《醒醉記》等劇目先後獲得山西省優秀青年演員一等獎,中國越劇“小百花”藝術節金獎,省中青年演員評比最佳演員獎,省振興北路梆子調演主角金牌獎,省“杏花獎”戲劇評比名列榜首,省民間藝術節演出金牌獎第一名,全國戲曲首屆秦、晉、豫“金三角”調演優秀表演獎。領銜主演的現代戲《香火》連獲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人口文化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組織策劃的現代戲《山妹子》在全省小戲、小品調演中囊括了七項大獎,獲“最佳劇目獎”,組織策劃並擔任作曲的現代戲《鳳棲岩的故事》以榜首位置獲“中國人口文化獎”金獎。
2004年3月,成為中國戲曲學院第四屆優秀京劇演員研究生班一員,於2007年12月畢業。新拍本戲《宋江》進行了畢業匯報演出。

北路梆子“第一梅”楊仲義

楊仲義,一個響亮在三晉大地的名字!他是繼賈桂林(小電燈)、李萬林之後,北路梆子第三代傳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他以辛勤的汗水、過硬的功底,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和敏而好學、善於徹悟的藝術秉賦一路衝刺,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舞台藝術形象。他飾演的伍員(《逃國》)、楊四郎 (《拜母》)、韓琪(《殺廟》)、劉秀(《驚魂》)、朱買臣(《休妻》)、崇禎(《魂斷明宮》)、房齡(《醒醉記》)、長壽(《香火》)、華子良(《華子良》)、張元秀(《清風亭》)、寇準(《背靴》)、宋江(《宋江》)……,從文臣、武將、君主、義士、寒儒、貧民到現代戲的農村老頭、地下黨員等等均個性鮮明,各具風采,受到了全國和全省戲劇專家、領導和廣大觀眾的熱情稱讚,成為新時期北路梆子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對於北路梆子,楊仲義有一生相許的真誠。在青年團成立之時,蒲劇、晉劇、上黨梆子先後獲得了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人們把眼光集中到楊仲義身上。
楊仲義沒有辜負人們的一腔熱望。1992年,他以《殺廟》、《休妻》、《拜母》、《逃國》和新編大型古裝戲《醒醉記》晉京摘“梅”。在這幾個戲中,楊仲義分別塑造了韓琪、楊四郎、朱買臣、伍員和房玄齡五個差距相當大的人物形象,以最高分奪得了中國戲劇“梅花獎”。
一位有識之士講過這么一句話,忻州市兩大寶:一個是五台山,一個是北路梆子。的確是這樣,五台山和北路梆子不僅屬於忻州,他們是祖國燦爛文化的結晶,他們的魅力是有目共睹的。
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表演藝術家,楊仲義時時關注著黨和政府的聲音和人民民眾的疾苦。
2000年,在他擔任忻州市北路梆子青年團團長的第二年,馬上組織人馬創作了大型現代戲《香火》。這個戲以關係國計民生的計畫生育為主題,深刻反映了新舊兩代生育觀的撞擊。在僅僅幾個月的時間裡,楊仲義率領全團人員從劇本修改、音樂、舞美設計到劇目排練、演出,絲絲入扣,不窩工,不浪費,達到了一個新劇目上演的最高效。由楊仲義擔任主演的劇目《香火》獲得了由國家計生委、文化部、中國文聯等七部委主辦的第八屆“中國人口文化獎”,並應邀進京展演。這次展演,有人粗略作過統計,掌聲多達三十餘次。
楊仲義楊仲義
2001年,經再度加工,《香火》獲得了全國精神文化產品最高獎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同時,中宣部,國家計生委,授予楊仲義率領的忻州市北路梆子青年團“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3年,《香火》又獲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時至2008年,《香火》仍在各家電視台熱播,受到省內外觀眾的一致好評。
作為北路梆子第三代領軍人,楊仲義將自己的榮譽看得並不重,他時時處處以他的人格精神感召他率領的團隊不斷進取,不斷拿出讓社會信服,讓百姓滿意的作品,展示出北路梆子的風采。
楊仲義很欣賞一句話:“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他看來,一個劇種、一個劇團的藝術生命力,主要決定於能夠讓老百姓喜歡的“看家劇目”,這是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為此,他在2003年又組織本團人馬移植改編了大型古裝戲《清風亭》。在這齣戲中,他對中國的“孝”文化進行了深度挖掘,與現代觀眾求和諧,求誠信的願望進行對接。這個戲中,他既擔任主演,又以身作則推進青年演員的表演藝術水準,使得這個戲不僅為青年演員獲得了“杏花獎”。而且成為北路梆子新的保留劇目,每次演出都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
一個劇種要傳承,要發展,其從業人員的眼界必須要看得高,看得遠。北路梆子向以唱工見長,這是優勢,但“吃偏食”是不利於機體發育的。楊仲義深深清楚這一點。
2005年,楊仲義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戲曲學院優秀京劇演員研究生班?在中國戲曲學院三年學習中,在常務副院長趙景勃教授,以及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王金璐,京劇“麒派”創始人周信芳的大弟子肖潤增,國家一級導演續正泰等老師的親自指導下,楊仲義學到許多原來沒有沒有學到的東西,從而對他表演藝術的“升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7年,在趙景勃教授和京劇名家張關正、續正泰、陸惕民親自指導下,他參與了大型古裝戲《宋江》的創作,並擔任主演。作為畢業匯報演出劇目,《宋江》得到了中國戲曲學院的領導、專家和老師的很高讚譽。在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班學習期間,楊仲義發表了《淺談戲曲藝術的變形之美》(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等多篇論文,以其對戲曲藝術的真知灼見受到了全國著名戲曲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楊仲義楊仲義
目前,作為北路梆子唯一一位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唯一一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在職演員和省委聯繫的高級專家,楊仲義在不斷攀登新的藝術高峰。我們期待著他以更大的成就為北路梆子鑄造新的輝煌。

相關新聞

楊仲義研究生畢業匯報專場演出在忻舉行
本網4月10日訊息(智寶根 顧英明/圖 高雲雁/文) 4月9日晚,忻州劇院內燈火通明,舞台上鼓樂與唱腔齊飛,掌聲共喝彩成一色。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忻州市北路梆子青年團楊仲義畢業匯報專場演出在這裡隆重上演。這是繼北路梆子研討會之後,我市戲曲界的又一盛事。
市委書記張建欣、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周如璧觀看了專場演出會。出席演出會的市領導還有市人大副主任馬林風、副市長楊晉生、王學英、市政協副主席王月娥。
楊仲義出生在保德縣,自幼喜好文藝。1974年考入山西戲校忻縣分校。畢業後分配到忻縣北路梆子劇院。以鬚生、老生應工,成為繼賈桂林、李萬林等為代表的第一代、第二代之後的第三代演員家族的一員。他是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也是北路梆子第一位梅花獎獲得者。跨入新世紀,他又以新編現代戲,先後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人口文化獎”,“中國人口文化獎”劇目金獎。2004年考入中央戲曲學院研究生班,畢業後在導師趙景勃、續正泰、陸惕朋等名家的指導下,參與創編了大型劇目《宋江》。
楊仲義的導師,原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趙景勃這樣寫道:仲義,研究生畢業了,你面臨的依然是爬坡、奮進。三年獲得的知識可以轉化成熱能,用你的才華、用你的人格魅力,與同仁一道,推動戲曲的發展,作民族文化的守衛者。
原省政協副主席趙鳳翔、原省人大常委副主任白升和省文化廳、省劇協的部分領導也觀看了演出。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白光耀、原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趙景勃、中國京劇研究院所長及學院研究生班主任杜鵬、美國俄亥俄華人聯合會會長羅博士等專家觀看了演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