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蠶

椿蠶

椿蠶,又名樗蠶,臭椿蠶或小烏桕蠶。一種野生吐絲昆蟲。結繭於葉片間,繭色灰褐呈紡錘形,一端有孔和繭柄。絲可加工成椿綢,織物堅固、耐磨、耐腐、不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椿蠶
  • 外文名:Chinese silk worm
  • 領域:農業科學
介紹,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介紹

鱗翅目(Lepidoptera)大蠶蛾科(Saturniidae)。又名臭椿蠶或小烏桕蠶。一種野生吐絲昆蟲。亞洲、歐洲和美洲均有分布,中國以山東、湖南、湖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和台灣等省較多。一化性或二化性,完全變態,以蛹越冬。幼蟲4眠5齡,全齡約30日。1齡幼蟲黑色,2齡起體色黃綠。主食樗(臭椿)和烏桕的葉,兼食蓖麻、梧桐、冬青和香樟等樹葉。結繭於葉片間,繭色灰褐呈紡錘形,一端有孔和繭柄。絲可加工成椿綢,織物堅固、耐磨、耐腐、不蛀。

生活習性

椿蠶以老熟幼蟲結繭化蛹, 靠懸掛在寄主枝葉上, 雜灌木上, 或者是寄主地的雜草叢中越冬。待到翌年4月下旬, 椿蠶的越冬蛹始羽化為成蟲。但樗蠶成蟲的羽化並不整齊, 羽化後的椿蠶成蟲有著比較明顯的趨光性和趨嫩綠產卵的習性。椿蠶雖能遠距離飛行, 但成蟲白天主要還是棲息在寄主林的隱蔽處, 或建築物的牆體屋檐下, 晚間活動則會比較活躍。羽化出的樗蠶當天即可交配, 其交配時間最長甚至可達到30小時。雄蛾可進行2次或多次的交配, 而雌蛾則在交配的次日即產卵, 將卵產在葉面和葉背。卵成不規則的重疊交叉, 常常是聚集成堆狀、行狀, 或呈行狀堆疊。每雌蟲的產卵數約在百餘粒, 卵期10天至12天, 即可孵化成幼蟲。第1代的椿蠶幼蟲會在5月中旬始見, 為害持續至7月下旬。幼蟲蛻皮後常常是將所蛻的皮食盡或者僅留下少許。椿蠶幼蟲老熟後即會在樹上綴葉結繭, 但當樹上無葉時, 則下樹在地被物上結褐色的、紡錘形的粗繭並化蛹。6月中旬到8月下旬是其蛹期, 7月底至8月初, 第1代成蟲即會羽化產卵。第2代幼蟲會於8月上旬始見, 為害至11月上旬, 其後陸續作繭化蛹越冬。
初孵的椿蠶幼蟲是從卵粒的端部爬出, 幼蟲共5齡。1~3齡的樗蠶幼蟲有著群聚的習性, 常可見數頭幼蟲群集在葉片上取食。低齡椿蠶幼蟲的食量並不大, 但3齡後的椿蠶幼蟲的食量則較大, 且會逐漸分散為害, 常見其咀嚼葉片和嫩芽。危害輕的會將葉食成缺刻狀或孔洞狀, 危害重的會僅僅留下些葉脈。椿蠶可從枝葉的下部向上, 晝夜不斷取食, 而且還會遷移為害。在椿蠶大發生時, 可將全樹的葉片全部食盡, 形成禿枝和光乾。

防治方法

(1) 做好檢疫工作 椿蠶的成蟲可遷飛傳播, 但其主要還是靠交通工具的攜帶進行遠距離傳播, 所以務必要做好對植物的檢疫工作, 以防止其通過苗木的調運而傳播至它處。另外, 還要注意保護和利用好鳥類、赤眼蜂、姬蜂、寄生蠅等天敵。
(2) 人工摘除蟲繭 椿蠶的幼蟲結繭後, 可有目的地組織人力開展摘除蛹繭, 並集中銷毀。
(3) 摘除卵塊和群集幼蟲的葉片 可以根據成蟲產卵群聚成堆和低齡幼蟲群聚的習性, 結合到苗木的日常管理中, 有針對性地開展人工摘除附著有椿蠶卵塊和群聚了幼蟲的葉片。摘除下來的葉片務必要集中深埋或燒毀, 以求有效減少蟲口基數。
(4) 燈光誘殺 在椿蠶各代成蟲的發生期間, 可利用其成蟲具有趨光的習性, 設定頻振式殺蟲燈對其進行誘殺。
(5) 藥劑防治 在發生不嚴重的情況下, 可以不用藥劑防治, 但是當蟲口密度較高, 且為害嚴重時, 則要適當採用藥物進行防治, 藥劑防治的關鍵是選擇噴藥的時間點。一般選擇在幼蟲的孵化盛期, 或者是幼蟲的初齡階段進行施藥。可以向樹冠噴灑1.2%的煙參鹼800~1 500倍液, 或0.5%楝素殺蟲乳油600倍液, 或25%滅幼脲Ⅲ號膠懸劑1 500倍液, 或蘇雲金桿菌800至1 000倍液, 或10%氯氫菊脂1 000至1 500倍液, 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或20%氰戊菊酯2 000倍液, 或90%的敵百蟲1 500至2 000倍液, 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至1 500倍液, 或30%乙醯甲胺磷2 000倍液, 或1%阿維菌素乳油2 000至3 000倍液, 或3%高效氯氰菊酯2 000至3 000倍液, 或80%敵敵畏乳油2 500倍液, 或40%樂果乳油2 000倍液等藥劑。
(6) 打孔注藥防治 對椿蠶幼蟲危害比較嚴重, 且噴藥防治困難的高大樹體, 還可採用樹幹注藥機在樹幹胸徑處的不同方向鑽深達髓心的下斜孔3個至4個, 然後注入滲透性強的藥劑進行防治。藥劑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50%氯胺磷乳油或25%殺蟲雙水劑等。隨著樹液的流動, 藥液將會輸送至葉部, 以達到毒殺取食葉片的椿蠶幼蟲。需要注意的是:採用打孔注藥時, 應採取注入原藥或者是1倍稀釋液, 藥量則一般控制在2毫升至10毫升。另外, 注藥後要封好注藥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