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大戟目大戟科植物)

烏桕(大戟目大戟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烏桕(學名:Sapium sebiferum (L.) Roxb.)是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烏桕是一種色葉樹種,春秋季葉色紅艷奪目,不下丹楓。為中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歷史。

烏桕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在紅壤、黃壤、黃褐色土、紫色土、棕壤等土類,從沙到粘不同質地的土壤,以及酸性、中性或微鹼性的土壤,均能生長,是抗鹽性強的喬木樹種之一。烏桕要求有較高的土壤濕度,且能耐短期積水。同時有一定的抗風性和褶燕地較耐乾早瘠薄。此外,烏桕對有毒氟化氫氣體有較強的抗性。

烏桕以根皮、樹皮、葉入藥。根皮及樹皮四季可采,切片曬乾;葉多鮮用,殺蟲,解毒,利尿,通便。用於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傷;外用治疔瘡,雞眼,乳腺炎,跌打損傷,濕疹,皮炎。

烏桕具有經濟和園藝價值,種子外被之蠟質稱為“桕蠟”,可提制“皮油”,供制高級香皂、蠟紙、蠟燭等;種仁榨取的油稱“桕油”或“青油”,供油漆、油墨等用,假種皮為制蠟燭和肥皂的原料,經濟價值極高。其木也是優良木材。烏桕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採種,播種,管理,蟲害防治,主要價值,藥用,工業,園林,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喬木,高可達15米許,各部均無毛而具乳狀汁液;樹皮暗灰色,有縱裂紋;枝廣展,具皮孔。
烏桕(圖2)烏桕(圖2)
葉互生,紙質,葉片菱形、菱狀卵形或稀有菱狀倒卵形,長3-8厘米,寬3-9厘米,頂端驟然緊縮具長短不等的尖頭,基部闊楔形或鈍,全緣;中脈兩面微凸起,側脈6-10對,纖細,斜上升,離緣2-5毫米彎拱網結,網狀脈明顯;葉柄纖細,長2.5-6厘米,頂端具2腺體;托葉頂端鈍,長約1毫米。
花單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頂生、長6-12厘米的總狀花序,雌花通常生於花序軸最下部或罕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數雄花著生,雄花生於花序軸上部或有時整個花序全為雄花。雄花:花梗纖細,長1-3毫米,向上漸粗;苞片闊卵形,長和寬近相等約2毫米,頂端略尖,基部兩側各具一近腎形的腺體,每一苞片內具10-15朵花;小苞片3,不等大,邊緣撕裂狀;花萼杯狀,3淺裂,裂片鈍,具不規則的細齒;雄蕊2枚,罕有3枚,伸出於花萼之外,花絲分離,與球狀花葯近等長。雌花:花梗粗壯,長3-3.5毫米;苞片深3裂,裂片漸尖,基部兩側的腺體與雄花的相同,每一苞片內僅1朵雌花,間有1雌花和數雄花同聚生於苞腋內;花萼3深裂,裂片卵形至卵頭披針形,頂端短尖至漸尖;子房卵球形,平滑,3室,花柱3,基部合生,柱頭外卷。
蒴果梨狀球形,成熟時黑色,直徑1-1.5厘米。具3種子,分果爿脫落後而中軸宿存;種子扁球形,黑色,長約8毫米,寬6-7毫米,外被白色、蠟質的假種皮。花期4-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曠野、塘邊或疏林中。
烏桕的葉和花序烏桕的葉和花序
喜光樹種,對光照、溫度均有一定的要求,在年平均溫度15℃以上,年降雨量在750毫米以上地區均可栽植。在海拔500米以下當陽的緩坡或石灰岩山地生長良好。
能耐間歇或短期水淹,對土壤適應性較強,紅壤、紫色土、黃壤、棕壤及沖積土均能生長,中性、微酸性和鈣質土都能適應,在含鹽量為0.3%以下的鹽鹼土也能生長良好。
深根性,側根發達,抗風、抗毒氣(氟化氫),生長快,栽後一般3-4年開花結實,嫁接可提前1-2年開花結實,10年以後進入盛果期,可延續至50年。經濟壽命在70年左右。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黃河以南各省區,北達陝西、甘肅。日本、越南、印度也有;此外,歐洲、美洲和非洲亦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廣州近郊。
烏桕的樹幹和紅葉烏桕的樹幹和紅葉
中國、河南、甘肅以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在湖南,烏桕分布於慈利、沅陵、洞口、新寧、炎陵、永興、宜章、長沙、南嶽。湖南省海拔800 m以下低山、丘陵、湖區平原普遍生長良好

栽培技術

採種

母樹選擇:為確保所採種子的質量,應選擇樹齡在20年以上,所在立地條件良好、生長旺盛、樹幹通直、無病蟲害、結實量大、採光較好的優良母株作為採種母樹。
採種時間:採種時間通常在11月中旬,當70~80%果實完全裂開,露出種子時為最佳採種期。過早採收,果實未裂,
種子發育尚未完全成熟;過遲採收,會因鳥類食用而采不到種子,所以時機一旦成熟,選擇晴天立即採種。
採種方法:一是種子自然脫落,組織人員地面拾;二是待充分成熟後用雨布等材料鋪在樹冠下的地面上,用高枝剪採摘或用竹竿人為敲打樹枝,種子落地後集中收取。
種子處理與儲藏:種子採收後,進行篩選,去除雜質及劣質種子,將好種子攤於乾燥的室內陰乾。

播種

一般用播種法,優良品種用嫁接法。也可用埋根法繁殖。烏桕移栽宜在萌芽前春暖時進行,如果苗木較大,最好帶土球移栽。栽後2、3年內要注意撫育管理工作。蟲害主要有樗蠶、刺蛾、大蓑蛾等幼蟲吃樹葉和嫩枝,要注意及時防治。培育一棵優秀的烏桕樹,需要6~10年的時間,越是精品的苗木,越需要長期的培育,而精品也會有很高的回報。
紅葉似火的烏桕紅葉似火的烏桕
烏桕樹苗在苗圃培育3至4年,一米高處直徑達6厘米左右可出圃用於園林綠化,規格不可太小,否則難以產生較好的景觀效果。烏桕的移栽宜在春季(4至5月)進行,萌芽前和萌芽後都可栽植,但在實踐中萌芽時移栽的成活率相對於萌芽前、後移栽要低。
移栽時須帶土球,土球直徑35至50厘米。因城市中土壤條件較差,栽植時要堅持大塘淺栽,挖1米×1米×1米的大塘,清除塘內建築碴土等雜物,在塘底部施入腐熟的有機肥,回填入好土,再放入苗木,栽植深度掌握在表層覆土距苗木根際處5至10厘米。栽後上好支撐架,再澆一次透水,三天后再澆一次水,以後視天氣情況和土壤墒情確定澆水次數一般10天左右澆一次水。烏桕喜水喜肥,生長期如遇乾旱,就要及時澆水,否則生長不良。

管理

間苗:待苗高達5~8cm時,開始第一次間苗,按10~15cm間距留苗,去劣留優。當苗高達20cm左右時,結合除草進行第二次間苗,使苗的株行距約為20cm x30cm,每畝保留大苗壯苗7000株。適度密植有利於乾形培養和高生長。
烏桕樹形優美,葉色鮮艷烏桕樹形優美,葉色鮮艷
追肥及鋤草:第二次間苗結束後,即可對苗木追肥,4~7月間利用雨前或雨中追施4次尿素,分別為5kg/667平方米、7.5kg/667平方米、10kg/667平方米、15kg/667平方米。適時鋤草,本著除草要“除小、除了”的原則,保持苗床無草、土疏鬆、溝瀝水。
修剪及病蟲害防治:修剪主要是抹芽和摘除新梢。自主幹開始出現分枝時起,就採取抹去開始抽梢的腋芽或摘除已抽出的側枝新梢,一個生長周期需修剪2~3次,目的是抑制側枝產生和生長,促進主幹新梢的頂端生長優勢,促進高生長。烏桕是鄉土樹種,病蟲害較少,主要是早期的地老虎和後期的刺蛾類會造成一定危害,採用清早人工捕捉消滅地老虎;發生刺蛾類為害時,可用800倍40%的樂果乳劑或800倍80%敵敵畏乳油進行葉面噴灑,效果顯著。

蟲害防治

危害烏桕的蟲害有樗蠶、刺蛾、柳蘭葉甲、大蓑蛾等。如有發生,可用20%除蟲脲8000倍液、0.5%蔬果淨(楝素)乳油600倍液、Bt乳劑50倍液或滅幼脲3號懸浮劑2000至2500倍液噴灑防治。發生大蓑蛾,可用人工摘除結合剪枝的方法防治。
烏桕的花烏桕的花

主要價值

藥用

藥用來源:烏桕根皮、樹皮、葉入藥。根皮及樹皮四季可采,切片曬乾;葉多鮮用。
功能主治:殺蟲,解毒,利尿,通便。用於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傷;外用治疔瘡,雞眼,乳腺炎,跌打損傷,濕疹,皮炎。
性味歸經:苦,微溫。入肺、脾、腎、大腸經。
注意事項:有小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木材、乳汁、葉及果實均有毒。中毒報導較多,食人中毒,出現腹痛、腹瀉、腹鳴、頭昏、四肢及口唇麻木、耳鳴、心慌、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等症狀。接觸乳汁可引起刺激、糜爛。葉可作農藥及殺蟲用。
烏桕副作用為嘔吐較劇,潰瘍病患者忌服烏桕。
用法用量:根皮1-3錢;葉3-5錢;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漁業
將1公斤烏桕葉乾粉(或鮮葉4公斤)用20公斤2%生石灰水浸泡,並煮沸10分鐘,pH應在12以上,全池遍灑,使池水成6.25ppm濃度(烏桕葉的量),可防治爛鰓病、白頭白嘴病。
每50公斤或1萬尾魚種,用烏桕葉乾粉半斤,混合在餌料中或製成藥餌投喂,連餵 3-6天,防治爛鰓病。

工業

烏桕是我國南方重要的工業油料樹種。種子外被之蠟質稱為“桕蠟”,可提制“皮油”,供制高級香皂、蠟紙、蠟燭等;種仁榨取的油稱“桕油”或“青油”,供油漆、油墨等用。此外木材白色,堅硬,不翹不裂,紋理細緻,可作車輛、家具和雕刻等用材。葉為黑色染料,可染衣物。根皮治毒蛇咬傷。白色之蠟質層(假種皮)溶解後可制肥皂、蠟燭;種子油適於塗料,可塗油紙、油傘等。
烏桕的葉烏桕的葉
皮油:用途很廣,是製造高級香皂、雪花膏、蠟紙、蠟燭、甘油、潤滑油和棕櫚酸的重要工業原料,又可以提取硬脂酸。
梓油:用途也很廣,適用於調製油漆塗料,塗飾機器,製造油墨,中醫熬制膏藥,作生髮油、擦亮金屬、作機輪防鏽劑。
桕仁餅:可做肥料,也可用來做洗衣服用的土鹼。但是,桕籽餅不能做肥料,只能做燃料。
烏桕葉子:合有單寧,可以做黑色染料。在晚稻成熟的時候,葉子就變得鮮紅,非常美麗;因此,有的地方就把烏桕當作觀賞樹,栽培在房舍旁、村落邊;有的作為行道樹,栽在公路兩旁或者公園裡。
烏桕的花序烏桕的花序
烏桕樹幹:材質堅韌,不翹不裂,可做車輛家具,或做雕刻原料。烏桕樹根,還可做治療晚期血吸蟲病藥物原料。
烏桕所產的皮油和梓油,都是工業所需所緊俏物質。而烏桕在全國,只有貴州、浙江、湖北、四川、江西和安徽等省分布較多。貴州又以銅仁地區屬第二,僅次於遵義地區。銅仁地區歷年的平均產量:五十年代均一千零五十一萬斤,六十年代均七百二十萬斤,七十年代均五百一十七萬斤;l 98 1年到1 985年的四年中,年均產量六百零二萬斤。銅仁地區烏桕籽的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園林

烏桕樹冠整齊,葉形秀麗,秋葉經霜時如火如荼,十分美觀,有“烏桕赤于楓,園林二月中”之贊名。若與亭廊、花牆、山石等相配,也甚協調。冬日白色地烏桕子掛滿枝頭,經久不凋,也頗美觀,古人就有“偶看桕樹梢頭白,疑是江海小著花”的詩句。可孤植、叢植於草坪和湖畔、池邊,在園林綠化中可栽作護堤樹、庭蔭樹及行道樹。在城市園林中,烏桕可作行道樹,可栽植於道路景觀帶,也可栽植於廣場、公園、庭院中,或成片栽植於景區、森林公園中,能產生良好的造景效果。
成熟時的烏桕果成熟時的烏桕果
烏桕宜丘陵山區發展,並且可以在山地造林,平原和丘陵造林,甚至可以在土地比較乾旱的石山地區種植。如:銅錘桕:主要優點是樹體小,宜適當密植,單株結實性能好,群體產量高。適應性強,較耐旱耐脊,雞爪桕:優點是適應性強樹體較高大,發枝能力強,枝條密度大,幼枝光滑,結果枝比率高。

植物文化

烏桕的紅葉烏桕的紅葉
烏桕,以烏喜食而得名。宋代林和清詩:“巾子峰頭烏桕樹,微霜未落已先紅。”俗名木梓樹,五月開細黃白花。深秋,葉子由綠變紫、變紅。葉落籽出,露出串串“珍珠”,這就是木籽。籽實初青,成熟時變黑,外殼自行炸裂剝落,露出葡萄大、白色籽實、羅田、英山的品種主要有“大銅錘”、“葡萄桕”和“鷹爪桕”三類。大銅錘和葡萄桕穗聚、子大,外表蠟質層厚,為嫁接良種。鷹爪桕穗散而殼層薄。羅田天堂、聖人堂的烏桕標木曾運往法國巴黎展覽。
湖北省大悟縣烏桕種植歷史悠久,烏桕已成為大悟的鄉土樹種。全縣有300多萬株,(折合面積7.5萬畝),其中受益180萬株,正常年景產量5000噸左右,居全國之首。田埂、地邊、渠旁路旁,山山崗崗到處可見,遍布全縣。主要分布在該縣悟宣線(高店鄉、豐店鎮、宣化鎮)、芳新線(芳畈鎮、新城鎮)、呂喬線(新城鎮、彭店鄉、呂王鎮)。一九八七年三月十八日,縣人大常委會作出《關於命名烏桕樹為大悟縣縣樹》的決定,號召全縣人民廣種縣樹,愛護縣樹。烏桕樹已成為該縣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樹種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