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兒

棗兒

孫鴻為靖江戲劇小品作家。《棗兒》發表於《劇本》1999年第1期,獲'99中國曹禺戲劇獎-小品小戲獎一等獎,並囊括優秀編劇獎.優秀導演獎.優秀演員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棗兒
  • 時間:1999年第1期
  • 詞性:名詞
  • 榮譽:小品小戲獎一等獎
作者,原劇欣賞,整體把握,問題研究,練習說明,有關資料,

作者

一.作者介紹
二.時代背景
在劇烈深刻的社會變革中, 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面臨著嚴重的考驗。日益強勁的現代化浪潮卻無可阻擋地席捲著一切與之不相適應的思想和觀念,迫使許多人不得不放棄他們熟悉的生活。《棗兒》等靖江戲劇小品以吶喊的方式對現代化帶來的人性變異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

原劇欣賞

人物 老人、男孩
[幕啟。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樹下坐著位形如雕塑的老人。
幕後傳來童謠
“棗兒甜,棗兒香
要吃棗兒喊爹娘;
爹娘給個竹竿竿,
打下棗兒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給娃娃過年吃。”
老人 (從身旁曬滿紅棗的竹匾子裡抓起一把棗兒,喃喃自語)怎么沒人來吃棗兒呢?多好的棗兒。
[男孩從台側探了探頭。一顆棗兒從樹上落下,男孩躡手躡腳地走過去撿棗兒。
老人 (大聲)過來!
男孩 爺爺……
老人 (威嚴地)叫你過來就過來。
男孩 (無可奈何地走到老人跟前)我就撿了一顆,我沒有吃,給你。
老人 (將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棗兒放入)全給你吃。
男孩 (喜出望外)謝謝爺爺!(津津樂道)棗兒真大。
老人 老子個兒大,兒子個兒能小嗎?
男孩 嘻,爺爺,我說棗兒個兒大!
老人 (自豪地)我兒子就叫棗兒。
男孩 騙人!還有叫棗兒的?嘿嘿,叫棗兒?
老人 不許笑。我的兒子就叫棗兒,挺好聽的,又順口。他剛生下時,有個算命先生正打門前經過,就給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哎,等你念了書,就知道棗字裡面有個“木”了。你看(用手在空中比劃“木”)所以他叫棗兒!
[男孩並未聽,只顧忙著將棗兒往口袋裡裝。
老人 (命令)拿出來,只準在這兒吃。(驀然溫和)爺爺幫你擦乾淨。
[男孩摸出棗兒,交給老人。
老人 (將棗兒擦乾淨)給,嘗嘗。
[男孩默默地接過。
老人 吃吧,樹上的棗兒多著呢!
男孩 我能爬到樹上去摘嗎?爺爺
老人 能。
[男孩興沖沖爬樹,跌倒在地。
老人 疼嗎?(撣去男孩身上的灰塵)來!
[老人趴在地上,讓男孩踩在自己屁股上摘棗兒。男孩仍摘不到,老人站起,讓男孩騎跨在肩上摘。
老人 嘿嘿嘿。
男孩 笑啥?
老人 有一回,我家棗兒也是這樣騎著,只顧摘棗兒,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
男孩 呀,髒死了。
老人 髒啥,尿得我全身癢絲絲、熱乎乎的!
男孩 (有些羨慕地)我從來沒有尿過我爹脖子上。
(摘棗兒,塞進口袋)喲,不好,我也要尿尿了。
[老人將男孩放下,男孩朝遠處走。
老人 喂,過來!
男孩 我要尿尿。
老人 (指指棗樹)尿樹下去,給咱棗樹施點兒肥。
[男孩溜回樹下尿尿。
老人 棗兒小時候一有尿就尿到棗樹下。有一回,放學,直往樹下奔。我以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棗樹底下就尿開了。撒完尿才說:“爹,我放學了。”
男孩 (拍拍口袋)爺爺,我帶回家吃。
老人 棗兒到了口袋裡就想回家了。
男孩 (低聲地)……我在等我爹。
老人 爹嘛,天天回來的,急什麼。
男孩 不,我爹他——
老人 他怎么?
男孩 我爹興許今天能回來。
老人 那你急啥?來——(拉著不大情願的男孩到匾子前,拿起一顆棗兒給他)
男孩 (接住,看棗)爺爺,這熟棗兒和你一樣。
老人 和我一樣?
男孩 和你的臉一樣,皺巴巴的。
老人 (捏捏男孩的臉)爺爺小時候,還不跟你一樣?臉皮兒像這青棗,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過去了——快吃棗兒吧(從匾子裡挑了顆熟透曬乾的棗兒)你吃這顆。
男孩 (拿起熟棗放進嘴裡)還是皺巴巴的甜呢。
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誰要啊。
男孩 我要。(抓一把棗兒)我帶回家去,給爹留著。(轉身欲走)
老人 又是爹呀爹的,快坐下吃。吃棗急不得。
[老人拉男孩坐,男孩不肯。
老人 (對男孩)咱們學貓叫?(見男孩搖頭)咱們學狗爬?(見男孩又搖頭)那爺爺給你講故事。
男孩 (懷疑)爺爺有故事嗎?
老人 爺爺的故事三天三夜講不完。
男孩 哇,我最喜歡聽故事了。爺爺快講。
[男孩溫順地攙老人坐下。
老人 聽好,我講完一個故事,你才能吃一顆棗。噢,慢慢吃才能吃出個甜味。
[男孩認真地點點頭。
老人 (清清嗓子)聽著。(笑)我小時候也是一個饞鬼,去村東頭人家偷到一顆棗兒,捨不得吃,娘要我還人,我一急,把棗兒囫圇個兒吞下肚了。沒多久,我蹲坑的地方長出了一棵小棗樹。
男孩 (指指棗樹)爺爺,是這棵棗樹嗎?
[二人相視大笑。男孩吃一顆棗。
老人 別小看這棗樹,那一年,一個小日本站在樹下端槍射我。正巧,樹上一顆棗兒落到鬼子的鋼盔上,“咚”的一聲,嚇得那狗娘養的抱頭就逃。
[二人開懷大笑。男孩忘記吃棗,學著做驚嚇狀。
男孩 快講。
老人 有一年鬧災荒,村里餓死不少人。我老伴兒把僅剩的八十一顆棗兒讓給我和棗兒吃,俺爺兒倆才活了下來。
[男孩忘記吃棗。老人閃著淚花,從匾子裡捧起一把棗凝視。
男孩 爺爺,你為啥把棗兒放在匾子裡曬了又曬?
老人 我等兒子回來。棗兒回來了,就喜歡一邊嚼棗兒,一邊聽我講故事。
男孩 棗兒叔叔啥時候回來?
老人 不知道。
男孩 迷路了吧?(見老人沉默默,自語)不會的。這棵樹好大好大,會老遠就瞧見了,棗兒叔叔哪兒會看不見?(見老人不語)爺爺,你怎么了?
[老人仍在沉思。
男孩 咱們學貓叫?(見老人沒反應)咱們學狗爬?(見老人沒反應)咱們過家家?(見老人還沒反應)那,我講故事給你聽。(清清嗓子)哎喲,我的故事給忘了。我爹的故事才多呢——我該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將口袋裡的棗放入匾子裡)
老人 時辰還早呢,再坐坐。
男孩 爹回來會帶朱古力,朱古力你吃過嗎?可好吃了!
老人 (心事重重)你有了朱古力,就不會來了。
男孩 來呢,你的棗兒甜!
老人 怕是你嘴甜吧?那我問你,我樹上的棗兒全光了,你還來不來?
男孩 也來。
老人 不騙我?
男孩 騙人是小狗。
老人 我們拉勾。(伸手與男孩拉勾)
老人 金勾勾,銀勾勾,騙人是小狗。
男孩 金勾勾,銀勾勾,騙人是小狗。
[二人開心地笑。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帶朱古力回來,我分你吃。(躊躇欲下,又垂頭喪氣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會回來了。
老人 噢?
男孩 我爹在城裡又有了一個家。
[老人上前撫著男孩的頭。
男孩 爺爺,我沒有朱古力給你吃了。
老人 咱們有棗兒,我們吃棗兒。
[老人將棗兒塞進男孩嘴裡,自己也拿起棗兒咀嚼。
老人 (見男孩不動)快吃快吃,幾顆棗兒一起吃,使勁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紅肚兜上的衣袋)爺爺,我瞞著你,還偷偷藏著一顆棗兒,是留給我爹的……
老人 (愣住,繼而激動不已)這地上的、匾子裡的、樹上的棗兒全是你的。想給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還是留給棗兒叔叔吧。爺爺,棗兒叔叔會回來的。
[老人緊緊摟住男孩。
男孩 我娘說,出遠門的人有時候不認識回家的路了,只要家裡人天天喊,他早晚會回來的。
老人 那,咱們喊喊?
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山坡上,使勁兒喊)
棗兒甜,棗兒香,
要吃棗兒喊爹娘;
爹娘給個竹竿竿,
打下棗兒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給娃娃過年吃。
[二人翹首遠望,狀如雕塑。響起無數個童聲呼喚聲。

整體把握

《棗兒》是一個話劇小品。其劇情是:在鄉間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個撿棗兒的男孩,這一老一少交談起來,十分親熱。在談話中,老人回憶有關“棗兒”的往事,流露了自己對兒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棗兒”留給父親吃,表露了自己對父親的盼望。他們滿懷親情,呼喚各自的親人回歸故鄉,回到自己身邊,來吃這家鄉的“棗兒”。
全劇運用象徵手法,圍繞著“棗兒”展開情節,描寫了老人和男孩之間的一段親切交往,表現了老人對兒子、男孩對父親的深切親情,反映了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變遷。

問題研究

1.劇本是怎樣生動地表現人物感情的?
《棗兒》一劇以情感人的文章。全劇重在寫情,寫老人對兒子、男孩對父親的親情,寫老人與男孩之間的感情,寫老人的故鄉之情和對以往歲月的懷念之情。
劇本個性化的戲劇語言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感情。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即台詞,以及舞台提示。劇中的人物語言個性鮮明,真實自然,具有濃郁的感情色彩。老人的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情味,具有長者之風而又有很濃的鄉土氣息和很強的人生滄桑感。男孩的語言則顯得純真活潑,稚嫩可愛。從兩人的對話中,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內心情感。劇中的舞台提示雖然文字很少,但對表現人物的感情也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這些舞台提示大都是人物動作、表情的簡要說明,例如,寫老人“威嚴地”“命令”“驀然溫和”“將棗兒擦乾淨”“撣去男孩身上的灰塵”“清清嗓子”“心事重重”“愣住,繼而激動不已”“緊緊摟住男孩”“將棗兒塞進男孩嘴裡,自己也拿起棗兒咀嚼”,等等,都傳神地寫出老人對男孩的疼愛,以及他在與男孩交談過程中的感情變化。
劇本中的情節,如老人向男孩講兒子“棗兒”一名的來歷,兒子小時候在老人脖子上撒尿並在“棗樹”下尿尿的情形;給男孩講“棗樹”的來歷、棗兒落到鬼子的鋼盔上、鬧災荒時靠“棗兒”活命的故事;男孩要把“棗兒”帶回家給父親吃;老人與男孩拉勾發誓,都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感情。
2.怎樣認識老人和男孩的人物形象?
全劇只有兩位人物出場:老人和男孩。劇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輩的農民形象:他一生勞作,不離鄉土,如今年邁,兒子離鄉外出,他繼續留守家園。老人的形象又是具有更普遍意義的老一代的長者形象:他滿懷親情,富有愛心,他關愛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愛尚年幼的新一代;作為過來人,他念舊而又傳統,面對生活的變化不失愛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男孩則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親,喜愛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處處表現了兒童純真可愛的天性;他的父親在城裡又有了一個家,他愛吃朱古力並盼望父親帶朱古力回來,則顯示了男孩成長環境的鮮明時代特徵。
劇中還有兩個未出場的人物:老人的兒子和男孩的父親。老人的兒子,不再像老一輩那樣,終身不離鄉土,而是遠離故鄉和親人,闖蕩於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親,離開鄉村而定居於城裡,拋棄了舊家而另成了新家。這兩個人物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社會的變化。
3.“棗兒”在劇中起什麼作用?
全劇以“棗兒”為標題,並以“棗兒”貫穿全劇,讓老人與男孩圍繞“棗兒”進行對話,展開情節:事情發生在鄉間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下;開場的童謠表達了在“棗兒”中所融入的父母疼愛子女的親情;男孩因“撿棗”而與老人邂逅;老人請男孩吃“棗兒”;算命先生給老人的兒子起名,以及兒子小時候尿尿的事情,都離不開“棗兒”;老人給男孩講“棗樹”的來歷,以及“一顆棗兒落到鬼子的鋼盔上”、鬧災荒時爺兒倆靠“僅剩的八十一顆棗兒”活命的故事,也都離不開“棗兒”;男孩要把“棗兒”帶回家,留給父親吃;結尾以“棗兒甜,棗兒香……”的童謠,與開場相呼應。在劇中,老人的經歷、情感乃至命運,都與“棗兒”有著不解之緣;男孩對父親的思念,也與“棗兒”相牽連。“棗兒”是全劇情節發展的線索,是人物對白的話題,全劇的結構與內容都與“棗兒”密切相關。
4.怎樣理解劇中的象徵手法?
全劇運用了象徵的藝術表現手法。在劇中,“棗兒”是親情的象徵,是故鄉的象徵,也是傳統生活的象徵和精神家園的象徵。
全劇以“棗兒”為線索貫穿劇情,借“棗兒”牽繫和寄託人物的感情:老人和男孩因“棗兒”而相遇、而親近,又因“棗兒”而引起他們對親人的思念和呼喚。劇中寫的是老人和男孩因“棗兒”而發生的一段交往,但其內涵卻是對當今社會狀態以及各代人生存狀態的一種隱喻,一種象徵。“棗兒”所凝聚的老人的感情和經歷,代表的是親情和歷史,也代表一種文化傳統、一種生活方式;“棗兒”所牽涉的老人與男孩的情感困惑,以及老人與兒子、男孩與父親等人物之間的關係,是當今社會的縮影,喻示的是社會轉型期人們普遍面對的現實:在劇烈深刻的社會變革中,人們的情感心態、思想觀念、生存方式、精神歸宿都面臨著嚴重的考驗。劇本巧妙地運用象徵手法,賦予了“棗兒”以豐富而深刻的社會內涵。
劇中有不少台詞和情節富有象徵意味。例如,老人說:“我講完一個故事,你才能吃一顆棗。噢,慢慢吃才能吃出個甜味。”其中“慢慢吃才能吃出個甜味”一句,所要表達的意思並不僅是對吃棗而言,也不是對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隱含的是對既往歲月、對傳統生活、對精神家園的感情。男孩說棗兒叔叔不回家,是“迷路了吧?”這“迷路”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又如,男孩談起父親會給他帶回朱古力,在這一細節中,“朱古力”具有與“棗兒”相對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內涵。在劇本中,諸如此類的台詞和細節描寫,還有很多。
5.怎樣理解劇本的思想內容?
劇本的思想內容具有雙重性、雙向性和多樣性。
雙重性:劇本的思想內容,在表層上,表現的是牽動人心的深切親情,一位老人與一個男孩的純真情義,以及老一輩的深厚鄉情;但在深層,表現的是人們在社會變革中的情感動盪、人生變化和生存考驗,等等。
雙向性:劇中感人至深地描寫了老人對兒子和男孩對父親的親情,老人與男孩之間真摯感情,以及老人對以往歲月的懷念。劇本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實際上有相反相成的兩個方面:它既表現了深摯強烈的至愛親情,也反映了家庭關係的必然變化;既表現了對以往歲月的懷念,也反映了社會變革的必然趨向;既表現了人們對傳統的依戀、對精神家園的尋求,也反映了傳統的失落、精神家園的失落。其中有迷茫,也有清醒;有困惑,也有企盼;有對往昔的眷念,也有對未來的呼喚。
多樣性:劇本的思想內涵十分豐富,因此可以有多樣化的理解。例如這樣一些看法:劇本表現了感人至深的親情,也表現了老一輩的深厚鄉情;反映了當今社會家庭關係的變化,呼喚人們的溫暖親情和心靈溝通;反映了現代化過程中,青壯年離開鄉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園的農村狀況;表現了社會變革時期傳統的失落、精神家園的失落,以及人們對傳統、對精神家園的追尋;表現了社會的深刻變遷,企盼和呼喚人們認識和適應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走出家園、走出封閉、走出傳統,而邁進現代社會的新生活……如此等等,都是劇本思想內容的應有之義。
6.課文開頭和結尾都用了同一首歌謠,這首童謠表達了在《棗兒》中所融入的父母疼愛兒女的親情。

練習說明

一、細讀課文,探究下面的問題。
1.老人有幾次回憶起兒子棗兒小時候的事?他對男孩又是什麼態度?他的這些回憶和態度反映出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2.作者想要借棗兒表達一種什麼思想感情
本題旨在把握劇情,理解課文的象徵手法,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老人有三次回憶起兒子棗兒小時候的事:第一次是他向男孩提起兒子叫“棗兒”,並說出“棗兒”一名的來歷。第二次是向男孩談起兒子只顧摘棗兒,撒尿都不知道,竟尿了老人一脖子,老人不但不嫌髒,還感到全身癢絲絲、熱乎乎的。第三次是說棗兒小時候一有尿就尿到棗樹下。有一回,放學,直往樹下奔。老人以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棗樹底下就尿開了。撒完尿才說:“爹,我放學了。”(如果把後兩次合為一次,也可以說老人有兩次回憶起兒子棗兒小時候的事。)
老人對男孩始終是十分疼愛的。劇中對老人的語言描寫和動作表情描寫都表現了老人對男孩的疼愛,而且隨著他與男孩交往的深入,這種疼愛的感情表現得越來越強烈。
老人的回憶,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想念,反映了他對兒子的至愛親情。他對男孩的態度,表現了一種不是祖孫而如同祖孫般的長輩對晚輩的關愛,也折射了他對兒子的親情。
2.在劇中,棗兒是親情的象徵,是故鄉的象徵,但更主要的是傳統生活的象徵,是精神家園的象徵。全劇以棗兒為象徵,借棗兒來寫親情,又借親情來反映我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人們生存狀態的變化。作者在劇本中既表現了現代化進程中傳統的失落、精神家園的失落,以及人們對傳統的固守、對精神家園的追尋,也企盼和呼喚人們認識和適應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走出家園、走出封閉、走出傳統,而邁進現代社會的新生活。
二、課文開頭和結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謠,讀一讀,想想它在劇中起什麼作用。
本題旨在體會課文首尾呼應的藝術特色。
課文開頭和結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謠。這首童謠表達了在“棗兒”中所融入的父母疼愛子女的親情。課文以這種富有民間特色的童謠形式開頭,隱含了全劇與“棗兒”有關、與親情有關的特定內容,並將人們帶入具有民族傳統風情、充滿鄉土氣息的特定情境。結尾也用了這首童謠,但情境有所變化,由幕後換為前台,由哼唱變成呼喊,由沒人回應轉為“響起無數個童聲呼喚的聲音”,既與開頭相呼應,又強化了劇中的情境和內容,深化了全劇的思想感情
三、聯繫現實生活,關注自己周圍的老人和小孩孤獨的現象,了解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為他們做點什麼。有條件的可以開展一次為孤獨者送溫暖的活動。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關心自己周圍的老人和兒童。

有關資料

品棗兒──為《棗兒──靖江戲劇小品選》序(齊致翔
《靖江戲劇小品選》題頭冠之以《棗兒》,我想不僅因這個作品本身取得的成就和帶給家鄉的全國性影響 ──榮獲1999中國曹禺戲劇獎·小品小戲一等獎,更由於它作為一個代表,一種象徵,一粒樹種和一片生命,對著家鄉也對著世界,對著爹娘也對著兒孫,發出了深情的呼喊,表達了真心的企盼,將人性與人格、崇高與憂患演繹得那樣楚楚動人又迴腸盪氣
棗兒的成長得益於家鄉的土沃、水好、肥足,但收穫的時候還要有一根長長的竹竿竿,否則就打不下棗兒一片片,而那竹竿竿是爹娘給的。
我讀著這凝聚了十數年幾代人辛勤勞作的小品選,只覺醇香陣陣,思緒綿綿。這《棗兒》啊,豈只是孫鴻一人的收穫?
選集中的每一個作品都是一顆惹人喜愛、令人生津的棗兒。它們是靖江人的共同收穫。
許振球、竇大康、潘浩泉、鞠俊武等人的名字連同他們的《潔白的軟殼蛋》《打毛線》《正宗女子健美褲》《他還是他》《學校門前》《配套成龍》《微笑微笑》《今夜靜悄悄》等作品一齊映入我的眼帘。它們使人愉悅,發人深思,苦辣甜酸,風格各異,如同一把大小不一、口感不同、色澤有別的棗兒,給家鄉父老留下過難以忘懷的滋養。
他們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審視過去,迎接未來。
有可貴的堅持,有勇敢的揚棄,都為了一個信念:讓家鄉更美好。
深懷一顆赤子之心,善待自己的爹娘,鞭策自己的後生,都為了一個責任:一起創建新生活。
多以善意的諷刺、真誠的呼喚教人自省;以人性的美好、人性的尊嚴教人自重;以祖國的前程、時代的號召教人自強。
十數年發憤求索,十數年集腋成裘,終蔚成棗香撲鼻、名震遐邇之大觀。靖江小品已成為家鄉父老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侶,這是靖江人民給予靖江小品的最高獎賞。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許振球。作為靖江戲劇小品創作的始作俑者,他十數年如一日筆耕不輟,不僅率先成就,更帶動了靖江一大批鐘情於小品的愛好者和參與者。孫鴻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被吸引到冠蓋如蔭的大樹之下。我想她一定吃過那樹上的很多棗兒。誠如是,《棗兒》連同孫鴻本人都應是許振球等老一輩小品作家十年辛苦一朝收穫的最可喜的成果,是家鄉土壤、父老心血和一切關心、呵護、扶持靖江小品創作的靖江人共同玉成的。
擺在我面前的棗兒不是一顆、兩顆,而是數不清的一大片。爹喊自己的娃來吃,別人的娃卻來了:娃喊自己的爹來吃,身邊卻只有別人的爹。他們使勁地喊,娃不應,爹也不應,漫山遍野無人應。田野里只迴蕩著祖孫二人無比熱烈卻又近乎無望的呼喊。我不禁也大喊一聲:為什麼沒有回音?為什麼這飽含著爹娘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喚不回從小也是由它奶大養大的兒孫?
這是怎樣的一種生存狀態?
這棗兒啊,你到底是苦澀還是香甜?
既甜更苦,五味俱全,成色不一,自在真實,性情各異,皆可人口,卻需咀嚼,小咀嚼就品不出它們的真味道。
不僅如此,這收成還激起我無限的情思,那一顆顆、一片片的棗兒便都活起來,活在我歷史的和現實的聯想之中,活在我生命的企盼之中。
那是一個奇特的生命。世代繁衍,生生不息,自在長青,永無衰竭。它涌動著溫暖的親情,張揚著至純的人性,只奉獻不圖報,守誠信不扭曲,不為無望而絕望,縱有無奈卻無悔。那呼喊發自內心,是根在呼吸,泉在噴涌。那呼喊不只是期盼,更是一種給予,一種天賜──是爹娘賜予兒孫賴以生存的精神維繫和生命依託。
那是一片多彩的世界。爹娘的呼喊沒有回應,卻引導我們去追尋兒孫的腳步。那棗兒不僅給人以活力,更使人思考。它像被插上翅膀可以到處飛舞,便帶著一絲惶惑幾分躁動飛出田野,飛出村莊,飛出生它養它的地方。終於,他們發現了一片以前不曾相識的新天地,漸慚地又發現了一個以前不曾相識的新自我。人挪活樹挪也活,棗兒何處不養人?他們何曾沒有聽到爹娘的呼喊,正是這呼喊健全著他們的神經,豐滿著他們的羽翼,使他們飛得更高更遠,直到世界在他們眼裡也變成一個村莊,正是這呼喊化作陣陣長風,催發著美麗的棗兒花開遍全球。
那是一座亟待修葺的家園。請不要因兒孫沒有問應而傷心,可知兒孫曾一千次、一萬次夢裡作答,一千次、一萬次夢回千里。他們焦慮而內疚的呼喊,爹娘又何曾聽見?棗兒是一座永久的家園,人們從這裡走出,最終還要回到這裡,不,他們在精神上從來沒離開過這裡。身影的離去愈映出心靈的堅守,時空的超越反鑄成情感的皈依。愈是現代化愈能激起人們對古老情懷的追憶和對文學古典主義的眷顧。然而,棗兒又是一座需要護理和更新的家園。棗園不是櫻桃園。爹娘豈能被時代遺忘。讓爹娘也見識一下未曾見過的新天地,認識一下不曾相識的新兒孫,嘗一口移栽它鄉的新棗兒,享受一下讓他們再無牽掛的新家園,爹娘的呼喊就會變得從容、自信和年輕。為了讓古老的家園也變得五彩繽紛,讓家鄉的棗樹結出更加奇異的甜果,爹娘盡可放心地讓兒孫走出家園吧。當他們回來的時候,捧給爹娘的將是一個嶄新的世界。我驚奇,爹娘在享用那奇異的甜果果時,竟品出依然浸潤在那甜果果中兒孫小時的尿香味兒;我更欣慰,當匍匐在爹娘腳下吃著爹娘留給自己的棗兒時,兒孫仍由衷地讚嘆:“還是家鄉的棗兒好吃!”
我們的家園可望更美好,我們的爹娘應該更年輕,我們的兒孫需要更奮發。《棗兒》和選集中的一些作品對我們曾有過的生活和親情表現得十分愜意乃至纏綿,常常禮讚和緬懷那種至純至善至美的人性和人生狀態,不如意時則高聲呼喊。然而,這呼喊和狀態正離我們的實際生活越來越遠。道德、倫理、親情是每個人必須有的,但日益強勁的現代化浪潮卻無可阻擋地席捲著一切與之不相適應的思想和觀念,迫使許多人不得不放棄他們熟悉的生活。《棗兒》等作品以吶喊的方式對現代化帶來的人性變異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的批評,在此基礎上又努力喚醒另一種沉睡中的思維,以溝通幾代人雖不同卻共有的生命體驗。自然,這需要代價。但,過於溫情會減緩共同的生命律動。
棗兒成熟需要追肥,便將一點希望奉上。
我欣然於靖江小品的創作,更感奮於產生靖江小品的這方聖土。我看到,一個昔日為人知之不多的蘇北小城正以俯仰天地、吞吐風雲的氣概大踏步走向世界。一座橫空出世、後來居上、躍為中國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長江公路大橋展現在世人面前。我敢說,誰見了它都會被它那宏偉的氣勢所攫住。它將長江兩岸聯在了一起,也將蘇南和蘇北聯在了一起,將南中國和北中國聯在了一起,將靖江這座民風淳洌又充滿現代氣息的小城與祖國和世界更緊密地聯在了一起。它將圓靖江世代鄉親的一個夢,一個交織著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新潮、痛苦與歡樂、落後與文明的絢麗多彩的夢。從此,我們的爹娘可以涌過這條通途去追尋自己的兒孫,去實現幾代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浩瀚的大江啊,如今你已在我爹娘的腳下!
爹娘啊,您一步就可以跨越過它!
兒孫們該如何為您歡欣雀躍?
靖江小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小中見大,譬如一滴水,可見太陽,也可匯入江河。我為靖江小品慶幸,大江為它輸送著不盡的生命源,大橋為它插上嶄新的金羽翼,已然享譽中外的靖江盆景、靖江湯包靖江講經等各種獨具特色的物華美俗都無聲地陶染著靖江小品的習性和風神,靖江小品便具備了它們的大氣與靈巧、奇特與蘊藉。尤為難得的是,靖江小品是戲,也是文學,有品位,又面向大眾。這是靖江小品的可貴品格。
新世紀的鐘聲已然敲響,靖江小品將譜寫新的篇章。我期待著我可愛的朋友們更加昂揚、明快、清新、幽默的新作問世,期待著他們將家鄉父老乃至全國人民更加需要的甜果果掛滿枝頭。
到那時,打下的棗兒一定會使人品出意想不到的新滋味。
2000年元旦夜於北京
(選自《棗兒──靖江戲劇小品選》,中國戲劇出版社2000年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