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潛皮細蛾

梨潛皮細蛾,拉丁名Acrocercops astaurota (Meyrick),屬鱗翅目,細蛾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梨潛皮細蛾
  • 拉丁學名:Acrocercops astaurota (Meyrick)
  • 別稱:梨潛皮蛾、梨皮潛蛾、潛皮蛾等,俗稱串皮蟲
  • :動物界
  • :鱗翅目
  • :細蛾科
  • 英文名:Pear bark miner
為害症狀,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發生規律,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為害梨、蘋果、李等25種植物。幼蟲多在枝幹表皮下蛀食,初蛀成線狀彎曲的隧道,後隧道匯合成片,致表皮枯死爆裂翹起,影響樹勢,偶有為害果實者,於皮下蛀食。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3~5mm,翅展8~11mm,銀白色,複眼紅褐色,觸角絲狀長於前翅,梗節有黑環;胸背生有褐色鱗片;前翅披針形銀白色,具金黃至褐色寬斜帶5條,翅端和基部各具1狹紋,後翅狹長灰褐色,前後翅緣毛極長。腹部背面褐色,腹面白色,各腹節基部褐色。
卵:長0.8mm,扁橢圓形,水青色半透明,卵面具網紋。
幼蟲:共8齡,1~6齡稱前期幼蟲,體扁平乳白,頭黃褐色;胸部較腹部寬大,腹部第1節窄小,各腹節兩側具齒狀突起,胸足、腹足退化。7~8齡稱後期幼蟲,體圓筒形稍扁,頭殼褐色近半圓形,中、後胸背、腹面前緣具小刺數列。胸足3對,微小,腹足退化,各體節腹面中央較骨化。
蛹:長5~6mm,初淺黃後變深黃色,羅觸長於腹末。
繭:長腎形,長9mm,絲質,黃褐色。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遼寧、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四川、江蘇、浙江等省,最南采地浙江杭州,華北密度較大。安徽、湖北、貴州及以南各省均未發現。
國外分布於朝鮮、日本、印度。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2代。以3~4齡幼蟲在被害枝的表皮下越冬。表皮光滑的樹種,柔嫩的1~3年生枝條,產卵多,受害重。幼蟲和蛹的寄生性天敵種類較多,已知種類有潛蛾姬小蜂、稀棘小蜂科、圓頂跳蜂科1種、長尾小蜂科1種及姬蜂科l種。上述天敵寄生率均較低。

生活習性

(1)成蟲:成蟲羽化、交尾、產卵均在夜間,白天棲息於樹冠下部枝葉上。飛翔力弱,多在樹冠周圍及樹的中、下部活動。趨光性弱。成蟲對產卵場所有較強的選擇性。一般喜歡在表皮光滑、柔嫩的1~3年生枝條上產卵。
(2)幼蟲:幼蟲孵化後直接從卵殼下潛入樹皮或果皮,造成線狀隧道。幼蟲蛻皮處隧道常彎曲擴大。隨著齡期的增長,隧道逐漸加寬,5齡後隧道合併連片,最後受害枝的表皮片狀剝離。幼蟲老熟後在翹皮下吐絲結繭化蛹。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梨潛皮細蛾幼蟲為害狀明顯可見,結合果樹冬剪,刮除翹皮,消滅在此越冬的幼蟲。
(2)藥劑防治:①室溫8~19℃時,每立方米苗木接穗用溴甲烷45g密閉熏蒸6小時。②越冬代成蟲發生盛期,往樹上噴布80%敵敵畏熱霧劑,或殺滅產卵前的成蟲。在發生嚴重的果園,第1次噴藥7~10天后再噴1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