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庚年

梅庚年(1924~1975),滿族,河北易縣人。

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他從白求恩醫科學校畢業後,歷任晉察冀軍區衛生隊護士長、助理軍醫、晉察冀陸軍醫院軍醫、主治軍醫等職,曾參加過解放平津、保定等戰役。1949年,他從部隊轉業到河南安陽專區人民醫院,任院長兼黨委書記。梅庚年積極參加醫療實踐,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和研究頗有建樹,曾於1958年被中國醫學科學院聘請為該院心血管研究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庚年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出生地:河北省易縣
  • 出生日期:1924
  • 逝世日期:1975
  • 職業:院長兼黨委書記
  • 畢業院校:白求恩醫科大學
  • 信仰:共產黨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1974年3月,中國國務院應衣索比亞王國的邀請,派遣一支醫療隊赴埃,梅庚年被任命為隊長兼黨支部書記。在埃工作的一年多時間內,梅庚年率領醫療隊做出了突出成績,受到了衣索比亞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讚揚。在索戈邏巡回醫療時,有一天共看病人313名,還做了7項手術。1975年8月,梅庚年帶領醫療隊到該國災情嚴重的加木戈法省考察後,在返回亞的斯亞貝巴途經沙沙烏納鎮時,突然發生意外車禍,不幸以身殉職。衣索比亞政府為梅庚年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安葬儀式在季馬舉行。季馬人民為了紀念他,在他的墓前分別用中文、英文、阿姆哈拉文樹立了3塊大理石墓碑。

人物事跡

1949年10月,新中國誕生。梅庚年受命帶領一分院部分醫護人員轉業到豫北安陽,籌建專署人民醫院(即安陽地區醫院)。梅庚年帶領全體職工開展義務勞動,靠自己的雙手在一片戰爭的廢墟上建起了門診部、病房、手術室。
身為院長兼黨委書記的梅庚年始終以普通勞動者的身份出現在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他的行動激起了職工們忘我的勞動熱情。
隨著基本建設的逐步完善,醫院薄弱的技術力量與日益增長的社會醫療需求形成了越來越大的反差。在一次黨委會上,梅庚年講道:“我們的手術室總不能只做疝氣、闌尾炎之類的小手術吧?我們應該向別人學習,但決不能永遠跟在別人的身後走路!為了讓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為了醫院的發展,今天我提兩個口號,一個是‘讓癌症讓路’,一個是‘向心血管進軍’!請大家發表意見。”
很快,一系列嚴謹的治學方案出台並付諸實施:國內著名的胸外科專家一個個被請到醫院講學、指導工作;一批批醫務人員被派往國內各大醫院進修;大量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試驗動物被購置進來;一所自辦的衛校也開學招生……
1957年,第一例賁門癌手術獲得成功!
1959年國慶前夕,第一例風心病二尖瓣狹窄手指分離術獲得成功!梅庚年和他的助手們終於突破了連省級醫院都不敢靠近的“人體禁區”。
1960年—1965年,安陽地區醫院先後被吸收加入華北心血管外科協作組;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單位,梅庚年因此出席了全國群英會;河南省外科學術會議、全國食管癌防治工作會議、全國藥劑工作現場會相繼在安陽地區醫院召開;梅庚年也於1961年被聘為中國醫科院心血管研究委員會委員。
1972年,安陽地區食管癌的高發率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8月,安陽腫瘤醫院籌建組成立。梅庚年被任命為組長。此時他已年屆50歲,且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加上“文革”中遭受精神摧殘,已是心力交瘁。但當他接到任命時,卻欣然允諾。
這是他人生中更為艱難的第二次創業。由於長期動亂,國民經濟當時已處於崩潰的邊緣,加上計畫經濟的嚴重束縛和不正之風的惡性蔓延,使許多原本就難辦的事變得更加難辦:有了院址,沒有設計圖紙;有了圖紙,沒有計畫指標;有了指標,沒有錢;有了錢,卻又搞不到建築材料……面對一系列的困難,梅庚年不等不靠,親自邁開雙腳,踏進了一個接一個的“門檻”。他親自設計和制定了“二十年不落後”的總體思想。
醫院的建設資金是上級財政按計畫下撥的,與實際需要相差很大。為此,梅庚年不失時機地向前來觀察指導工作的衛生部、全國腫瘤防辦等部門的領導和專家詳細介紹情況,藉此擴大融資渠道,使工程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一刻也沒有停歇。
對於建立腫瘤醫院所需的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梅庚年一貫捨得下本錢。但是,當時“知識越多越反動”的論調十分流行,而且他還戴著一頂“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的黑帽子,但他頂住壓力把技術人員派往重慶、太原、北京等軍、地醫院學習進修。
安陽腫瘤醫院是河南省最早建的腫瘤專科醫院,也是全國建院最早的地市級腫瘤醫院。對梅庚年來說,這是一種機遇,但更是一種挑戰。為了建好醫院,保證醫院日後能正常運行,他多方努力,與北京日壇醫院(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的前身)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他根據本地區腫瘤的發病特點和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並借鑑了日壇醫院先進的管理措施,很快完成了科室設定、業務立項和建章立制等項工作。
1974年3月29日,按照省衛生廳的安排,梅庚年率領一支由13人組成的中國醫療隊,遠涉重洋,到達衣索比亞卡法省省會季馬市醫院從事援外醫療工作。
季馬市自然環境惡劣,醫療條件和水平都很差,當地民眾對中國醫生的醫術也是陌生的。時任中國醫療隊隊長兼黨支部書記的梅庚年首先組織隊員學習《紀念白求恩》一文,告誡大家“放下專家架子,以實際行動增進相互了解”,並決定用中國傳統的針灸療法打開局面。為消除患者的疑慮,他們反覆在自己身上做示範,並且主動出診。很快,他們便贏得了各方面的信任和讚譽。卡法省副省長阿巴比耶親自把自己長期患坐骨神經痛的父親送到季馬。經中國醫療隊針灸治癒後,老人專程趕到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通過電台讚揚中國醫療隊和針灸療法。亞的斯亞貝巴電視台也為中國醫療隊拍了電視片,向全國播放。6月22日,卡法省省長格布里率省、市官員和宗教界人士70多人,在吉昂飯店宴請中國醫療隊全體成員以示感謝。埃國衛生大臣賈馬爾在視察了季馬醫院後,稱讚“中國醫療隊做出了出色的工作”。另一位埃方高級官員看到前來就診的人群絡繹不絕,則風趣地說:“季馬成了朝聖的地方”。
1974年國慶節來臨,衛生局長莫加安排中國醫療隊放假。但當梅庚年看到露宿草地等待就診的病人時,便決定全隊不休息。莫加局長得知這一訊息,竟感動得落下淚來,說:“請原諒我今天的激動,這是我14年來第一次。我真正感到你們同別國專家不一樣:你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享受的。我代表衛生局和季馬醫院全體工作人員以及病人向你們表示衷心感謝!假如醫院所有的人都像你們中國人那樣工作就好了!”
當時,在埃國設立醫療機構的國家不止中國一個,所以每個隊員肩上的責任都非同一般。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梅庚年要求凡重大病例都要集體研究並制定周密的治療方案。對手術病例,他更是要求從一刀一剪到一針一線都要嚴格進行檢查和操作。這也是他在國內20多年臨床工作中養成的一貫作風。
短短的幾個月,他們診治了無數病人,其中為兩名農村婦女切除了重達26公斤的巨大卵巢囊腫和重達3公斤的巨甲狀腺囊腫。這樣的手術在季馬醫院的歷史上是沒有過的。當這些被疾病長期折磨的病人痊癒出院時,一個個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
一天,一位在蘇聯主辦的巴爾查紅十字醫院經多方治療無效的脊髓炎截癱病人,被抬著來到醫療隊。梅庚年得知這位“特殊病人”的情況後,當即指示:全力救治!他們為病人制定了一套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幾個療程下來,患者完全癱瘓了的雙下肢奇蹟般地恢復了功能!出院時,這位患者興奮地像時裝表演一樣走來走去,連連高呼:“柴那都嚕諾(中國好)……”
緊張的工作,長期的勞累,使梅庚年的高血壓、心臟病幾次復發,身體也日漸消瘦。隊員們勸他去首都住幾天,他說:“我的崗位在季馬!”他只是吃片藥,堅持上手術,堅持夜查房。在埃期間,他很少去亞的斯亞貝巴,即使去也是因工作關係。而且到那裡他最忙,白天去使館匯報工作,晚上寫材料,從不逛市場、看電影。
1974年11月,梅庚年在卡法省農村考察時,發現這裡缺醫少藥現象嚴重,便主動申請走出醫院下鄉搞巡回醫療,使館黨委經研究批准了他的申請。
1975年6月24日,由他率領的4人巡回醫療隊開始下鄉巡回醫療。他們每到一地,都被貧苦的農民圍得水泄不通。一天下來,要接診300多人次,還要做4至7例手術。除了吃飯,一刻都不能休息。鄉村的條件很艱苦,他們經常在樹蔭下支張桌子,站著為病人接診。在季馬東55公里的阿森達波,他們遇到一位因胎盤滯留、失血過多而處於昏迷狀態的產婦。恰逢產科醫生不在,梅庚年當即決定:“救人要緊!”在低矮的房子裡,他堅持彎著腰做完了手術。產婦得救了,他卻大汗淋漓,險些休克。
8月1日晚,梅庚年剛從150里以外的巡迴點回到季馬,便接到使館指示:埃政府因加木戈法省發生旱災而向各國發出求援呼籲,中國政府決定派一支由7人組成的醫療隊赴埃,為搶時間,由駐季馬醫院醫療隊臨時抽派部分人員先行趕赴災區,並讓他於3至4號到使館接受任務。梅庚年連夜召開緊急支委會決定救災人選,會上他第一個報了名。他哪裡還等得到3號!當即決定第二天一早就出發。這一夜,他通宵未眠,起草了給使館黨委的報告。使館黨委得知他要下去救災,考慮到整個工作和他的身體狀況,勸他留下。但他堅持要去。楊守正大使只好說:“下次一定不要再去了。”他笑了笑說:“考察以後再說吧。”
1975年8月9日,梅庚年率領救災醫療隊到達加木戈法省。他見到省長的第一句話是:“請告訴我,這裡災情最重的地方在哪裡?我們要到那裡去!”省長對中國醫療隊的率先到達再三表示謝意、並詳細地向他介紹了情況。之後,他們便立即趕往了災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