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概況,非遺名錄,國家級非遺名錄,省級非遺名錄,市級非遺名錄,非遺傳承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省級非遺傳承人,市級非遺傳承人,價值意義,保護措施,

基本概況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有關精神,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梅州市組織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和評選工作。
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梅州市文化館)和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綜合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1月,梅州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8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0項。

非遺名錄

國家級非遺名錄

梅州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6項)
序號
項目類別
項目名稱
保護單位
1
傳統音樂
2
傳統音樂
3
傳統戲劇
4
傳統戲劇
木偶戲(五華提線木偶戲
5
傳統舞蹈
獅舞(席獅舞
6
傳統舞蹈
龍舞(埔寨火龍
參考資料來源:

省級非遺名錄

梅州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38項)
序號
項目類別
項目名稱
保護單位
1
傳統音樂
梅州客家山歌
梅州市文化館
2
傳統音樂
廣東漢樂
大埔縣文化館
3
傳統音樂
客家山歌(鬆口客家山歌
梅縣區文化館
4
曲藝
竹板歌(蕉嶺竹板歌
5
曲藝
竹板歌(興寧竹板歌
6
曲藝
竹板歌(梅縣竹板歌
7
曲藝
竹板歌(梅江五句板
梅江區文化館
8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
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
9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
大埔縣文化館
10
傳統戲劇
五華縣採茶戲演藝有限公司
11
傳統戲劇
木偶戲(梅縣提線木偶戲
12
傳統戲劇
木偶戲(五華提線木偶)
13
傳統戲劇
14
傳統舞蹈
15
傳統舞蹈
獅舞(青溪仔獅燈
大埔縣文化館
16
傳統舞蹈
獅舞(席獅舞)
梅江區文化館
17
傳統舞蹈
五華縣文化館
18
傳統舞蹈
龍舞(花環龍
大埔縣文化館
19
傳統舞蹈
興寧市文化館
20
傳統舞蹈
鯉魚舞(鯉魚燈
大埔縣文化館
21
傳統舞蹈
梅江區文化館
22
傳統舞蹈
打蓮池(蕉嶺蓮池舞
蕉嶺縣文化館
23
傳統舞蹈
大埔縣民間舞蹈保護協會
24
傳統舞蹈
五華縣文化館
25
傳統美術
廣東五華一建工程有限公司
26
傳統技藝
豐順縣文化館
27
傳統技藝
大埔縣文化館
28
傳統技藝
客家鹽焗雞製作技藝(梅江區客家鹽焗雞製作技藝
梅江區尚記食品有限公司
29
傳統技藝
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長樂燒酒製作工藝
廣東長樂燒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30
傳統技藝
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梅縣客家娘酒釀造技藝
梅縣畲江海香酒廠有限公司
31
傳統技藝
糕點製作技藝(留隍雲片糕製作技藝
豐順縣文化館
32
傳統技藝
三及第製作技藝(蕉嶺三及第
蕉嶺縣文化館
33
傳統技藝
豆腐傳統製作技藝(興寧大坪布駱包子豆腐製作技藝
興寧市大坪鎮文教體育服務中心
34
民俗
龍舞(埔寨火龍)
豐順縣文化館
35
民俗
興寧市文化館
36
民俗
五華縣文化館
37
民俗
興寧市文化館
38
民俗
大埔縣文化館
參考資料來源:

市級非遺名錄

發布批次
梅州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7年04月26日公布,共15項。
梅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9年03月12日公布,共22項。
梅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1年05月23日公布,共16項。
梅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2年07月10日公布,共9項。
梅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4年08月19日公布,共13項。
梅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6年08月31日公布,共14項。
梅州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9年01月13日公布,共12項。
非遺名錄
梅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10項)
序號
項目類別
項目名稱
保護單位
1
傳統音樂
梅州客家山歌
梅州市文化館
2
傳統音樂
廣東漢樂
大埔縣文化館
3
傳統音樂
客家山歌(鬆口客家山歌)
梅縣區文化館
4
傳統音樂
客家山歌(蕉嶺長潭山歌)
蕉嶺縣非保中心
5
傳統音樂
豐順縣非保中心
6
傳統音樂
客家山歌(興寧客家山歌
興寧市非保中心
7
傳統音樂
梅州市文化館
8
傳統音樂
豐順縣文化館
9
傳統舞蹈
平遠縣文化館
10
傳統舞蹈
龍舞(花環龍)
大埔縣文化館
11
傳統舞蹈
杯花舞
興寧市文化館
12
傳統舞蹈
鯉魚舞(鯉魚燈)
大埔縣文化館
13
傳統舞蹈
竹馬舞
五華縣文化館
14
傳統舞蹈
獅舞(席獅舞)
梅江區文化館
15
傳統舞蹈
平遠縣非保中心
16
傳統舞蹈
鐃鈸花
梅江區文化館
17
傳統舞蹈
打蓮池(蕉嶺蓮池舞)
蕉嶺縣文化館
18
傳統舞蹈
獅舞(青溪仔獅燈)
大埔縣文化館
19
傳統舞蹈
龍舞(香火龍
平遠縣非保中心
20
傳統舞蹈
打蓮池(梅江區打蓮池)
梅江區文化館
21
傳統舞蹈
鑼花舞
五華縣文化館
22
傳統舞蹈
龍 舞
平遠縣非保中心
23
傳統舞蹈
馬燈舞
興寧市大坪鎮文化站
24
傳統舞蹈
龍舞(青溪黒蛟龍燈舞)
大埔縣民間舞蹈保護協會
25
傳統舞蹈
蕉嶺廣福船燈
蕉嶺縣非保中心
26
傳統舞蹈
大埔縣民間舞蹈保護協會
27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
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
28
傳統戲劇
木偶戲(五華提線木偶)
五華縣提線木偶傳習所
29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
大埔縣文化館
30
傳統戲劇
木偶戲(梅縣提線木偶戲)
梅縣區木偶傳習所
31
傳統戲劇
採茶戲
五華縣採茶戲演藝有限公司
32
傳統戲劇
客家山歌劇(梅州)
梅州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
33
傳統技藝
豐順埔寨紙花技藝
豐順縣文化館
34
傳統技藝
光德陶瓷燒制技藝
大埔縣文化館
35
傳統技藝
平遠黃粄
平遠縣非保中心
36
傳統技藝
平遠紅菌豆腐頭
平遠縣非保中心
37
傳統技藝
手工榨油技藝
平遠縣非保中心
38
傳統技藝
手工榨油技藝(羅崗鎮高山茶油製作工藝)
興寧市羅崗鎮文化站
39
傳統技藝
客家娘酒(興寧老酒釀造工藝)
興寧市興田街道文化站
40
傳統技藝
糕點製作技藝(留隍雲片糕製作技藝)
豐順縣非保中心
41
傳統技藝
黃金薑糖
豐順縣非保中心
42
傳統技藝
畲江菊花糕
梅縣非保中心
43
傳統技藝
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長樂燒酒製作工藝)
廣東長樂燒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44
傳統技藝
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梅縣客家娘酒釀造技藝)
梅縣畲江海香酒廠有限公司
45
傳統技藝
蕉嶺縣竹編技藝
蕉嶺縣非保中心
46
傳統技藝
三及第製作技藝(蕉嶺三及第)
蕉嶺縣非保中心
47
傳統技藝
客家鹽焗雞製作技藝(梅江區客家鹽焗雞製作技藝)
梅江區尚記食品有限公司
48
傳統技藝
客家娘酒(梅江區客家娘酒)
梅江區非保中心
49
傳統技藝
豐順縣非保中心
50
傳統技藝
興寧市非保中心
51
傳統技藝
興寧大坪布駱包子豆腐製作技藝
興寧市大坪鎮文化站
52
傳統技藝
豐順縣非保中心
53
傳統技藝
南口鎮車陂仙人粄
梅縣區文化館
54
傳統技藝
興寧市文化館
55
傳統技藝
新陂樂仙腐竹製作技藝
興寧市文化館
56
傳統技藝
五華縣文化館
57
傳統技藝
百侯牛肉干
大埔縣文化館
58
傳統技藝
大埔縣文化館
59
傳統技藝
西陽清涼山茶製作技藝
梅江區清涼山茶葉專業合作社
60
傳統技藝
馬圖茶製作技藝
豐順縣文化館
61
傳統技藝
興寧珍珠紅酒釀製技藝
62
傳統技藝
三圳釀粄製作技藝
蕉嶺縣餐飲行業協會
63
傳統技藝
留隍草蓆製作技藝
豐順縣文化館
64
傳統技藝
湯坑鎮梳“大鱉尾”技藝
豐順縣文化館
65
傳統技藝
西河老鼠粄製作技藝
大埔小吃文化城
66
傳統技藝
客家服飾製作技藝
67
傳統技藝
平遠八尺娘酒釀造技藝
68
傳統技藝
丙村開鍋肉丸
梅縣區丙村鎮文教體育服務中心
69
傳統技藝
陳華記涼茶製作技藝
興寧市文化館
70
傳統技藝
興寧根雕技藝
興寧市文化館
71
傳統技藝
民間舞蹈道具編織工藝
大埔縣文化館
72
傳統技藝
平遠木雕技藝
平遠縣文化館
73
傳統技藝
五華金木雕工藝
廣東薪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74
曲藝
75
曲藝
竹板歌(興寧竹板歌)
興寧市文化館
76
曲藝
竹板歌(蕉嶺竹板歌)
蕉嶺縣文化館
77
曲藝
竹板歌(梅縣竹板歌)
梅縣區文化館
78
曲藝
梅江區五句板
梅江區文化館
79
民俗
大埔元宵燈節
大埔縣非保中心
80
民俗
五華縣非保中心
81
民俗
六月六福祖公王節
平遠縣非保中心
82
民俗
龍舞(埔寨火龍)
豐順縣文化館
83
民俗
興寧羅家通書推算法
興寧市文化館
84
民俗
興寧市非保中心
85
民俗
下壩迎燈
五華縣非保中心
86
民俗
廣福宮祚福
大埔縣民俗保護協會
87
民俗
五華縣非保中心
88
民俗
松源扛公王
梅縣區文化館
89
民俗
水車小桑等公王
梅縣區文化館
90
民俗
梅江區文化館
91
民俗
香花佛事
梅江區文化館
92
民俗
畲族招兵節
豐順縣文化館
93
民俗
黃金迎燈
豐順縣文化館
94
民俗
西河漳溪墟掃街燈
大埔縣文化館
95
民俗
西河大靖迎馬
大埔縣文化館
96
民俗
下市鬧元宵
梅江區文化館
97
民俗
百侯龍珠燈
大埔縣文化館
98
民俗
砂田菜花燈
豐順縣文化館
99
民俗
新鋪七月半
蕉嶺縣新鋪鎮文化站
100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黃氏頭部拳
平遠縣文化館
101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刁家教拳
興寧市文化館
102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足球運動
梅縣強民體育會
103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李家教拳
興寧市文化館
104
傳統美術
五華石雕
廣東五華一建工程有限公司
105
傳統美術
興寧市非保中心
106
傳統美術
興寧花燈
興寧市非保中心
107
傳統美術
梅縣區客家鬥神畫
梅縣區文化館
108
傳統美術
客家泥塑
梅州市沅聲民間藝術發展有限公司
109
民間文學
梅江區非保中心
110
民間文學
梅江區文化館
參考資料來源:

非遺傳承人

梅州市“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是“非遺”活態傳承的代表性人物,是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和實踐者。為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和支持“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梅州市組織開展了“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和評選工作。截止2017年10月,梅州市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有304人(國家級7人、省級34人、市級72人、縣級194人)。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梅州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序號
級別
類別
項目名稱
傳承人
1
國家級
傳統音樂
梅州客家山歌
2
國家級
傳統音樂
梅州客家山歌
3
國家級
傳統音樂
廣東漢樂
4
國家級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
5
國家級
傳統舞蹈
龍舞(埔寨火龍)
6
國家級
傳統舞蹈
獅舞(席獅舞)
7
國家級
傳統戲劇
木偶戲(五華提線木偶)
參考資料來源:

省級非遺傳承人

梅州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不含國家級)
序號
級別
類別
項目名稱
傳承人
1
省級
傳統音樂
梅州客家山歌
童愛娜
2
省級
傳統音樂
梅縣鬆口山歌
3
省級
傳統音樂
廣東漢樂
饒寶尤
4
省級
傳統音樂
廣東漢樂
張高徊
5
省級
傳統戲劇
五華提線木偶戲
6
省級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
7
省級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
8
省級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
鐘禮俊
9
省級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大埔)
黃吉英
10
省級
傳統戲劇
採茶戲
11
省級
傳統戲劇
木偶戲(梅縣提線木偶戲)
12
省級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大埔)
管映庭
13
省級
民俗
豐順埔寨火龍
14
省級
民俗
興寧羅家通書推算法
15
省級
民俗
興寧羅家通書推算法
16
省級
傳統舞蹈
平遠船燈
謝奎岳
17
省級
傳統舞蹈
平遠船燈
18
省級
傳統舞蹈
花環龍
19
省級
傳統舞蹈
席獅舞
20
省級
傳統舞蹈
席獅舞
釋彰龍
21
省級
傳統舞蹈
獅舞(青溪仔獅燈)
22
省級
傳統舞蹈
龍舞(埔寨火龍)
23
省級
傳統舞蹈
杯花舞
24
省級
傳統舞蹈
鯉魚舞(鯉魚燈)
25
省級
傳統舞蹈
竹馬舞
26
省級
傳統舞蹈
鑼花舞
27
省級
傳統舞蹈
鐃鈸花
釋常寬(池願軍)
28
省級
曲藝
竹板歌(興寧竹板歌)
29
省級
曲藝
竹板歌
30
省級
曲藝
竹板歌(梅縣竹板歌)
31
省級
傳統技藝
五華石雕
32
省級
傳統技藝
豐順埔寨紙花技藝
張立繩
33
省級
傳統技藝
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梅縣客家娘酒釀造技藝)
34
省級
傳統技藝
光德陶瓷燒制技藝
參考資料來源:

市級非遺傳承人

發布批次
梅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2年07月13日公布,共19人。
梅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5年06月11日公布,共24人。
梅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7年10月16日公布,共19人。
梅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9年08月20日公布,共14人。
部分名單
梅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不含國家級、省級)
序號
級別
類別
項目名稱
傳承人
1
市級
傳統音樂
梅州客家山歌
張獻雲
2
市級
傳統音樂
梅州客家山歌
趙文有
3
市級
傳統音樂
梅州客家山歌
饒建玲
4
市級
傳統音樂
績苴歌
徐清花
5
市級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
林仕律
6
市級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
謝仁昌
7
市級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
吳衍先
8
市級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
黃錦星
9
市級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
陳小平
10
市級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大埔)
何國美
11
市級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大埔)
饒越敏
12
市級
傳統戲劇
採茶戲
陳翠媚
13
市級
傳統舞蹈
平遠船燈
張珍蘭
14
市級
傳統舞蹈
席獅舞
池千福
15
市級
傳統舞蹈
打蓮池(梅江區打蓮池)
釋寶華
16
市級
傳統舞蹈
打蓮池(梅江區打蓮池)
劉秀平
17
市級
傳統舞蹈
鐃鈸花
釋全淼
18
市級
傳統舞蹈
落地金錢
劉秀隆
19
市級
傳統舞蹈
落地金錢
姚鳳蘭
20
市級
傳統舞蹈
龍舞(香火龍)
黎傳禮
21
市級
傳統舞蹈
龍舞(香火龍)
曾善仁
22
市級
傳統舞蹈
杯花舞
劉利娜
23
市級
傳統舞蹈
竹馬舞
吳小雄
24
市級
傳統舞蹈
馬燈舞
羅耀華
25
市級
傳統舞蹈
龍舞(青溪黒蛟龍燈舞)
江烈群
26
市級
傳統舞蹈
蕉嶺廣福船燈
張祥豐
27
市級
傳統舞蹈
五鬼弄金獅
楊良勝
28
市級
民俗
七盞燈
彭熾宏
29
市級
民俗
興寧羅家通書推算法
羅文理
30
市級
民俗
下壩迎燈
周林叨
31
市級
民俗
廣福宮祚福
巫育強
32
市級
曲藝
落地花鼓
林東平
33
市級
曲藝
落地花鼓
洪樹湘
34
市級
曲藝
竹板歌(興寧竹板歌)
鐘偉華
35
市級
曲藝
竹板歌(蕉嶺竹板歌)
周秀珍
36
市級
曲藝
竹板歌(梅江區竹板歌)
陳昭典
37
市級
傳統技藝
光德陶瓷燒制技藝
沈萬忠(已逝)
38
市級
傳統技藝
黃金薑糖
劉勇剛
39
市級
傳統技藝
留隍雲片糕
廖史智
40
市級
傳統技藝
興寧大坪布駱包子豆腐製作技藝
楊晉華
41
市級
傳統技藝
湯南面線
羅映森
42
市級
傳統技藝
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長樂燒酒製作工藝)
詹漢林
43
市級
傳統技藝
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長樂燒酒製作工藝)
黃名揚
44
市級
傳統技藝
客家娘酒(梅江區客家娘酒)
丘愛忠
45
市級
傳統技藝
百侯薄餅
楊濟美
46
市級
傳統技藝
馬圖茶製作技藝
何運新
47
市級
傳統技藝
手工榨油技藝
廖佐春
48
市級
傳統技藝
百侯牛肉干
楊文明
49
市級
傳統技藝
手工榨油技藝(羅崗鎮高山茶油製作工藝)
楊漢金
50
市級
傳統美術
興寧版畫
劉可為
51
市級
傳統美術
興寧版畫
陳其偉
52
市級
傳統美術
梅縣區客家鬥神畫
侯文發
53
市級
傳統美術
興寧花燈
陳佛光
參考資料來源:

價值意義

梅州市是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豐富。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客家文化,推動客家文化有形化、市場化、品牌化、產業化,提升“世界客都”知名度和美譽度,是落實《梅州市建設文化強市規劃綱要》的重要舉措。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文化梅州,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繼承和發揚文化傳統,落實“推動綠色崛起,實現科學發展”戰略,建設文化名城,挖掘提升客家文化,進一步豐富“世界客都”內涵,推動客家文化有形化、市場化品牌化產業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措施

梅州各級各部門正從政策、人才、經費、平台、數據等方面著手,規劃建設集實物展示、活態展演、傳承傳習等功能於一體的客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展示館和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建立生態保護區資料庫,普及保護區建設成果,傳承客家民系文脈。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完善旅遊休閒功能和體驗配套設施,打造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特色小鎮,擦亮梅州文化旅遊品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