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福成(企業家)

梁福成(企業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梁福成1932年出生於廣州市,其父梁棟臣是廣州頗有名氣的鞋匠。梁福成的童年時光正值抗日戰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福成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州市
  • 出生日期:1932年
人物經歷,人物發展,歷經艱難終圓夢,夫妻同心建王國,伉儷情深建家鄉,餘熱壯志又逢春,

人物經歷

為躲避戰爭,其父把他送回到家鄉馬岡鎮蒲岡龍山村讀書。梁福成在家鄉念了4年私塾。抗戰結束後,他被父親接到廣州繼續學業。由於抗戰期間梁棟臣在廣州的鞋鋪全部被毀,生活一時難以為繼,不久,梁福成就被迫輟學,跟隨大哥到廣州花縣一個田糧徵收辦事處工作。1年後,梁福成再回到廣州,才15歲的他,對如何走好今後的人生路,已有一個重新的定位。他在心底里暗暗為自己鼓勁:一定要學一門手藝謀生。  在對鐘錶、木工、鞋業等行業進行比較後,梁福成最後決定在製鞋業發展。當梁福成把自己的決定告訴父親時,梁棟臣很高興,當即把他介紹給自己一個開鞋檔的朋友當學徒。3個月後,梁福成炒了老闆的“魷魚”。父親又介紹他到另一個做男裝皮鞋的朋友處當學徒。數月後,覺得自己需要更大舞台的梁福成再次炒老闆“魷魚”。這次,他不再依靠父親的介紹了,而是自己上門到各個較大規模的鞋店毛遂自薦。不久,他被一家鞋店聘用了,但很快,他被解僱了,因為鞋店需要技藝純熟的員工。梁福成毫不氣餒,他明白是自己“火候未到家”,但該如何走出這困境,15歲的他不禁陷入深深的苦惱中。
一天早上,梁福成一位久未見面的朋友從香港回來探望他,在這位朋友有危難時,梁福成曾資助和幫助過他,他也對梁福成一直心懷感激。當他得知梁福成的窘況後,勸說他到香港尋求發展。梁福成被說動了,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勵和支持下,懷揣著父親借來的10元錢,他坐船到了香港,繼續尋找他的製鞋夢。他先在家庭作坊式的鞋店打工,學到技藝,再跳槽。就這樣,幾經跳槽,梁福成的製鞋技藝越來越精深,而他打工的鞋店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工資也越來越高。

人物發展

歷經艱難終圓夢

命運總是眷顧有心人。來到香港的第3年,梁福成終於迎來了事業的轉機。一次偶然的機會,梁福成認識了一位叫梁銀盛的建築師,傾談間,兩人驚喜地得知對方原來是同鄉,倍增親切感。梁銀盛對梁福成這個擁有高超製鞋技藝又踏實上進的小伙子甚為欣賞,鑒於自己的弟弟沒有一門好手藝,他決定讓弟弟跟梁福成學製鞋技藝。不久,由梁銀盛出資協助,梁福成以技術入股的方式,開了一間家庭作坊式的小鞋店,開始艱難的創業。開始的時候,梁福成的鞋店經常入不敷出,後來梁銀盛的弟弟無心經營並返回家鄉,梁福成只好獨自撐起鞋店,期間經營的艱苦和磨難更是難以述說。最困難的時候,梁福成的小店甚至交不起租金和水電費。那段艱難的時期,梁福成咬緊牙關挺著,漸漸地,他憑著一手製鞋的好技術,接了不少大鞋店的訂單來做。有了訂單,梁福成就沒日沒夜地乾。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店逐漸有了起色,雇用的工人逐漸多起來了。
從虧本到賺錢,從接訂單加工到自己創品牌做鞋,梁福成用永不言棄的精神,開創了自己事業的陽光大道,昔日的鞋店變成了頗具規模的鞋廠。
1977年是梁福成事業的轉折點。因為香港鞋業市場競爭激烈,使梁福成不得不將眼光放得更遠,他開始尋求出路,有意將鞋遠銷美國。本來,他是抱著試試的態度,但銷路卻出奇地好,不少客戶因為看好其質量,紛紛提供設計好的樣式向他訂貨。於是,梁福成的鞋廠不斷增資擴產,規模也越來越大,租賃的廠房也越搬越大,工人從原來的數十人增加到400多人。
改革開放初期,不少港商紛紛到內地投資設廠,梁福成也看好內地市場,積極加入其行列。1981年,他先在深圳沙頭角租地辦廠,後又到江門市投資。1984年,東莞市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他,於是,他把投資重點放在東莞,先是租賃廠房,後斥資購買了300畝土地,興建自己的廠房。經過20多年的發展,如今,梁福成擁有的工廠員工達6000多人,其產品遠銷北美和歐洲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其創立的多個皮鞋品牌獲得了中國知名品牌的稱號,如女裝“芭迪”品牌的皮鞋更是成為時尚女性的至愛。其鞋業公司也成為業內數一數二的龍頭企業,不僅生產各類皮鞋,也配套生產鞋盒和製鞋小型機械等。
從青年矢志到香江尋夢,半個世紀一晃而過,梁福成的“鞋業王國”也終於紮根在祖國大地上。他說,還是祖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好,讓自己圓了當年的夢想。他還說,對當年毅然決定回國投資辦廠,他不是沒有擔心和動搖,但事實證明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夫妻同心建王國

梁福成“鞋業王國”的建成,其太太李靜琴女士功不可沒。說起太太,梁福成臉上眼裡寫滿了愛意和敬意。被鄉人尊稱為“成叔、成嬸”的倆人,不僅是一對恩愛的夫妻,更是事業上的最佳搭檔。說起來,倆人的相識還有賴於梁福成的鞋店呢。
40多年前,30歲出頭的梁福成在李靜琴任教的學校附近開辦了一間小鞋店,學校的教師不時到鞋店訂做皮鞋。於是,一來二往,二人就相識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顆年輕的心漸漸走到了一起。婚後1年,李靜琴便辭去教職,全心協助丈夫創事業。李靜琴不僅幫助梁福成打理出入貨等記帳和財務工作,還負責給鞋廠的師傅和伙記買菜煮飯。在創業的路上,夫妻兩人互相扶持,互相鼓勵。
梁福成說:“太太的堅毅和鼓勵一直是我創業的動力,沒有她,我不可能成就這一番事業。”梁福成永遠也忘記不了這件事:有一年,他的生意並不好,新年將至,他將工資支付給廠里的工人後,再也沒有多餘的錢,眼看著別人買桔買花回家過年,自己卻手頭拮据,心裡很不是滋味。回到家,梁福成卻驚奇地發現李靜琴像變戲法一樣拿出了3枝劍蘭。原來,她為了給家裡營造過年的氣氛,更重要的是為了鼓勵丈夫,硬是獨自在花市等待,直至花農散市才拾到了3枝劍蘭花,用事實來證明付出就有回報的道理,並祝願丈夫來年的生意蒸蒸日上。果然,梁福成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有一段時間,他將生意發展到東南亞,自己和朋友合股到印尼去投資辦廠,就完全將香港的生意交由李靜琴打理。在丈夫努力開創事業的日子裡,李靜琴完全接過丈夫在香港的擔子,親任公司董事長,把諾大的一個公司經營得紅紅火火。

伉儷情深建家鄉

梁福成雖然只在鄉下念過4年私塾,但鄉下孩童的時光令他難以忘懷。在離鄉數十年的歲月里,孩童的友誼,嬸姆的照顧,學堂先生的威嚴,都讓他難以忘懷,並一直對家鄉充滿深深的懷戀。這種情緒也深深感染著李靜琴。
1964年,結婚不久的李靜琴隨梁福成及婆婆等家人一起回鄉拜山,因為天下著雨,腳下又是泥路,讓她左一腳泥濘右一腳水,心中很不是滋味,於是暗暗承諾:將來做生意賺了錢,一定修好這條路。她回去跟丈夫一說,梁福成欣喜地發現太太與他的想法竟如此一致。後來,他們的生意真的越做越大,但他們沒忘當初的承諾,在村中捐建了文化室,並修建了水泥路,為家鄉的公益事業出錢出力。
據不完全統計,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梁福成、李靜琴伉儷共捐款超100萬元用於龍山村的各項建設。該村村前的水泥路、壯觀的村前牌樓、龍山禮堂、棟臣文化紀念館、標準的籃球場等一系列的公共設施先後建起來。龍山村舊貌換新顏,老人們樂呵呵地說:“住在龍山村,比住在城市還漂亮呢!”梁福成伉儷不僅自己捐款搞建設,還發動村民人人為建設文明村出力,共同獻出愛心和善心。李靜琴說:“成叔和我雖然有能力辦好這些公益事業,但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參與其中,形成人人建設幸福、和諧家園的良好氛圍和文明、互助、獻愛心的社會風氣。”在他們的帶動下,龍山村形成了有事眾人幫、建設齊出力的良好風氣。在龍山村會堂門口,刻著一塊大紅的捐款芳名石碑,上面記錄了海內外捐款支持龍山村各項建設的龍山村村民芳名,從捐款數十元到數百元的鄉親都有。梁福成伉儷每次看到芳名錄都高興地說:“捐錢不在多少,我們高興的是村里鄉親們形成的這種良好氛圍。”

餘熱壯志又逢春

數年前,梁福成伉儷從公司董事長和總裁的崗位上退下來了,但他們比以前更忙了。兩人頻繁地回鄉做公益事業。有時,梁福成抽不出時間,李靜琴就獨自回鄉。兒女們擔心母親的身體吃不住,勸阻她少回些,但她說:“回到鄉下我的精神更好呢!”
為了幫助家鄉的鄉親們解決就業的問題,梁福成伉儷主動回鄉招收家鄉的青年到自己在大陸開設的工廠務工。為了招收這批鄉親工作,李靜琴回鄉更頻繁了。最後,300多名鄉親被招收入東莞的工廠務工,鄉親們對成叔、成嬸的善舉感激不盡。2005年,為支持馬岡鎮本地經濟發展和就業,李福成伉儷又出資40萬元在馬岡墟購買了一幢四層高的大樓用於出租,租金用來辦公益做善事。
香港皮鞋業鞋材業商會是香港地區皮鞋業及鞋材業最具代表性的行業商會之一,成立30多年來,吸納的會員包括該行業在零售、批發、貿易、設計、製造、製鞋機械設備等領域的人士。近年來,香港製鞋業與內地緊密聯繫和合作,不少香港鞋廠已轉移到內地進行生產,身任香港皮鞋業鞋材業商會的永遠名譽會長的成叔為推動家鄉經濟發展,極力向商界行家推介開平的投資環境。2007年5月,為吸引更多的同行到家鄉開平投資,他身體力行,專程組織了香港皮鞋業鞋材業商會到開平考察投資環境。
2008年春節期間,梁福成和李靜琴又回到家鄉,並決定每年將在開平的物業出租收益數萬元全部捐給家鄉龍山村,作為支持龍山村各項公共建設以及獎學、敬老等慈善事業的經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