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吉佛教建築群

坐落在中央邦博帕爾附近桑吉村的桑吉佛教遺址是舉世聞名的佛教文物建築,包括巨石柱、宮殿廟宇寺院,相傳公元前3世紀由阿育王建造。第17號哥普特寺廟被認為是印度建築風格中最具邏輯設計思維的經典之作。這個現存最古老的佛教聖地,公元12世紀前一直是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沒有桑吉佛教建築遺址就沒有後來的印度建築藝術的發展。

基本介紹

波,桑吉波,其它遺蹟,深遠的影響,

“波”是古代印度特有的佛教建築類型之一,主要用於供奉和安置佛祖聖僧的遺骨(舍利)、經文法物。波的外形是一座圓冢,也可稱作佛塔。公元前3世紀流行於印度孔雀王朝,是當時的重要建築。相傳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斥巨資建起84000座波,將佛祖釋迦牟尼的骨灰分成84000份,分藏於各波,其中八座建在今印度中央邦博帕爾附近桑吉村。在2000多年歲月風雨的蕩滌下,八座中僅存三座,其中桑幾波是現存最早、最大、最完整的佛塔

桑吉波

桑吉波的造型借鑑了古印度北方竹編抹泥的半球形房舍。它的中央是覆缽形的半球體墳冢,冢體由磚石砌成,表面鑲貼著一層紅色砂石,後來加砌了磚石,頂部增修了一個方形平台和三層華蓋,底部構築了石制基壇和圍欄。波的東西南北四方各建有沙石塔門牌坊建築形式吸收了波斯希臘的建築和雕刻風格,裝飾繁縟富麗。左右對稱的浮雕嵌板和優美的人物雕像多取材於佛傳圖及佛本故事,堪稱稀世之珍。整座波雄渾古樸,莊嚴秀麗。龐大的規模加上磚石砌體的不可動搖的穩定感和重量感,使整個建築具有很強的紀念性。輪廓複雜、雕刻精巧的欄桿和牌坊,與其身後簡潔、粗獷的半球體形成強烈的對比,更加烘托出主體墳冢的莊嚴、肅穆。

其它遺蹟

桑吉佛塔遺址附近有個砂岩寺廟建築仍是當年未竣工的模樣,它之所以聞名是因為這裡仍保存著阿育王的一份詔書。該詔書主要內容是:任何有害佛教文化交流的行為都是不可以的,否則將受到國王的制裁。桑吉山附近不到10千米方圓的範圍內還有很多遺址,例如第17號哥普特寺廟被認為是印度建築風格中最具邏輯設計思維的經典之作、公元5世紀修建的石窟、龍哈吉山上的遺蹟,它們和桑吉佛教遺址一樣都是偉大的歷史名勝古蹟

深遠的影響

桑吉波充分體現了印度宗教建築的獨特風格,即把宗教意義和象徵意義融為一體的功能主義。它著重表現建築自然間的密切關係,強調這種無形的力量遠勝於單純形式美的原則。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桑吉波的造型和風格在亞洲廣泛流傳,並在流傳中有所變革,以適應當地的傳統和風俗。中國元代流行的覆缽式喇嘛塔、緬甸大金塔、泰國錐形塔等,無不深受桑吉波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