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特魯德·斯坦因評傳

格特魯德·斯坦因評傳

《格特魯德·斯坦因評傳》是灕江出版社2014-2015年出版的“人文名家評傳”系列的一種。此書向我們再現了現代派文藝教母格特魯德·斯坦因及其崇拜者打造“斯坦因神話”的過程,以及這位著名沙龍女主人與巴黎最前沿文藝圈的交往;畢卡索、馬蒂斯、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等一代名流悉數登場,烘托出這位現代派文藝教母絕非虛構的光環。更重要的是,本書通過深入解讀斯坦因的文學創作,從整體上把握了斯坦因作為一位現代主義作家的價值,刻畫出一幅立體的、完整的斯坦因文學肖像。

基本介紹

  • 書名:格特魯德·斯坦因評傳
  • 作者:(英)露西•丹妮爾
  • 原版名稱:Gertrude Stein
  • 譯者:王虹 馬競松
  • ISBN:978-7-5407-7418-9
  • 類別:文學 傳記
  • 頁數:264
  • 定價:33元
  •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6月
  • 開本:880*1230  1/32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賣點,精彩書摘,

內容簡介

作為一個在巴黎生活並成就其顯赫聲名的美國人,格特魯德·斯坦因一度處於現代主義運動的核心,對20世紀上半葉的文學藝術革新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本書向我們再現了斯坦因及其崇拜者打造“斯坦因神話”的過程,以及這位著名沙龍女主人與巴黎最前沿文藝圈的交往;畢卡索、馬蒂斯、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等一代名流悉數登場,烘托出這位現代派文藝教母絕非虛構的光環。更重要的是,本書通過深入解讀斯坦因的文學創作,從整體上把握了斯坦因作為一位現代主義作家的價值,刻畫出一幅立體的、完整的斯坦因文學肖像。

編輯推薦

她是畢卡索的伯樂和摯友,海明威的文學導師和宿敵;她立志在一群男性天才中成為一位女性天才;她是女性同性戀,擁有忠誠、長久而穩固的同性戀情;畢卡索為她所畫的肖像(見本書封面)標誌著她在現代文學藝術領域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她就是格特魯德·斯坦因。
畢卡索1906年為格特魯德·斯坦因所做的油畫畢卡索1906年為格特魯德·斯坦因所做的油畫
她獨樹一幟地成為當時藝術和文學事業的贊助人,那個時代最著名的沙龍女主人。她的實驗性創作以及文藝理論,更讓她成為不折不扣的20世紀現代主義先鋒人物。
這本評傳值得稱道之處,在於既不缺乏逸聞趣事,又沒有止步於此,而是深入到斯坦因文學創作的肌體之中,通過細緻的文本解讀和頗具思辨性的理論分析,將斯坦因複雜真實的內心世界和無所畏懼的實驗精神充分彰顯。
這是國內第一部關於格特魯德·斯坦因的評傳,從中既可以全面地認識這位20世紀的傳奇女性,也可以了解到同時代其他重要文學藝術家的相關活動,可謂可讀性與研究性兼具。

賣點

1. 一戰後的美國文學流派“迷惘的一代”,正是源於格特魯德·斯坦因對海明威的評價,這句話還被海明威印在《太陽照常升起》的扉頁上。“迷惘的一代”在西方現代文學史上影響深遠,足見斯坦因的文學洞見及其影響力。
2. 斯坦因不僅憑藉其文學創作及理論成為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先鋒,更因其與畢卡索、馬蒂斯、菲茨傑拉德的交往,以及對海明威、安德森等人的創作啟蒙而被尊為現代派文藝教母,由她創立的花園街27號沙龍成為無數名人朝拜的聖地。本書通過這些重要作品、人物及事件的登場,讓締造並影響了20世紀西方文化藝術風貌及進程的“斯坦因神話”得以真實再現。
3. 國內已有出版社陸續引進斯坦因的作品,但是讀者想讀懂其作品卻普遍不得其門而入。這部評傳為閱讀斯坦因提供了一個非常及時且權威的借鑑。

精彩書摘

紐約的布萊恩公園裡有一座格特魯德·斯坦因的紀念雕像,她日復一日地遠眺著紐約公共圖書館,寧靜而安詳。雕像原作由喬·戴維森(Jo Davidson)於1922年在巴黎創作完成,採用了斯坦因標誌性的坐姿。她從容的面孔略帶憂思,將世界盡收眼底,又似乎下一秒就會大笑起來。她身上散發出流動到曼哈頓市區的蒙馬特爾氣息。這是一個波西米亞風的左岸文化人形象——一個巴黎的美國人,也成了美國的巴黎人。
在那謎一樣閃耀的創作背後到底是什麼?她在作品中所表現的自我形象,包含了現代知識分子生活中的很多主要矛盾。斯坦因是一個熱烈的愛國者,她的大多數作品跟美國民族性的定義有關,但是她的大半生是在巴黎度過的,在半勢利半民主的巴黎,她成了這個城市裡最重要的藝術沙龍女主人。她是一位成為了文學巨匠的科學家,一位最終成為暢銷書作家、文學名流的嚴肅的形式實驗者。雖然斯坦因被女權主義者和女同戀視為偶像,但是她的政治觀點是保守的;她沉湎於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念,但也自封為先鋒派女皇。
她可能是20世紀最重要的實驗作家。她聲稱自己是最具實驗性的實驗作家,這一點也頗受爭議。自20世紀初以來,她創作的實驗作品如此激進,以致讀者不但懷疑她的神經是否健全,而且懷疑她所創作的是否可以被稱為作品。
經過多年的孤獨勞作,斯坦因非凡地、堅決地——幾乎是固執地——堅持她自己的寫作理念,以及與其他人的偉大之處的關聯,最終獲得了她夢寐以求的名譽。斯坦因留下的作品數目撲朔迷離,其種類也令人困惑;在耶魯大學的目錄中有571個不同標題的作品。她的創作綿延了半個世紀之久,其種類包括小說、詩歌、肖像描寫、故事、散文、兒童故事、科學作品、歌劇劇本、回憶錄、戲劇、自傳和講演等多種體裁;儘管還有一些作品似乎實在無法分類,卻不影響她穩居這個世紀辨識度最高卻又最鮮為人知的最偉大的文學人物之列。
她在作品中對自己生命中重要時刻的回顧,以文辭優美、不拘一格的文風以及一再複述的方式,讓擁有不同生活側面的斯坦因融合成一個光彩照人的形象:偶像、沙龍女主人、現代藝術的贊助人、居家藝術家和孤獨的作家。她宣稱,“我為我自己和陌生人寫作”。20世紀20年代的許多回憶錄,都必然會對斯坦因在花園街所舉行的星期六晚間聚會略費筆墨,否則就是不完整的,而真正的事件被奇聞逸事和是非恩怨所湮沒。對於斯坦因的讀者而言,問題經常是如何將她從自己所製造的表面形象中解放出來。關於格特魯德·斯坦因的個人崇拜是如何產生的,她自己和她的一大群崇拜者各有不同的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