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奧爾格·畢希納獎

格奧爾格·畢希納獎是以德國劇作家格奧爾格·畢希納命名的德國文學獎,1923年設立於畢希納的故鄉黑森州,以嘉獎對文學藝術有卓越貢獻的人,這個獎項也是德語界榮譽最高的文學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格奧爾格·畢希納獎
  • 外文名:Georg Buchner prize
獎項介紹,獲獎人,

獎項介紹

德語:Georg-Büchner-Preis)是德語文學獎項,以德國劇作家格奧爾格·畢希納命名。畢希納文學獎每年頒發一次,發給那些“用德語寫作的,其全部作品對當代德國文化生活的形成有著傑出貢獻的作家”,格奧爾格·畢希納獎與歌德文學獎一起被認為是德語文學的最重要文學獎。
格奧爾格·畢希納獎創立於1923年,當時只是授予和畢希納的故鄉黑森有關的藝術家,獲獎者包括視覺藝術家、詩人、演員和歌手。1951年,畢希納獎改為文學獎,由德國語言和文學學院頒發,頒獎地為達姆施塔特, 從2002年起,獎金額為五萬歐元。畢希納獎的獲得者中有四位後來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分別是君特·格拉斯(1965),海因里希·伯爾 (1967), 埃利阿斯·卡內蒂 (1972), 和耶利內克 (1998),因此畢希納文學獎常被作為德語文學界的諾貝爾獎風向標。但也有不少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家未曾獲得畢希納文學獎,比如赫塔·米勒托馬斯·曼

獲獎人

YearNameNationalityNotesRef(s)
1951
1952
未頒發
1953
恩斯特·克魯德
1954
Martin Kessel
1955
Marie Luise Kaschnitz
1956
Karl Krolow
1957
1958
1959
君特·埃希
1960
保爾·策蘭
1961
漢斯·埃里希·諾薩克
1962
Wolfgang Koeppen
1963
漢斯·馬格努斯·恩岑斯貝格爾
1964
1965
1966
Wolfgang Hildesheimer
1967
1968
1969
Helmut Heißenbüttel
1970
1971
1972
1973
refunds the prize money in 1999
1974
Hermann Kesten
1975
Manès Sperber
1976
Heinz Piontek
1977
Reiner Kunze
1978
赫爾曼·倫茨
1979
Ernst Meister
posthumous
1980
1981
1982
posthumous
1983
Wolfdietrich Schnurre
1984
恩斯特·嚴德爾
1985
Heiner Müller
1986
1987
Erich Fried
1988
Albert Drach
1989
Botho Strauß
1990
1991
1992
George Tabori
1993
彼得·呂姆克爾夫
1994
Adolf Muschg
1995
Durs Grünbein
1996
Sarah Kirsch
1997
Hans Carl Artmann
1998
1999
阿諾德·斯塔德勒
2000
沃爾克·布勞恩
2001
弗麗德里克 邁呂克
2002
Wolfgang Hilbig
2003
2004
Wilhelm Genazino
2005
Brigitte Kronauer
2006
Oskar Pastior
posthumous
2007
Martin Mosebach
2008
2009
Walter Kappacher
2010
Reinhard Jirgl
2011
Friedrich Christian Delius
2012
Felicitas Hoppe
2013
Template:Ill
2014
Template:Il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