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

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

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Gheorghe Rădulescu,又名:戈古·勒杜列斯庫,Gogu Radulescu,1914年9月5日,布加勒斯特—1991年5月28日,布加勒斯特),前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務和卓越的國務活動家、著名經濟學家、大學教授、羅馬尼亞社會政治科學院院士、博士。羅馬尼亞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常設局委員,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
  • 外文名:Gheorghe Rădulescu
  • 別名:戈古
  • 國籍羅馬尼亞
  • 民族羅馬尼亞人
  • 出生地布加勒斯特
  • 出生日期:1914年9月5日
  • 逝世日期:1991年5月28日
  • 職業革命家政治家學者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布加勒斯特高等商業和工業學院、塔什乾國民經濟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 黨職: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
  • 黨職:羅共中央中央常設局委員
  • 公職:羅馬尼亞部長會議副主席
  • 公職:羅馬尼亞國務委員會副主席
  • 榮譽稱號社會主義勞動英雄
  • 學術稱號:羅馬尼亞社會政治科學院院士
  • 學位:經濟學博士
  • 政黨羅馬尼亞共產黨
人物傳記,經濟學家,學者型官員,政治巔峰,權力圈子,文化圈子,訪問中國,劇變,榮譽,家庭,

人物傳記

經濟學家

1914年9月5日生於布加勒斯特。父親是一位音樂家,母親是來自聖彼得堡俄羅斯人。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1925—1931年就讀於“迪米特里·坎泰米爾”商業學校和布加勒斯特第2高級商業學校,1932—1937年就讀於布加勒斯特高等商業和工業研究學院經濟系,並獲經濟學博士學位。解放前為進步學生領袖,1933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主義青年聯盟(1949年改稱羅馬尼亞勞動青年聯盟,1965年改稱羅馬尼亞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1937年任反法西斯統一陣線組織“民主學生陣線”主席。1938—1940年任經濟形勢研究所研究員。1941年3月—5月任中央統計研究所研究員。蘇德戰爭爆發後入伍服兵役,陸軍中尉。1941年在從羅馬尼亞軍隊開小差,投奔蘇聯,先後在西伯利亞莫斯科生活,曾在塔什乾國民經濟學院學習經濟學,獲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他在蘇聯度過了整個戰爭時期,是以安娜·波克爾瓦西列·盧卡為代表的“莫斯科局”(羅共國際派)的成員。1944年3月6日返回羅馬尼亞,曾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夜大學和國家行政和管理大學進修,1949年11月2日加入羅馬尼亞工人黨。全國解放後,勒杜列斯庫成為政府的經濟智囊,1946年12月任對外貿易部經濟專家,其學識和才幹吸引了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的注意力。
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的檔案資料和照片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的檔案資料和照片

學者型官員

1947年2月6日—1948年11月29日任工業和商業部專家局長,1947年2月6日—1948年5月11日任國民經濟部顧問。1948年5月11日任商業部秘書長,1948年11月29日—1949年9月15日任對外貿易部秘書長,1949年9月15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外貿易部副部長,1952年6月,安娜·波克爾垮台,勒杜列斯庫受到牽連,被解除職務。1952年8月4日被指控參與黨中央第二書記、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安娜·波克爾、黨中央第三書記、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瓦西列·盧卡和黨中央第四書記、副總理兼內務部長特奧哈里·喬治斯庫為首的猶太反黨集團(即“波克爾—盧卡反黨集團事件”,是喬治烏-德治對黨內親蘇勢力的政治清洗),進行破壞外貿經濟而有利於以色列的間諜活動,被開除黨籍,此後一直被軟禁和接受“右傾”審查。1952—1954年任中等工業學校教師和“弗·伊·列寧”政治和經濟研究學院副教授,1954年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科學院國民經濟和合作社經濟研究所總所長。1955年獲得平反,恢復黨籍,1956年重返經貿系統任領導職務。
1956年11月24日—1957年3月19日任商業部長。1957年3月商業部和對外貿易部合併後任貿易部副部長。1959年8月17日—1962年4月30日任貿易部長。1960年6月在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三次代表大會(羅共“八大”)上當選為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1961年先後當選為羅馬尼亞大國民議會代表、羅馬尼亞社會政治科學院院士。1962年4月商業部和外貿部分開,1962年4月30日—1963年10月31日任對外貿易部長。
齊奧塞斯庫、勒杜列斯庫參加勞動節慶祝活動齊奧塞斯庫、勒杜列斯庫參加勞動節慶祝活動

政治巔峰

1963年10月31日—1979年3月29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1974年改稱政府副總理)。1965年7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當時,他是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中唯一一位在戰前獲得博士學位的知識分子。1965—1972年任羅馬尼亞駐經濟互助委員會常任代表(經互會章程規定,成員國各派一名副總理為常駐代表組成執行委員會,作為經互會的執行和管理機構),為捍衛各社會主義國家的平等權利而進行了鬥爭。1970年5月4日—1974年4月29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1969年8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常設主席團委員。
1973年5月22日—1989年12月22日任新成立的最高財政監察院主席,最高財政監察院是國務委員會的附屬機構,它負責從各個角度、全方位監督國家財政活動,既帶有立法監督性質、又帶有司法監督性質,還帶有行政監督的性質。1974年11月在羅共“十一大”當選為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1975年5月14日任部長會議執行委員會成員。1977年1月升為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常設局委員,分管財政、銀行和經互會的工作。1979年4月2日當選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副主席。1979年3月20日—1989年12月22日任羅馬尼亞經濟和社會發展最高委員會副主席,1980年3月27日任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黨和國家國際關係和國際經濟合作委員會主席。1979年11月羅共“十二大”、1984年11月羅共“十三大”和1989年11月羅共“十四大”均當選為羅共中央政治執委會執委、中央常設局委員。
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是羅馬尼亞大國民議會代表,1961—1965年當選為巴納特州蒂米什瓦拉南部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5—1969年當選為蘇恰瓦州蘇恰瓦西部第1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9—1980年當選為特列奧爾曼縣亞歷山德里亞第1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80—1985年當選為布澤烏縣布澤烏東南部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85—1989年當選為登博維察縣格耶什蒂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

權力圈子

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長期主管財政、金融和經濟貿易工作,是羅黨政最高領導層中的經濟專家和學者型的領導人物,也是羅馬尼亞對外經貿領域的主要負責人和在經互會同蘇聯及各社會主義國家的打交道的全權代表。
勒杜列斯庫一直是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的忠實合作者,曾鼎力相助齊奧塞斯庫鞏固權力,是齊奧塞斯庫核心圈子裡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一方面,作為黨核心心領導層中知識分子的典型,勒杜列斯庫理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且能夠質疑齊奧塞斯庫在經濟政策領域的冒進和錯誤;另一方面,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前程,他又不得不違心地附和和參與樹立對齊奧塞斯庫的“個人崇拜”和“領袖神化”,極力迎合齊奧塞斯庫夫婦,是齊奧塞斯庫個人迷信的宣傳者和推動者之一。但私下裡,勒杜列斯庫常常假借醉酒,向他的知識分子朋友們坦陳他對這種個人崇拜運動的鄙視和厭惡。
勒杜列斯庫、毛雷爾、齊奧塞斯庫、曼內斯庫勒杜列斯庫、毛雷爾、齊奧塞斯庫、曼內斯庫

文化圈子

“共產國際小屋”在50年代至60年代的羅馬尼亞扮演了重要角色,該派系是羅馬尼亞紅色政治精英的代表之一,其成員有:安娜·波克爾、約瑟夫·基希涅夫斯基、瓦西列·盧卡、沃爾特·羅曼、列昂廷·拉烏圖、列昂廷·蒂斯默納魯、米哈伊·弗洛雷斯庫和他的哥哥特奧多爾·布魯門菲爾德以及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等。勒杜列斯庫和齊古·奧尼亞、保羅·傑奧爾傑斯庫、伊德爾·西格爾、尼古拉·泰爾圖利安等人致力於共產國際意識形態的在羅馬尼亞的傳播和滲入羅馬尼亞民族精神傳統主義文化。勒杜列斯庫在羅馬尼亞年輕一代的詩人和作家群體中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在1990年代後成為羅馬尼亞政黨和社會界的頭面人物。
1979年,“小屋”成員們將羅共創始人康斯坦丁·珀爾伏列斯庫推到前台,利用他在第十二次黨代會上公開批評和反對齊奧塞斯庫及其政策。
1985年以後,“小屋”的成員被認為是戈巴契夫改革的追隨者和推動者,宣稱必須去除齊奧塞斯庫和恢復“老近衛軍”的力量,並聯合齊奧塞斯庫家族內部的年輕一代的代表,將其趕出最高權力層。這在羅馬尼亞共產黨內部形成了一個秘密。其代表人物(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是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和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庫,勒杜列斯庫過去一直被認為是“埃列娜·齊奧塞斯庫的大腦”。

訪問中國

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自1970年以來多次訪問中國。
1970年11月,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常設主席團委員、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率羅馬尼亞政府代表團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11月2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志同勒杜列斯庫同志舉行會談,李先念邱會作喬冠華李強謝懷德李連慶韓敘參加會談。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同志,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宴會,熱烈歡迎勒杜列斯庫同志率領的羅政府代表團。勒杜列斯庫同志在宴會上發表講話,譴責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勢力,首先是美帝國主義,妄想繼續奴役和統治各國人民,推行強權政治和發號施令的政策,包括使用武力來干涉別國內政。他強調說,美國軍隊必須從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撤出去,從南韓印度支那撤出去。勒杜列斯庫同志在講話中高度評價羅馬尼亞和中國之間在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各方面都正在不斷發展的兄弟友誼和全面的合作關係。
訪華期間,受齊奧塞斯庫的委託,勒杜列斯庫向周恩來總理轉達了美國總統理察·米爾豪斯·尼克森國務卿威廉·皮爾斯·羅傑斯對尋求同中國關係正常化的解決辦法表示的關切,以及尼克森再次表示美方願同中國領導人就改善中美關係進行談判的願望。

劇變

1989年12月22日羅馬尼亞政局發生劇變,齊奧塞斯庫夫婦在馬尼亞·曼內斯庫埃米爾·博布的陪同下逃離首都。總理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庫和前總理伊利耶·維爾德茨等一部分與齊奧塞斯庫關係密切的黨政領導人協商組建過渡政府,在擬定的組閣名單中有: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和斯特凡·安德烈領導政府工作,康斯坦丁·米泰亞、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揚·丁卡主持中央書記處,科爾內留·曼內斯庫任外交部長,亞歷山德魯·伯爾勒迪亞努任經濟部長,米哈伊爾·弗羅雷斯庫(地質學家)、伊萬·烏爾蘇(核物理學家)、瓦西列·蓬甘(經濟學家)等人也在名單之列。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和杜米特魯·波佩斯庫試圖在電視上露面,但由於得不到人民民眾和軍方的支持而告失敗。
由羅共內反齊勢力和黨外反對派結成的羅馬尼亞救國陣線很快接管國家權力,並將齊奧塞斯庫夫婦逮捕並處決。當時,羅馬尼亞社會瀰漫著“徹底打倒共產主義”、“絞死所有共產黨人”以及反猶太主義的恐怖緊張的氛圍,死灰復燃的極右翼勢力和法西斯餘孽更是反共歇斯底里。迫於壓力,救國陣線委員會進一步清洗共產黨,包括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執委、候補執委和書記處書記在內有37名黨政高級領導人被拘捕,其中29人接受審訊。馬尼亞·曼內斯庫、埃米爾·博布、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庫、杜米特魯·波佩斯庫、揚·丁卡、揚·科曼尼庫·齊奧塞斯庫等皆被判處重刑,尼古拉·喬桑“病死”獄中,伊萬·托圖自殺身亡。
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作為原羅馬尼亞黨和國家最高領導集團中最年長、最資深的一位領導人,被逮捕入獄時已經76歲高齡。他被指控犯有“種族滅絕罪”、“破壞國民經濟”等罪行。勒杜列斯庫被捕後,一批知名學者致信檢察機關,表示對勒杜列斯庫的同情和支持,使得他在一段時間後以保外就醫的名義獲釋。1990年10月,醫院診斷勒杜列斯庫至少患有8種疾病,無法再接受司法偵訊和審判。1990年12月,羅馬尼亞當局宣布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因病重被免於起訴。1991年5月28日,勒杜列斯庫病逝於布加勒斯特猶太人醫院,享年77歲。

榮譽

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長期從事大量的黨務和國務活動,多次被授勳。曾榮獲“羅馬尼亞之星”騎士勳章(1947年)、“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之星”三級勳章(1949年)、二級勞動勳章(1957年)、三級“八·二三”勳章(1959年)、“羅馬尼亞共產黨成立四十周年”紀念獎章(1961年)、“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之星”一級勳章(1964年)、一級“圖多爾·弗拉迪米雷斯庫”勳章、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及“鐮刀鐵錘”金星勳章(1971年)、“羅馬尼亞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紀念獎章(1971年)、社會主義勝利勳章(1974年)、一級“保衛祖國”勳章(1981年、1984年)、“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之星”一級勳章(1984年)、“為社會和民族解放,反法西斯和反帝國主義革命40周年”紀念勳章(1984年)。
齊奧塞斯庫為勒杜列斯庫授勳齊奧塞斯庫為勒杜列斯庫授勳

家庭

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共有兄弟姐妹五人,哥哥亞歷山大·勒杜列斯庫子承父業,後來成為布加勒斯特愛樂樂團的著名演奏家。戈古(格奧爾基)1938年與道日娜·魯季奇結婚。魯季奇是老佛爺百貨集團布加勒斯特分公司的打字員,也是共產黨員。羅馬尼亞啟動戰爭法和種族收養法後,去了比薩拉比亞(已經併入蘇聯),在基希納烏從事教學工作,蘇德戰爭爆發後,避難阿拉木圖。1944年在蘇軍政工機關工作,被分配到蘇聯報紙《新言論報》羅馬尼亞語編輯部,夫妻在莫斯科相聚。1947年復員後繼續從事記者工作。20世紀80年代去世。戈古夫婦沒有親生子女,有一個養子,2010年定居法國巴黎。
羅馬尼亞久爾久縣科馬納村有勒杜列斯庫的度假別墅和一條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和夫人在度假別墅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和夫人在度假別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