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戈里·普雷奧蒂亞薩

格雷戈里·普雷奧蒂亞薩

格雷戈里·普雷奧蒂亞薩(Grigore Preoteasa;1915年8月25日,布加勒斯特,——1957年11月4日,莫斯科。)羅馬尼亞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宣傳鼓動家、傑出的黨務和國務活動家、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之一。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

他被視為羅馬尼亞黨和國家最有前途的政治領導人而深孚眾望,1957年11月4日赴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節”,在“伏努科沃機場的災難”中死於空難事故,他的死給節日蒙上了一層陰影,也在無形中改變了歷史的走向。試問,如果死的不是普雷奧蒂亞薩而是尼古拉·齊奧塞斯庫,以後的歷史就會是另一番景象。

基本介紹

人物傳記,革命生涯,政治生涯,榮譽,著作,伏努科沃災難,飛來橫禍,事故善後,死後哀榮,歷史疑雲,

人物傳記

革命生涯

1915年8月25日生於布加勒斯特的羅馬尼亞國營鐵路公司的一個鐵路工人家庭。20世紀30年代就讀於布加勒斯特大學文學院,1932年起從事新聞工作。1933年2月格里維察大罷工期間與羅馬尼亞共產黨(1948——1965年稱羅馬尼亞工人黨)接觸,並加入羅馬尼亞共產主義青年聯盟(1949年改稱羅馬尼亞勞動青年聯盟,1965年改稱羅馬尼亞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黨。他在“格里維察二月戰鬥”期間結識了工人運動領袖、共產黨人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喬治烏-德治與普雷奧蒂亞薩的父親相識),從此投身革命運動,參與編輯了羅馬尼亞共產黨和共青團的大量合法和非法的反法西斯出版刊物,化名薩烏(Sau)、索勒爾(Sorel)。1934年起,格雷戈里·普雷奧蒂亞薩多次被反動當局逮捕,1935年9月16日被羅馬尼亞第二集團軍軍事法庭判處有期徒刑2年,1934——1936年先後被關押在吉拉瓦、多夫塔納和克拉約瓦監獄。1937——1938年任羅馬尼亞共產黨布加勒斯特地區委員會委員。
1936年,普雷奧蒂亞薩參與創建羅馬尼亞共產黨領導下的左翼進步學生組織“學生民主陣線”,堅決反對和抵製法西斯組織“鐵衛團”的影響。他與米隆·康斯坦丁內斯庫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康斯坦察·卡爾休恩一起組成學生民主陣線的領導集體,他因此成為其中一位重要的宣傳鼓動家和職業革命家。但是在當時,他又和他的同志們,像揚·波佩斯庫-普楚里、亞歷山德魯·伊利埃斯庫、格雷戈里·揚·勒強努(羅共“六君子”之一)一樣,偶爾也會對蘇聯共產國際把它們的意志強加給羅馬尼亞共產黨的做法提出批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普雷奧蒂亞薩是羅馬尼亞共產黨發行的《羅馬尼亞解放報》的主要負責人,在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裡,他和其他同志都被揚·安東內斯庫元帥的軍事法西斯獨裁政權逮捕監禁,1940——1944年先後被關押在米耶爾庫雷亞丘克卡拉卡爾特爾古日烏集中營。1944年夏,他和戰友尼古拉·齊奧塞斯庫一同從集中營成功越獄。之後,作為黨內少數知識分子骨幹,普雷奧蒂亞薩和康斯坦丁內斯庫最初追隨盧克雷奇烏·帕特勒什卡努反對總書記斯特凡·福里什,但在福里什被廢黜後,他們轉而站在新總書記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一邊。

政治生涯

1944年8月23日以後,普雷奧蒂亞薩任《羅馬尼亞解放報》總編輯,1945年5月12日兼任宣傳部新聞發言人。在此期間,他頻頻發表支持羅馬尼亞共產黨和彼特魯·格羅查政府,揭露、抨擊羅馬尼亞國家農民黨等反動資產階級勢力的言論和文章。1947年11月14日任外交部秘書長,1948年1月27日任外交部部長級全權代表。1954年3月4日任外交部部長級國務秘書,1955年10月4日——1957年7月14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在1955年12月23日至28日的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二次代表大會(羅馬尼亞共產黨“七大”)上當選為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並取代列昂廷·拉烏圖,兼任工人黨中央宣傳鼓動部部長,拉烏圖則改任黨中央文化部長,這被視為喬治烏-德治試圖削弱親蘇的約瑟夫·基希涅夫斯基及其親信拉烏圖在宣傳和意識形態領域的影響力。1957年2月3日在克拉約瓦州阿卡納選區當選為第三屆大國民議會代表。
1957年6月28日——7月3日,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揭露和批判“基希涅夫斯基—康斯坦丁內斯庫分裂主義集團”,約瑟夫·基希涅夫斯基被開除出政治局和書記處,米隆·康斯坦丁內斯庫被開除出政治局。為補充新鮮血液,填補兩人在政治局和書記處留下的空位置,1957年7月11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於1957年7月13日召開一次中央全會,改組黨中央領導機構。根據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的建議,格雷戈里·普雷奧蒂亞薩在中央全會上當選為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書記,取代被清除的基希涅夫斯基,主管文化、宣傳鼓動和意識形態工作。在普雷奧蒂亞薩接手意識形態工作後,羅馬尼亞工人黨開始摒棄在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奉行的“日丹諾夫主義”文化政策,在文化學術領域出現了“解凍”的跡象。
在擔任外交部長期間,普雷奧蒂亞薩以處理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善後事宜和被扣留在羅馬尼亞境內的已被蘇聯抓獲的匈牙利政治家(包括前總理納吉·伊姆雷和理論家喬治·盧卡奇,他們被軟禁在布加勒斯特附近的斯納戈夫政府別墅)而聞名。在此期間,羅馬尼亞曾以提供“政治庇護”為條件勸說納吉發表辭職聲明並支持卡達爾·亞諾什的匈牙利工農革命政府。1957年7月14日被解除外交部長職務,改由揚·格奧爾基·毛雷爾兼任,普雷奧蒂亞薩專職負責黨務和意識形態。此後,普雷奧蒂亞薩協助喬治烏-德治在羅蘇兩黨矛盾爭端中對抗蘇聯干涉,迫使蘇聯從羅馬尼亞撤出全部駐軍和軍事顧問,清洗黨內的“親蘇派”做了大量工作。

榮譽

格雷戈里·普雷奧蒂亞薩曾榮獲三級勞動勳章(1949年)等功勳獎章。

著作

格雷戈里·普雷奧蒂亞薩著有《藍色永恆》、《社會政治文本》。

伏努科沃災難

飛來橫禍

1957年11月4日,以工人黨中央第一書記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為團長,基伏·斯托伊卡(部長會議主席)、尼古拉·齊奧塞斯庫(中央組織書記)、格雷戈里·普雷奧蒂亞薩(中央宣傳書記)、亞歷山德魯·莫吉奧羅什(部長會議副主席)、列昂廷·拉烏圖(中央宣傳鼓動和文化部門負責人)、斯特凡·沃伊捷克(部長會議副主席)等組成的羅馬尼亞工人黨高級代表團赴莫斯科參加蘇聯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四十周年慶祝活動(十月革命節),代表團乘坐的蘇制圖-104民航客機在莫斯科伏努科沃機場失事,飛機墜毀在機場附近的森林,齊奧塞斯庫等羅馬尼亞黨和國家的多名重要領導人受傷,普雷奧蒂亞薩當場死亡,終年42歲。
伏努科沃機場的災難伏努科沃機場的災難

事故善後

事故發生後,蘇聯方面立即成立了以蘇共中央主席團候補委員、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柯西金為首的蘇聯政府事故調查委員會。11月4日晚,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布爾加寧元帥到醫院看望了傷者,格雷戈里·普雷奧蒂亞薩的靈柩暫厝於莫斯科工會大廈,蘇聯安排儀仗隊守衛,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領導人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布爾加寧、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柯西金、阿納斯塔斯·伊凡諾維奇·米高揚克利緬特·葉夫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瓦迪斯瓦夫·哥穆爾卡金日成尤睦佳·澤登巴爾胡志明愛德華·卡德爾等前來弔唁。
報紙發布普雷奧蒂亞薩的訃告報紙發布普雷奧蒂亞薩的訃告

死後哀榮

之後,喬治烏-德治率代表團乘坐火車護送格雷戈里·普雷奧蒂亞薩的靈柩返回布加勒斯特,蘇聯代表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阿列克謝·阿列克謝耶維奇·葉皮謝夫陪同護送,斯托伊卡、齊奧塞斯庫和勃列日涅夫、葉皮謝夫等羅馬尼亞和蘇聯黨政高級領導人為普雷奧蒂亞薩抬棺扶靈。1957年11月13日,羅馬尼亞工人黨和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格雷戈里·普雷奧蒂亞薩被葬於布加勒斯特的根恰軍事公墓,1963年改葬於布加勒斯特自由公園的“為人民、祖國的自由和社會主義而鬥爭的英雄紀念碑”陵墓內。1989年12月羅馬尼亞政局發生劇變後,1991年,羅馬尼亞救國陣線政府作出“清除共產主義象徵性地標”的決定,紀念碑下方的陵墓被拆除,格雷戈里·普雷奧蒂亞薩的遺骸被遷出墓穴交由其家屬另行安葬。
格雷戈里·普雷奧蒂亞薩是羅共黨內少壯派精英的代表人物和喬治烏-德治的得力助手之一,他在1955年當選黨的中央委員後僅僅半年多就進入政治局和書記處,在黨內迅速崛起成為羅馬尼亞政壇的一匹黑馬,被視為最有前途的年輕政治家。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普雷奧蒂亞薩有可能成為喬治烏-德治的接班人,而非齊奧塞斯庫,那么,歷史有可能會被改寫。
羅馬尼亞和蘇聯領導人為普雷奧蒂亞薩抬棺羅馬尼亞和蘇聯領導人為普雷奧蒂亞薩抬棺

歷史疑雲

關於普雷奧蒂亞薩的死因一直是個歷史疑案,事故存在諸多疑點。陰謀論認為他是死於蘇聯導演的一起以齊
奧塞斯庫為主要目標的政治謀殺,失事的圖-104飛機是蘇聯國防部贈予羅馬尼亞的禮物,負責駕駛飛機的蘇在線上組人員(機長、副機長、導航員)全部死在醫院,莫斯科方面似乎掩蓋了事實真相。自蘇共二十大和“匈牙利事件”後,喬治烏-德治與赫魯雪夫關係惡化,羅蘇兩黨在去史達林化、黨際關係、駐羅蘇軍撤軍等問題上的矛盾衝突日益加劇。當時在羅黨內勢頭正旺且被認為最有可能接班的齊奧塞斯庫更是具有強烈的民族共產主義色彩。只是“伏努科沃災難”只造成普雷奧蒂亞薩一人遇難,齊奧塞斯庫等其他羅馬尼亞黨政領導人僅受輕傷。同時,評論家們也傾向於同意正是由於普雷奧蒂亞薩的死亡,使他的朋友齊奧塞斯庫在1964年以後得以順利地執掌大權,從而改變了羅馬尼亞未來的政治版圖和歷史走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