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背伯勞指名亞種

栗背伯勞指名亞種(學名:Lanius collurioides collurioide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緬甸Pegu。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栗背伯勞指名亞種
  • 拉丁學名:Lanius collurioides collurioide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伯勞科
  • 伯勞屬
  • 栗背伯勞
  • 亞種:栗背伯勞指名亞種
  • 定名人及年代:Lesson,1834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眼先、眼周和耳覆羽黑色,彼此連成一條粗著的黑色貫眼紋,前額基部棕白色,前額黑色,頭頂暗灰色,到枕部轉為淡灰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深栗色。中央尾羽黑色具窄的白色端斑,其餘尾羽亦為黑色,但白色端斑較大,且越往外側尾羽白色端斑越大,到最外側一對尾羽幾全為白色,僅羽軸黑色,鄰近外側一對外翈白色,內翈大部白色。翅上覆羽黑褐色具栗色羽緣,初級覆羽黑色,初級飛羽黑色基部具寬的白色斑,次級飛羽黑色,羽緣栗色。下體白色,有時微沾棕色。
虹膜暗褐色或紅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沾灰,腳鉛灰色。
大小量度:體重♂27-31g,♀26-30g;體長♂177-200mm,♀185-200mm;嘴峰♂13-15mm,♀12-14mm;翅♂84-90mm,♀81-88mm;尾♂84-101mm,♀96-99mm;跗蹠♂24-26mm,♀22-25mm。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的開闊次生疏林、林緣和灌叢中,也出現在溝谷、路旁和耕地邊小樹及灌木上。

生活習性

主要以昆蟲為食。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多站在小樹或灌木頂枝上。鳴聲清脆多變,婉轉動聽。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雲南、貴州、廣西(東南部)、廣東

繁殖方式

巢由帶花序的草莖編成,主要繁殖在海拔900-1800米的低山地區,有時可上到海拔2400米高度。繁殖期4-6月,少數個體在3月末即開始產卵。巢置於小樹枝權上,通常由枯草、苔蘚和羽毛構成,外面覆有蛛網,內墊有細草和羽毛。每窩產卵3-6枚。卵的顏色變化較大,白色或乳白色或淡青色或淡黃色或粉皮黃色或淡綠色,被有紅褐色淡灰色、黃褐色或灰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卵的大小為18.3-25.0mm×15-18m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