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山寺

栗山寺

栗山禪寺早名靈玄廟,位於三楚第一山之東方山南麓,現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鐘鼓樓、毘廬殿、藏經樓、禪堂等高標古建,建築面積萬餘平米。入得山門,放生淨池,井涌靈泉,百萬魚龍聽梵音;佛殿重重,熠熠生輝;佛像威嚴,肅穆起敬;立於寺後的真果法師舍利塔,雕欄玉砌,飛檐琉璃,直上雲霄。

靈玄廟,據《楚辭·劉向》記載“鞭風伯使先驅兮,囚靈玄於虞淵。”王逸註:靈玄,玄帝也。相傳靈玄結廬栗山,隱居修煉,終得道而去,信眾遂修廟禮拜。西漢術士東方朔,為溯玄學之源到此修煉,後隱居攬勝垴。東晉太元四年(公元379年),道安大師為前秦苻堅所執,其徒眾星散,慧遠大師率領弟子數十人,打算去羅浮山,沿江而下,突遇暴風雨,避風暴於靈玄廟,因受其師道安影響,據《高僧傳·釋慧遠傳》:慧遠聽道安講了《般若經》,“豁然而悟”,嘆息說:“儒道九流,皆糠秕耳!”於是慧遠大師就依山為名將靈玄廟易名為栗山寺。據當地地方志記載,貞觀元年,即公元627年峨眉山赤足和尚舍金頂,來栗山寺駐錫重建,禪淨雙修。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宋代天安和尚普結法緣。元代覺華禪師廣度眾生。明代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雪窗和尚重啟到場接納真明、真玉為弟子,傳燈續香。清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丹山和尚雲遊四方,化緣廣募,修寺繕舍,後興衰更替歷經滄桑。公元1984年冬,九華山真果法師應黃石信眾懇請,攜弟子果慧來寺卓錫,廣結善緣,主持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栗山寺
  • 位於湖北黃石市境地內
  • 現任住持:果慧法師
  • 建設年代東漢
歷史沿革,規模建制,文物景致,

歷史沿革

栗山寺歷史十分悠久,一種傳說是,早在東漢時期,曾有某皇帝巡遊至栗山,結廬隱居修煉數年,後不知去向。
栗山寺
另一說是,智印和尚駐錫東方山,曾在這裡結庵小住,後到中峰古剎開闢道場,再上東方山弘化禪寺。
明神宗萬曆年間,大元和尚來到這裡,重新建起佛教道場,接納真覺為弟子,傳燈續香。此後,興衰更替,凡四百餘年。
1983年,真果法師應黃石佛教徒禮請,攜弟子果慧來寺住持弘法,並著手重建栗山寺。
1990年真果法師圓寂後,果慧法師任住持。果慧法師,湖北大冶人,師從真果法師,兼任黃石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規模建制

在真果法師引領下,經僧眾數年努力,栗山寺重建進展順利,初具規模。寺院坐北朝南,寺旁有從天井窩、水井窩匯流下來的小溪,流水清澈,長年不斷。寺四周皆山,正面十分開闊。當時建成了天王殿、大雄寶殿、齋堂、寮房等。
1990年真果法師圓寂後,果慧法師承其統、繼其業,使栗山寺擴大了規模。前面天王殿兩側建起了鐘鼓樓;大雄寶殿後,建了真果法師的三層舍利寶塔。沿著108級麻石台階北上可抵塔下。塔呈六方形,3層18米高,頗為雄偉。塔頂塔檐蓋黃色流璃瓦,十分耀目。
栗山寺

文物景致

天王殿和山門為一體。山門有聯,邑人詹志聖撰書:香火炳千秋人天共樂,乾坤呈萬象佛法圓融。
殿內供彌勒佛,四大天王兩旁肅立,佛後供韋馱。殿頂懸“正法久住”大匾。大殿兩旁,各有一套間。
天王殿後是大雄寶殿,寬二十米,深十六米,山牆高十一米,建於1992年。殿門懸掛“大雄寶殿”大匾,墨底金字。殿中供五米高的金身釋迦牟尼佛,左為藥師佛,右為阿彌陀佛。左右兩壁,塑有十八羅漢像。三尊大佛前,左側有鑄鐘,右側有大鼓。
栗山寺
舍利寶塔後,建有大理石碑牆,上刻真果法師傳略和建塔記。寺右側客房前另有一碑刻建廟記。
大雄寶殿後廊嵌有兩塊大理石碑。一塊刻:湖南省長沙市李慶玲女士捐資拾柒萬壹仟元。塵世淡名利,天涯共一心。善根存佛性,願獻庫中金。佛歷二五四一年公元一九九八年立。
另一塊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聖輝法師贈大藏經一部,代贊佛像裝金萬元。聖教宗風化育人,輝光映照四時春。法輪常轉渡緣覺,師是禪門一鳳麟。佛歷二五四一年公元一九九八年季春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