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詠

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樂章集》。

基本介紹

  • 本名:柳永
  • 別稱:柳三變
  • 字號:耆卿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費縣(一說任城)
  • 出生時間:約987
  • 去世時間:約1053
  • 主要作品:《樂章集
個人簡介,柳永詞選,趣聞軼事,生平簡介,寫作風格,柳詠情事,柳永家鄉,柳永後事,柳詞影響,現代人物,個人簡介,擅長手術,發表論著,

個人簡介

柳永(約987- 約1053),字耆卿,初號三變。因排行七,又稱柳七。祖籍河東(今屬山西),
後移居建州崇安(今屬福建崇安縣)。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出身於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佑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又世稱柳屯田。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製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有《樂章集》。
柳永畫像柳永畫像
時人將其舉薦於仁宗,卻只得四字批語:“且去填詞”。仕途無涯,便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流連神傷於歌樓舞榭,迷醉於聲色詞曲,潦倒終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柳永為人放蕩不羈,仕途更為坎坷。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耽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翠倚紅偎”、“淺斟低唱”中尋找寄託。

柳永詞選

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蝶戀花(鳳棲梧)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乾處,正恁凝愁(亦作“凝眸”)。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日懨懨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閒窗漏永,月冷霜華墮。悄悄下簾幕,殘燈火。再三追往事,離魂亂,愁腸鎖。無
語沉吟坐。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則個。
從前早是多成破。何況經歲月,相拋嚲。假使重相見,還得似、舊時麽。悔
恨無計那。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園林晴晝春誰主。暖律潛催,幽谷暄和,黃鸝翩翩,乍遷芳樹。觀露濕縷金衣,葉映如簧語。曉來枝上綿蠻,似把芳心、深意低訴。
無據乍出暖煙來,又趁游蜂去。恣狂蹤跡,兩兩相呼,終朝霧吟風舞。當上苑柳農時,別館花深處,此際海燕偏饒,都把韶光與。
景蕭索,危樓獨立面晴空。動悲秋情緒,當時宋玉應同。漁市孤煙裊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楚天闊,浪浸斜陽,千里溶溶。
臨風想佳麗,別後愁顏,鎮斂眉峰。可惜當年,頓乖雨跡雲蹤。雅態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無憀恨,相思意,盡分付征鴻
彩雲歸
蘅皋向晚艤輕航。卸雲帆、水驛魚鄉。當暮天、霽色如晴畫,江練靜、皎月飛光。那堪聽、遠村羌管,引離人斷腸。此際浪萍風梗,度歲茫茫。
堪傷。朝歡暮宴,被多情、賦與淒涼。別來最苦,襟袖依約,尚有餘香。算得伊、鴛衾鳳枕,夜永爭不思量。牽情處,惟有臨歧,一句難忘。
凍水消痕,曉風生暖,春滿東郊道。遲遲淑景,煙和露潤,偏繞長堤芳草。斷鴻隱隱歸飛,江天杳杳。遙山變色,妝眉淡掃。目極千里,閒倚危檣迥眺。
動幾許、傷春懷抱。念何處、韶陽偏早。想帝里看看,名園芳樹,爛漫鶯花好。追思往昔年少。繼日恁、把酒聽歌,量金買笑。別後暗負,光陰多少。
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苹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蜀錦地衣絲步障。屈曲迴廊,靜夜閒尋訪。玉砌雕闌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爐溫斗帳。玉樹瓊枝,迤邐相偎傍。酒力漸濃春思盪,鴛鴦繡被翻紅浪。
薄衾小枕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征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憑寂寞厭厭地。系我一身心,負你千行淚。
佇立長堤,淡盪晚風起。驟雨歇、極目蕭疏,塞柳萬株,掩映箭波千里。走舟車向此,人人奔名競利。念盪子、終日驅驅,覺鄉關轉迢遞。
何意。繡閣輕拋,錦字難逢,等閒度歲。奈泛泛旅跡,厭厭病緒,邇來諳盡,宦遊滋味。此情懷、縱寫香箋,憑誰與寄。算孟光、爭得知我,繼日添憔悴。
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悽然。望江關。飛雲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淒楚,倦聽隴水潺湲。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淨,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
帝里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梭,舊遊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漸鳴咽、畫角數聲殘。對閒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212字)
月華收, 雲淡霜天曙。四征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送臨歧, 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 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 便恁急漿凌波去。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 但飲恨,脈脈同誰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 隱隱兩三煙樹。
吹破殘煙入夜風。一軒明月上簾憂。因驚路遠人懷遠,縱得心同寢未同。情脈脈,意忡忡。碧雲歸去人無蹤。只應曾向前生里,受把鴛鴦兩處籠。
斷雲殘雨。灑微涼、生軒戶。動清籟、蕭蕭庭樹。銀河濃淡,華星明滅,輕雲時度。莎階寂靜無睹。幽蛩切切秋吟苦。疏篁一徑,流螢幾點,飛來又去。
對月臨風,空恁無眠耿耿,暗想舊日牽情處。綺羅叢里,有人人、那回飲散,略曾諧鴛侶。因循忍便睽阻。相思不得長相聚。好天良夜,無端惹起,千愁萬緒。
雨晴氣爽,佇立江樓望處。澄明遠水生光,重疊暮山聳翠。
遙認斷橋幽徑,隱隱漁村,向晚孤煙起。
殘陽里。脈脈朱闌靜倚。黯然情緒,未飲先如醉。愁無際。
暮雲過了,秋光老盡,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趣聞軼事

1. 奉旨填詞柳三變:柳永《鶴沖天》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評他:“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將名字抹去。柳永自稱:“奉旨填詞。”
2.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據說完顏亮讀罷柳永的《望海潮》一詞,稱讚杭州之美:“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隔年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
3.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柳永為舉子時,多游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余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云:‘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並且柳詞可分俚、雅兩派。

生平簡介

柳永(987- 1053)。由於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託。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心作詞的詞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寫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他是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死時靠歌妓 捐錢安葬。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
柳永詞作流傳極廣,有雲“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許多篇章用淒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家,有《樂章集》。
柳永的父親、叔叔、哥哥三接、三復都是進士,連兒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卻仕途坎 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賜進士出身,是時已是年近半百。詞作極佳,流傳甚廣。其作品僅《樂章集》一卷流傳至今。描寫羈旅窮愁的,如《雨霖鈴》、《八聲甘州》,以嚴肅的態度,唱出不忍的離別,難收的歸思,極富感染力。
少年柳永混跡於煙花巷陌中。51歲時,柳永終於及第,去過福建,留有《煮海歌》,對當時煮鹽為生的民眾給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兩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載入了《海內名宦錄》中,足可見其在經綸事物上的天賦。可惜由於性格原因,他屢遭排貶,因此進入四處漂泊的“浮生”,養成了一種對蕭索景物,秋傷風景的偏好。柳永常以宋玉自比,對此,不予置評。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謝玉英,陳師師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學和痴情,湊錢替其安葬。出殯時,東京滿城名妓都來了,半城縞素,一片哀聲。謝玉英為他披麻戴重孝,兩月後因痛思柳永而去世。死後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歌妓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並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亦稱為“群妓合金葬柳七”。
柳家世代做官。柳永少年時在家鄉勤學苦讀,希望能傳承家業,官至公卿。學成之後,他就到汴京應試,準備大展鴻圖,在政治上一試身手。不料,一到光怪陸離的京城,骨子裡浪漫風流的年輕才子柳永,就被青樓歌館裡的歌妓吸引,把那政治理想完全拋在了腦後,一天到晚在風月場裡瀟灑,與青樓歌妓打得火熱,而且還把他的風流生活寫進詞里:
“近日來,陡把狂心牽繫。羅綺叢中,笙歌筵上,有個人人可意。”“知幾度、密約秦樓盡醉。仍攜手,眷戀香衾繡被。”(《長壽樂》)當然,他也沒有忘記此行考中進士的目標,只是他“自負風流才調”,自信“藝足才高”,“多才多藝善詞賦”(《擊梧桐》),沒把考試當回事,以為考中進士、做個狀元是唾手可得的事。他曾經向可以的心上人誇口說,即使是皇帝臨軒親試,也“定然魁甲登高第”(《長壽樂》)。不料事與願違,放榜時名落孫山。他沮喪憤激之餘,寫下了傳誦一時的名作《鶴沖天》(黃金榜上),宣稱“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你皇帝老兒不讓我進士及第去做官,我不做官,又奈我何!在詞壇上叱吒風雲,難道不是一樣的輝煌?正是“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表面上看,柳永對功名利祿不無鄙視,很有點叛逆精神。其實這只是失望之後的牢騷話,骨子裡還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魚水》中一方面說“浮名利,擬拚休。是非莫掛心頭。”另一方面卻又自我安慰說“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因此,他在科場初次失利後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戰科場。
仁宗初年的再試,考試成績本已過關,但由於《鶴沖天》詞傳到禁中,上達宸聽。等到臨軒放榜時,仁宗以《鶴沖天》詞為口實,說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給黜落了,並批示:“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
再度的失敗,柳永真的有些憤怒了,他乾脆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從此無所顧忌地縱游妓館酒樓之間,致力於民間新聲和詞的藝術創作。官場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詞人柳永,使他的藝術天賦在詞的創作領域得到充分的發揮。當時教坊樂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調,都請求柳永為之填詞,然後才能傳世,得到聽眾的認同。柳永創作的新聲曲子詞,有很多是跟教坊樂工、歌妓合作的結果。柳永為教坊樂工和歌妓填詞,供她們在酒肆歌樓里演唱,常常會得到她們的經濟資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連於坊曲,不至於有太多的衣食之虞。南宋羅燁《醉翁談錄》丙集卷二就說“耆卿居京華,暇日遍游妓館。所至,妓者多以金物資給之。”柳永憑藉通俗文藝的創作而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表明宋代文學的商品化開始萌芽,為後來“職業”地從事通俗文藝創作的書會才人開了先河。
然而在他的這段人生中,他並沒有真正放下心中的功名之欲。他還是想要功名的,他還是希望走上一條通達於仕途的道路。於是他或是去漫遊,或是輾轉於改官的途中。漫長的道路,漫長的希望與寂寞中,柳永寫下樂大量的羈旅行役之詞。這類作品向來是受歷代學者稱讚的。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六載:晁無咎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云:‘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真唐人語,不減唐人高處矣。” 《八聲甘州》就是一首羈旅行役之詞。清人陳廷焯《詞壇叢話》也曾說:“秦寫山川之景,柳寫羈旅之情,俱臻絕頂,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柳永的羈旅行詞約為60首,占全詞的近四分之一。羈旅題材常用於表現文士追求功名不果後的心情與思緒,因而柳永的羈旅行役詞也透著濃厚的文人氣質,這種氣質多表現為或用羈旅詞書法懷古之志,如《雙聲子》(晚天蕭索),或用羈旅詞表現追求功名的封建士大夫的失志之悲和飄零的孤獨,如《歸朝歡》(別岸扁舟)和《輪台子》(一枕青宵)。然細細品讀柳永的羈旅詞,卻會發現這類詞中仍有相當一部分夾著世俗的尾巴,即一方面高唱文人格調,一方面剪不斷與歌妓的相思和纏綿的回憶。試看《雪梅香》一詞:
景蕭索,危樓獨立面晴空。動悲秋情緒,當時宋玉應同。漁市孤煙裊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楚天闊,浪浸斜陽,千里溶溶。 臨風,想佳麗,別後愁顏,鎮斂眉峰。可惜當年,頓乖雨跡雲蹤。雅態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無憀恨,相思意,盡分付征鴻。
詞一開篇就寫蕭瑟的秋景引發了自己的悲秋情緒,而這種情緒,和當時的宋玉應是相同的。以開創悲秋情結的鼻祖宋玉來寫這種悲,更體現出滿腔才華的人走向衰老時對年華已逝無可挽回而自己的志願還沒有完成時的那種悲涼和悲痛。柳永科舉屢次失敗,到頭來雖做得一個小官,並沒有開拓出能夠實現自己夢想的舞台,加上改官曲折,升遷無望,柳永內心充滿了對人生和生命的感嘆。“危樓”、“孤煙”、“殘葉”、“楚天”和“斜陽”等景物更深刻展現出當時景色的蕭索。而這景色卻是和作者內心的感情相吻合的。正如葉嘉瑩先生在《唐宋詞十七講》中所說,柳永的這類詞成功的將詞境“從春女善懷過渡到秋士易感”,真正寫出了一個讀書人的悲哀。詞的下片即轉向了思念。“臨風想佳麗,別後愁顏,鎮斂眉峰。”柳永在風中思念著他愛的人,同時也想像著對方對自己的思念,她應是愁容滿面,眉頭深鎖。這樣的思念寫得很真切和誠摯。然而下句立刻就轉到了“雨跡雲蹤”,自宋玉《高唐賦》開創了以“雲雨”這個意象隱喻男女的歡愛之後,“雲雨”一詞也就成了男女之歡的代名詞。此處“雲雨”即是此意。柳永一思念佳人,就想起當年歡愛的場景,這幾乎成了柳永詞中的一個通病。
另一些羈旅詞中,柳永雖未提及雲雨,卻提起了同樣讓文人雅士不恥的秦樓楚館等煙花之地,提起了貌美如花的歌妓。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京師的時候,柳永生活的大部分都是和歌妓一起度過的,並且那些歌妓給了他無數歡快的,讓他感到自我價值得以實現的美麗回憶。日後懷想起的事和人總是生命里讓自己難忘的,給自己安慰的,在落魄時給自己救助的。柳永也如此,在征途中,他唯一能憶起的,便是那些在他不如意的時候陪在他身邊的煙花女子。一個作家的經歷決定了他創作的格調,正是當時的社會條件給了柳永那樣坎坷經歷,讓他不得不以煙花場所為港灣,因此我們便不能苛求柳永寫出如“大江東去”那樣具有雄心抱負的句子。他能想起和描繪的,只能是年少時嫣紅的記憶和記憶中的人,如《鵲橋仙》(屆征途)。
出身儒宦家庭,卻擁有著一身與之不兼容的浪漫氣息和音樂才華的柳永,一生就在這二者之間奔波忙碌。他迷戀情場,卻又念念不忘仕途。一部《樂章集》就是他周旋於二者間的不懈追求、失志之悲與兒女柔情的結合。他想做一個文人雅士,卻永遠擺脫不掉對俗世生活和情愛的眷戀和依賴;而醉里眠花柳的時候,他卻又在時時掛念自己的功名。柳永是矛盾的,他的矛盾既源於他本人,又源於他所生活的社會。他是人生、仕途的失意者、落魄者,他無暇去關注人的永恆普遍的生命憂患,而是側重於對自我命運、生存苦悶的深思、體驗和對真正愛情的嚮往與追求,執著於對功名利祿、官能享受的渴望與追求,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命運艱舛的痛苦。因此他只能做著拖著一條世俗尾巴的自封的“白衣卿相”。

寫作風格

柳永乃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在四旗中號“情長”,有“豪蘇膩柳”之稱,柳詞成名作《雨霖鈴》配圖
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約,細膩獨到。
柳永的詞淒婉纏綿,兒女情長,但卻不靡靡。構詞意境脫俗,豪放不羈。以至於“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詞,始行於世”。雖有花間詞派遺風,亦標新立異,獨樹一幟。
柳永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許多篇章用淒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還描繪了都市的繁華景象及四時景物風光,另有遊仙、詠史、詠物等題材。柳永發展了詞體,留存二百多首詞,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並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製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對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柳永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他的詞講究章法結構,詞風真率明朗,語言自然流暢,有鮮明的個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間口語寫作大量“俚詞”,下開金元曲。柳詞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於音樂美。他的詞不僅在當時流播極廣,對後世影響也十分深巨。

柳詠情事

北宋仁宗時,有位名妓謝玉英,色佳才秀,最愛唱柳永的詞。柳永才高氣傲,惱了仁柳永與青樓名妓的愛情故事
宗,不得重用,中科舉而只得個餘杭縣宰。途經江州,照例流浪妓家,結識謝玉英,見其書房有一冊"柳七新詞",都是她用蠅頭小楷抄錄的。因而與她一讀而知心,才情相配。臨別時,柳永寫新詞表示永不變心,謝玉英則發誓從此閉門謝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餘杭任上三年,又結識了許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謝玉英。任滿回京,到江州與她相會。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悵,在花牆上賦詞一首,述三年前恩愛光景,又表今日失約之不快。最後道:"見說蘭台宋玉,多才多藝善賦,試問朝朝暮暮,行云何處去?"
謝玉英回來見到柳永詞,嘆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賣掉家私趕往東京尋柳永。幾經周折,謝玉英在東京名妓陳師師家找到了柳永。久別重逢,種種情懷難以訴說,兩人再修前好。謝玉英就在陳師師東院住下,與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後來柳永出言不遜,得罪朝官,仁宗罷了他屯田員外郎,聖諭道:"任作白衣卿相,風前月下填詞。"從此,專出入名妓花樓,衣食都由名妓們供給,都求他賜一詞以抬高身價。他也樂得漫遊名妓之家以填詞為業,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柳永-林志穎飾 楚楚-胡可飾
柳永盡情放浪多年,身心俱傷,死在名妓趙香香家。他既無家室,也無財產,死後無人過問。謝玉英、陳師師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學和情痴,湊一筆錢為他安葬。謝玉英曾與他擬為夫妻,為他戴重孝,眾妓都為他戴孝守喪。出殯之時,東京滿城妓女都來了,半城縞素,一片哀聲。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話。
謝玉英痛思柳郎,哀傷過度,兩個月後便死去。陳師師等念她情重,葬她於柳永墓旁。

柳永家鄉

柳永於雍熙四年(987)生於京東西路濟州任城縣,淳化元年(990)至淳化三年(992)
柳永紀念館
,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許攜帶家眷前往。柳宜無奈將妻子與兒子柳永帶回福建崇安老家,請其繼母也就是柳永的繼祖母虞氏代養,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所以四至九歲時的柳永是在故里崇安度過其童年時代的,此後柳永終身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崇安。《建寧府志》中錄的那首寫在崇安中峰寺的《中峰寺》詩,就出於童年柳永之手,也可稱之為神童了。
柳永系崇安五夫里(今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上梅鄉茶景村)人,那裡興植荷花,他家前是一片偌大的白蕖之象,鐘靈毓秀之山水,養育汲乃更塑造了柳永灑脫飄溢的人生情懷和浮世苦短,何來雲歸的經世之觀,故柳永一出家門,便沒再回來,那個美麗的家鄉,那蕖白荷只能留在他心於四方的純粹思念中。在今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的武夷山,風景區內武夷宮古街中段建有柳永紀念館,還有一尊2米一般高的青銅柳永像。

柳永後事

據明萬曆《鎮江府志》卷三六附記,直到王安禮知潤州時,才將柳永安葬在北固山下。但查了一下資料歷來文學史家均語焉不詳。宋代以後各家記載,也是眾說紛紜,各執一詞。歸納起來,其說有四:
一、卒葬湖北襄陽說。宋祝穆持此說,祝在《方輿勝覽》中記載:柳永卒於襄陽,死之日,家無餘財,群妓合資葬於南門外。每春日上冢,謂之“吊柳七 ”,也叫“上風流冢”。漸漸形成一種風俗,沒有入“吊柳會”、上“風流冢”者,甚至不敢到樂遊原上踏青。這種風俗一直持續到宋室南渡。後人有詩題柳永墓云:樂遊原上妓如雲,盡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縉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
二、葬湖北棗陽花山說。宋曾達臣(敏行)、元陳元靚持此說。曾在《獨醒雜誌》中記載:“耆卿墓在棗陽縣花山,每歲清明詞人集其下,為吊柳”。陳在《歲時廣記》中亦載:柳耆卿“掩骸僧舍,京西妓者鳩錢葬於縣花山,其後遇清明日,遊人多狎飲墳墓之側,謂之吊柳七”。《棗陽縣誌》記載:“宋詞人柳耆卿(即柳永)墓在興隆鎮花山”。據說柳永晚年遊歷到棗陽,與教坊樂工和歌妓為伴,靠作曲填詞度日,後來死在棗陽興隆一帶,還是歌妓們湊錢將他安葬在興隆鎮西北3公里外的花山上。
三、卒京口、葬北固山或銀山說。宋葉夢得(少蘊)持此說。葉在《避暑錄話》中記載:柳永“終屯田員外郎,死旅,殯潤州僧寺,王和甫為守時,求其後不得,乃為出錢葬之。”王和甫究竟葬柳永於何處?葉夢得未提及。據傳北固山下有已湮沒的柳永墓。但明代正德《丹徒縣誌》有“屯田郎柳永墓在(丹徒)土山下 ”,萬曆《鎮江府志》不但有同樣記載,而且記載了在土山下發現的柳永墓志銘殘碑的部分內容。元代鎮江籍學者俞希魯所撰《至順鎮江志》卷七說:“土山,在縣西江口,俗呼豎土山(唐劉禹錫詩:‘土山京口峻’)。舊與蒜山相屬,今改名銀山。”而北固山,東晉以來就很出名,人們並沒有稱它為“土山”的。可見,柳永墓所在的“土山”,就是“銀山”(今天鎮江五十三坡下仍有叫銀山門的地方),就是雲台山北面的那一部分,並不是北固山。清代鎮江籍詞人趙彥俞有一首憑弔柳永墓的《琵琶引》詞,上段開頭就說:“芳草西津,那堪問,故里清明時節。”中間又有“春去也,荒墳一掬”等語;下段更有“惟有土山深處,記王郎碑碣”(指柳永墓殘碑)等語。從中可以看出,柳永墓所在的“土山”,是緊靠“西津”(即西津渡)。這首詞,既是柳永墓“在土山下”的旁證,更是“土山”就是“銀山” 的明證。清代考據家葉名灃在《橋西雜誌》中也支持葬鎮江說。柳永的故鄉是福建崇安也支持葬鎮江說。柳永紀念館一塊與柳永銅像齊肩的長方形石頭,上面刻寫著:“柳永墓冢抔土還鄉記”幾個大字,下面還有幾行碑文寫著:“ 公元二00四年九月,值武夷山柳永紀念館新館落成之際,柳永仙冢抔土自鎮江北固山分移至此。千載遊子今朝還鄉,一代詞宗魂歸故里”。
四、葬儀征說。清王士禎(漁洋)持此說。王士禎在《分甘余話》中卻提到了:“相傳柳耆卿卒於京口,王和甫葬之,今儀征西地名仙人掌有柳墓,則是葬於真州,非潤州也”。儀征古名真州,柳墓在儀征仙人掌。王士禎在《真州絕句》中還又一次提到:“江鄉春事最堪憐,寒食清明欲禁菸。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詩文相互印證,當不致有誤。但有一點存疑,儀征四郊無仙人掌這個地方,不知王士禎以柳墓在仙人掌何據?而明《隆慶儀真縣誌·免談考》載:“柳耆卿墓在縣西七里近胥浦”。清《嘉慶揚州府志·冢墓》亦載:“屯田員外郎柳耆卿墓在儀征縣西七里近胥浦”。據此,柳永墓在儀征胥浦較為可信。
由於官方正史《宋史》中沒有柳永的傳記,當時文人學士的詩文集裡也沒有關於柳永的記載,所以連柳永的生卒年限都沒有定論。而現在所有關於他卒葬地的說法都來自宋人和清人的筆記,且是零星記載,傳聞各異,要下一個定論,就更難了。這也是詞人的悲哀!但換一種想法:這也是詞人的一種榮幸,讓更多地方的人記住他、關心他!幸與不幸竟在一念之間!

柳詞影響

柳永詞在宋詞史上的開創性意義
這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
1 慢詞的發展與詞調的豐富
整個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多首。到了宋初,詞人擅長和習用的仍是小令。與柳永同時而略晚的張先晏殊歐陽修,僅分別嘗試寫了17首、3首和13首慢詞,慢詞占其詞作總數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創作了慢詞87首調125首。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並進。
小令的體制短小,一首多則五六十字,少則二三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詞的篇幅較大,一調少則八九十字,多則一二百字。柳永最長的慢詞《戚氏》長達212字。慢詞篇幅體制的擴大,相應地擴充了詞的內容涵量,也提高了詞的表現能力。
在兩宋詞壇上,柳永是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他現存213首詞,用了133種詞調。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詞至柳永,體制始備。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日益豐富。形式體制的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柳永對慢詞的探索創造,後來許多詞人或許只能在小令世界裡左衝右突,而難以創造出像《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那樣輝煌的慢詞篇章。
2 市民情調的表現與俚俗語言的運用 羈旅行役之感與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不僅從音樂體制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即變“雅”為“俗”,著意運用通俗化的語言表現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調。北宋陳師道說柳詞“骫骳從俗,天下詠之”(《後山詩話》),王灼也認為柳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碧雞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詞面向市民大眾的特點。
唐五代敦煌民間詞,原本是歌唱普通民眾的心聲,表現他們的喜怒哀樂的。到了文人手中,詞的內容日益離開市俗大眾的生活,而集中表現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柳永由於仕途失意,一度流落為都市中的浪子,經常混跡於歌樓妓館,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歌妓和市民大眾的生活、心態相當了解,他又經常應歌妓的約請作詞,供歌妓在茶坊酒館、勾欄瓦肆里為市民大眾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詞的創作路數,而迎合、滿足市民大眾的審美需求,用他們容易理解的語言、易於接受的表現方式,著力表現他們所熟悉的人物、所關注的情事。
首先是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而潑辣的愛情意識。在其他文人詞的同類題材作品中,愛情缺失的深閨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來順受,內心的願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詞中的世俗女子,則是大膽而主動地追求愛情,無所顧忌地坦陳心中對平等自的愛情的渴望。試比較: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水長闊知何處。(晏殊《鵲踏枝》)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柳永《定風波》)
這兩首詞都是寫女主人公因愛人外出未歸而憂愁苦悶。然而晏詞含蓄,柳詞坦率。柳永此詞因直接表現世俗女子的生活願望,與傳統的禮教不相容,而受到宰相晏殊的責難。柳永另一首《錦堂春》(墜髻慵梳)所寫的市民女子,更是對負約不歸的郎君既埋怨,又數落,並且構想等他回來時該如何軟硬兼施地懲治他,以使他今後,不敢再造次。這種潑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寫法,正符合市民大眾的審美趣味。
其次是表現了被遺棄的或失戀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在詞史上,柳永也許是第一次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心世界,為她們訴說心中的苦悶憂怨。且看其《滿江紅》:
萬恨千愁,將年少、衷腸牽繫。殘夢斷、酒醒孤館,夜長無味。可惜許枕前多少意,到如今兩總無始終。獨自個、贏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傷感,將何計。
空只恁,厭厭地。無人處思量,幾度垂淚。不會得都來些子事,甚恁底死難拚棄。待到頭、終久問伊看,如何是。
詞以女主人公自敘的口吻,訴說失戀的痛苦和難以割捨的思念。另一首《慢卷紬》(閒窗燭暗)寫女主人公與情人分離後的追悔和對歡樂往事的追憶,也同樣傳神生動。這類表現普通女性心聲的詞作,配合著哀婉動人的新聲曲調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眾情感的共鳴,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徐度《卻掃編》)。
再次是表現下層妓女的不幸和她們從良的願望。柳永長期流連坊曲,與歌妓交往頻繁。他雖然有時也不免狎戲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態度對等她們,認為她們“心性溫柔,品流詳雅,不稱在風塵”(《少年游》);欣賞她們“豐肌清骨,容態盡天真”(《少年游》)的天然風韻;讚美她們“自小能歌舞”、“唱出新聲群艷伏”(《木蘭花》)的高超技藝;關心同情她們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贏得是淒涼。追前事、暗心傷。”(《少年游》)也常常替她們表白獨立自尊的人格和脫離娼籍的願望:“萬里丹霄,何妨攜手同歸去。永棄卻、煙花伴侶。免教人見妾,朝雲暮雨。”(《迷仙引》)柳永這類詞作,與晚唐五代以來的同類相比,不僅有內容風格的不同,更體現也一格觀念的變化。而作為當時一個特殊社會群體的歌妓,與市民的生活內容、消費方式密不可分,因而,柳永詞真切地表現她們的命運,也非常貼近市民大眾的日常生活和欣賞趣味。不過其中也有些低級趣味的色情描寫,這也是他常常受到宋代文人指責的原因之一。
另外,柳永詞還多方面展現了北宋繁華富裕的都市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市井風情。柳永長期生活在都市裡,對都市生活有著豐富的體驗,“列華燈、千門萬戶。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里然絳樹。鰲山聳、喧天簫鼓”(《迎新春》)的(《瑞鷓鴣》)的蘇州,也使他讚嘆不已。他用彩筆一一描繪過當時汴京、洛陽、益州、揚州、會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遊樂情景。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詞從自然形勝和經濟繁華兩個角度真實地交錯描繪出杭州的美景和民眾的樂事。這都市風情畫,前所未有地展現出當時社會的太平氣象,而為文人士大夫所激賞。據說,金主就是因為看了這首詞,嚮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景色,而動了南下入侵的貪念。
柳記不僅創造和發展了詞調、詞法,並在詞的審美趣味方面朝著通俗化的方向變化,在題材取向上朝著自我化的方向發展。晚唐五代詞,除韋莊、李煜後期詞作以外,大多是表現離愁別恨、男歡女愛等類型化情感,柳永詞則注意表現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他早年進士考試落榜後寫的《鶴沖天》,就預示了這一創作方向: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此詞盡情地抒發了他名落孫山後的憤懣不平,也展現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羈的個性。
柳永在幾度進士考試失利後,為了生計,不得不到處宦遊乾謁,以期能謀取一官半職。南宋陳振孫所說柳永“尤工於羈旅行役”(《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正是基於他一生宦遊沉浮、浪跡江湖的切身感受。由於“未名未祿”,必須去 “奔名競利”,於是“遊宦成羈旅”,“諳盡宦遊滋味”(《安公子》)。而長期在外宦遊,又“因此傷行役。思念多媚多嬌,咫尺千山隔。都為深情密愛,不忍輕離拆”(《六么令》)。但“利名牽役”,又不得不與佳人離別:“走舟車向此,人人奔名競利。念盪子、終日驅驅,爭覺鄉關轉迢遞。”(《定風波》)《樂章集》中六十多首羈旅行役詞,比較全面地展現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悶、辛酸、失意等複雜心態。稍後的蘇軾即是沿著這種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進一步開拓深化。
3 詞的表現方法的改變
柳永在詞的語言表達方式上,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那樣只是從書面的語彙中提練高雅綺麗的語言,而是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日常口語和俚語。諸如副詞“恁”、“怎”、“爭”等,代詞“我”、“你”、 “伊”、“自家”、“伊家”、“阿誰”等,動詞“看承”、“都來”、“抵死”、 “消得”等,柳永詞都反覆使用。用富有表現力的口語入詞,不僅生動活潑,而且像是直接與人對話、訴說,使讀者和聽眾既感到親切有味,又易於理解接受。當時“凡有井水飲處,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與柳詞語言的通俗化不無關係。嚴有翼《藝苑雌黃》即說柳詞“所以傳名者,直以言
多近俗,俗子易悅故也”(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引)。
詞的體式和內容的變化,要求表現方法也要作相應的變革。柳永為適應慢詞長調體式的需要和市民大眾欣賞趣味的需求,創造性地運用了鋪敘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於篇幅短小,只適宜於用傳統的比興手法,通過象徵性的意象群來烘托、傳達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緒。而慢詞則可以盡情地鋪敘衍展,故柳永將“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法移植於詞,或直接層層刻畫抒情主人公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如上舉《定風波》、《滿江紅》詞);或鋪陳描繪情事發生、發展的場面和過程,以展現不同時空場景中人物情感心態的變化。試比較兩篇名作: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歐陽修《踏沙行》)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
兩首詞都是寫別情。歐陽修詞用的是意象烘托傳情法;則柳永詞則是用鋪敘衍情法,整個送別的場景、過程,別前、別時、別後的環境氛圍以及人物的動作、情態、心緒,都有細緻的描繪和具體的刻畫。歐詞是借景言情,情由景生;柳詞則是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敘事情和隱約的情節性。這也是柳永大部分詞作的共同特點。
同時,他善於巧妙利用時空的轉換來敘事、布景、言情,而自創出獨特的結構方式。詞的一般結構方式,是由過去和現在或加上將來的二重或三重時空構成的單線結構;柳永則擴展為從現在回想過去而念及現在,又構想將來再回到現在,即體現為迴環往復式的多重時間結構,如《駐馬聽》(鳳枕鸞帷)、《浪淘沙漫》(夢覺)和《慢卷紬》(閒窗燭暗)等。後來周邦彥和吳文英都借鑑了這種結構方式而加以發展變化。在空間結構方式上,柳永也將一般的人我雙方互寫的雙重結構發展為從自我思念對方又構想對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間結構,如“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八聲甘州》);“算得伊家,也應隨分,煩惱心兒里”(《慢卷紬》)。
與鋪敘相配合,柳永還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寫景狀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敘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憶帝京》:
薄衾小枕天氣。乍覺別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征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不加任何藻飾,卻生動地刻畫出主人公曲折的心理過程。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影響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組)”;又說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万俟詠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從柳氏來”(《碧雞漫志》卷二)。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於柳永。柳詞在詞調的創用、章法的鋪敘、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和題材的開拓上都給蘇軾以啟示,故蘇軾作詞,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詞的一代新風。黃庭堅和秦觀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秦觀的雅詞長調,其鋪敘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只是因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蘊藉而情韻更雋永深厚。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脫胎,近人夏敬觀早已指出: “耆卿多平鋪直敘,清真特柳永詞《曲玉管》配圖
變其法,迴環往復,一唱三嘆,故慢詞始盛於耆卿,大成於清真。”北宋中後期,蘇軾和周邦彥各開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從柳詞分化而出,猶如一水中分,分流並進。
參考文獻:
[1]高鋒.花間詞研究[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2]陶爾夫諸葛憶兵北宋詞史[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2002
[3]楊海明."男子而作閨音--唐宋詞中一個奇特的文學現象"[J].古典文學知識,1993,(1)
[4]李星水.柳永"俗詞"的積極意義[J].江漢論壇,1986,(12)
[5][宋]李之儀姑溪居士文集卷40[M]
[6][清]劉熙載藝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7]吳熊和.唐宋詞通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後世印象:
柳永是中國歷史上眾多詩人詞人中唯一一位肯為妓女歌姬寫詞的人,後事無不傾倒於他的絕世文采與平等思想,他不僅在文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還在道德上創造了不朽的詩篇。

現代人物

個人簡介

柳詠,浙江大學醫學院外科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現任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2002年9月-2005年6月就讀於浙江大學醫學院,師從美國科學院外科學會榮譽院士、我國著名肝臟,胰腺疾病外科專家彭淑牖教授,攻讀臨床醫學外科學專業博士。

擅長手術

從事普通外科工作20餘年,擅長於肝臟,胰腺及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根治性手術和綜合治療。2005年在揚泰地區率先開展腹部外科各種甲類手術及消化道腫瘤的規範化治療。肝門部膽管癌中存活時間最長者已三年半;標準根治性胰十二指腸術最大年齡為81歲,困難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膽囊癌根治性切除術最長存活時間已四年,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國家一級演員現仍活躍在世界各地的舞台;肝中葉切除聯合門脈高壓斷流術;胃、腸癌的標準根治術和綜合性治療。

發表論著

2003年-2005年申報浙江省自然基金一項,浙江省科技廳中德國際合作項目一項,浙江省衛生廳項目兩項,浙江省教育廳項目一項,在國際期刊發表論著3篇(PubMed全文收錄),其中SCI一篇,Medline核心期刊收錄一篇;在國家核心期刊(實用腫瘤雜誌)發表論著一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