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潰瘍病

柑橘潰瘍病

柑橘潰瘍病是國內外的植物檢疫對象。病原屬於細菌,該病危害柑橘葉片、枝梢和果實。苗木和幼樹受害特別嚴重會造成落葉、枯梢,影響樹勢;果實受害重者落果,輕者帶有病疤不耐貯藏,發生腐爛,大大降低果實商品價值,使果農增加病蟲防治成本,經濟效益受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柑橘潰瘍病
  • 病原中文名:黃極毛桿菌
  • 病原類型:細菌
  • 主要危害作物:柑橘,金橘,枳殼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枝梢,果實,萼片
為害症狀,病原,傳播途徑,發病規律,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植物葉片上先出現針頭大小的濃黃色油漬狀圓斑,接著葉片正反面隆起,呈海綿狀,隨後病部中央破裂,木栓化,呈灰白色火山口狀。病斑多為近圓形,常有輪紋或螺紋狀,周圍有一暗褐色油膩狀外圈和黃色暈環。果實和枝梢上的病斑與葉片上的相似,但病斑的木栓化程度更為嚴重,山口狀開裂更為顯著,枝梢受害以夏梢最嚴重,嚴重時引起葉片脫落,枝梢枯死。
被柑橘潰瘍病感染的葉片被柑橘潰瘍病感染的葉片

病原

該病病原菌為一種黃極毛桿菌的細菌。菌體短桿狀,兩端圓,一端生有一條鞭毛,能運動,有莢膜,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反應,好氣性。在Ph培養基上,菌落呈亮黃色,圓形,表面光滑,周圍有狹窄的白帶。在牛肉汁蛋白腖培養基上,菌落圓形,蠟黃色,有光澤,全緣,微隆起,黏稠。病菌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0~30℃,酸度適應範圍為pH6.1—8.80。

傳播途徑

病原細菌在柑橘病部組織內越冬。翌年溫度適宜、濕度高時,細菌從病斑中溢出,借風、雨、昆蟲和枝葉互動接觸作短距離傳播。遠距離的傳播則主要通過帶菌苗木、接穗和果實。病菌落到寄主的幼嫩組織上,由氣孔、水孔、皮孔和傷口侵入,潛育期3~10天。

發病規律

病原細菌在柑橘病部組織內赿冬,翌年溫度適宜、濕度大時,細菌從病部溢出,借風、雨、昆蟲和枝葉相互接觸作短距離傳播,病菌落到寄主的幼嫩組織上,由氣孔、傷口侵入,潛育期3~10天,高溫多雨時,病害流行。該病發生的最適溫度為25~30℃,田間以夏梢發病最重,其次是秋梢、春梢。
潰瘍病自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發生,5 月中旬為春梢的發病高峰;6、7、8月為夏梢的發病高峰,9、10月份為秋梢的發病高峰,6至7月上旬為果實的發病高峰。

發病條件

不同柑橘品種的抗病性差異顯著,其中甜橙類嚴重感病,酸橙、柚、枳和枳橙次之,寬皮柑橘類較耐病,而金柑則抗病。剛抽發的嫩梢葉和剛形成的幼果,其氣孔還未形成,病菌不能入侵。嫩梢葉在萌發後20~55天,幼果在落花後35~80天其氣孔形成多且處於開放階段,病菌易侵入而大量發病。柑橘潰瘍病發生的溫度範圍為20~35℃,最適為25~30℃,高溫高濕天氣是流行的必要條件。暴風雨和颱風給寄主造成大量傷口,更有利於病菌的傳播和侵入。

防治方法

(1)嚴格執行檢疫。柑橘苗木、接穗砧木、種子和果實的調運要按規定嚴格實施檢疫,防止潰瘍病的傳播蔓延。保護區發現病樹、病苗立即燒毀。
(2)培育無病苗木。苗圃應選擇在周圍1 000米以上無柑橘類植物的無病地區建立,並建立無病優質母本園,就地供應無病接穗。
柑橘潰瘍病柑橘潰瘍病
(3)減少果實和葉片損傷。可採用營造防風林,以減小果園風速(尤其在有颱風的地區能顯著減少病害發生);及時防治潛葉蛾等害蟲,減少蟲傷。
(4)高脂膜(乳劑)或綠色無公害中藥製劑防治:重點在夏秋梢抽發期和幼果期,按300倍液稀釋,進行全株均勻噴霧,有效預防潰瘍病樹脂病炭疽病瘡痂病等病害,同時增強植株免疫力,提高株體抗病能力。
(5)化學製劑藥物防治:波爾多液硫酸銅0.5~0.8千克,石灰1~1.6千克,水100千克、銅皂液硫酸銅0.25千克,松脂合劑1千克,水100千克、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72%農用鏈黴素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3%金核黴素水劑300倍液、77%可殺得2000型800倍液、80%必備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20%龍克菌殺菌銅膠懸劑500倍液、12%綠菌靈乳油500倍液。
(6)冬季清園。剪除發病枝葉和果實,並集中燒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