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雙條天牛

柏雙條天牛

昆蟲名,為鞘翅目,天牛科。中國的華北、西北、東北、華中、華南、華東等地均有發生。該蟲是一種鑽蛀性害蟲,主要為害側柏等柏科植物,也可為害杉木、松、柳杉等,是國家確定的35種檢疫對象之一。 幼蟲蛀食植株韌皮部和木質部營養,樹幹受害後樹皮易於剝落。衰弱木被害後,上部即枯死,連續受害便可使整株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柏雙條天牛
  • 拉丁學名: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
  • 別稱:雙條衫天牛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 :昆蟲綱
  • :鞘翅目
  • :天牛科
  • 分布區域:中國的華北、西北、東北、華中、華南、華東等地
  • 學科:生命科學
形態特徵,發生規律,發生與為害,分布,寄主,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雄蟲體長11-17.2mm ,雌蟲體長10.6-18.5mm,全體密被黃色短絨毛。頭,前胸黑色。前胸背面有5個瘤突。鞘翅黑色,有兩條棕黃色橫帶。
柏雙條天牛柏雙條天牛
長2mm,白色,橢圓形。
幼蟲
初齡幼蟲淡紅色,老熟幼蟲體長22mm,前胸寬4mm,乳白色,圓筒形略扁,前胸背板有4塊略呈三角形的黃褐色斑紋。
長20-25mm,淡黃色。

發生規律

1年生1代,少數2年1代,以成蟲離地面高2m以下主幹邊材中,也可以幼蟲在枯死木和離地面4-5m高的邊材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至5月上旬成蟲羽化。3月中、下旬開始產卵,下旬幼蟲孵化,5月中旬幼蟲開始蛀入木質部內為害,8月下旬在木質蛀道中化蛹, 9月上旬開始羽化為成蟲進入越冬階段。成蟲羽化後不需補充營養。晴天活動時飛翔力較強。成蟲多在14-22時進行交尾產卵,其餘時間鑽在樹皮縫、樹洞、傷疤及乾基的鬆土內潛伏不動,不易被發現。雌雄成蟲可多次進行交尾,並有邊交尾邊產卵習性。喜向陽、避風的新修的枝、剛採伐的樹幹、木樁以及被壓木、衰弱木樹皮裂縫和傷疤處單產卵1-10粒不等。每頭雌蟲平均產卵40-60粒,卵期7-14天,自然孵化率很高。
幼蟲孵化1-2天后蛀入皮層,蛀入後在木質部表面形成多條不規則的扁平蛀道,或橫斷樹幹斜伸,蛀道內充滿黃白色糞屑。蛀道最長可達20cm,寬7.5-2cm ,深0.4 cm。5月中旬幼蟲開始蛀入木質部。樹幹受害後樹皮易於剝落。衰弱木被害後,上部即枯死,連續受害便可使整株死亡。8月中、下旬老熟幼蟲在木質部中蛀成深0.6 cm,長3-5cm的蛀道,並在頂端築1個橢圓形蛹室在內化蛹,蛹期約10天。9月陸續羽化為成蟲越冬。2年發生1代的則是第1年發生滯育,以幼蟲在木質部邊材的蟲道內越冬,到第2年秋完成世代發育,以成蟲越冬,形成2年1代。其蟲體一般比1年1代的大。

發生與為害

華北地區一年發生l代(跨2個年度),少數兩年1代(跨3個年度),主要以新羽化成蟲及個別幼蟲在被害枝幹坑道內越冬。翌年3月上旬成蟲咬破樹皮爬出,在樹幹上形成一個扁圓形羽化孔,3月中旬至4月上旬為出孔盛期。成蟲白天多藏在樹皮裂縫、樹幹基部土縫等陰暗處。下午或夜晚活動,交尾後喜產卵於衰弱樹、枯立木和伐倒木的樹皮縫下,4月中下旬初孵幼蟲在皮層與木質部間蛀食為害,被害處常排出少量的細碎木屑,5月中旬幼蟲開始蛀入木質部內為害。在木質部表面形成一條條彎曲不規則的扁平坑道。9月至10月下旬老熟幼蟲在蛀道內化蛹陸續羽化為成蟲越冬。受害處的樹皮極易脫落,弱樹受害後,枝幹上部即枯死,連續受害可使植株死亡。

分布

分布於上海青浦、浦東、崇明,及北京、河北、內蒙古、山西、遼寧、江蘇、浙江、安徽、台灣、江西、山東、河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陝西、甘肅、寧夏等地。

寄主

寄主有檜、扁柏、羅漢松、中山柏、龍柏等。

防治方法

(1)嚴格執行檢疫,防止該蟲傳播蔓延。
(2)加強林木管理。
及時伐除蟲害木、衰弱木、瀕死木、枯死木,集中處理殺死幼蟲和成蟲,並撿淨林內枝椏。
3月初至4月底,利用直徑5cm以上,長1.5m的新鮮柏木,去掉枝葉,每10根一堆,放在有蟲林間,引誘成蟲產卵,於5月底,將皮揭折掉,集中消滅幼蟲。
(3)注意保護啄木鳥。棕色小螞蟻等天敵。
(4)化學防治。
對調運帶蟲原木採用溴甲烷硫醯氟或56%磷化鋁片劑熏蒸處理。用藥量分別為20-30g/m3和12-15g/m3,熏蒸24小時或72小時;或將蟲害木浸泡水中1個月以上進行水處理,或將原木剝皮後用細枝條蘸取20%殺滅菊脂乳油20倍液,或25%蛾蚜靈可濕性粉劑20倍液,或2.5 %溴氰菊脂10倍液,插入蟲道毒殺害蟲。
綠色威雷、氯氰菊酯膠囊、8%對硫磷乳劑100-200倍液塗乾殺卵;或用30%殺鋅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噴射樹幹殺初孵幼蟲或侵食韌皮部的幼齡幼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