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鎮(重慶市江津區柏林鎮)

柏林鎮(重慶市江津區柏林鎮)

柏林地處江津南部邊陲,位於北緯28°37’-28°52’,東經106°32’-106°20’之間,毗鄰貴州省習水縣、重慶市綦江區,距江津城區83公里,距重慶市中區14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柏林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重慶江津區
  • 下轄地區:東勝、華蓋、復興、興農、沙河
  • 政府駐地:柏林場文昌街11號
  • 電話區號:023
  • 郵政區碼:402277
  • 面積:118.8平方千米 
  • 人口:22830人(2017年) 
  • 方言:重慶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氣候
  • 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 車牌代碼:渝C
概況,代碼,沿革,鄉鎮簡介,經濟發展,社會事業,

概況

柏林鎮位於江津區南部山區,東與貴州省習水縣接壤,距江津城區83千米。面積118.8平方千米,人口22830人(2017年)。轄柏林社區,東勝、華蓋、青堰、復興、興農、雙鳳、四面7個行政村,50個村民小組、5個居民小組。渝(重慶)東(勝)公路過境。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江習高速,預計2018年年底開通。

代碼

500116115:~001柏林社區 ~200東勝村 ~201華蓋村 ~202青堰村 ~203復興村 ~204興農村 ~205雙鳳村 ~206四面村

沿革

1952年建柏林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3年建鎮。1997年,面積75平方千米,人口1.9萬,轄椅子、華蓋、鳳岩、合家、二郎、草塘、田壩、四坪、大崗、大月、山峰、水滸、青晏13個行政村和沱灣1個居委會。
附:傅家鎮位於江津市南部,距城區58千米。渝(重慶)東(勝)、傅(家)沙(河)、傅(家)四(面山)公路交會處,筍溪河縱貫南北。 [沿革]1952年置復興鄉,1958年改公社,1980年更名傅家公社,1984年改傅家鄉,1993年建鎮。1997年,面積51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復興、廟埡、東風、嵐埡、紅星、白果、店子、五柯、雲谷、川虎10個行政村。
附:東勝鎮位於江津市南部,東南與貴州省習水縣毗鄰,距城區72千米。渝(重慶)東(勝)公路過境,通貴州。境內有南宋白芍溝墓道、千年白果樹等自然人文景觀。 [沿革]1951年設東勝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3年建鎮。1997年,面積18平方千米,人口0.7萬,轄東勝、東華、柳青、大碑、坪上、金銀6個行政村。
附:鳳場鄉位於江津市南部,距城區62千米,頭道河自南向北貫境。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坎村東漢崖墓群。 [沿革]1942年建雙鳳鄉,1958年改公社,1980年更名鳳場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41平方千米,人口0.8萬,轄海月、茶壩、田壩、月埡、廟崗、石坎、小月、朝陽8個行政村。

鄉鎮簡介

柏林鎮地勢呈南高北低,海撥高度多在800—1700米之間,最高的蜈蚣壩海撥高程1709米,最低處海撥245米,相對高差在1450米左右。是江津區幅員面積最廣的典型的山區農業鎮,有江津南大門之稱。柏林鎮幅員面積118.8平方千米,轄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22830人(2017年)。
柏林鎮領導視察柏林鎮領導視察
柏林鎮大部份地區屬深丘和淺丘,土壤質地較差,多為黃壤土和紫色土。該地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3.7℃,署期平均氣溫23.3℃。年降雨量1522.3毫米。年均日照1200小時,最少1000小時左右,年均輻射能量62—86.5千卡/CM。由於受大氣環球與非地帶性地域差異規律的影響,春夏光、熱、水資源約占全年70-80%左右,形成冬乾、春旱、夏伏旱、秋綿雨的特點,冰雹、大風等自然災害不時發生。主要農業產品為水稻、玉米、洋芋、豆類、茶葉、蠶桑、藥材、果(乾果、水果)棕片、苧麻等,家禽主要有豬、牛、羊、雞、鴨等。
林業、水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柏林鎮山林地面積達16萬畝,林木蓄積4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67.5%,是江津市南部氧吧之一,也是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重點地區。該地區有大小溪流眾多,水流較大,年均蓄水量達1000萬立方米以上,單位面積產水量90萬立方米,是江津、重慶和全國很少有的幾個高值區之一,水能資源理倫蘊藏量為0.6億千瓦時。
2004年柏林鎮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14億元,同比增長18.87%,其中農業增加值達到1.20億元,同比增長19.76%;糧食總產量達31720噸,同比增長8%;鄉鎮企業總產值突破1.3億元,同比增長27%;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1.18億元,同比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241萬元,同比增長11.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76元,達到2730元,增長16%。全年農業稅及工商各稅163萬元(其農業稅116萬,工商各稅35萬,其它收入2萬,非稅收入10萬),各類轉移支付和補助220萬元,但財政支出490萬元,缺口107萬元。

經濟發展

(一)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一是金銀花產業迅猛發展。我鎮採取了公司 基地 農戶的模式,引進了藍田、地利兩家企業進行金銀花的栽種、加工和銷售,全力推進金銀花產業的發展壯大。金銀花綠色食品申報工作已通過了國家綠辦專家的評審檢測。目前共有金銀花栽植面積2萬畝,其中投產3500畝,2004年產乾花22噸,只此一項人平收入達80元。預計2005年可產乾花50噸。二是種草養畜業初具規模。2004年改良天然草場5000畝、建設人工草場5000畝,已形成10000畝規模。草場建設帶動了草食性牧畜基地建設,當地引進了草科雞、南疆黃羊、小尾寒羊等數個優良品種,藍田公司有種兔800隻、種羊100隻,柏林鎮2004年已形成5000頭羊、15萬隻草科雞的養殖規模。三是以反季節蔬菜為代表的富硒農產品發展迅速。以雙鳳場、四面片為主的反季節蔬菜(糯玉米、蘿蔔)發展良好,已形成5000畝基地、年產蔬菜8000噸的規模。華蓋山專業合作社生產的“雪榨牌”榨菜,品佳味美,已進入德感家佳超市、江津重百超市。
柏林鎮領導視察柏林鎮領導視察
(二)以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穿境而過的渝東公路傅家-東勝段改造工程繼續推進,將建成通車,柏林-沙河-四面場公路柏沙段已有雛形,正在規劃建設綦江白渡-四面山旅遊公路。此外,還採取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組織民眾義務投工,爭取上級以工代賑扶貧專項資金40餘萬元,續建、新建華蓋、水滸、小月等村級公路32公里,有力推進了公路建設進程,逐步打通制約經濟發展的頸。
(三)以小水電為主的工業經濟迅速發展。我鎮充分利用筍溪河水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在現有6座小水電站的基礎上,積極引進業主進行梯級開發,擴大裝機容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為二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有7戶市內外投資商投資近9000萬元,新(擴)建6座裝機容量為18000千瓦的小水電站,且尚有5座小水電站正在規劃、立項中。
(四)城鎮化進程加快。啟動了城鎮總體規劃及修編工作,規劃和完善場鎮基礎設施建設。去年,場鎮竣工房屋面積3萬多平方米,鋪設排污管道150米,規劃區面積增加了0.06平方公里,新增場鎮人口826人,城鎮化率達20.5%,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5.5平方米。

社會事業

穩步實施“科教興鎮”戰略,堅持幼教、普教、成教共同發展。在騰輝地維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投入140多萬元新建了雙鳳騰輝希望學校,進一步改善了辦學條件。此外,還爭取上級資金100多萬元,在我鎮中、國小校安裝了遠程接收系統、中學計算機教室和村小的單點播放系統,現已調試完畢正式啟用。計生工作堅持“三為主”方針,推行“三結合”,強化宣傳教育,嚴格目標管理,實行“一票否決”和“責任追究制”,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認真落實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實行嚴格的土地政策,嚴肅國土執法,嚴禁非農建設占用基本農田,狠抓土地的綜合整治開發利用。加強危岩地質滑坡治理。強化環保宣傳,增強幹部民眾環保意識,加大整治力度,維護生態平衡。堅持廣播電視的喉舌作用,建制調整後,及時對廣播、電視系統進行了重新規劃、設定,使廣播覆蓋全鎮各村(居)社。以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和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為重點,對鎮內衛生資源進行了最佳化配置,進一步保障農民基本的醫療服務。爭取國債資金110萬元新建柏林中心衛生院綜合大樓。高度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對各種民政對象都嚴格按照規定落實有關政策。
嚴格依法行政,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堅持政務公開,堅持向人大報告工作,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社會監督。以黨代表和人大代表選舉、村(居)兩委換屆選舉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法制意識教育。堅持村(居)務公開,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加強村(居)自治工作。抓民主法制的同時,深入開展以“津南之光”文藝調演活動為主的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常抓不懈,深入開展“創建平安鎮(街)、建設平安江津”為中心的創建活動。以“三鐵”精神狠抓安全穩定工作,嚴格貫徹“安全生產、預防第一”的方針,落實人員、機構、經費。定期不定期召開鎮安委會成員會或安全生產專題會,組織安全生產大檢查,特別對道路交通、空中三線、民爆物品、露天採礦場等進行重點檢查。通過檢查處理,進一步確保了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