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寺(山西省柳林縣寺廟)

林泉寺(山西省柳林縣寺廟)

柳林孟門靈泉寺,因寺旁有泉,旱禱輒應,故名因位於黃河岸邊的山西省柳林縣孟門鎮南山(又名莊王山),而得名南山寺,系山西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泉寺
  • 位於:山西省柳林縣孟門鎮南山
  • 地位:山西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美譽:“西晉第一叢林”
孟門是大禹治水第一門。西周穆王時代(前1009—前954年在位),山西呂梁武當山玄武道場,為了祭祀鯀禹治水之功績,在孟門南山(又名莊王山)禹王石附近創建了孟門道院,主殿為源神殿。據山西《永寧州志》載,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十三年,駕幸孟門縣,見這裡峰巒插天,黃河下臨,風景優美,形極險峻,故敕賜尉遲恭在孟門道院周圍監造樓台殿宇數百處,於是,一座規模恢宏、建造精雅、金碧輝煌的寺院落成,總占地面積8250平方米。此後便聞名於黃河中游,不僅有“西晉第一叢林”、“五龍聖飛之地”等的美譽。而且成為唐代山西永寧州(今呂梁)八大官寺之首,鼎盛時期有寺田5359畝,僧眾600餘人,統領山西、陝西兩省今離石、柳林、中陽、臨縣和吳堡、綏德六縣的一百多處寺廟。是黃河中游數一數二的佛教勝地,是佛、道、儒三教薈萃的集經古剎。
林泉寺
該寺為群體建築,坐北向南,共七院八殿五樓五廳三區四廟一堂十景。正中為大雄寶殿,建築九檁八達。殿前為天王殿,分上、中、下三層,樓上有“聖旨樓”;兩旁房舍個九楹,東為僧舍,西為客堂。靈泉之東,回折而上是觀音殿、聖境殿、古佛殿、普慧院,其南為友雲亭、古佛殿,西南為祖師堂,又東為靈泉別院。山門外有甘泉一道,砌石成井,龍口吐水,名曰八角琉璃龍井,又稱“靈泉吐玉”、“靈泉寒玉”。井旁有左紋古柏一株,粗約五圍,鬱鬱蔥蔥,靜若龍蟠。唐太宗明太祖曾親蒞該寺並降諭旨,宋仁宗金世宗明仁宗分別為其敕賜“靈泉寺”額,並為寺中兩位高僧賜號及佛乘。
南山峰巒若壁插天,山腰開闊平緩,透宛迴環,若涌若連,若盤若躍,甘泉飛瀑山椒,翠柏雲屏,下臨洶湧黃河,設險據勝,景致甚多,昔人以其形勝,列有十景:
黃河晚波:寺臨黃河,一望數十里,奔涌而來,岸上舟人,晚眺如畫。
孟門煙雨:寺在鎮南,據河東皋,園樹連綿,早晚霞燦爛。
翠柏雲屏:寺座山麓,古柏成林,環圍四匝,望之如屏。
東流環碧:東溪自山澗而出,經五十餘里,盤折西流繞寺,寺樹映之如碧。
靈泉吐玉:山楞幽泉,清冽如玉。相傳金大定時土人引水灌田,有嘉禾合穎之祥,固名曰靈。
鐘綻神文:寺有鐘一口,橫文下裂,相傳數十年前紋闊可容手指。但擊之聲宏如故。
深林玉帶:寺柏陰森密布,步入深林,從林間遠眺,黃河碧波蕩漾,如錦帶然。
秋鳥歸山:寺山茂樹插天,每深秋有白腹鴉群飛棲集,經冬至春始去,歲有常期。
端陽花信:殿前蜀葵花一本五色,開期常以農曆五月五日,歲無先後。
柏抱蓮盆:山巔古柏一株,披枝下垂近地,拳曲向上,枝葉蔥籠,形似蓮花。
1674年(甲寅年)8月,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詩人、書畫家、醫學家、戲曲家、武術家、社會活動家、號稱“十七世紀中國思想文化界的一座奇峰”的傅山先生遊歷到此,並作詩《自青龍驛過靈泉寺》:“寺遠吾儕僻,秋高獨往盟。柏來花眼翠,霞上老心明。淨界悲文藻,威河響甲兵。顢頇僧榻借,壁壘夢經行。”
寺東南百米處的亂石叢中,有一塊2米高光禿的獨石上生長著一顆約20年左右樹齡的神奇柏樹。此樹直徑30厘米、高5米,根系完全深扎於微小的裂縫內,而整石完好。在嚴重缺乏生長所需營養及水分的條件下,植株依然生長茂盛,為當地一奇景。寺域還有一千多座僧塔、一百多塊石碑組成的塔林、碑林;山門口有兩株參天翠柏;靈泉別院旁有一株五圍古柏等。
南山寺有一口巨鐘,周長折合6米有餘,據傳,鐘下可坐四人耍紙牌,還可容4人觀戲(俗稱“爬場”),夏可避烈日暴曬,冬可避狂風飛雪,其直徑當在2米以上,其重9999斤,有“四十里鐘聲”的傳說。亦有銅鑄的十八羅漢像。
孟門還有定湖廟、將軍廟、財神廟等眾多大大小小的寺廟星羅棋布於孟門鎮的各個古村,成為南山寺的陪襯式景點。
孟門南山寺有很多的傳說,如:大禹治水、秦莊襄王、四十里鐘聲、聚寶盆、靈泉聖水、左扭柏林、友雲禪師、靈狐救妃、驢尾巴、孟門熬等。
2003年6月,南山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5月,柳林縣人民政府成立了南山寺景區籌建領導組及辦公室,規劃開發以大禹文化為核心,以南山古寺、古縣衙、民俗文化、紅棗文化、氏尋根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旅遊區。
靈泉寺靈泉寺
2006年2月9日,由中國民俗學會、國家紐帶工程東方文化館、東西方藝術家協會(紐約)民俗藝術委員會、柳林縣人民政府等單位主辦的中國首屆黃河黃土高原柳林孟門年俗文化節在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孟門南山寺開幕。孟門古鎮以及南山寺全面真實地展示了黃河黃土高原原生態的民俗文化藝術和歷史文化遺蹟.。來自國內外的90餘名國內外民俗專家、學者匯聚一堂,研究和探索如何保護和發展中國傳統年節文化,特別是推動黃河中游及黃土高原腹部區際間民俗文化及年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開幕式上,孟門鎮被授予中國民俗文化保護之鄉的稱號,並被確定為南京大學民俗教研基地”。中國民俗學會會長,民俗專家,民間文藝家和各界人士深感中華傳統年節文化急需保護,全體通過了《保護中國傳統年俗文化孟門宣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