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寨鎮(林寨)

林寨鎮

林寨一般指本詞條

林寨鎮位於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東南部,東鄰東水鎮,南連禮士鎮,西依公白鎮,北接彭寨鎮,境內交通便利,京九鐵路自西北向東南穿鎮而過,設四級火車站林寨站,有林寨古村、留雲古寺、天后宮、七疊泉、撐腰石、雲外賞、響水灘、蟾蜍石等眾多旅遊景點。

截至2019年4月,全鎮總面積92.84平方公里,林地面積10.65萬畝,耕地面積約1.5萬畝;轄11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戶數6900多戶,人口約3.1萬人(2019年4月)。

廣東省住建廳2017年10月信息顯示,林寨鎮林寨古村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林寨鎮
  • 外文名稱:Linzhai Town
  • 別名:林隘,林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截止2019年4月)
  • 政府駐地: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街鎮(229省道東)
  • 電話區號:0762
  • 郵政區碼:517245
  • 地理位置:中國華南
  • 面積:92.84平方公里(2019年4月) 
  • 人口:約3.1萬人(2019年4月)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林寨古村,留雲古寺,天后宮,七疊泉等
  • 火車站林寨站
  • 車牌代碼:粵P
  • 耕地面積:約1.5萬畝(截止2019年4月)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位置,氣候特徵,人口民族,政治,第一產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歷史文化,古代,近代,地方特產,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出50萬大軍開拓嶺南,任命趙佗為龍川縣令,林寨鎮域屬南越國南海郡龍川縣十三都。
正德十三年(1518年),都御史王陽明奏設和平縣,林寨鎮域屬惠州府和平縣林鎮。

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

林寨鎮地處東經114°~115°,北緯24°05′~24°42′之間,多屬低山丘陵地帶,四面群山環抱,中間平坦開闊,浰江自西向東流經本鎮入東江。

氣候特徵

林寨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境內最高氣溫38℃,最低氣溫-1℃。年均溫度17.9℃~20.2℃,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災害性天氣有春季低溫陰雨及乾旱,五月“龍舟水”汛期,秋末寒露風和冬季霜凍。洪澇是林寨最大的自然災害,1964年6月14-15日遭百年一遇特大水災,15日降水量達287.8毫米

人口民族

根據2019年4月和平縣政府資料顯示,林寨鎮總戶數6900多戶,人口約3.1萬人,其中畲族人口約占1%,有海外華僑、港澳同胞300多人。

政治

第一產業

2017年,全鎮糧食總產量7041噸;水果種植面積2904畝,總產量1460噸;生豬出欄6320頭;三鳥存欄76542隻,出欄213650隻。

文化事業

林寨街鎮設有文化中心,各村設有文化室。2017年共舉辦文藝活動12場次,舉辦體育活動8場次。已開通縣銀視數位電視的村有9個,用戶共2896戶。

教育事業

2017年,林寨鎮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中學生586人;鎮中心國小1所,設4至6年級,有學生805人;全鎮11個行政村共設有學前班至3年級教學點11個,有學生892人;鎮中心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93人。全鎮專職教師196人。林寨籍學子在2017年高考中考取大學本科73人。林寨鎮獎教助學福利會獎勵先進教師、優秀學生及資助貧困生款項近20萬元。

醫療衛生

2017年,林寨鎮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站12個,共有醫務人員35人,其中鄉村醫衛人員12人。衛生院設有科室9個,病床25張,配有X光機、B超、心電圖儀等設備。

歷史文化

古代

秦朝末年,南越趙佗龍川開縣,趙佗建治佗城後,將佗城周邊屬地設立十三個都,佗城為大都,濁溪(今和平禮士鎮澄溪)至屙屎坳(今林寨火車站)一帶為十三都區域,此地河流暢通,與佗城相距百里。趙佗察知該地乃是抵禦北方來犯之敵的關隘,也是通往和平、彭寨等地的唯一通道,為了屯兵積糧及防備北方來犯之敵的侵襲,於是趙佗派了一林姓頭目在林隘築寨據守。世事茫茫,隨著語言的演變,人們漸漸地把林隘的村落說成了林寨。
早期林寨鎮的歷史未見太多傳記,正德十三年(1518年)都御史王陽明平定池仲容農民起義軍後,將江西定南及長寧(新豐)、龍川、河源四縣相接範圍設立和平縣。林寨是從龍川仁義圖劃分而來,從此地圖上開始出現林鎮這個地名,建縣之前此地被視為蠻夷之地,歷遭兵災匪禍劫難,居民極少。明嘉靖十七年(1558年)縣令盛旃,報請朝庭核准,設立林鎮。
清順治二年(1646年)石鎮村開挖牆基時,在牆基下1.8米處挖有李氏狀元碑記;康熙至雍正年(1662年至1721年)六十年間有眾多移民填川,散居於四川滬州、潼南、峨邊、彭水、樂山一帶。另有數脈到廣西、雷州湛江和廣州觀音山等地發祥。康熙卅一年癸酉科考生陳鍚贊考取舉人開了林寨舉子進入仕途之先河;嘉慶年間林寨遷廣西學子陳繼昌殿試連中三元考取狀元,此後又出現上正村一門七舉九歲貢和下正村九世衣冠一脈傳之輝煌,清乾隆59年,國寶宋朝名畫[牡丹圖]自廣西容縣流入林寨。
當年林統領運用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修鑿的林屋古井,明都御史王陽明追剿池大鬢農民起義軍和太平天國紅巾軍攻占林寨時,首先就是控制林屋井,確保部隊飲食水的安全。古井仍保存完好並使用。

近代

走在林寨的鄉村小道上,隨處可見一座座像碉堡似的四角樓,從這些古建築群中仿佛可以看到當年林寨繁榮昌盛的景象。
林寨鎮(林寨)
林寨在建國前富裕人家多,據當地老人介紹,林寨是一個“因水而興、因人而盛”的古鎮。因利江自北向南貫通林寨,當地人在浰江江岸邊建了一個港口,這個港口自建成後一直是貨物中轉站,是當年和平的第二大水運港口。在明清時期是一年四季舟楫如林,行則魚貫,泊則雁排,碼頭東邊的南北大道穿街而過,牛馬車輛咯咯噹當、獨輪小車吱吱扭扭、肩挑人扛者哼吁嗨喲似曲如歌,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
悠悠的浰江,繁榮的碼頭,給林寨這座有上千年歷史的古鎮帶來了商機。但到19世紀70年代後,被林寨人稱為“黃金水道”的浰江由於水位下降,航運衰退,林寨港成了“死港”。
現居住在林寨的村民祖先,大部分都是和平縣設縣前後,從中原避戰遷移到這裡落戶的。他們注重積聚知識,發展文化,故林寨上正村有七舉九歲貢、下樓村有九千七百石天租、下正村有九世冠蓋相聯及百萬富翁多家。
當年林寨人早就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十分重視教育,在當地掀起一股“留洋熱”,大戶人家紛紛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讀書。這些出國留洋的年輕人回來後,根據當地的特點,在林寨建起了一幢幢猶如碉堡般的四角樓,內行的人就可以看出,這些四角樓都帶有歐美的風格。
1901年基督教傳入林寨;1916年古雲寨建學校時曾挖出一條古時立寨遺址的有線紋青磚牆基;1965年下正陳振雄在林屋山腳開挖牆基時挖出古墓一穴,砌墓道的是線紋青磚,從三、四號墓出土器皿有大、小四耳罐、古埕、盆、缸、碗等,經博物館鑑定是隋代遺物;1982年和平縣博物考古人員在街鎮南側大嶺頭採集有石鑄、石鑿、石鏃等及各種飾紋陶片、青銅器碎片等,屬春秋戰國至東周時期文物;據考證,現居林寨的28姓居民都是在元未明初時,從福建、贛南梅州等地遷入的客家人。隨著時代的變化,後遷的陳姓族人取代了林姓人的地位。

地方特產

林寨鎮主要農產品有果蔗、柿子、板栗、青瓜、蘿蔔、苦瓜、油菜等,獲授“和平縣名優特蔬菜示範鎮”稱號。有飲譽東江的客家八釀:釀香菇、釀豆腐、釀菜卷、釀腐卷、釀荷包蛋、釀草包、釀苦瓜乾、釀三寶等。

風景名勝

林寨遺存有古巷、古井、古牆、古道、古寺、古亭、古橋、古樹等“老八古”文物舊址,有林寨古村、留雲古寺、天后宮、七疊泉、撐腰石、雲外賞、響水灘、蟾蜍石等眾多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