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加者

林加者是法國最具影響力、歷史最悠久的華人社團“法國華僑華人會”會長,因該社團主要由溫州籍華人組成,在許多人眼裡,林加者儼然成了“溫州人”在法國的“帶頭人”。林加者身上流淌著中法兩個偉大民族的血,愛法國也愛中國是他的人生理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加者
  • 性別:男
  • 國籍:法國
簡介,童年磨難,少年敢拼,愛國義舉,香街遊行,洋面孔中國心,重要事件,希望國小,

簡介

林加者是法國最具影響力、歷史最悠久的華人社團法國華僑華人會”會長,因該社團主要由溫州籍華人組成,在許多人眼裡,林加者儼然成了“溫州人”在法國的“帶頭人”。他在法國出生,卻在溫州長大;他的父親是中國人,母
親是法國人;他會講地道的法語,但也能說一口流利純熟的溫州話;他長了一張高鼻深目的洋面孔,但在內心卻從未忘卻自己是中國人。
溫州人以其敢闖敢拼的精神在世界上贏得“東方猶太人”的稱譽。說起溫州人,就不能不提到法國首都巴黎,這裡“駐紮”著海外最大的一支“溫州軍團”。說起巴黎溫州人,最具名望者當屬知名僑領林加者。日前,記者經多方打聽終於與他取得聯繫。他聽說記者也是溫州人,便欣然接受了採訪。或許這是林加者第一次用家鄉話接受採訪,我們的對話如同聊家常,氣氛輕鬆而親切。在這融洽的氣氛中,林加者毫無保留地向記者敘述了自己的坎坷身世
他有“法國媽媽”,也有“中國媽媽”,但他並沒有得到雙重母愛。

童年磨難

1937年,林加者的父親林永迪離開老家溫州瑞安縣麗岙農村,遠渡重洋到法國謀生。憑著溫州人特有的聰明和韌勁,林永迪不僅迅速在商界站穩腳跟,而且與美麗溫柔的法國女郎戈凡·艾德蒙喜結良緣。1947年,他們幸福的家庭因林加者的呱呱墜地而更加美滿。如果不是林永迪在這個時候因思鄉心切而決定回國發展的話,林加者可能如普通法國人 一樣平靜度過一生,但這“衣錦還鄉之旅”卻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憑藉在法國的10年積累,林永迪在老家購置了60畝田地、蓋了兩座氣派的樓房,還在溫州城裡開了一家布廠,小日子過得殷實富裕。戈凡·艾德蒙也逐漸適應了新環境,在相夫教子之餘還給林家添了一個千金。
不久,林家遭遇變故。1949年,戈凡·艾德蒙被迫返回巴黎。她原本希望將一對兒女都帶回法國,但林加者的爺爺說什麼也不讓惟一的孫子離開自己。無奈之下,孝順的林永迪只得哄騙妻子帶女兒先赴法,稱自己在說服老父親後再帶兒子與妻女團聚。不料,這一別就是漫長的15年。
與同時代的大多數農村孩子一樣,林加者只上了兩年國小便被迫輟學,不到10歲就乾起了放牛、砍柴、割稻等體力活。艱苦的體力勞動磨練了林加者的毅力和意志。
當然,對缺少關愛的少年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想媽媽”。林加者從小就知道自己跟別的孩子不一樣,他不僅有“中國媽媽”,也有“法國媽媽”,但兩個媽媽並沒有給他雙重母愛,反而使他成為一個“多餘的人”。直到1964年中法建交,林加者才終於有機會重返出生地,與母親及妹妹團圓。
有兩個條件決定了他的成功,一是溫州人敢闖敢拼的精神,二是語言過關掃除交流上的障礙。

少年敢拼

初到法國,林加者對新環境並不適應:生身父母雖然再度相逢,但都各自另有新的家庭,夾在中間的他只能從雙方得到些許幫助;不懂法語使他在法國社會寸步難行,連與親生母親的溝通都要藉助手勢和別人的翻譯,箇中滋味非常人能體會。為了居留方便,他聽從母親的勸告加入法國籍,但一直珍藏著中國護照
一年半後,林加者應徵入伍,當了18個月的兵。對於這段經歷,林加者認為“非常有益”。他說,行伍生活雖然累,但卻使他有機會廣泛接觸法國人,也訓練了語言。一年半後返回巴黎時,他完全變了樣,講一口流利的法語,具備了融入法國社會的能力。
退伍後,林加者決心白手闖天下,從巴黎拉丁區一家小飯館開始自己的創業歷程。後來,在岳父的支持下,他於1970年2月在巴黎市中心華人聚居的廟街開了一家批發店,專批圍巾、手套和領帶。這是溫州人在巴黎的第一家批發店。由於資金缺、名氣小,沒有什麼客人上門訂貨,林加者於是開創了中國人在法國“巡迴送貨”的先河。所謂“巡迴送貨”,就是林加者常年開著他那輛破舊的貨車沿法國各邊境省份巡迴轉圈,以低廉的價格親自把貨送到客戶手上。
林加者一年中有大半年在外進貨或送貨。法國是個多山國家,當時又沒有高速公路,常年開一輛破車經受山路顛簸之苦絕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但林加者咬牙堅持下來。吃不起飯館,他喝涼水啃乾麵包;錯過旅館,就在車上湊合一宿。就這樣,他整整在外奔波了5年。5年後他不僅開了第二家批發商店,還成立了自己的服裝進出口貿易公司。
十餘年間,林加者從一無所有到家財萬貫,世事變化令人感慨。回憶這段經歷,老人認為有兩個條件決定了他的成功,一是溫州人敢闖敢拼的精神,二是語言過關掃除交流上的障礙。
林加者身上流淌著中法兩個偉大民族的血,愛法國也愛中國是他的人生理念。

愛國義舉

林加者身上流淌著中法兩個偉大民族的血,愛法國也愛中國是他的人生理念。致富後,他時刻想著為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作一份貢獻。這一點,從他積極參與組建“旅法華僑俱樂部”並在此後帶領“法國華僑華人會”多行愛國義舉中
可以看出。
“旅法華僑俱樂部”是“法國華僑華人會”的前身,成立於1972年,是法國華僑華人最早的一個社團組織。林加者就是該組織最初組成人員之一,並在此後30年從會員、執委、常委、副主席一直到主席。
“法國華僑華人會”至今仍是法國最大的華人社團,在當地華人中威望最高。當然,這些義舉中都有林加者的身影,許多重要活動都是在他的倡導和主持下進行的。
最令法國華僑揚眉吐氣的,當屬2000年辱華事件的勝利解決。當年11月,巴黎一家劇院上演荒誕劇《華人與狗不得入內》,並大肆做廣告,在廣大華僑華人中引起極大憤慨。在交涉未果的情況下,時任“法國華僑華人會”副主席的林加者果斷決定聘請律師,將該劇院連同劇本作者告至法庭。該事件後來以法國劇作家公開道歉並修改劇名告終,在法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
一定要把最有中國特色的東西帶給法國人民。

香街遊行

最讓林加者自豪的,則是“法國華僑華人會”經過長期發展有了自己的“常規項目”——每年春節舉辦彩裝遊行等慶祝活動,宣傳中國文化;開設義務性的“中文班”,學生多達700人;設立“敬老班”,為老人提供“溫州鼓詞”等
文娛活動;建立法華寺新文化中心,常年舉辦文藝活動……每當中國有重大事件發生時,林加者總是帶領華人華僑有所作為:1998年為長江洪災捐款,北京申奧期間護送“心愿杯”前往瑞士洛桑,2002年為內地300名失學兒童捐款,2003年為中國戰勝“非典”捐款……今年正值法國的“中國文化年”,林加者又開始為在法國宏揚中華文化而殫精竭慮。
在所有這些已經舉辦或即將舉辦的活動中,“香街彩裝遊行”無疑是一台壓軸戲。正是在他的倡導下,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彩裝巡遊即將於明年春節在香榭麗舍大街上演,這被當地媒體看成中國僑民融入法國社會的一個里程碑。為了讓“香街彩裝遊行”最大限度地宏揚民族文化,林加者向巴黎市長德拉諾埃立下軍令狀,一定要把最有中國特色的東西帶給法國人民。為此,林加者近期頻頻回國了解民俗風情。就在接受採訪的第二天,他又匆匆返回中國。

洋面孔中國心

林加者的父親是瑞安麗岙人,母親是法國人。但是他總說:“我有兩個母親,生我的母親是法國人,養我的母親是中國人。”這個關於他的身世的故事,還得回溯到50多年前。
那是1947年,他的生母,一位18歲的法國女性,懷抱才幾個月的他,跟隨自己的中國丈夫不遠萬里來到了中國南方縣城瑞安。這位18歲的法國女郎善良溫柔,她深愛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本來是要在中國與丈夫白頭偕老的。可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中國又處於內戰的紛亂,法國的領事館再三催促法籍人士回國,年輕的異國姑娘出於無奈,只好決定帶孩子離開中國。可那時,林加者的爺爺說什麼也不讓兒媳把他唯一的孫子從身邊帶走。孝順的兒子只好勸說妻子,讓她帶著到中國後所生的小女兒先回法國,他自己則要等到說服父親後再帶上兒子去法國跟她團聚。就這樣,林加者的生母帶著女兒先回了。可誰能料到,這一別就是15年。
15年後的1964年,林加者來到法國,與分別了15年的母親和妹妹團聚。在中國時,由於家裡弟妹多,負擔重,他過早的挑起了生活的擔子,只念了兩年書就輟學了。到法國後,他拚命地學習,學法語,學技術,就連中文也是那個時候忙裡偷閒時學的。年輕加上聰明好學,林加者在法國很快就站住了腳,並慢慢地發展了自己的事業。接著,他和父親把在中國養育他十幾年的養母及弟妹也一個個接到法國。由於他待人真誠踏實,弟妹們很敬重他,不僅一家人非常團結,就是同鄉們也都對他十分友好。認識他的人對他的評價是:仗義,肯幫助人,朋友有困難他總是盡力相助。
經過多年的奮鬥和努力,林加者現在已在巴黎擁有自己的服裝、服飾工場及進出口公司。他曾被當地的旅法僑胞推選為法國華僑華人總會第一副主席;2001年華僑華人總會改選,他受到大家的推選,擔任了主席。由於多年來為僑團所作的貢獻,他受到法國僑界的一致好評。
林加者雖然在法居住多年,可對家鄉的熱愛從未減少。從外表看,他像是法國人,但是他的思想觀念、生活習慣,卻
比一般的中國人更中國化。身在異鄉的他,心裡卻一直掛念著祖國和故鄉的現代化建設。多年來,他曾為溫州的許多項目,如瑞安的華僑飯店、麗岙的學校、自來水工程、仙岩風景區和溫州的房產開發等捐資、投資,其目的就是一個,就是要想辦法把“在國外掙的錢花在家鄉的建設上”。
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也強調孩子一定要學習中國文化。他對孩子們說:“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精髓是任何民族都無法代替的,你們現在有條件了,一定要學好中文。”他的兩個女兒在法國出生和成長,現在都已大學畢業,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都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他的大女兒在他的安排下到北京工作,現在是法中友好協會駐北京辦事處的成員,從事中法兩國的文化、商貿交流工作。
林加者說:“我所經歷的人生,有淚水也有歡笑。淚水淨化我的心靈,使我懂得怎樣做人,使我變得堅強和富有同情心;歡笑則代表我對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表示欣慰和對生活的感激。有過我這樣生活經歷的人,會更珍惜友愛和親情。所以我不管走到哪,心裡最放不下的,還是我小時侯在那裡有過艱苦生活的麗岙,現在我有條件了,每年我都有回來看看,儘可能為家鄉做點什麼。”

重要事件

巴黎華人勝訴辱華官司
法國中文報紙《歐洲時報》2000年11月8日在頭版頭條刊登了一封署名“巴黎一華人讀者”的來信。信中說,巴黎內勒劇場正在上演一出荒誕劇,劇名譯成中文就是“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與舊中國上海租界出現過的辱華標語一模一樣。該劇海報高高掛在劇場大門口,在醒目的劇名的右上角,還畫著一把典型的中國傘;劇名右下角畫著一條狗,正蹲在那裡看傘。為招徠觀眾,該劇場還在巴黎頗有名氣的休閒文化周刊《文化指南》上刊登該劇廣告。對如此侮辱中
國人的做法,這名讀者表示非常憤怒,他在信中說:“如今,中國強大了,海外華人也挺起了腰桿,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侮辱中國人的形象!”
訊息見報後,立刻引起了在法華人華僑的極大關注。法國華僑華人會第一副主席林加者就表示,這個劇名太過分了,傷害了中國人的感情,儘管他沒有看過話劇,僅僅看到題目,但他和許多同胞就已經十分憤怒。他指出,當年外國殖民主義者把中國人看得連狗都不如,那段歷史已經過去了,中國人現在不能再任人侮辱了。
各華人團體表示極大不滿。為維護自己的尊嚴權益,18日,他們決定聯合訴諸法律,控告內勒劇場和劇作者。在訴狀中,華人團體指出:被告拋出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荒誕劇劇名和有關廣告,對華人構成了嚴重侮辱,傷害了所有中國人的民族感情,為此,他們要求法庭判決被告立即更改劇名,並停止在有關媒體上刊登辱華廣告,同時對華人所造成的傷害和損失作出賠償,賠償金額是1法郎(實際上他們光訴訟費就花了1萬法郎)。
此次訴訟以法國劇作家公開道歉並修改劇名告終。林加者強調:“我們中華民族不是這么好欺負的。”

希望國小

青原區坪田加愛僑心國小是經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基金會牽線搭橋、江西省僑聯和吉安市僑聯引薦,旅法著名僑領、法
國華僑華人會名譽主席、中國僑聯海外顧問林加者及夫人捐資20萬元,地方教育部門配套興建而成的一所全新的“僑心國小”。林加者夫婦專程從法國來到學校參加慶典,中國僑聯辦公廳副主任、中國僑聯公益事業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奇,江西省僑聯主席周錦、秘書長陳世春,吉安市政協副主席、市委統戰部長王先侯,市僑聯主席王小華等也出席了落成典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