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龍

林佳龍

林佳龍,出生於1964年2月,台灣省雲林縣人,台灣地區著名學者與政治人物,為奇美董事長許文龍侄女婿。先後於台灣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獲得政治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回台後在“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任教。著有《比較兩岸的政體轉型:台灣民主化對中國的啟發》、合編有《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等書。現為民主進步黨中央常務委員、第八屆台中市第六選區立法委員。

林佳龍在台灣地區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中擊敗連任三屆的台中市長胡志強,當選為台中市市長。2014年12月25日正式就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佳龍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台灣雲林
  • 出生日期:1964
  • 職業:台中市長
  • 畢業院校:台灣大學
  • 代表作品:《比較兩岸的政體轉型:台灣民主化對中國的啟發》
人物生平,學歷,公職,政治思想,爭議言論,個人成就,著作,期刊論文,書籍報告,

人物生平

學歷

1982年,以高出錄取分數近100分的成績考上第一志願台灣大學政治系,之後,繼續在台大攻讀政治學碩士學位。
林佳龍林佳龍
1991年,林佳龍放棄已讀了一年的台大博士課程,獲得美國傅爾布萊特獎學金、進入美國名校耶魯大學攻讀哲學和政治學博士學位。

公職

2000年出任國安會諮詢委員,在國安會期間的重點工作除了協助兩岸跨黨派小組的籌組工作,另一個就是美、日、台三邊對話平台。同時間林佳龍也創辦“台灣智庫”。
2003年出任行政院發言人,以政府新聞發布發言人之姿來處理SARS危機。
2004年游錫堃內閣重組時,由於他擔任行政院發言人時,出任行政院新聞局推動“電視台公共化”。與“有線電視定頻”政策以保障公益頻道,並致力於催生原住民客家電視台
林佳龍林佳龍
2005年1月,行政院新聞局長林佳龍並發起“明天過後、一萬個希望”義演、募款晚會。1月31日,聯合報隨即刊登有關審計部稱“新聞局辦理‘明天過後,一萬個希望’捐募活動損及政府形象是重大違失”之報導,行政院新聞局鄭文燦局長鄭重澄清,新聞局林佳龍前局長於94年辦理本案係為讓受海嘯侵襲之南亞災民感受來自台灣社會的溫暖。鄭局長說“明天過後,一萬個希望”共募得善款新台幣407,509,527元,將於3年內分期撥付四個NGO依委託計畫執行。新聞局已於上(94)年撥付新台幣136,320,000元之第一期資助款予各受託或贊助組織,而截至95年6月底專款帳戶餘額為267,155,384元(含利息收入),預定於民國97年9月30日執行完畢,所有的帳目都非常公開、透明及清楚,且執行情形皆登掛於新聞局網站,供捐款人及社會大眾查閱,以昭公信。
2005年國民黨2005年市長選舉在選前傳送南亞海嘯捐款不實文宣,林佳龍按鈴控告後,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2006年10月民事判決中國國民黨與當時發言人鄭麗文“應連帶給付原告(林佳龍)新台幣貳佰元整”、“應在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蘋果日報刊登如附表所示之道歉啟事一日,以回復原告之名譽”。而且國民黨與鄭麗文道歉和解書載明“給付甲方(林佳龍)新台幣四十五萬元,作為補償甲方…承諾於簽立本和解書後,日後不得再以本和解事件對任何一方進行任何指述、宣傳。”唯,本案與“南亞海嘯捐款案是否(延遲)撥款案”乃兩回事,只能說法院判定國民黨妨礙名譽事實之判決。
林佳龍林佳龍
2008年4月,謝長廷點名林佳龍、羅文嘉可以參選民進黨主席,引起黨內及社會議論兩人的適切性。並跨足媒體試圖影響民意,而不但主持電台節目“超級大民意”。
2010年5月,林佳龍籲請黨中央儘速決定台中市市長參選人。後林佳龍退讓給蘇嘉全,且擔任蘇嘉全的競選總幹事。
2011年底,宣布參選第八屆台中市第六選區立法委員。
2012年1月14日,於台中市第六選舉區獲得96,685票,得票率51.78%。
2012年10月,獲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評鑑第八屆第一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一名立委。
2013年3月,再度榮獲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評鑑第八屆第二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一名立委。。
2013年4月,立法委員林佳龍表態參選2014台中市長選舉,以“全力以赴、當仁不讓”立場,希望透過黨內提名機制爭取市長提名。
2015年5月,台“遠見雜誌”公布最新縣市長滿意度調查。台中市長林佳龍在“六都”敬陪末座。

政治思想

大學期間,林佳龍曾參加了“大陸問題研究社”(曾出任社長)、“三民主義研究社”和國民黨學生菁英組成的“覺民學會”。1984年,他又通過別人引薦加入台大政治系著名教授胡佛主持的選舉研究室,開始關注台灣選舉政治,並與陳明通(後曾任“陸委會副主委”)、游盈隆(現任“陸委會副主委”)等人創辦台灣政治學會。閱讀了大量的有關中共黨史、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和兩岸問題的資料,同時參加各種讀書會和校內外的串連活動,參加過邱義仁林濁水舉辦的黨外雜誌讀書會,也跟傾向統一的王津平等人常有來往。
林佳龍林佳龍
林佳龍政治立場發生改變始於1985年台大學生積極推動學生代表聯合會主席直接選舉,因與各派學生都熟悉且作風穩健而被推為直接選舉設計推動委員會主席。1986年林佳龍在台大校園刊物《大學新聞》發表了《剖析大學的權力結構:黨、團、軍訓、情治單位在台大》一文,形同與國民黨正式決裂;當校刊因抗拒審稿被校方下令停刊一年時,他又與學生向校方發動“自由之愛”的抗爭。1988年,已就讀政治研究所的林佳龍和同學在台大校園裡發動“511遊行”,校方以影響學校聲譽為由、要將其退學時,但因當時台灣政治環境鬆動,最後僅被記小過。在1990年3月“野百合學運”中,林佳龍雖在服兵役,仍在幕後扮演重要角色;同年中,林佳龍結束2年兵役,重回台大攻讀博士,與一些研究生組織了“憲改會”,與“台獨”立場鮮明的“台灣教授協會”合組了“台灣學生教授制憲聯盟”,提出了所謂“主權”、“制憲”和社會改造等三大主張;1991年5月“獨立台灣會”事件發生,林佳龍又參與了援救涉案的台大學生陳正然等人活動中。
而在美國留學的7年間,林佳龍參加了各種社會活動。由於當時台灣已解除政治黑名單,李應元、郭倍宏等台灣學生社核心成員先後回台,美國的台灣學生社出現真空,因此林佳龍即於1994年加入美國的台灣學生社,並與同學舉辦“北美洲台灣研究論文”發表會,每年一次,每次都有一百多人參加。1995年起,林佳龍又參加國際性中國研究計畫;後來又申請到位於日本東京的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參與中國永續發展的課題研究,該計畫的主持人是陳水扁上台後出任“駐日代表”的羅福全。在美期間,林佳龍和美國的台灣社團、美日和台灣的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建立了一定的交情和關係,而其涉獵的政治範圍也擴及台灣歷史與文化、政府改造、美日及台灣關係等等。
林佳龍林佳龍
回國後的林佳龍雖然沒有加入民進黨,但其政治理念卻和民進黨完全一致。回台後即出任民進黨的智囊,1999年7月曾作為民進黨推薦的學者代表參與“憲政改革擴大諮詢會議”,主張在“兩國論”前提下“修憲”及修法以確定領土範圍;在2000年“大選”中,出席各種政論座談會、民調分析會、上電視,挺扁態度十分鮮明,再加上為陳水扁居間聯絡李遠哲,為扁立下不可或缺的頭功。因而,當陳水扁意外撿到政權後,林佳龍出任”國安會諮詢委員”,成為陳水扁處理“國防”、“外交”及兩岸關係的重要幕僚,也是學運世代第一位“部長級”的高官。
被委以重任的林佳龍成為陳水扁的左膀右臂,在對外關係和兩岸關係中出謀劃策,而且為了幫陳水扁穩定政局、渡過經濟危機,林佳龍還積極為陳水扁的內政獻計獻策、出錢出力。他的努力,更加深陳水扁對其信賴,2002年7月30日,在陳水扁兼任黨主席後、並親自擔任入黨介紹人的高規格待遇下,林佳龍以所謂“菁英”名義加入民進黨。

爭議言論

2012年的第49屆金馬獎,台灣出產的電影只拿下兩項正式獎項。曾任行政院新聞局長的林佳龍事後受訪說:“主持人一中一港,那個主持是‘冷到爆’,辦成了中國的百花金雞獎或是香港的金像獎,我們多一個金馬獎要做什麼,20個大獎裡面,只有台灣桂綸鎂得到最佳女主角。”而曾任高雄市政府新聞處處長的立委管碧玲指出,若當初成立金馬獎的目的是要鼓勵國內影業,現在的金馬獎完全做不到,只會讓台灣的電影業失去自我、喪失獨特性,淪陷在中國的漩渦中;真要鼓勵台灣影業的話,應該砍掉重練,停辦金馬獎,成立新的影展。
林佳龍林佳龍
此番言論隨後遭到包含導演侯孝賢柯一正、製片李烈、文化部長龍應台等多名藝文電影圈人士批評,不要因為政治目的,撕裂分解華人電影圈的盛事。之後林佳龍說明:“我個人是不贊成停辦的。”且自己的重點一直在於政府要如何協助國片發展,也因為知道電影人的熱情,所以也支持編更多的預算。對於侯孝賢的一番話,他還認為,這樣發言應該是有感而發,強調他和對方的立場相當一致。
林佳龍,身為擁有5億新台幣(約合1億人民幣)身價的億萬富翁,不但不在台中買房,還說自己是租屋族。偕同夫人廖婉如參加卓冠廷喜宴

個人成就

著作

  • 《零與無限大-許文龍的幸福學》
  • 《愛台中的100種方法》
  • 《做對的事,把事做對》
  • 《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
  • 《解開台灣主權密碼》

期刊論文

  • 《2009 “馬總統的七門課”,新世紀智庫論壇,47:頁碼待編排。》
  • 《2002 “Lee Teng-hui: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n Taiwan’s Transition,” The American Asian Review, 20 (2/Summer): 75-122. (co-authored with Bo Tedards)》
  • 《2002 “台灣在‘九一一事件’後面臨的安全環境與戰略選擇”,戰略與國際研究,4(2):1-18。(與賴怡忠合著)》
  • 《2002 “兩岸加入世貿組織和三通後的國家安全問題”,國防雜誌,17(8):80-84。》
  • 《2000 “台灣民主化與政黨體系的變遷:菁英與民眾的選舉連結”,台灣政治學刊, 4:3-55。》
  • 《2000 “政權交接的重要原則與法制化”,國策專刊,15:3-8。》
  • 《2000 “分裂政府的挑戰與回應”,國策專刊,14:6-9。》
  • 《2000 “兩韓高峰會對兩岸關係的啟發”,交流,52:28-31。》
  • 《1999 “總統選制的選擇與效應”,新世紀智庫論壇,6:44-65。》
  • 《1998 “台灣認同的淵源與意義”,亞細亞研究,39:5-10。(日文)》
  • 《1989 “威權侍從政體下的台灣反對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 (1): 117‑43。》
  • 《1988 “張君邁的憲政思想”,宇宙,18 (3):24-34。》

書籍報告

  • 《2009 公投與民主-台灣與世界的對話,台北:台灣智庫。》
  • 《2008 解開台灣主權密碼,台北:台灣智庫。(與李明峻和羅致政合著)》
  • 《2008 Unlocking the Secret of Taiwan’s Sovereignty, Taipei: Taiwan Thinktank. (co-authored with Ming-juinn Li and Chih-cheng Lo).》
  • 《2007 民主到底:公投民主在台灣,台北:台灣智庫。2003 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台北:時報文化。》
  • 《2002 政府交接法制化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與莊國榮、吳志中、張錫模合著)》
  • 《2002 行政、立法關係與憲政民主:台灣經驗的國際比較”,(“強化立法院結構與功能之研究”子計畫研究報告),台北:立法院。(與林繼文、藍玉春、李明峻合著)》
  • 《2001 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與鄭永年合編)》
  • 《2000 我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策略之探討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衛生署贊助。》
  • 《1999 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與邱澤奇合編)》
  • 《1999 民主化與憲政變遷:台灣經驗的國際比較第三期研究報告。台北:國科會。(與朱雲漢共同主持)》
  • 《1998 民主化與憲政變遷:台灣經驗的國際比較第二期研究報告。台北:國科會。(與朱雲漢共同主持)》
  • 《1998 Paths to Democracy: Taiw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Ph.D. dissertation, Yale University.》
  • 《1990 台灣選民的投票行為,台北:中央選委會。(與胡佛等合著)》
  • 《1988 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民眾基礎:台灣選民政黨支持的比較分析 (1983-88),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