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經濟

林下經濟

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託,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採集業和森林旅遊業,既包括林下產業,也包括林中產業,還包括林上產業。

林下經濟是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集體林地承包到戶,農民充分利用林地,實現不砍樹也能致富,科學經營林地,而在農業生產領域湧現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陰優勢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複合生產經營,從而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

發展林下經濟是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促進綠色增長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產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目前已經取得明顯成效。要認真總結經驗,科學謀劃,加強引導,積極扶持,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確保農民不砍樹也能致富,實現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的改革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下經濟
  • 所屬: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 屬性生態農業模式
  • 特點:科學謀劃,加強引導
意義,特點,具體操作,關鍵環節,主要模式,

意義

特點

林下經濟投入少、見效快、易操作、潛力大。發展林下經濟,對縮短林業經濟周期,增加林業附加值,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開闢農民增收渠道,發展循環經濟,鞏固生態建設成果,都具有重要意義。可以這么說,發展林下經濟讓大地增綠、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源。十年樹木是林業生產的基本特徵。相對漫長的林木生產周期,對林業發展以及對林改後農民發家致富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只有讓林地早點下“金蛋”,才能更好地促進林業生態建設及產業發展,才能更好地以良好的經濟效益鞏固林改成果,在興林中富民,在富民中興林。

具體操作

發展林下經濟是個系統工程,林草、林藥、林牧、林禽……形式多樣、內容複雜,最重要的是科學選擇具體操作的突破口。
首先是加強部門溝通與合作,注重規劃引導。
沒有合作,單憑林業一家之力,要說發展好林下經濟,只能是紙上談兵;沒有規劃,要想發展好林下經濟,也只能是瞎子摸象。因此,必須將發展林下經濟與林業產業化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循環經濟、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內容融合在一起。
其次是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經濟效益。
一是大力發展林下種植。充分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發展種植業,因地制宜開發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藥等模式。比如說林花模式。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不僅僅滿足於吃,還在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花卉、園藝、苗木就派上用場了,而且賣價好。台灣花卉產業做得很大,我們已經從政府部門的層面加強了與台灣花卉產業的對接。在林下種植耐陰性的花卉和觀賞植物,發展前景是很廣闊的。
二是大力發展林下養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間發展立體養殖,大力發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模式。
三是大力發展森林旅遊。充分發揮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生態良好的優勢,合理利用森林景觀、自然環境和林下產品資源,發展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康復療養等產業,大力發展森林旅遊。四是大力發展林下產品經營加工,拉長林下經濟產業鏈,發揮集群作用,提高經濟效益。
第三是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
規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建立林權交易中心和林產品專業市場,大力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推進森林保險,拓寬融資渠道,支持林下經濟發展。按照性質不變、渠道多樣、捆綁使用的原則,發展林下經濟與農業綜合開發、經濟結構調整、畜牧養殖、扶貧開發、科技推廣等項目,在資金使用上完全可以有機結合起來。
第四是加強技術服務,提高產品質量。
積極搭建企業、農民與高校、科研院所、技術推廣單位之間的合作平台;積極引進和推廣適宜林間種植、養殖的新品種、新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建立林下產品產前、產中、產後的技術服務體系。嚴格實行標準化生產,確保林下經濟產品質量。
第五是建立銷售網路,培育龍頭企業。
集中力量,引進和培育有實力、講誠信、影響力大、輻射力強的企業,並通過龍頭企業輻射帶動,採取“龍頭企業+基地+大戶+農戶”等模式,引導農戶組建林業專業合作社組織,建立市場銷售網路。抓緊建設一批連片規模1000畝以上的林下經濟示範基地。
林下經濟生產相對分散、利益主體較多,積極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中介服務機構,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經營者適應市場的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林下經濟產業化、組織化程度。

關鍵環節

(一)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我國土地面積遼闊,自然條件迥異,資源稟賦不同,林產品市場需求也千變萬化,發展林下經濟必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各級林業幹部要深入基層,摸清林情,了解民意,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當地自然條件、林地資源狀況、經濟發展水平、市場需求情況等,科學制定林下經濟發展規劃,並爭取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要結合實際,突出特色,科學確定發展林下經濟的種類與規模,允許發展模式多樣化,防止搞“一刀切”,避免盲目跟進、一哄而上。要堅持生態優先,科學利用並嚴格保護森林資源,確保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良性互動,絕不能因發展經濟而犧牲生態。
(二)完善政策,積極扶持。
各地要積極爭取財政部門支持,設立林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幫助農民解決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落後問題。要大力培育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推進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經營。要通過財政投入、受益者和損壞者出資等方式,多渠道籌集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儘快提高補償標準,調動農民管護生態公益林的積極性。要努力爭取金融機構支持,充分發揮財政貼息政策的帶動和引導作用,積極開辦林權抵押貸款、農民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民聯保貸款等業務,解決農民發展林下經濟融資難的問題。要積極爭取稅務部門支持,比照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產品,對林下經濟產品免徵增值稅。有關林業發展資金和建設項目,要加大對林下經濟的支持力度。
(三)強化服務,引導合作。
各級林業部門要加強對林下經濟工作的指導和服務,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務與技術培訓,幫助解決資金、技術、生產、銷售等問題。要積極培育適宜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的新品種和好品種,不斷提高林產品產量和質量,為社會提供豐富的綠色健康的林產品。要重點研發林產品採集加工新技術、新工藝,延長林下經濟產業鏈,提升產業素質和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要加強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建設,引導農民開展合作經營,提高林下經濟的組織化水平、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要建立信息發布平台,完善各種諮詢渠道,及時提供政策法律、市場信息等諮詢服務,為農民發展林下經濟創造良好條件。
(四)樹立典型,示範帶動。
各地要抓好試點示範,善於發現、認真總結、廣泛宣傳發展林下經濟的先進典型,及時推廣他們的好經驗、好做法,充分發揮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的作用,推動林下經濟全面發展。要通過新聞媒體、宣傳手冊、技術培訓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發展林下經濟的重大意義、政策措施和實用技術,做到政策深入人心,技術熟練掌握,信息及時了解,充分調動農民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形成全面推動林下經濟發展的濃厚氛圍。

主要模式

(一)林禽模式。
在速生林下種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長的雜草,在周邊地區圍欄,養殖柴雞、鵝等家禽,樹木為家禽遮蔭,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風降溫,便於防疫,十分有利於家禽的生長,而放牧的家禽吃草吃蟲不啃樹皮,糞便肥林地,與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環鏈。在林地建立禽舍省時省料省遮陽網,投資少;遠離村莊沒有污染,環境好;禽糞給樹施肥營養多;林地生產的禽產品市場好、價格高,屬於綠色無公害禽產品。
(二)林畜模式。
林地養畜有兩種模式:一是放牧,即林間種植牧草可發展奶牛、肉用羊、肉兔等養殖業。速生楊樹的葉子、種植的牧草及樹下可食用的雜草都可用來飼餵牛、羊、兔等。林地養殖解決了農區養羊、養牛的無運動場的矛盾,有利於家畜的生長、繁育;同時為畜群提供了優越的生活環境,有利於防疫。二是舍飼飼養家畜如林地養殖肉豬,由於林地有樹冠遮蔭,夏季溫度比外界氣溫平均低2~3℃,比普通封閉畜舍平均低4~8℃,更適宜家畜的生長。
(三)林菜模式。
林木與蔬菜間作種植,是一種經濟效益較高的模式。林下可種植菠菜、辣椒、甘藍、洋蔥、大蒜等蔬菜,一般畝年收入可達700~1200元左右。
(四)林草模式。
該模式特點是在退耕還林的速生林下種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長的雜草,樹木的生長對牧草的影響不大,飼草收割後,飼餵畜禽。一般說來,1畝林地能夠收穫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左右的經濟收入。
(五)林菌模式。
在速生林下間作種植食用菌,是解決大面積閒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食用菌生性喜蔭,林地內通風、涼爽,為食用菌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條件,可降低生產成本,簡化栽培程式,提高產量,為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生產空間,而食用菌採摘後的廢料又是樹木生長的有機肥料,一舉兩得。
(六)林藥模式。
林間空地適合間種金銀花、白芍、板藍根等藥材,對這些藥材實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來相對簡單。據調查,林下種植中藥材每畝年收入可達500~700元。
(七)林油模式。
林下種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是一個好路子。油料作物屬於淺根作物,不與林木爭肥爭水,覆蓋地表可防止水土流失,可改良土壤,秸稈還田又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八)林糧模式。
這種模式適用於1~2年樹齡的速生林,此時樹木小,遮光少,對農作物的影響小,林下可種棉花、小麥、綠豆、大豆、甘薯等農作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