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鄉

東洋鄉

東洋鄉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西北部,距縣城56公里,轄10個行政村,總人口9513。總面積49.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400畝,木材蓄積量4.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6%。2004年東洋鄉財政總收入25.24萬元,工業總產值1835萬元,農業總產值4794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69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83元,固定資產投資額1230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洋鄉
  • 地理位置:永泰縣西北部
  • 占地面積:49.96平方千米
  • 人口數:9513人以上
  • 行政村數量:10個下轄村
  • 耕地面積:5400畝
歷史沿革,氣候特徵,基礎設施,鄉鎮建設,經濟狀況,旅遊資源,

歷史沿革

1952年置東洋鄉,1958年改為長慶公社東洋管理區,1961年原置東洋公社,1985年復改鄉。人口0.9萬,轄東洋、茂樓、西塘、倉坪、東斗、秀峰、周坑、彭洋、秀岩、長畲10個村委會。

氣候特徵

東洋鄉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常年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得天獨厚的氣候和自然資源,不僅適宜發展林、茶、果、食用菌、蔬菜等種植業,還適宜於發展牛羊等草食性動物的養殖業。東洋鄉有可放牧山地3542公頃,塔頭頂草場可成片開發面積達1100多公頃,列為永泰縣草食動物養殖綜合示範園區。
東洋鄉東洋鄉

基礎設施

2004年,完成西塘至茂樓3.2公里水泥路,彭洋至秀峰5.6公里中的3公里多水泥路、東洋至秀岩6.8公路水泥路,共投資300萬元。投資近50萬元建設東洋中心國小教學樓和宿舍樓;茂樓村部與國小綜合樓已完成三層主體;投資近10萬元完成西塘、周坑、秀岩等三個村的飲水工程建設;投資8萬元完成西塘院裡坑節水灌溉工程;鄉自來水管網已延伸到福坪侖“造福工程”、東洋、東斗等地;投資80多萬元開發福坪侖二期工程,建設"造福工程"近5000平方米;完成東洋鄉林權改革和土地登記換髮證工作。

鄉鎮建設

東洋鄉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樂平穩定發展和諧和提高農民收入,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現代化工業經濟強鄉目標,把“工業強鄉、農業穩鄉,著力構建旅遊業趨型”作為工作方略,團結帶領人民,齊心協力,奮向上,乾在實處,走在前列,為強市、名城、勝地建設作出貢獻。
東洋鄉東洋鄉
東洋鄉黨委、政府,以發展為主題,以突出項目建設為重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東洋鄉經濟社會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東洋鄉共爭取項目129個,完成了通村公路改擴建、電網改造、人畜飲水、招商引資等項目建設;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突破口,注重農民增收問題。在穩定糧食產量的基礎上,形成了以畜牧業發展為重台戲、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東洋鄉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在做大做強支柱產業――水產養殖產業,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著力發展畜牧業,利用豐富的海水資源,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東洋鄉積極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促進適度規模經營。東洋鄉培育各類農業中介組織和農村致富能人,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經濟狀況

東洋鄉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先後被評為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鎮和“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永泰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和普法教育先進單位,仙遊縣綜合先進鄉鎮以及項目建設、財稅工作、山地開發、勞動力轉移、村鎮建設、徵兵工作先進單位等。
東洋鄉東洋鄉
東洋鄉作為福建省生態農業、立體農業的試驗基地,堅持從本鎮的實際出發,突出一個主題,彰顯二大特色,做好三篇文章,建設四大基地,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建設都取得了又快又好的發展。突出一個主題,就是突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個主題。東洋鄉狠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綜合改造,不斷增強農業的持續增產能力。東洋鄉堅持規劃為先、分期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有計畫、有步驟地開展新村建設,並進行道路硬化、環境美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等全面配套建設,打造新農村建設精品。東洋鄉的貂峰村被樹為福建省十佳村建示範村。彰顯二大特色,就是實施兩個省級品牌戰略,鞏固發展茶葉薏米二大特色產業。
東洋鄉發展茶葉生產二萬畝,建立茶葉加工廠126家,已成為東洋鄉農民增收的一大支柱產業,成為永泰縣最大的茶葉生產、加工、銷售基地,產品不但銷往中國各地,而且已銷往日本美國歐盟等國。東洋鄉種植薏米一萬畝,實現品種改良、科學種植,做到“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進行“市場帶公司、公司帶基地、基地帶農民”的產業化經營,實施產品的系列深加工,促進這一明清時期的朝廷貢品再創輝煌。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東洋鄉引進項目十幾家,促進東洋鄉經濟建設呈現強勁發展勢頭。二是開發旅遊資源,已完成景區中長期設計規劃和開展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提高景區檔次,爭取早日實現東洋鄉風景名勝游、仙門祈夢文化游、金溪生態茶園游、金山休閒娛樂游。三是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東洋鄉做好“東洋鄉小吃”的規範引導、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民資回歸、積極為引進企業輸送合格員工等,收效顯著。建設四大基地,就是建設茶葉、薏米、畜牧果蔬四大生產基地,保證現代農業生產有堅實雄厚的生產基礎。由於方法得當,措施有力,促進了東洋鄉的經濟建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東洋鄉的基礎教育、文化衛生、民政工作、老齡事業、安定穩定、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及和諧社會建設、民主政治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2009全力推進鄉村經濟穩步協調發展。經濟指標完成較好。2009年全鄉農林牧漁總產值達7987萬元,同比增長5%(下同);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81萬元,比增10.3%;鄉鎮企業總產值10554萬元,比增6.9%;農民人均收入5045元,比增7.5%;內資到資6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0多萬元;國地稅收入同比數倍增長,取得了近幾年來的最好成績。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一是鞏固糧食基礎產業。穩定糧食生產,落實糧食中稻播種面積4582畝。採取相應措施,努力制止耕地拋荒。因地制宜引導民眾發展甘薯、玉米、大豆等經濟作物和多種經營。二是加快發展特色農業。做好“茶”業文章,東洋春芳茶業有限公司已取得產品質量QS認證,全年共加工茶青2500多擔,出產優質茶葉26250多公斤,創產值175多萬元。東茂茶業有限公司引進安溪先進加工技術,加工鐵觀音20多擔,創產值20多萬元。大力引導和鼓勵農戶種植髮展油茶新品種,讓這一傳統產業重新煥發優勢,農民踴躍投工投勞,在長畲、東洋、東斗、西塘、侖坪等村發展油茶700畝。三是農民增收幅度加大。不折不扣落實惠民強農政策,做好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和“家電下鄉”等惠農支農工作,2009年共落實農資綜合直補面積10160畝,金額35.36萬元;良種補貼面積3790畝,金額6.98萬元;共發放農機具購置補貼金額1.22萬元(其中購買翻地拖拉機3台,收割機1台),發放“家電下鄉”補貼10.51萬元。抓好勞動力轉移,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勞動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2009年共培訓農民工近200人次。加強與企業、用工單位聯繫,適時宣傳傳遞勞動力市場信息,拓寬勞動力就業渠道,全年有3000名勞動力就業轉移,實現勞務收入3000多萬元。
——統籌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健全完善
鄉政府在本著“一要吃飯、二要建設”原則,積極爭取項目,多方籌措資金,狠抓交通道路、農業水利、文化教育、環境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做好向莆鐵路永泰段東洋境內的征地拆遷工作,確保了工程順利開展,共徵用土地104.981畝,其中紅線內永久性徵地11.81畝,臨時性用地93.171畝,拆遷房屋1000多平方米。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鄉10個村共5079人受益,該工程現進入整改掃尾階段。建立垃圾治理長效機制,制定了《東洋鄉家園清潔長效管理實施意見》,完成了垃圾處理收費聽證,規範收費標準和行為,鞏固了家園清潔行動成果,2009年在平時巡查和年終考核中被縣評為第一名。茂樓村順利通過省級“生態村”建設驗收,鄉容村貌得到較大改觀,民眾生產生活質量逐步提高。大力開展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修復災毀耕地,整修水利水渠。開展農村公路中修工程,建立農村公路管理台賬,確保農村公路建好、管好、用好,實現了全年道路交通零事故。
——和諧發展,社會事業全面協調進步
文化教育方面。順利通過省政府“雙高普九”驗收,教育設施不斷完善,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做好教育工作督導評估自評工作,促進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完成鄉綜合文化站和農村示範圖書館建設並投入使用,積極配合市委宣傳部開展的文化、衛生下鄉活動,豐富了民眾業餘文化生活。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順利完成,全鄉共收集近300條非遺線索。計畫生育方面。不斷完善計生工作責任機制,強化計生政策措施落實,狠抓“四術”和“雙查雙補”等常規工作,全面落實計生獎扶和“生育關懷”政策,加大社會撫養費徵收力度,促進計生工作水平不斷提升。動物防疫方面。堅持“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禽、禽不漏針”動物防疫工作原則,全面抓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實現全鄉家畜禽100%免疫,免疫合格率達70%以上。林業安全方面。加強森林防火宣傳,加大查煙禁火和護林巡山力度,強化護林隊伍建設和管理。做好造林綠化和生態保護,全年共完成造林1613畝。平安創建方面。重視矛盾糾紛排查調解,共調處矛盾糾紛6件,化解一起上訪事件。重視民眾來信來訪,建立信訪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鄉綜治服務中心作用,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認真開展平安建設,平安“三率”較往年有所上升,社會安定穩定,人民民眾安居樂業。開展創“安全生產合格鄉鎮”活動,鄉安辦、派出所等相關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對所有在建工程、危險品經營單位、公路交通、水電企業等進行全面安全隱患排查,做到責任到人,防範到位,全鄉無發生各類安全事故。民主法制方面。大力開展“五五普法”宣傳,民眾法制意識不斷增強,依法治鄉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自覺接受人大監督,人大代表意見、建議和議案全部予以辦結,民主監督進一步得到落實。社會保障方面。全面落實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全鄉151戶254人低保五保對象應保盡保。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民眾自願參合率逐年提高,2009全鄉共有7938人參保,參合率達93.65%,全年我鄉住院患者醫藥報銷301人次,住院總額1816728元,報銷金額達647611元,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旅遊資源

東洋鄉主動融入建設臨港工貿旅遊城市大局,依託獨特的人文景觀以及優美的自然風光,努力打造生態型旅遊,吸引了眾多都市遊客前來度假旅遊,使得旅遊經濟日漸紅火,東洋鄉每年的旅遊收入可達600萬元以上。東洋鄉地處永泰縣城西南部,省道三郊線貫穿全境,轄區內的景點都在三郊公路兩側,最遠的景區離縣城只有十幾公里,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加上轄區內人文景觀十分豐富,比泉州開元寺東西塔還早一百多年的東洋雙塔春仙門、冬九鯉之譽的千年古剎仙門寺、現存最早的宋代羅漢岩千年題刻,歷經千年至今仍鬱鬱蔥蔥的臥蟒狀古樟樹等五個千年景觀,以及東洋牌烏龍茶和古代朝廷貢品薏米等地方農產品特產。
東洋鄉
悠久的人文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態農作物的完美結合,相得益彰,使東洋的生態型旅遊產業更具開發潛力和美好前景。為了將獨特的旅遊資源變為經濟發展優勢,東洋鄉十分重視旅遊資源開發,大做旅遊開發這篇文章。鄉里不僅成立了統籌開發的東洋鄉旅遊開發領導小組,還在景區先後成立了東洋雙塔文化公園管委會和仙門風景區治安中隊等,確保了生態型旅遊開發在規劃、引資等方面有序推進。東洋鄉邀請福師大旅遊學院海峽規劃設計院專家、教授,召開了五場不同層次和界別的座談會,進村入戶進行地毯式的走訪,拿出東洋鄉鄉旅遊資源總體規劃,確定精心打造東洋寺周邊佛學院文化區、仙門寺周邊祈夢文化區、金溪金山鄉村生態休閒養生區等三個大功能區,以深厚獨特的宗教文化為主題,以優美的自然景觀為鋪墊,集宗教朝聖、觀光度假、休閒養生等旅遊功能為一體,構建在中國有一定知名度的4A級旅遊景區。為了使東洋鄉轄區內的各個景點能把建設項目做得更好,東洋鄉運用行政和協調相結合的方法,為各景點解決糾紛問題,並引資近1900萬元,用於建設修復轄區內景點建設項目。在東洋鄉里多方協調下,為東洋寺協調解決土地近8畝,使東洋寺大法堂得以建設,又與燈塔村、東方村民眾多次協商,解決了山門、水溝及圍牆建設問題,結束了東洋寺多年來沒有圍牆的歷史,並已完成藏經閣天王殿、山門牌樓門房等總投資1100萬元的景區小品建設。而仙門景區入口處有一存在20多年的舊房子,嚴重影響景區美觀,鄉里通過動員,說服等多種方式,成功實現搬撤,使停車場得以擴建,並同步完成規模宏大的萬
佛塔等景點建設。還有千年古樟景區,在鄉里斥資40萬元後,拆遷100多平米民居樓房、圍上固定護欄、鋪設鏤空花磚,消除了限制古樟舒筋活絡的障礙,使千年古樟勃勃英姿重顯。東洋鄉初步建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旅遊景區,深受八方遊客青睞。在東洋寺這個宗教朝覲聖地里,佛學院文化、比丘尼生活體驗、齋菜製作及品嘗、禮儀文化傳授,總是讓遊客大開眼界。在以祈夢文化著稱的仙門寺,遊客們在遊山玩水中可虔誠地燒香、祈夢、求籤、問卦,總能心想事成。還有金溪金山的四金片景區里,茶葉採摘、製作、品嘗,薏米粥飲料品嘗,金山水庫釣魚、踩水車、游泳等休閒、養生等農家樂休閒觀光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