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湖菱角

東平湖菱角

東平湖是水泊梁山的遺存水域,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泊,湖區總面積627平方千米。菱角,又叫水栗芰實,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我國,栽培歷史已在三千年以上。東平湖菱角,歷史悠久,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東平湖稱為大野澤時,湖內即有菱角生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平湖
  • 級別: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泊
  • 面積:627平方千米
  • 水產:菱角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菱角的功效,歷史,

形態特徵

菱分為二角菱,四角菱和烏菱,東平湖內以兩角菱居多。從種子發芽到第一批角果成熟約180天。結果期持續30天。每年清明前後,水溫10℃左右,菱角在水下泥中生芽、抽莖、莖端生葉四、五片,在水下展開。葉兩型,沉浸葉羽狀細裂,水上葉菱形。葉柄有浮囊、出水飄浮水面,繼續在莖上分叉,株稠分叉少,株稀分叉多。夏末秋初開花,花單生於葉腋,白色或淺紅色。花受精後、掩入水中長成果實。漁民有“七月菱老,八月菱落”的諺語。菱耐深水,夏秋水深2—3米的河溝湖盪均可種植。水底土質以肥沃鬆軟,富氮腐殖質為宜。

生長環境

菱性喜溫暖濕潤,需要充足的陽光,不耐霜凍,必須在無霜期生長。

主要價值

東平湖菱角的食用部分主要是種子即菱果,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據測定,每100克菱米含碳水化合物46.5克,蛋白質5克,脂肪0.7克,鈣36毫克,磷165毫克,鐵1.6毫克及其他微量元素。另外還含有麥角甾,鞣質及少量維生素。菱即可生食,又可當菜熟食。生食以剛從菱蔓上摘下來的嫩菱為佳。嫩菱不但形態可愛,而且皮脆肉嫩、質鮮清香,食用起來甜而不膩,淡而有味,到口消渴,齒頰留香。熟食則以老菱為上乘,老菱肉質雪白如銀,燉、燒、煨、煮皆可。菱燒瘦肉、菱燉子雞、菱燉排骨等均噴香誘人。
菱角去皮後成菱米,菱米有“水栗”之稱。菱米磨成菱粉後,可代糧做饅頭、烤餅、涼粉、糕點等食品。也可以用於釀酒、製糖等。我縣飯店、賓館近年來開發的以菱米為主料,輔以白糖做成的菱粉窩窩頭,香甜可口,不僅是招待客人的名吃,更成為旅遊者喜愛的食品。為了方便消費者購買,一些沿湖民營企業選取優質菱角,經過深加工,製成了包裝精美的袋裝菱米,成為人們喜愛的饋贈佳品之一。

菱角的功效

東平湖菱角不僅是美果佳蔬,同時還具備良好的藥用功能。祖國醫學認為:菱性味甘、涼,生食可清暑解熱、除煩止渴;熟食則益氣健脾、去疾強身。《本草綱目》記載:“菱性甘平,能解暑氣積食、消渴,可補脾胃,強腳膝,健力益氣,行水,解毒。”《唐本草》曰:“菱作粉極白潤宜人”。《齊民要術》稱:“菱為上品藥。食之,安中補髒,養神強志,除百病,耳目聰明,輕身耐老,多蒸曝,蜜和餌之,長生神仙。”《滇南本草》說:“菱可治一切腰腿筋骨疼痛,周身四肢不仁,風濕入竊之症。”現代醫學認為,菱角果肉還有抗癌的作用。菱全身是寶,其殼、莖、蒂等均入藥。臨床實踐表明:以菱角殼煎湯內服,主治泄瀉脫肛,痔瘡,外用可治療黃水瘡等病症;用隔年老菱角殼、燒存性麻油調敷,亦可醫黃水瘡;取鮮菱莖50克煎湯內服,可治療胃潰瘍;菱蒂搗泥外敷或取其蒂中鮮水外敷,能除各種疣贅。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

歷史

據老漁民介紹,1948年秋天,湖裡菱角遍布,幾乎難以行船,一派豐富景象。不幸的是,正逢收菱季節,國民黨軍隊強迫漁民們到東平湖入黃河處的魚山挖工事,湖菱無人收摘,全部落入湖底。接著黃河發大水,倒灌入湖,菱角都被埋入泥沙之下。
建國前,東平湖裡的菱角皆為野生,產量很低。1950年,在東平湖二級庫區新湖鄉王窪附近水域中,首次進行人工播種,面積約上萬畝(那時,東平湖水庫尚未修建,仍為自然滯洪區,水域可達梁山縣境內),1951年再一次擴種,全湖面積達到7萬畝之多,菱角長勢很好,年總產量估計可達400萬公斤以上,當時,東平湖隸屬東平、梁山、平陰三縣管理,各縣沿湖漁村,家家都有采菱船,菱角是漁民致富的重要途徑。1955年後,由於湖裡連年發生金花蟲災害,對菱角生長危害很大,致使湖菱面積急劇減少,產量大大下隆。1958年東平湖水庫建成,特別是對東平湖進行調蓄水運用,劃分成二級湖管理以後,水域面積大大縮小,湖裡產菱水面也相應減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期,湖菱面積大約5萬畝左右,年產菱角約300萬公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