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戰役

東平戰役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5月9日,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八路軍冀魯豫軍區部隊在山東省東平、東阿地區對日偽軍的進攻戰役。為配合山東解放區軍民反掃蕩作戰,八路軍冀魯豫軍區部隊乘日軍收縮兵力,津浦鐵路(天津至浦口)沿線守備薄弱之機,集中3個軍分區主力、1個軍分區一部及地方武裝發起東平戰役。

基本介紹

  • 名稱:東平戰役
  • 地點:山東省東平、東阿地區
  • 時間:1945年5月
  • 參戰方:八路軍,日偽軍
  • 結果:八路軍獲勝
  • 主要指揮官:曾思玉,段君毅,何光宇
戰鬥經過,東平戰役紀念地碑,

戰鬥經過

為了擴大解放區,保衛麥收,1945 年5 月9 日,冀魯豫軍區下達了“作字第4 號”命令, 具體部署了以解放東平縣城為主攻方向的東平戰役。決定由一、八、十一3 個分區組成3 個縱隊,分別擔任攻占東阿、東平和消滅孫秉賢主力的任務。八分區為中央縱隊,由七團、五團和六團一部及地方武裝組成,由司令員曾思玉、政委段君毅、副司令員何光宇指揮, 負責收復東平城,以一部分兵力打擊濟寧、汶上來援之敵。要求戰役在5 月17 日20 時開始, 20 日結束。副司令員楊勇、參謀長曹里懷,帶電台隨軍指揮。
八分區根據總的戰役和要求, 於5 月11日在商老莊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到會的有五團團長李程、政委邵子言,六團副團長曾長柏,七團團長溫先星、政委戚先初,清豐縣大隊大隊長傅學楷,崑山縣縣長吳立全,張秋縣縣長白潔民,東平縣縣長趙效三,汶上縣縣長隋長文等。會上,對解放東平城進行細緻研究和戰鬥動員,具體部署了民工支前工作。會議確定:由七團和八分區特務連、公安連、炮兵連及九分區山炮連為第一梯隊,任務是攻克東平城,全殲日偽軍;由五團和東平、張秋、汶上三縣基幹大隊為第二梯隊,由團長李程、政委邵子言指揮, 以一部分兵力圍攻三官廟、孟樓敵人據點,一部分兵力深入汶上縣夾河一帶遊動吸引敵人,主要控制沙河站、袁家樓,阻擊汶上、濟寧來援之敵;以清豐、南樂兩縣基幹大隊為第三梯隊,由大隊長傅學楷指揮,主要圍攻二十里舖敵人據點,以一個連的兵力保護後十里舖兵站,並派出部隊向肥城演馬莊方向遊動,控制丁塢村,阻擊肥城援敵;以濮縣、觀城的基幹大隊為第四梯隊,配合攻城部隊,在城北、城東佯攻;以六團為第五梯隊, 一部分兵力圍攻大安山敵人據點,一部分兵力保護從梁山至東平的後勤運輸。
5月18日凌晨,擔任主攻任務的七團各營兵臨城下。原準備利用我內線引部隊在南門襲入,因情況變化,由一營在南門西側突襲成功,並奪得南門。部隊入城後,一營包圍偽省警備大隊; 三營直插城東北角,包圍日本侵略軍的司令部;二營包圍偽縣政府、偽縣警備隊和新民會。經過激烈戰鬥,當天中午全部解決省縣偽警備隊、偽縣府、新民會等處的敵人。
19 日17 時30 分,包圍日軍的三營重新布置兵力,八、九連在日軍司令部的東北、東南角佯攻, 七連在密集炮火的掩護下,從西北角攻入司令部內。經過激烈戰鬥,日軍拒不投降,終被英勇的八路軍全殲。這次戰役擊斃日軍37名,生俘日本顧問1 人,殲滅日偽軍2500 餘人; 繳獲迫擊炮1 門,擲彈筒11 個,輕機槍30 余挺,重機槍2 挺,長、短槍2000 余支,汽車1 輛,戰馬30 匹,糧食百萬餘斤。支前的廣大民工將城牆、碉堡全部拆除,防敵捲土重來。至24日,戰役結束。此役,八路軍共殲滅日、偽、頑軍2260餘人,解放了東平縣城。

東平戰役紀念地碑

“東平戰役紀念地”碑在州城鎮小東門廣場豎立。縣史志辦主任姜廣智、史志辦副主任杜恆華參 加立碑儀式。
東平戰役東平戰役
東平戰役東平戰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