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峪村(山東省萊蕪市顏莊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南峪村隸屬鋼城區顏莊鎮,位於萊城東南18公里、顏莊鎮西南8公里處。純屬山區,南靠一座山,北鄰柳橋峪村,東與桑梓峪一山相隔,西與孫家莊村一山相隔,村中有—條小河,北流入汶河。該村盛產花椒、柿子、山楂。全村共有206戶,632口人,總面積5000畝,其中耕地面積449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南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電話區號:0634
  • 面積:5000畝
  • 人口:632口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載:瀾頭鄉·東南峪。該村自古屬顏莊管轄,現仍屬顏莊鎮轄。
東南峪村西靠“韭菜崮”。相傳清末時期,人們經常遭受到土匪禍害,無法正常生活。為防匪患,該村人民和孫家莊、柳橋峪村的人民,捐資出力,在韭菜崮山頂鑿石修建房屋,築圍牆,修成堅固的山寨。亂時村民避居於此,以防土匪禍害。山寨南門地勢險要,頂上築有兩座炮樓以利防守,山頂中間有15米的深水井,水量很小,不能滿足需要。後來人們想掘深增加水量,結果水自然消失。有一次土匪侵犯時,人們只好趁夜晚到山下村里偷偷擔水飲用。土匪了解到山寨缺水,就緊緊圍困了七晝夜。相傳,正當人們糧盡水絕之時,一夜之間,滿山生長出嫩綠的韭菜。村民以韭菜為飯食,才得以生存,於是人們就把山寨稱為“韭菜顧”,後改為“韭菜崮”。
東南峪村人民勤勞勇敢,有勇於獻身的精神。在抗日戰爭中,人民積極報名參軍,勇於參戰殺敵。1948年淮海戰役中,村民呂瑞漢報名參軍,在戰場上頑強戰鬥,壯烈犧牲,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呂士功1944年參軍,積極參戰,在戰鬥中機智勇敢,戰績卓著,被授予全國一級戰鬥英雄;轉業後任安徽省安慶市發電廠黨委書記,在領導電廠的工作中,又做出了新的貢獻,連續兩次被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吳恒生為二等殘廢軍人;吳兆俊、吳豐儉、呂瑞德、呂士若、孫士忠為三等殘廢軍人。他們都為祖國和人民做出了非凡的業績。
東南峪村自建村以來就重視教育,崇尚文明。解放後,村裡的國小有五個教學班。由於學生數減少,1984年合於柳橋峪聯小。自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後,該村考取大中專學生20人。吳榮超與楊子云均考取研究生。
東南峪村新中國建立以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58年初,東南峪與柳橋峪、孫家莊成立聯社,吳豐行任書記,實行按勞分配。1962年分社開始實行“人七勞三”分配。改革開放前糧食不能自足,靠國家救濟糧維持生活。1982年,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新政策,激發了村民的勞動積極性。人們精耕細作,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全村都達到吃糧自足的水平。但人們並不滿足取得的成績,在村黨支部帶領下,大力植樹造林,發展多種經濟樹木。全村平均每戶植花椒樹50餘棵,山楂樹30餘棵。從此,村民的收入有了明顯提高,改變了山村的貧窮落後面貌。
1977年前,該村道路狹窄,機動車輛根本進不了村。村幹部本著“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則,於1977年帶領村民改道拓寬路基,拖拉機、小型汽車能通達村內。1990年又一次將道路拓寬,從此大小汽車均能進出自如。1984年架線通電,村民從此拋棄了煤油燈,用上了通明的電燈。當年有兩戶人家立即買上了電視機。現在,電視機戶越來越多。通過這一先進的媒體,村民們開闊了視野,接收了新的信息,同時也大大激發了奔小康的幹勁。現在,村民經濟收入猛增,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草房逐漸換成了瓦房。
隨著經濟的發展,用水量擴大,無序開發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東南峪村成了缺水村。1993年在各級政府領導的關心下,打出兩眼深井,修建水池兩個,解決了村民吃水澆地問題。1999年在村支書吳恆高帶領下,發動村民集資、出力,為另一眼深井配套,建水池,安裝了自來水管道。從此,家家戶戶吃上了甘甜的自來水,同時增加灌溉面積200畝。村民過上了吃飯不用愁、吃水不出門的自在生活。
2002年,在上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呂士東書記和村委同志的帶領下,全村人民積極出資出力修築公路,把從柳橋峪村到東南峪村1600米的土路硬化為水泥路面,從此告別了泥濘路。道路通百業興,村里經濟發展快了,如今村裡有了計程車戶、各種作坊。道路的暢通方便了人民,搞活了經濟,村民收入逐年增長,現在人均收入達到3200元。
2002年8月7日,東南峪通上了客車。在這之前,進出村莊的只有一條曲折難行的小路,遇陰雨天,泥濘不堪,連拖拉機都開不進村。東南峪村民世世代代都夢想著能修一條像樣的路,盼望著能像其它村那樣一出門就坐上客車。2002年5月,在鋼城區民政局等部門及顏莊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該村兩委幹部帶領民眾大幹兩個多月,用自己的雙手鋪平了通向美好生活的路。在勞動隊伍中,年長的70多歲,年少的才12歲,整個工程用去了 3200噸水泥、1300方石子和1100多方沙子,修成了一條長1600米、寬4.5米的水泥路,總投資為16.2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