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金挖耳

東北金挖耳

東北金挖耳又名暗花金挖耳,是菊目菊科天名精屬的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遼寧、黑龍江、吉林、雲南、西藏、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700米至3,300米的地區,見於林下和溪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東北金挖耳
  • 拉丁學名:Carpesium triste
  • 別稱:暗花金挖耳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菊目
  • :菊科
  • :天名精屬
  • :暗花金挖耳
  • 分布區域: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四川、雲南、西藏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相關的種,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高30-100厘米,被開展的疏長柔毛,近基部及葉腋較稠密,中部分枝或有時不分枝。基葉宿存或於開花前枯萎,具長柄,柄與葉片等長或更長,上部具寬翅,向下漸狹。
葉片卵狀長圓形,長7-16厘米,寬3-8.5厘米,先端銳尖或短漸尖,基部近圓形,很少闊楔形,驟然下延,邊緣有不規整具胼胝尖的粗齒,上面深綠色,被柔毛,下面淡綠色,被白色長柔毛,有時甚密;莖下部葉與基葉相似,中部葉較狹,先端長漸尖,葉柄較短,上部葉漸變小,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兩端漸狹,幾無柄。
頭狀花序生莖、枝端及上部葉腋,具短梗,成總狀或圓錐花序式排列,開花時下垂;苞葉多枚,其中1-3枚較大,條狀披針形,長1.2-3厘米,寬1.8-3毫米,被稀疏柔毛,其餘約與總苞等長。總苞鐘狀,長5-6毫米,直徑4-10毫米,苞片約4層,近等長,外層長圓狀披針形或中部稍收縮而略呈匙形,上半部草質,先端鈍或銳尖,被疏柔毛或幾無毛,內層條狀披針形,乾膜質,先端鈍或有時具細齒。
兩性花筒狀,長3-3.5毫米,向上稍寬,冠檐5齒裂,無毛,雌花狹筒形,長約2.5毫米。瘦果長3-3.5毫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四川、雲南、西藏。

主要價值

東北金挖耳
【藥 名】:東北金挖耳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東北金挖耳的全草。
【功 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淋利尿、利濕止瀉。
【主 治】:用於瘡癤腫毒、乳腺炎等熱毒證,咽喉腫痛、牙痛等腫痛,熱淋,小便短赤、淋澀疼痛,腹瀉痢疾。
【性味歸經】:辛、苦,寒。入肺、胃、肝、膀胱、大腸五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克。外用:適量。
【別 名】:暗花金挖耳(《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考 證】:始載於《東北植物檢索表》。

相關的種

煙管頭草Carpesium cernuum L.
心葉天名精Carpesium cordatum Chen et C. M. Hu
矮天名精Carpesium humile Winkl.
高原天名精Carpesium lipskyi Winkl.
大花金挖耳Carpesium macrocephalum Franch. et Sav.
尼泊爾天名精Carpesium nepalense Less.
棉毛尼泊爾天名精Carpesium nepalense Less.var. lanatum (Hook. f. et T. Thoms. ex C. B. Clarke) Kitamura
尼泊爾天名精(原變種)Carpesium nepalense Less. var. nepalense
葶莖天名精Carpesium scapiforme Chen et C. M. Hu
暗花金挖耳Carpesium triste Maxim.
毛暗花金挖耳Carpesium triste Maxim. var. sinense Diels
暗花金挖耳(原變種)Carpesium triste Maxim. var. triste
絨毛天名精Carpesium velutinum Wink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