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林蛙

東北林蛙

東北林蛙,蛙科林蛙屬物種,生活於近海濱的丘陵至海拔900m左右山區的多種陸地和水域生境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東北林蛙
  • 拉丁學名:Rana dybowski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亞目:參差型亞目
  • :蛙科
  • 亞科:蛙亞科
  • :林蛙屬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種群狀態,分布範圍,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54~72mm,雌蛙體長58~81mm左右。體型大而肥碩;頭寬略大於頭長;吻端鈍圓,突出於下唇,瞳孔橫橢圓形;鼓膜略大於眼徑之半;犁骨齒兩小團。背面較光滑,有的有“八”形疣,背側褶在顳部上方成曲折狀;腹面光滑,僅股基部腹面有小疣。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指、趾端鈍圓無溝;後肢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前達眼至鼻孔,左右跟部重疊較多,脛長大於體長之半,有內外跗褶,趾間幾為全蹼,蹼緣幾乎無缺刻。體色變異大,多為灰褐色、深褐色、紅棕色等,多有黑褐色斑點,背側褶棕色;顳部有黑褐色三角斑;眼間和四肢背面有深色橫紋;腹部及四肢腹面紅棕色,雄蛙咽、胸腹部多為灰白色,有深灰色雲斑。雄蛙第一指有灰色瘤狀婚墊,腹面觀為4團,基部2團大,界限明顯;有一對咽側下內聲囊,有雄性線。卵徑1.5~2.0mm,動物極黑褐色,植物極灰褐色。第32~37期蝌蚪全長38mm,頭體長16mm,尾長為頭體長的144%左右;頭體卵圓形,呈黑褐色,尾肌弱,尾鰭低有灰褐色斑點,尾末端鈍尖。剛變態幼蛙體長14mm左右;唇齒式為Ⅰ:3+3/1+1:Ⅲ;上唇無乳突,下唇及兩口角乳突1排完整無缺,口角處有副突。

生境繁殖

該蛙生活於近海濱的丘陵至海拔900m左右山區的多種陸地和水域生境中都有它們的蹤跡;其行動敏捷,跳躍力強,主要捕食昆蟲及其他小動物。繁殖期在4月初至5月初,黎明前是產卵高峰,產卵多在靜水塘或流溪水凼內,每個卵團含卵500~2300粒。產卵後5月中旬至8月末成蛙棲息于山上森林地帶,9月上旬至10月初遷移至河流或水塘附近,等待越冬。從11月末至翌年3月中、下旬在水底冬眠。蝌蚪在靜水塘和流溪緩流水凼內生活。

種群狀態

該蛙分布區寬,其種群數量甚多。受脅等級:無危LC。

分布範圍

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北部)。國外分布於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東部)、朝鮮、日本(對馬島)。

藥用價值

東北林蛙(哈士蟆)是中國東北地區獨有的一種原始動物。蛙油為林蛙之精華,藥用價值極高,是集食、藥、補為一體的純天然綠色佳品。據清史《遼海叢書》記載:"哈士蟆形似田雞腹有油如粉,可做羹,味極美,唯興京一帶(撫順東部區清原、新賓)有之,又稱紅肚蛤蟆;先人用其祭祖,後成為宮廷貢品,被譽為八珍之首。所謂林蛙油就是雌性林蛙的輸卵管(類似於胎盤)。俗稱哈士蟆油或哈蟆油《中國中藥志》。
東北林蛙是食、藥兩用的珍貴蛙種,由於其營養價值高,"俗稱大補品"。因其專攝取昆蟲類食物又稱"純綠色食品",是延緩衰老、滋補強壯、增強機體免疫力的最佳進補良藥。林蛙油自古以來被認為是滋補強壯劑,可補虛強精壯陽,養肺滋腎益肝。可治療腎虧勞損、神經衰弱、心慌失眠、溢汗不止、身體虛弱等一切消耗性疾病。從古到今林蛙油出口世界各地,廣泛套用於醫藥和保健品,製造的林蛙油(俗有軟黃金之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東北林蛙上了餐桌,成為人們進補強壯的美味佳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