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遠征

1938年,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主力由黑龍江省佳木斯地區向西部突圍轉移、開闢抗日游擊區的作戰行動。
1938年初,日軍為鞏固東北占領區,調集第4師和第8師一部,另偽軍混成第16、第23、第27、第28旅,偽靖安軍4個團等部隊,總兵力約5萬餘人,開始對活動在佳木斯地區的東北抗日聯軍實施“討伐”。6月,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常委會決定東北抗日聯軍第3、第6、第9、第11軍主力,總計900餘人,分3批突破日軍包圍向海倫地區遠征,開闢新的抗日游擊區。首批遠征部隊有兩支。第一支由第6軍第1、第2師及軍教導隊各一部200餘人組成,8月上旬,自蘿北縣梧桐河畔集結出發,行至湯原縣黑金河西溝岔口突遭百餘名日偽軍襲擊,第2師師長張傳福在戰鬥中身負重傷後犧牲。部隊突出西溝岔口後,翻越小興安嶺,經1個多月的艱苦行軍到達海倫縣東八道林子。另一支由第3軍政治保衛師與第9軍第2師共150餘人組成,於7月從依蘭縣東部出發。在渡過松花江向西行至葦子溝時,遭日偽軍襲擊,第9軍政治部主任魏長魁犧牲。後在慶城九道崗突圍中分成兩部分,於9月和11月先後抵達海倫縣。第2批遠征部隊由第3軍第3師、第6軍第2師第12團、第3師第8團及第4師一部,共約300餘人組成,於8月中旬在蘿北縣集結後出發,9月l0日渡過都魯河,爾後進入荒無人煙的沼澤地。在進入湯原石湯溝地區時,遇300名日偽軍騎兵追擊,遠征部隊巧妙設伏,斃日偽軍50餘人,擺脫了追擊。不久,渡過湯旺河,穿越小興安嶺,於10月上旬到達海倫縣,與首批遠征部隊會師。第3批遠征部隊由第6軍軍部教導隊一部,第11軍第1師共100餘人組成,於11月初自富錦出發,衝破日偽軍封鎖線,渡過松花江,到達蘿北縣境。14日行至湯東密營,籌集棉衣等過冬物資,後繼續前進。12月,頂著寒風大雪,跨過湯旺河,穿越小興安嶺,於月底到達海倫縣八林子。第1、第2批遠征部隊到達海倫後,屯即u海倫為中心積極開闢游擊區。同時,組成80餘人的“江省西北遠征隊”,以德都五大連池、嫩江沿岸一帶為目標,繼續進行遠征。年底,第3批遠征部隊抵達海倫後,正式成立“(黑龍)江省西北臨時指揮部”,對遠征部隊的抗日游擊鬥爭實施統一指揮。1939年1月28日,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召開常委會議,在總結經驗,分析形勢後,提出了團結義勇軍,團結少數民族,接近民眾的方針,以及利用日軍的弱點,以少制多,以步勝多;迅速及時地集中與分散兵力,避免與強敵正面作戰等游擊戰術。會後,各部隊一方面開展“屯墾”,加強後方“密營”建設,積極宣傳和組織民眾,擴大隊伍;一方面主動出擊,打擊日偽軍。抗日游擊活動逐步發展到通北、北安和德都五大連池一帶。5月30日,為加強東北抗日聯軍北滿各部隊的領導,在德都朝陽山後方基地成立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張壽鍍(李兆麟)任總指揮,馮仲雲任政治委員。此後,第3路軍按活動區域分別建立龍北、龍南兩個指揮部,部隊編成第1、第2、第3、第4支隊,第1、第2獨立師。一部在海倫、德都,嫩江、訥河、克山、克東一帶開展游擊活動,一部在鐵力、慶城、綏化、巴彥、木蘭、鳳山(今東興)一帶開展游擊活動。
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在1938年8月開始的遠征作戰中,與日偽軍作戰數百次,斃傷俘日偽軍千餘人,挫敗了日偽軍企圖壓縮和圍殲第3路軍於三江平原的計畫,開闢了新的游擊區,有力地策應了東北抗日聯軍其他部分的游擊作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