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突圍作戰

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突圍作戰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1月至5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部隊在吉林省勃利縣刁翎地區(今屬黑龍江省林口縣)對日偽軍進行的突圍戰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突圍作戰
  • 歷史背景:1937年7月的蘆溝橋事變
  • 時間:1939年
  • 地點:吉林省勃利縣刁翎地區(今黑龍江省七台河市勃利縣)境內
歷史背景,簡介,沿革,東北抗日聯軍,第4軍,第5軍,第7軍,第8軍,第10軍,救世軍,義勇軍,

歷史背景

1937年7月的蘆溝橋事變引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從此,東北抗日戰爭變成了全國抗日戰爭的一部分,東北抗日聯軍由單獨作戰變為牽制日軍,配合關內抗戰。同時,因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回國,東北各地黨組織與上級黨組織從此失去聯繫。因此,東北抗聯執行上述新的戰略任務,是在極端困難和複雜的條件下實現的。
1937年7月25日,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部發表《為回響中日大戰告東北同胞書》。部隊在遼寧各地積極主動出擊,第一軍一部靠近瀋陽、撫順地區襲擾敵人。
寧死不屈的八女投江寧死不屈的八女投江
魏拯民指揮第二軍一部,為打通與第一軍的聯繫,策應全國抗戰,曾接連攻下廟嶺與襲擊輝南縣城,殲敵一部,擴大了政治影響。
此時,東北抗聯各軍大部分聚集在松花江下游一帶,全國抗戰爆發訊息傳來,群情振奮。湯原縣格節河區軍民於9月18日舉行抗日反滿大暴動,聲勢浩大。偽軍警動搖情緒普遍滋長。7月至9月,二道河子森林警察大隊、駐依蘭偽軍三十八團一部、偽軍二十九團等共一千餘人先後起義,分別加入抗聯第五、六八等軍。
在這一高漲的抗日形勢下,9月29日,中共吉東省委舉行會議,適時地指出:目前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任務,除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奴役東北外,還要牽制日本侵略軍,支援全國抗戰。會議決定東北抗聯第四、五、七、八、十各軍合組第二路軍,由周保中任總指揮。與此同時,獨立師在同年10月正式改編為抗聯第十一軍。
東北抗日聯軍在抗日新高潮中繼續壯大,兵力迅速達到三萬餘人。日本帝國主義此時雖然大舉向關內進攻,卻苦於無法抽走兵力,反而續向東北增兵。為了確保東北這一侵華後方基地,日本侵略者不惜動用大批兵力對東北抗聯進行“討伐”。抗聯部隊集中的偽三江省地區被日軍列為重點“討伐”區。日、偽軍以五六萬兵力,從1937年冬開始對這一地區實行大規模圍攻,妄圖“聚而殲之”。此後,東北抗聯的鬥爭轉入了極為艱苦的階段。
中共北滿和吉東省委早已共同議定,抗聯各軍除留部分部隊堅持下江地區鬥爭外,主力部隊分別脫離險區,到外線作戰,以粉碎敵人的聚殲計畫。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部決定:以所屬第四、五軍為主,向五常、舒蘭舊游擊區西征,以便牽制敵軍的“討伐”,並打通與南滿和熱河的聯絡。西征部隊於1938年7月翻越老爺嶺,突入五常境內。但敵人調集三千日偽軍進行追堵,使前來接應西征部隊的抗聯第十軍無法靠擾。部隊在敵人重重圍攻之下,第四軍堅持戰鬥至11月末,軍長李延平等犧牲,僅第五軍餘部百餘人突圍,返回刁翎地區。“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跡,就是西征餘部返回烏斯渾河渡口與敵軍激戰之後發生的。

簡介

1939年1月,活動在吉林省依蘭縣(今屬黑龍江省)蓮花泡附近的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面臨日偽軍大規模圍攻的嚴峻形勢。為了擺脫險境,總指揮周保中決定分東、
西兩路突圍。31日,周保中率第2路軍總指揮部直屬部隊第9軍李華堂部、救世軍王蔭武部300餘人西進,繞過日偽軍據點,通過封凍的牡丹江翻越張廣才嶺,於2月8日襲擊方正縣山元木場,又於10日擊退日偽軍的追擊,但未突出日偽軍包圍,重返刁翎地區隱蔽待機。與此同時,第5軍軍長柴世榮率東路突圍部隊突破了烏斯渾河封鎖線,但未能通過圖們至佳木斯鐵路,被迫返回喀上喀。3月,日偽軍集中6000餘人,分成10多個討伐隊,將牡丹江下游抗日游擊區分片包圍,輪流出擾,企圖殲滅抗日武裝。反討伐開始後,在牡丹江下游兩岸密營中養傷的第3軍第2師組織科長李洪秀、中國共產黨吉東省委秘書處長姚新一等先後在戰鬥中陣亡。第2路軍作戰37次,雖然消滅一部日偽軍,但未粉碎圍攻。30日,吉東省委擴大會議作出了突出重圍,“重振旗鼓,收集聯軍各部,力加整頓,堅持鬥爭”的決定。根據這一決定,周保中於4月15日率總部警衛分隊90餘人向東突圍,在刁翎以東擊斃日偽軍30餘人,5月7日到達寶清縣蘭棒山。同時,柴世榮和第5軍政治部代理主任王克仁率部在穆稜站越過中東鐵路東線(今濱綏線)(哈爾濱至綏芬河)。隨後,第5軍轉移到寧安縣鏡泊湖附近,同第1路軍第3方面軍取得了聯繫。至此,第2路軍全部突圍成功。

沿革

東北抗日聯軍

1937年10月10日成立
總 指 揮:周保中 副 總 指揮:趙尚志
參 謀 長:崔石泉 參 謀 處長:王效明
政 務 主任:黃玉清
活動地區:松花江右岸、烏蘇里江左岸、牡丹江流域兩岸和中東路東段道南、道北廣大地區20餘縣
下轄第4、5、7、8、10共5個軍、1個救世軍(王蔭武部)、1個義勇軍(姚振山部)

第4軍

1937年9—10月組成
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參謀處長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參謀處長
軍 長:李延平 副 軍 長:王光宇
政治部主任:黃玉清
下轄第1、2共2個師

第5軍

1937年11月組成 3000餘人
軍 長:柴世榮
政治部主任:宋一夫(後叛變)後任:王克仁、季 青
下轄第1、2、3共3個師

第7軍

1938年1月組成 1500餘人
軍 長:李學福(後任:景樂亭)
政治部主任:鄭魯岩(後叛變)後任:王效明
下轄第1、2、3共3個師

第8軍

軍 長:謝文東(後叛變)
副 軍 長:滕松柏(後叛變)
政治部主任:劉曙華 參 謀 長:於光世
下轄第1、2、3、4、5、6共6個師

第10軍

軍 長:汪雅臣 副 軍 長:張忠喜
政治部主任:王維宇
轄10個團

救世軍

軍 長:王蔭武

義勇軍

軍 長:姚振山
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 1940年3月擬將所屬部隊縮編為第2、5、8共3個支隊:
第2支隊: 1940年3月組成
支 隊 長:王汝起(兼)
副 支 隊長:劉雁來 政治部主任:王效明
下轄2個大隊、1個教導隊
第1大隊
大 隊 長:王汝起(兼) 副 大 隊長:李呈祥
更改圖片第2大隊:
戰鬥序列沿革戰鬥序列沿革
大 隊 長:隋長青 副 大 隊長:孫玉潔
政 委:李永鎬
教導大隊
大 隊 長:崔勇進 副 大 隊長:趙榮久
政 委:金品三
1940年9月第2支隊調整
支 隊 長:王效明 副 支 隊長:劉雁來
政治部主任:王效明
下轄2個大隊、1個教導隊:
第1大隊
大 隊 長:劉雁來(兼) 副 大 隊長:李呈祥
戰鬥序列沿革戰鬥序列沿革
第2大隊
大 隊 長;隋長青 副 大 隊長:孫玉潔
政 委:李永鎬
教導大隊
大 隊 長;崔永進 副 大 隊長:趙永久
政 委:金品三
1941年4月10日第2支隊整頓
支 隊 長:王效明 副 支 隊長:劉雁來
政 委:姜信泰(後任:彭施魯)
下轄2個大隊:
第1大隊
大 隊 長:崔勇進
第2大隊
大 隊 長:楊慶海
第5支隊: 1941年2月組成
支 隊 長:柴世榮 政 委:季 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