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漢故居

李銘漢故居

李銘漢故居,位於武威市涼州區南大街民主路。李銘漢(1809年—1891年)清朝道光年間著名學者。字雲章,武威人。祖籍原在寧夏衛門城驛,明朝末年遷居涼州衛(今甘肅武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李銘漢故居
  • 地理位置:武威市涼州區南大街民主路
  • 紀念人物:李銘漢(1809年—1891年)
  • 年代:清朝
故居簡介,李銘漢介紹,

故居簡介

武威翰林故居,即李銘漢故居,位於武威城區一中巷東口,距今二百多年,它是光緒年間翰林院庶吉士、進士李於鍇的祖宅。根據當地人描述:以前的“翰林院“有北向歇山頂式大門;大門內有過廳,將大院分為前後兩部分。原後院為祠堂院,祠堂內供李銘漢牌位。前院為大門院,院西有二門,二門內分里外兩院,為住宅區。祠堂後為花園,內有花廳三間。整個建築均為磚木結構,雕廊畫柱,氣派非凡。早些年前,翰林故居占據了大半個武威城,該故居也是武威當地首屈一指的大宅院。
走進今天的翰林故居,一道殘缺的橫樑土塊凸顯,一扇斑駁的木門半掩半開,一院雜物橫陳氣味複雜。高掛的“山川畫院”“夢想英語”的牌子提醒著人們,這裡仍然是個文化之地。根據租住人介紹,1958年城市房屋改造時,此院大部分由房管部門管理。後祠堂成了糧站,現糧站已經撤出,祠堂空置,不過大門已被拆除,整個翰林故居,除祠堂院的起脊槽型瓦屋頂和廂房、過廳起脊磚面屋頂尚能依稀看出昔日景象,其餘門窗、走廊、庭院、花園,皆原貌不存矣。

李銘漢介紹

李銘漢(1809年—1891年),字雲章,武威人,清代著名學者。他一生多次參加科試,但大都失意,直到42歲時才考中副貢生。李銘漢愛讀書,武威進士尹世阿自江西罷官歸來,家中藏書甚多,達十餘萬卷,李銘漢經常去尹家借書閱讀,向尹請教。尹詢問他學習的志向,他以“實事求是”回答,尹世阿誇他是“真正讀書的種子”。李銘漢先後師從尹世阿、張澍、陳世熔等名師門下,他博通經史,才華出眾,於天文、算術、輿地、兵農均有研習,尤擅音韻、訓詁學,在當時隴上名士中聲名鵲起、極負聲望,甘肅學使胡景桂上疏推薦為隴上耆儒,光緒帝下令加國子監學正銜。李銘漢一生勤於著述,其中學術成就最大的就是撰寫了《續通鑑記事本末》。這是一部繼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鑑》、清代畢沅《續資治通鑑》之後的別具一格的紀事本末體史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受到當世和後世的高度重視。他用幾十年時間潛心創作《續通鑑紀事本末》,臨死時,該書只完成89卷。他以未能寫完該書為恨,臨死拉著李於鍇的手,反覆叮囑兒子要把書接著寫完。光緒十七年(1891年),84歲的李銘漢逝世。
李銘漢學識淵博,經史之外,旁及天文、算術、輿地、軍事、農業。尤其精於訓詁學,著有《爾雅聲類》四卷,《續通鑑紀事本末》一百一十卷(九十卷以後為其子李於鍇所續),於光緒三十二年(1806年)年刊行。居家讀書著述的同時,李銘漢熱心地方公益事業。同治元年(1862年),建議並協助縣令籌辦團練;陝甘總督奏請為他加中書銜。光緒八年,親自調查武威縣歷年沙壓、水沖地數目,報請豁免應納糧七百六十四石,極大地減輕了當地農民的負擔。除主書院講習外,還關心“文社”,對資助鄉、會試人員,發展地方文化教育事業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