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群

李裕群

李裕群,男,漢族,浙江桐鄉人,1957年9月19日生。1978-1982年,在山西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讀本科,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2-1985年,在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古建築的勘察、設計和研究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裕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7年9月19日
  • 職業:考古家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代表作品:《須彌山石窟內容總錄》、《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
個人經歷,考古成績,科研成果,

個人經歷

李裕群1985-1987年,在北京大學考古系研究生班學習,1989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1987-1990年,在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工作,任第二研究室副主任,主要從事石窟寺和磚木結構古建築的考察與研究。
李裕群李裕群
1990-1993年在北京大學考古系攻讀漢唐考古博士學位,併兼任考古系助教。1993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同年在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佛教考古的研究工作,成為中國佛教考古第一位博士後。在北京大學碩士、博士和博士後階段,均師從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考古系宿白教授。
1996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任考古所揚州隊負責人、漢唐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2000年,被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聘任為兼職教授。任邊疆民族與宗教考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主要從事漢唐考古與佛教考古的研究工作。

考古成績

1985年以來,曾先後考察了寧夏須彌山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邯鄲響堂山石窟、安陽小南海石窟、大同雲岡石窟、太原天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永靖炳靈寺石窟、龍門石窟、鞏縣石窟、山東地區摩崖造像、四川廣元和巴中石窟、雲南劍川石窟等。
1998年,與中國文物研究所合作,承擔了中國政府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協調、組織、指導的“拯救吳哥計畫”在高棉吳哥窟周薩神廟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先後負責對武威白塔寺遺址、揚州唐宋城東門遺址、太原童子寺佛寺遺址的考古發掘。
2003-2004年,作為國際交流的訪問學者,赴韓國從事5-8世紀中國與朝鮮半島佛教寺院的研究工作。研究的重點是北朝至隋唐時期的石窟與佛教造像、佛教寺院的形制與布局。並負責國家文物局的科研項目――新疆絲綢之路北道佛教遺蹟調查與研究、山西晉東南石窟寺研究。
另外,參與美國芝加哥大學藝術史系巫鴻教授主持的響堂山石窟與北朝研究的國際合作項目,法國高等學院勞格文教授主持的唐以前中國宗教史國際合作項目,具體承擔中國石窟寺部分。
在科研教學工作中,承擔了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中國考古學》多卷本有關宗教考古方面的章節。2000年以來,為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美術考古博士生指導小組成員,為博士生開設中國石窟寺考古課程。2006年,被聘為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生的指導教授,具體指導該校博士生的石窟寺考察、論文的撰寫工作。

科研成果

《須彌山石窟內容總錄》(第二作者,文物出版社1997年)、《天龍山石窟》 (第一作者,科學出版社2003年)
《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獨著,文物出版社2003年,被《中國文物報》評為2003年度最佳考古論著)、《古代石窟-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的發現與研究叢書》(獨著,文物出版社,2003年)、《山野佛光-中國石窟寺藝術》(獨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等專著。
《山野佛光》李裕群著《山野佛光》李裕群著
在《考古學報》、《考古》、《文物》、《燕京學報》和《Orientations》等刊物上發表了《鄴城地區石窟與刻經》、《關於安陽小南海石窟的幾個問題》、《天龍山石窟分期研究》、《隋唐時代的揚州城》、《試論成都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吳哥遺蹟周薩神廟考古報告》等在學術界有一定影響的論文數十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