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芳(越劇名伶)

李艷芳(越劇名伶)

李艷芳(1917年12月-2008年12月) ,越劇女小生,浙江嵊縣黃澤鎮人,為早期女子越劇的四大名生(屠杏花、李艷芳、竺素娥、魏素雲)之一。

她1929年春入“新新鳳舞台”學戲,1932年與趙瑞花、姚月明一起被稱為“越中三絕”。1940年,她與姚水娟主演《淚灑相思地》,10月,又主演《蔣老五殉情記》,打出了“話劇化、電影化”的旗號,有意識地吸取話劇和電影的成分,在女子越劇表現城市現代生活方面做了探索,引起觀眾濃厚興趣,創造了連演六十三場,總共演出一百十六場的票房紀錄。1941年6月11日,李艷芳又與姚水娟搭檔,在卡德大戲院演出《啼笑因緣》,仍由樊籬編劇,該劇分上中下三本,亦轟動一時。

李艷芳以越劇小生聞名于越劇舞台,她推動了越劇從路頭戲發展為幕表戲,而她在時裝戲方面的成功也拓寬了越劇劇種的題材,對女子越劇的興盛和發展做出了貢獻,故其名被列入了《中國越劇大典》“名人卷”之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艷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
  • 出生日期:1917年12月
  • 逝世日期:2008年12月
  • 職業:演員
  • 代表作品:《淚灑相思地》、《蔣老五殉情記》、《魂斷藍橋》、《啼笑因緣》
  • 主要成就:早期女子越劇的四大名生之一
    “越中三絕”之一
人物經歷,演出劇目,古裝戲,現代戲,唱片留存,藝術風格,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29年春,李艷芳入嵊縣黃澤辦起的第二副女子科班“新新鳳舞台”學戲。習小生。半年以後隨班在浙東一帶城鄉演出。(另一說為:1928年,李艷芳入嵊縣黃澤辦起的第二副女子科班“錦新舞台”學戲。)
1932年中國戲劇研究社出版《越中三絕》,介紹當時稱為“越中三絕”的著名越劇藝人趙瑞花、姚月明、李艷芳的藝術成就。
1933年夏,李艷芳與王杏花搭檔,彼此配合默契,處處用心,觀眾對這對搭檔大表歡迎。
1936年,李艷芳與姚水娟二進杭州大世界。
1937年,在溫州演出時,開始與姚水娟搭檔合作,是年進入杭州大世界演出。
1937年李艷芳飾梁山伯1937年李艷芳飾梁山伯
1938年春節(1月31日)的三天裡,李艷芳、姚水娟領先的“越升舞台”在上海通商旅館演出,花旦姚水娟掛頭牌,小生李艷芳掛二牌,老生商芳臣掛三牌。第一天,日場《仁義緣》、夜場《沉香扇》,第二天,日常《三看御妹》、夜場《前本三笑緣》,第三天,日常《十美圖》、夜場《後本三笑緣》。當時通商劇場有250個座位,演出常常客滿。戲曲評論家蔡萸英送去花籃,演員們很高興,日夜場捧進捧出,在台上放了半個多月,此後送花籃成為越來越盛的風氣。4月,她們移至老閘大戲院,該戲院有400多座位,雖是小劇場,但劇場規格較高,作為紹興大班的基地是名正言順的正規劇場,演出亦場場客滿。7月,李艷芳與姚水娟拆檔。繼與趙瑞花搭檔至1940年4月。
1940年8月1日,農曆庚辰年六月廿八日:“勸募紹屬平糶捐”女子越劇八班大會串舉行。卡爾登大戲班(今長江劇場)當天晚上開演全本《梁祝哀史》,袁雪芬、小白玉梅、筱丹桂分飾前、中、後的祝英台,張湘卿、李艷芳、馬樟花分飾前、中、後的梁山伯。第2天日場演《盤夫索夫》,小白玉梅、袁雪芬、筱丹桂分飾前、中、後的嚴蘭貞,馬樟花、張湘卿、李艷芳分飾前、中、後的曾榮。8月1日至2日,紹興七縣旅滬同鄉會,假座卡爾登大戲院,舉行“勸募紹屬平糶捐”女子越劇八班大會串。劇目為《沉香扇》、《梁祝哀史》、《盤夫索夫》、《碧玉簪》,主要演員有:施銀花、屠杏花、小白玉梅、姚水娟、商芳臣、李艷芳、筱丹桂、馬樟花袁雪芬、傅全香、賈靈鳳等。秋,姚水娟再度與李艷芳合作,水雲劇團改組為越華劇團,繼續在沈益濤掌管的皇后、卡德龍門等戲院輪番演出。同年,由胡知非編導,姚水娟和李艷芳合演《淚灑相思地》,此劇是越劇從路頭戲(幕表戲)向劇本戲進化的開端。10月,李艷芳和姚水娟搭檔,在上海皇后大戲院把《蔣老五殉情記》搬上越劇舞台,編導就是從事過文明戲的樊籬。這齣戲的演出形式更偏重寫實,演員身著旗袍、西裝,採用寫實不驚,台上搭樓,有人力車上台;燈光採用側光和追光,並隨劇情氣氛變化時強時弱,用音響效果模擬輪船在海上行駛時的波濤聲和人落水時的響聲,姚水娟還在觀眾席中出現,從台下走到台上。為表現生活真實,排煙期間演員還去會樂里妓院吃花酒,以觀察妓院中的種種情景;去招商局輪船上體驗乘海輪的感受。這齣戲打出了“話劇化、電影化”的旗號,有意識地吸取話劇和電影的成分,在女子越劇表現城市現代生活方面做了探索,引起觀眾濃厚興趣,創造了連演六十三場,總共演出一百十六場的票房紀錄。此後,姚水娟、李艷芳聯袂上演《魂斷藍橋》、《大家庭》等戲。
《魂斷藍橋》1941年飾羅伊《魂斷藍橋》1941年飾羅伊
1941年1月3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上海“全市女子越劇大會串”舉行中國救濟婦孺總會募捐運動在上海新新電台舉辦“全市女子越劇大會串”,施銀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蘭、商芳臣、李艷芳、邢竹琴等38位演員,參加播音演唱。1月21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廿四日:“全滬越國紅星十班大會串”在上海浙東大戲院進行。日夜場演出折子戲。 李艷芳與姚水娟飾演《樓台會》。1月22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廿五日:越劇九班大會串舉行。1月22日至23日,嵊新女子越劇團勸募故鄉災款遊藝大會,聯合在大來、天香、卡德、民樂、永樂、南洋、同樂、浙東、萬國等戲院演出的越劇團,假座上海更新舞台舉行九班大會串。劇目有《碧玉簪》、《孟麗君》、《沉香扇》等。馬樟花、李艷芳、王水花、毛佩卿扮演王玉林,施銀花、筱丹桂、竺水招、邢竹琴、林黛英扮演李秀英,小白玉梅、姚水娟、王明珠、袁雪芬扮演孟麗君,竺素娥、張湘卿、尹桂芳、屠杏花扮演皇甫少華,小白玉梅、姚水娟分飾蔡蘭英,屠杏花、竺素娥、張湘卿、尹桂芳分飾徐文秀。6月11日,李艷芳又與姚水娟搭檔,在卡德大戲院演出《啼笑因緣》,仍由樊籬編劇,該劇分上中下三本,亦轟動一時。7月29日至30日,中國救濟婦孺總會籌募捐款委員會主辦嵊新女子越劇團勸募大會,在上海黃金大戲院舉行,日夜共演4場。劇目有《御筆樓》、《采桂別桂》、《樓台會》、《楊貴妃》、《恆娘》、《林慧娘》、《販馬記》、《碧玉簪》、《紅玉公》、《貂蟬》、《拾玉鐲》、《女欽差》、《書房會》、《寶蓮燈》、《馬寡婦開店》等。參與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賈靈鳳、袁雪芬、馬樟花、徐玉蘭、趙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艷芳等演員。
1942年,李艷芳歇夏離開越華劇團。
1944年5月11日,上海越劇聯誼會假皇后大戲院,舉辦全滬越劇聯合大會串,義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鳳冠》;李艷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賈靈鳳的《人心》;尹桂芳、竺水招的《陳琳與寇珠》;姚水娟、王水花的《拾玉鐲》;王杏花、竺素娥的《販馬記》;施銀花、屠杏花的《化緣認妻》;余彩琴、張桂蓮、陸錦花戚雅仙徐天紅、吳小樓的《明末遺恨》。7月,其時正值姚水娟改良越劇之際,她倆輪番在皇后、卡德、龍門戲院,主演了60多部新戲。其中影響較大的戲有《蔣老五殉情記》、《啼笑因緣》、《淚灑相思地》等,一再創越劇場子上座之新紀錄,這是其演藝生涯的全盛時期。9月起至1946年5月下旬,先後與筱丹桂金香琴傅全香搭檔,演出於國際、天宮、紅寶等劇場,上演了20多部新戲。其中與筱丹桂合作主演的有《姊做媳婦妹做婆》、《楊乃武與小白菜》等;與金香琴合作主演的有《艷陽天》、《漁村淚》等;與傅全香合作主演的有《小妹妹》、《花朝春》等。
1950年5月,麗都舞廳改建為麗都花園大戲院。於6月1日開幕。李艷芳參加演出。6月7日晚,麗都大戲院由文宣越藝社上演《車轔轔》,講述春秋戰國的故事,李艷芳一飾兩角。7月,麗都大戲院夜場時裝新戲《海棠紅》,由李艷芳飾演海棠紅,賣座頗佳。7月29日起,文宣越藝社日常上演《繡鴛鴦》,夜場上演《梁祝哀史》,李艷芳主演。7月30日上演反串戲《三看御妹》,李艷芳反串花旦,余彩琴反串大花臉,許瑞春反串小丑,謝素雲反串老旦。8月,影都工會越劇分會籌募福利基金,全滬越劇名演員會串兩天,李艷芳與徐玉蘭、竺素娥演出梁山伯,票價最高為兩萬,最低為三千。8月29日上午,戲曲研究班表演系越劇演員在大舞台演出越劇觀摩老戲《狗報恩》,徐玉蘭飾演農民,王文娟飾演張氏,沈月鳳飾演王氏,李艷芳飾演陳茂生,魏梅照飾演陳茂林。9月,徐天紅髮起歡迎“東山”越劇團勝利歸來茶會,李艷芳參加。9月,息影數年的李艷芳與許瑞春一起組建芳春劇團,於1950年10月4日演出於寧波大戲院。劇目為《馮小青》。10月,參加文化越劇團,與許瑞春、小傅全香、陳佩君等,演出於寧波大戲院。
1951年9月,在越劇界抗美援朝捐獻“越劇號”飛機的義演中,李艷芳參與演出《梁祝 回十八》、《碧玉簪》、《盤夫索夫》。此後,即息影舞台。
1952年,開始學醫。
1953年4月,蘇州戲劇界聯合演出,李艷芳參演《碧玉簪》。
1955年,學醫結束,隨義姐遷居北京,在東城區衛生院登記分配,後進入人民醫院專做保健醫學。
1959年2月,原以參加東風越劇團的李艷芳下鄉探親回到上海。
1963年,46歲,經人介紹,與石油部專家管毓濟結婚。
1965年,因愛人調陝西寶雞籌建石油機械廠,隨夫調到了陝西寶雞做廠醫,直至退休。後由於愛人過世,又未生小孩,加上對上海感情頗深,故現選定上海為葉落歸根之地。
2008年12月,逝世。

演出劇目

古裝戲

《梁祝哀史》(即《梁山伯與祝英台》)、《碧玉簪》、《盤夫索夫》、《淚灑相思地》、《姊做媳婦妹做婆》、《楊乃武與小白菜》、《艷陽天》、《漁村淚》、《小妹妹》、《花朝春》、《車轔轔》《海棠紅》《狗報恩》《馮小青》等。

現代戲

《蔣老五殉情記》、《魂斷藍橋》、《大家庭》、《啼笑因緣》等。

唱片留存

1938年,麗歌唱片公司灌制了她演唱的《梁山伯回書》唱片1張,與趙瑞花演唱的《樓台相會》唱片3張。1939年,麗歌唱片公司灌制了她演唱的《十二抽屜》唱片1面。1942年,勝利唱片公司灌制了她和姚水娟演唱的《十八相送》唱片3張。

藝術風格

李艷芳嗓音響亮,容貌俊美,表演細膩,擅演時裝戲,容易引人入戲,其搭檔王杏花曾說:“與李艷芳搭戲,我演嚴蘭貞,她飾曾榮,使我在台上更加揮灑自如”。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有一種“時髦牌”香菸,深受歡迎,其外殼封面印有一位時髦漂亮的女郎頭像,越迷看戲後,說李艷芳形象很像“時髦牌”香菸外殼上的女郎,由此而稱其為“時髦牌小生”,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人物評價

李艷芳是早期女子越劇的四大名生(屠杏花、李艷芳、竺素娥、魏素雲)之一。
李艷芳對越劇的創新、對女小生的形象塑造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特別是她與姚水娟一起,為女子越劇打響上海,占據上海,並使之成為越劇的強大根據地,從而促使越劇從農村文化轉軌為城市文化。
李艷芳在與姚水娟一度合作期間,她和姚水娟一起,對女子越劇嘗試改革走新路,一是通過與紹興大班同台演出吸收長處,二是用絲弦伴奏對唱腔作了改進,三是積極向文明戲演員學習,將“路頭戲”在規定情節中摻進單片唱詞,形成了“幕表戲”的格式。在於姚水娟二度合作時期,她們主演了60多部新編戲,一再創越劇場子上座之新紀錄,其中不少為時裝戲。比如主演《蔣老五殉情記》,她飾演小商人羅炳,連演26場,場場爆滿,開舊劇未有之先例,成了演時裝戲的帶頭人之一,這無疑是她從藝一來的一個突破和創新。之後又排演第二個時裝戲《啼笑姻緣》,她飾樊家樹,又連演20餘場,場場滿座,又一次獲得成功。李艷芳演時裝戲時,很重視從話劇和電影界吸收藝術影響,她經常和姚水娟一起去爭取各方面的力量幫助越劇提高藝術水平和進行創新。而她連續不斷地新編上演時裝戲,為越劇這個劇種,也為自己的藝術發揮,開闢了嶄新的天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