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李明(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明,字明之,1971年生於安徽懷遠。齋號尋常齋、琢廬。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楷書專業委員會委員、書法培訓中心教授、工作室導師,全國第二屆楷書展評審。中國畫創作院書法篆刻院副院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北京林業大學MBA國學藝術中心副秘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  懷遠
  • 出生日期:1971年9月
  • 職業:藝術家,書法家
  • 畢業院校:中國藝術研究院
  • 代表作品:《李明書法作品集》《李明小楷冊》《李明書徐渭小品文四則》
個人簡介,作品欣賞,藝術成就,畫家自述,眾家評說,

個人簡介

李明,字明之,1971年生於安徽懷遠。齋號尋常齋、琢廬。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楷書專業委員會委員、書法培訓中心教授、工作室導師,全國第二屆楷書展評審。中國畫創作院書法篆刻院副院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北京林業大學MBA國學藝術中心副秘書長。 2007年結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碩士研究生班,中國國家畫院沈鵬書法課題班、精英班成員,國書會副會長。全國第十屆文代會代表,中央數位電視台書畫頻道《名家臨碑帖》節目主講導師,曾主講趙孟頫行書《洛神賦》32講。

作品欣賞

藝術成就

獲獎
作品三十餘次在全國大展中參展獲獎,曾獲: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 優秀獎(最高獎)。
第五屆書法蘭亭獎佳作獎 二等獎。
首屆中國書法院獎 最高獎。
全國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展 二等獎。
第二屆書法蘭亭獎 提名獎。
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 提名獎。
紀念老子誕辰2578周年全國書法展 一等獎。
全國第二屆扇面書法展 提名獎。
作品入展
全國第八屆、九屆、十屆、十一屆書法篆刻展;第二屆、五屆書法蘭亭獎;全國首屆、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三屆、四屆正書展;全國二屆扇面展;全國首屆草書展;全國首屆冊頁展;全國二屆隸書展;全國首屆手卷展;“三晉杯”全國首屆公務員書法展;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書展;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書展;紀念老子誕辰2578周年全國書法展;全國鄧石如獎作品展;中國書協千人千作展;中國書協優秀會員作品展;全國楷書名家邀請展,全國“淵源與流變”二王書風研究展、晉唐楷書研究展,“秦皇島之約”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全國百名中青年名家書法作品展;北京.四川書法雙年展;第四屆國際書法年展,全國青年書法二十家作品展;“翰墨華章”新中國60年書法名家學術提名展,“翰墨石鼓”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紀念趙朴初誕辰100周年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東方既白”中國國家畫院建院30周年青年美術作品展,“墨舞東方”中國書法大展等。
出版收藏
書法作品及相關文章散見於《書法報》《書法導報》《美術報》《書法》《中國書法》《東方藝術.書法》《中國書畫博覽》《水墨味》《國尚》等多種報刊雜誌及各大專業網站。作品被全國多家博物館和文化機構收藏。出版《李明書法作品集》《李明小楷冊》《李明書徐渭小品文四則》《李明行書長卷洛神賦》等。

畫家自述

琢廬夜話(節選)
李明
丙戌之秋,吾負笈北上,遊學於京華,不覺已數年矣。京都乃精英薈萃之地,藝事展會絡繹不絕,大家名角出沒其間,此皆目之所未及也。吾蒙師友指教,茅塞頓開,受益良多。又常與知己二三子聚,談書論藝,須臾間忽有所悟。拙書不工,生性愚鈍,然有不移之志;吾雖頑石,難以成器,唯存自律之心,因以琢廬自勵。
吾性喜靜,每愛獨處。自居於京,離鄉背井,竟爾煩擾漸遠。當夜幕以降,周遭車馬趨靜,孤燈與我相伴,遂閒啜清茶,漫臨古帖,真人生快事,恍惚天地之間,唯吾獨在。或爾心游於書籍之中,猶與高人雅士相接,每遇有動於心者,皆記之二三語。既倦而眠,酣然不覺東方大白。
吾幼歲時,常隨父觀鄉賢作書。目見墨跡光亮,每逐字行,甚以為奇。後年長識字,便愛捉管作墨戲,每尋字中光亮,欣欣然有所向。吾今已過不惑,回憶既往,墨之光亮已成心之光亮,希冀之所在,吾之餘生或將於此光亮中前行矣!
案置碑帖,如晤對古人,提筆展紙,頗有思接千載之感。吾每臨此時,心靈忽爾沉靜,古人鬚眉表情亦恍若眼前。故下筆點畫似有由來,如放矢有的,縱馬有韁。煩雜之慮亦化為烏有,身心頓作物外之游。
吾學書有年,早不得其要,幸遇吾師楊士林先生,始入門徑。楊師博學識高,性若幽蘭,不與人同。近年居京一隅,專注古玩書畫鑑定,於陶瓷最為鐘愛,因自號“陶隱”。嘗自題陶隱草堂詩:流韻萬年式不同,摶泥還賴古賢功,而今遂我本初願,陶隱游心無念中。語含滄桑,其意蕭然。吾從楊師時,先生曾作《游心集》,去此恍然十餘年矣!
田君九亭,工篆刻,學黃牧甫。印如其人,清新工穩,溫文爾雅。吾與九亭為同窗,私交甚佳,用印多為其所刊。昨又攜兩枚印章與予,邊款“為李明刻印是我最頭疼之事”、“第四次刊此頗有黔驢之感矣”,雖為調侃,實顯九亭謹嚴謙遜本色。
今觀董玄宰書《玉鸞謠冊》,沖和溫潤,氣息清逸。尤其筆墨精良,令人猶見其揮運之隨心從容。此老格調如山中清泉,雲中白鶴,清絕高曠,逍遙自在。然其牽絲聯結處,雖纖如毫髮,卻盡顯風情曼妙。此冊後有虞山錢謙益跋:“思老風度俊逸,才藝兼絕,其作書作畫,一超直入,不凝習氣,如禪家之得悟機,時人鹹不能及。夏五月笥中展觀一過識此。”禪家之得悟機一語,正得其妙。
明中季姜逢元《草書紀游詩冊》,吾省博物館所藏。先前未有印象,今春於廬城古玩市場舊書店覓得此帖,吾視為儻來之物。姜氏此書為綾本,筆畫提按有力,尤為生動。面目頗類陳繼儒,結體穩健,筆觸細膩,又有取法十七帖痕跡。其書雖未能比肩董思翁、黃道周諸家,然筆墨為典型明人特點,自有可取可觀之處。唯不能自成面目,太過著力,故未至高境。可嘆歷史無情,黃沙漫漫,不知湮沒然多少才人!姜尚存此冊於世,幸者也!。
何謂經典?其特徵有四:一具典範意義,二具美之價值,三能導人以正,四能恆常存在。余嘗觀當代某名家展覽,其規模之大,造勢之強,鮮有匹者。其人其書其名皆為當代佼佼者,余常敬慕之,因懷惴惴之心,乘興而往。然作品多於形式用心,大者皇皇巨製,小者滿目眩然,靜觀揣摩,則令人心意頓灰,若以經典論之,無一可堪者。忽憶西方哲人黑格爾語:斯若一廟,裝飾堂皇,卻無聖神。故琢廬主人曰:書之道在於內,動人者更不在多,得一經典之作足以名百代,少少許則勝多多許耳!
明清兩朝文人,獨賞自性,嚮慕精神之優越超拔。面對四時風景,巡目煙霞空谷,手摩金石字畫,游心禪意道旨,避負重而得輕雋,舍物障而為無跡,故所作散文小品多有閒雅之趣。余甚愛之,案頭常置明清小品文選,感其天真自由,獨抒性靈,竟陶然其間。因作書多抄錄之,亦書亦讀,豈非兩全其美乎?
近日讀《蘇東坡傳》,林語堂著。古之文人,吾最賞蘇子瞻,近代尤喜林宰予。東坡有詩:事如春夢了無痕,一語感動古今。東坡居士嘗盡人生百味,參透生命之道,隨遇自適,悲天憫人,人品之正,藝境之高,令人高山仰止。林氏此傳,亦益彰語言之妙,若清泉出澗,白雲卷舒,宛如春雨,潤物無聲。
草書貴簡,簡即不多餘也。古人曰“大道至簡”,君子藏器,身無長物,固一理也。簡約質樸,意到即止,點畫之外亦須慎重,此中之要,不可不辨。
楷書貴端莊謹嚴,須有正大之氣象,楷模之意義。然易刻板,最忌呆若木雞,形如運算元。東坡謂“真書難於飄揚”至言也。
當今行書,多為行草,行書間雜以草書,人謂“雨夾雪”,或為“展覽體”之常見。今人避難趨易也,若右軍之蘭亭,顏魯公之祭侄稿,楊少師之韭花帖,蘇東坡之寒食帖等,謹嚴如楷法,絕少連帶,字字獨立而勢態呼應、氣息生動者最難。
世評趙吳興,多譏其媚,蓋以人論書耳!吾以為大謬也。子昂大才,博藝專精,生不逢世,故陷尷尬之境。假令他人若此,又當何取也?逃避實為抗爭,無奈唯有面對,此智者之舉。趙吳興挽時風之既下,成百代之楷模,處逆境而有大成,實可敬也!其書平淡中見奇崛,點畫沉厚蘊蓄,綿里裹鐵,直入魏晉,坡仙之下當無出其右者。
米芾最重技法。早年集古字,幾於亂真,深得二王神髓,世傳子敬書多為其所臨仿。吾愛米老翰札,爽爽有魏晉風氣,輕鬆自得。味其書,確有“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之意。蓋全仰歷練之功,才得解牛之術,吾輩多不儕矣,故去之遠甚!
書法為寫心之藝術,思想者之行為,故書中須有我之心性所在。意從己出,不於人同,自有風骨;盲目跟風,隨人作計,終為後塵!
當代書法,並非缺乏個性者,“強調自我”與“張揚個性”已為當下喧囂浮躁之註解。人各有性,物各有主,不可強加。竊以為個性當以道顯,道愈深,性愈顯。離道而趨性,若殺雞而取卵。書,寂寞之道,萬物同理,皆歸之於常。常,道之基也。知此,人所得失取捨蓋自明矣。
學書各有其道,然不可本未倒置。今有藉西方之圖式構成,解傳統之書法者。作書重視覺,下筆“點線面”,故點畫難免造作。每觀此種,往往乍睹甚佳,細品無味,觀一而知百。余謂之“黔驢”,終將“技窮“。中國書法,與人之心靈相關,人之精神、情性於筆墨相接,因人因時因境而變,故無以窮盡。書貴自然書寫,乃能發於本心,合於書道本旨。若以安排設計,下筆定式,必僵死無疑也。
讀南田畫跋,頗有會心處。南田清逸絕俗,淡雅幽雋,為余嘆服。其論曰“不落畦徑,謂之士氣,不入時趨,謂之逸格。”,又引山谷論文“蓋世聰明,驚彩絕艷,離卻淨靜二語,便墮短長縱橫習氣”。“逸格”,“淨靜”亦可論書,書無新舊,唯有高下,當今能得此二境者幾人哉!
吾讀古今書論,唯重書家書論。書家論書,言之有物,言簡而意賅,每能發人深省,啟人心智。書之道,言未能盡,傳之以意。未有體驗者而言意,猶隔靴而搔癢。虞永興《筆髓論》、蘇東坡《論書》、孫過庭《書譜》、米元章《海岳名言》諸篇,皆可謂至論也。
書法以用筆為上,用筆貴在用鋒,古人有此論也。吾以為用筆須重過程,落筆不可倉促,起收鋪毫,勿令草率。觀古人書,筆畫絲絲入扣,無不謹嚴,不惟真、行,草書亦然。嘗見今人作書,疾風驟雨,點畫狼藉,自鳴得意。然究其點畫過程慌率不堪,筆不入紙,強使意氣,故滿紙浮躁,足可戒也!“十年學一慢”,此中深意,自可尋思也。
結字之法須藉積累之功。平素臨書創作,貴能因字而變,隨勢生髮,為其要也。法無定式,不可千篇一律,最忌雷同。形勢貴於平衡完備,勿使闕漏。先求平正,務追險絕,終能險中求正,正中寓險為旨歸,平中見奇尤難。
今人學書,多欠專注。古今碑帖臨遍,未有一帖深入者,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無所適從。古人一帖在手,浸淫多年,故能出入自由。古今相較,古人更具效率耳。一帖入,則百帖通,專一無他,捷徑也。今科技發達,印刷精良,為優勢也,然紛繁繚亂,耳目無定,反為弊端。
時風浮躁,聲色犬馬,誘惑難抵,多是移情別戀,終無正果。
筆畫須有表情,有情方得趣。然不可造作,最恨裝腔作勢,擺弄姿態。宜下筆乾淨,果斷從容,自然書寫,功性兼備。穩健而不失靈動,飛動而不失沉靜,最喜東坡居士“剛健含婀娜”句,恰如其分。
吾論書謂人書合一、言行一致方入境界,學書必先以技入,技近乎道,技道雙修並進,方能人書合一。人書合一方入真境,為生命之真,為藝之真也。言由心出,行有所踐,方可立己服人。

眾家評說

愚觀(《李明書徐渭小品文四則》)頗為震動,全篇洋洋灑灑,數以千字,一氣而成,精微入扣,法度謹嚴,始終如一。當今書壇能以小楷成文者已稀而罕之,時代浮躁,功利逼人,誰能平心靜氣焉?唯雅人與高人耳!愚愧不及也,唯羨贊而已。
——曾來德
《跋李明書徐渭小品文四則後》
追尋李明的藝術實踐之路,我們可以發現,他在不斷地向回走:從元代的趙孟頫走向宋代的米芾,再從宋代的米芾走向唐代的張旭、懷素、褚遂良,而後從南北朝多變、勁健的碑版世界汲取營養,研讀“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等魏晉名士的字帖。
李明的書法作品乍看有魏晉風韻,但仔細揣摩卻不止於此。他的書法作品除了深得“二王”之奧妙外,還深得唐人(如褚遂良、懷素)作品、宋人(米芾)作品、北朝人作品(如魏碑)之精髓,可謂兼眾家之所長。這就是李明比當下許多“新帖學”、“新二王派”成員高明之處。同樣在刻苦地攻讀、研習“二王”書法,有的人死抱著一家一法不放,把別的東西全不放在眼裡;有的人將它視為可以走向更廣闊世界的一扇門。李明屬於後者。
純粹是一種高級的美,李明深諳此理。所以,他寫書法,無論是大字還是小字,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都力求用筆簡練,墨線純粹。李明的作品粗看流麗雅致,細品簡靜、蕭散、空靈、純淨……這是其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
李明的書法作品是沉靜的,一如他的個性,但在沉靜的背後是跳蕩、激越的靈魂。正因為有精神力量的支撐,他的書法作品看似簡靜平實,細品蘊藏著張力、動感和變化。李明的書法作品達到了動與靜、剛與柔、張與弛、虛與實、單純與豐富的平衡。
藝術是靈魂最好的展現方式。所以,優秀的藝術家一定展現靈魂的高手;優秀的藝術作品必致精微,也必致廣大。李明的書法作品就是精微而廣大的世界。
——馬嘯《李明的精微和廣大》
大凡成功之書家,未有以一帖終其生者;就書體而言,亦未有從一而終者。李明行草了得,楷書更是方家裡手,深得識者垂愛。其楷書碑法較濃,墓誌之趣盡在其中,而早期以元明為基調者已蕩然無存。魏晉楷法乃書家必經之路,李明直入殿堂,苦心研習,臨習不輟,已得上乘之法,加之行草二脈已通,將其融於楷體,故其書法作品靈動而嚴謹,古拙而飄逸,抒情達意,羨煞同儕。
——王金泉《尋常齋書法漫筆》
李明長於“二王”風格的行草,他對“二王”行草的理解和技法所達到的高度在當代中青年書家中處於領先地位。從字法上講,他深得“二王”結字的要領,能將“二王”字形的微妙變化表現得淋漓盡致;從筆法上講,算得上是當今書法家中為數不多的得“二王”筆法者。他對魏晉書法的風格氣韻把握到位,讓眾多“二王”的追隨者羨慕不已。
——王厚祥《李明理應有名》
李明書法諸體皆擅,其小楷強調骨法用筆,氣韻高古,章法自然天成,筆下隱然有魏晉風度,毫無世人寫小字骨力怯弱的弊病。李明能寫一手極好的趙吳興風格小楷,我曾見過他多年前發表的小楷作品,通篇嚴整工致,深得松雪三味。後來,他在北朝墓誌中浸淫多年,對《司馬景和妻墓誌》《吐谷渾墓誌》等最用功。他上溯魏晉人楷法,專心研習王右軍(王羲之)的楷書,欲直達本源,不斷發掘其中的豐富內涵。觀其楷書,以右軍(王右軍)之體勢,兼得趙松雪之韻致,嚴整而不乏靈動,古拙而每見匠心,與時下作乾祿字書者有霄壤之別!
——季永
《看似尋常最奇崛——李明書法印象》
古人云:“字如其人”,信也。李明的書法作品疏峻跌宕,剛勁峭拔,可以“清剛”二字概之,給人以隱秀清虛之感,仿佛有冷香逸氣,令人挹之無盡,清空超逸,散淡雅致。當下,大家都在追求刺激的視覺效果,李明這種文人情趣是難能可貴的,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傳統文化的堅持。
孔子曾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如果“質”的東西太多了就會流於粗野,“文”的東西太多了就會虛偽輕浮,君子之風是“文”與“質”的高度統一。李明的書法作品既可見妍美,又可見骨雋,可謂既有“文”又有“質”。當代許多書法家以流美取勝,往往失之纖弱輕浮;以質樸蒼茫取勝的,又易墮入粗野。纖弱輕浮是兒女氣,粗野是村夫氣,如果從傳統文化的審美標準來看,唯有君子之風才最受推崇。李明的為人體現了這種君子風度,他待人真誠,胸懷坦蕩,既有涵養,又有真性情。
——耀文星《簡潔淳雅隱秀清虛——李明的書法印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