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敏,甘肅省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研究所教授、主任法醫師、病理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胃癌致病機制與治療的系列研究,2010年度獲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敏
  • 外文名:Li Min
  • 科研方向:腫瘤病理等
  • 榮譽稱號:甘肅省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
  • 論文:肝癌細胞中STAT3及c-myc表達意義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高等教育經歷:
1978.09-1983.06 蘭州醫學院醫療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8.09-1991.06 蘭州醫學院病理學專業攻讀碩士學位。
2001.09-2007.06蘭州大學生命科學院攻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3.07-1988.08 蘭州醫學院醫療系辦公室秘書併兼病理學教學工作。
1991.11-1996.10 蘭州醫學院病理教研室講師。
1996.11-2002.06蘭州醫學院病理教研室副教授。
2002.07-2004.10蘭州醫學院病理教研室教授。
2004.11-至今 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研究所教授、主任法醫師、病理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
甘肅省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
甘肅省“333”人才第一、二層次人選。
甘肅省衛生廳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蘭州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
甘肅省精品課程-病理學主講人。

研究方向

腫瘤病理:
開展腫瘤浸潤轉移機制方面的相關研究。
化療藥物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研究。
中藥抗腫瘤實驗研究。
腫瘤幹細胞相關研究。

主要貢獻

發表論文:
蔡瑋,張芳,劉偉,楊愛軍,王晨昱,李敏*。PPAR-γ及CTGF對肝癌細胞生長的影響及相互作用的研究. 中國現代醫學雜誌2010,20(4):515-518;
牛雲霞,王晨昱,楊愛軍,劉偉,尚麗娜,李敏*,王金穗。 DKK3和vWF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中國癌症雜誌2010,20(3):182-186;
尚麗娜,楊愛軍,王晨昱,劉偉,牛雲霞,李敏*。內皮細胞對結腸癌細胞系SW480中CD133+細胞表達VEGF的影響.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10,32(16):1740-1744 ;
尚麗娜,楊愛軍,王晨昱,劉偉,李敏*,王金穗。結直腸癌中CD133的表達與血管生成相關性的研究. 腫瘤 2010,30(6):524-528 ;
王明娟,劉銘,劉偉,楊愛軍,王晨昱,柳軍璽,李敏*,邸多隆。甘肅棘豆生物鹼部位體內抗腫瘤作用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2009,29(11):1009-1011 ;
蔡瑋,張芳,劉偉,楊愛軍,王晨昱,李敏*。CTGF對肝癌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及其與PPAR-γ關係的探討.腫瘤防治研究 2009,36(1):36-39;
王敏,張虹,楊愛軍,劉偉,王晨昱,李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體外對胃癌細胞BGC-823增殖和黏附的影響. 腫瘤防治研究 2009,36(1):21-23;
方三高,王明娟,劉銘,楊愛軍,王晨昱,李敏*。CDX2對SW480和HCT-116細胞增殖、凋亡、自噬及COX-2蛋白表達的影響.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 2009,30(18):1756-1760;
張立,劉偉,楊愛軍,王晨昱,李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整合素β3在人肺癌細胞GLC-82黏附的初步研究.中國現代醫學雜誌 2009,19(17):2610-2614;
楊愛軍,穆繼英,劉偉,王晨昱,李敏*。人橫紋肌肉瘤擬態血管生成能力及與angiopoietin-2,laminin5γ2關係的研究 .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誌 2008,24(6) :721-724;
張立,劉偉,楊愛軍,王晨昱,李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整合素β3在人肺癌細胞H460中的表達及其與腫瘤轉移的相關性. 中國癌症雜誌 2008,18(4):271-275;
王敏,劉偉,楊愛軍,王晨昱,李敏*。 vWF和HDAC1在胃癌細胞株BGC-823中的表達及對細胞粘附侵襲能力的影響.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 2008,29(7):630-633;
張虹,王敏,劉偉,楊愛軍,王晨昱,李敏*。 肝癌細胞中STAT3及 c-myc的表達和意義 . 腫瘤 2008,28(5):394-397;
劉銘,王明娟,劉偉,楊愛軍,王晨昱,柳軍璽,李敏*,邸多隆。甘肅棘豆體內生物鹼部位活性的研究. 中國現代醫藥雜誌 2008,10(12):8-11;
張芳,蔡瑋,楊愛軍,王晨昱,劉偉,李敏。CTGF單克隆抗體對胃腺癌細胞BGC823生物學行為的影響. 現代預防醫學 2008,35(24):4860-4861 4865。

獲獎記錄

胃癌致病機制與治療的系列研究,2010年度獲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NO、ET在循環功能中的調控地位與感染性休克關係的實驗研究,2002年度獲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卵巢交界性腫瘤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環氧合酶-2和CD44V6的表達及臨床意義,2005年度獲甘肅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二等獎。
乳腺腫瘤雌激素受體和層粘連蛋白的免疫組化研究,1997年度獲甘肅省衛生廳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