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俊(東江蘇維埃政府常委兼中共潮澄澳縣委書記,無產階級革命者,潮州農民運動領袖)

李子俊(東江蘇維埃政府常委兼中共潮澄澳縣委書記,無產階級革命者,潮州農民運動領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子俊,又名李立梁,1893年出生,潮州市鸛巢鄉人。早年受進步思想影響,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開始任潮安沙溪生聚洋鄉國小校長,積極與方維精、謝漢一等人在鄉村開展工農運動。發動組織“教育促進會”,團結鸛巢及附近各鄉農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鬥爭。1927年-1932年,李子俊先後任中共潮安縣委軍事委員會主任、中共潮安縣委委員和東江蘇維埃政府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共潮澄澳縣委書記等。這期間,他組織和領導潮安及周邊革命人民反抗敵人的殘酷“圍剿”,為恢復和發展潮安的革命力量作出了重要貢獻。1932年四五月間,李子俊因公犧牲在澄海十五鄉長寧,時年僅39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子俊
  • 別名:李立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籍貫:廣東省潮安縣
  • 出生日期:1893年12月26日
  • 逝世日期:1932年4月1日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 職位:東江蘇維埃政府常委兼中共潮澄澳縣委書記
  • 重要事件:創辦潮安第一個平民學校——隆津區平民學校 
    成立潮安第一個農民協會 
    成立潮安第一個鄉村蘇維埃政府,李子俊為主席 
    帶領鸛巢農民赤衛隊趕往潮州城策應南昌起義軍 
    任潮安縣委軍事委員會主任,領導潮安暴動 
    任潮澄澳首任縣委書記,發動民眾開闢潮汕澄饒游擊區 
    保障中央蘇區紅色交通線(潮澄饒澳段) 
人物經歷,出生中醫世家 投身平民教育,在大革命運動中脫穎而出,光榮入黨 潮州農運先驅,策應支持南昌起義軍,開展武裝鬥爭如火如荼,為創建蘇維埃政權沐風櫛雨,挑著藥擔開闢潮汕澄饒游擊區,為“紅色交通線”保駕護航,家庭成員,主要貢獻,後世紀念,

人物經歷

出生中醫世家 投身平民教育

李子俊(1893—1932),字立梁,出生於海陽縣(今潮安區)隆津都(今龍湖鎮一帶)鸛巢鄉一個老中醫世家。李子俊自小就跟在爺爺身邊學醫,長大後從事農村國小教育工作。
李子俊
李子俊

在大革命運動中脫穎而出

1922年,潮州工農運動骨幹謝漢一、郭仰川、方惟精等人,深入到上莆、東莆等區的鄉村,發動進步青年,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子俊受到啟發和教育,開始接受革命的道理。
1924年秋,李子俊毅然辭去國小校長職務回到家鄉,與潮州金山中學畢業回來的七弟李紹法及其他進步青年,發起組織鸛巢教育促進會,在鄉村開闢教育陣地和傳播革命思想。1925年,他參加了潮安縣第一個共青團支部組織的“青年農工同志社”,積極參與工會、農會的活動。
1925年春,李子俊在家鄉鸛巢鄉創辦了潮安縣第一個平民學校——隆津區平民學校,並任校長,吸收貧苦工農子弟免費入學,贏得了農民的支持,開始播下革命的種子。4月,鸛巢鄉農民協會宣告成立,李子俊為負責人。隨後,他發動成立鸛巢鄉勞動童子團和婦女解放協會。
李子俊
鸛巢林氏宗祠,隆津區平民學校舊址

光榮入黨 潮州農運先驅

1925年12月1日,潮安縣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縣城扶輪堂召開,李子俊,方臨川當選為縣農民協會執行委員、常委。會後,在鸛巢鄉成立了隆津區農民協會,李子俊為會長。
1926年春,李子俊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民黨軍警通緝、搜捕李子俊。李子俊臨危不懼,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組建起鸛巢農民赤衛隊,帶領赤衛隊參加潮安縣委組織的武裝暴動。
李子俊
潮安第一次農代會合影

策應支持南昌起義軍

1927年9月23日,南昌起義軍進駐潮州。當晚,李子俊帶領隆津區數百名青年農民到潮汕鐵路,參與搶修因國民黨駐軍逃跑時破壞的鐵路,連夜奮戰12個小時使全線貫通。9月24日下午,李子俊率領隆津區農會會員,集中到潮汕鐵路鸛巢車站,慰問乘火車前往汕頭的南昌起義軍總指揮部人員。中共前委書記周恩來途經鸛巢車站時示意停車,向歡迎民眾演講革命道理。
“潮州七日紅”期間,李子俊領導鸛巢農民赤衛隊與潮安各區鄉農民武裝一起,在起義軍第三師教導團的協助下,攻克了浮洋徐隴、洪巷的國民黨民團據點。隨後,李子俊又率領鸛巢農會會員和赤衛隊員80多人,查封了龍湖官辦鹽廠,繳獲鹽警長短槍數支;還積極組織民眾捐款捐物,製備棉衣棉被,支援起義軍。9月30日,國民黨軍隊九千之眾進攻潮州城。李子俊回響縣委的號召,帶領鸛巢農民赤衛隊趕往潮州城增援南昌起義軍,為起義軍的突圍贏得了時間。
李子俊
周恩來在鸛巢車站向民眾演講

開展武裝鬥爭如火如荼

1927年11月,李子俊率領隆津和上莆兩地的農民武裝配合潮安工農革命軍第二獨立團先後攻打了沙溪鄉公所,襲擊金石區署,毀壞潮汕鐵路鐵軌多處。12月14日清晨,李子俊率領鸛巢赤衛隊配合潮安革命武裝,在鸛巢車站截擊從汕頭開往潮州押運軍列的國民黨軍隊,傷、斃敵十多人。
1928年2月,李子俊被選為潮安縣委軍事委員會主任。2月25日上午,國民黨軍警分兵三路進攻林媽陂,在潮安縣委領導李子俊、方方、許籌等人的指揮下,潮安革命武裝痛擊來犯之敵,活捉並處決了國民黨歸仁區區長顧光華。當天下午,國民黨當局增調數百人再度“圍剿”林媽陂,激戰後第二獨立團和赤衛隊帶領民眾於當晚撤離該村。此後,李子俊、許籌率領短槍隊和部分赤衛隊員,轉移到潮揭豐邊交界的楓樹員、居西溜一帶山區堅持鬥爭。
李子俊(東江蘇維埃政府常委兼中共潮澄澳縣委書記,無產階級革命者,潮州農民運動領袖)
截劫的潮汕鐵路軍列

為創建蘇維埃政權沐風櫛雨

1927年10月至1930年底,中共潮安縣委機關多次設於鸛巢村的雙拋祠,此間,李子俊的家成為潮安縣委的交通站和活動點,中共廣東省委常委、潮梅特委書記沈青和廣東省委書記李源先後在李子俊家居住或活動過。
1929年秋收前,鸛巢鄉成立了全縣第一個鄉村蘇維埃政府,李子俊兼主席,帶領鸛巢農民民眾起來抗租、抗債、抗稅。
1929年10月至1930年春,東江紅軍總指揮古大存與東江特委農運部長盧篤茂先後率領東江紅軍進入潮安,楊少岳、李子俊等潮安縣委領導率工農武裝配合東江紅軍開闢建立了歸仁游擊區和登榮游擊區,使潮安的西北和東北兩個山地游擊區,遙相呼應,互為配合。
李子俊(東江蘇維埃政府常委兼中共潮澄澳縣委書記,無產階級革命者,潮州農民運動領袖)
鸛巢村雙拋祠,潮安縣委機關駐地舊址
1930年5月,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豐順八鄉山召開,正式成立了東江蘇維埃政府。潮安代表陳耀潮、李子俊、龔文河被選為蘇維埃政府常委,占15名常委的五分之一(當時東江地區包括20多個市、縣),其中陳耀潮被選為副委員長。
李子俊(東江蘇維埃政府常委兼中共潮澄澳縣委書記,無產階級革命者,潮州農民運動領袖)
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
1930年六七月間,古大存率領紅十一軍2000餘名官兵先後進行三次攻打潮安城的戰鬥。楊少岳、李子俊等縣委領導發動潮安工農民眾十餘萬人起來回響紅十一軍開展暴動。三次攻打潮安城雖未取得成功,但它極大地震動了國民黨在潮汕的統治,為潮安土地革命鬥爭全面復興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李子俊(東江蘇維埃政府常委兼中共潮澄澳縣委書記,無產階級革命者,潮州農民運動領袖)
《潮州工農起來暴動》——《紅報》

挑著藥擔開闢潮汕澄饒游擊區

1930年11月,新成立的中共閩粵贛邊區特委將潮安縣委和澄海縣委合併為潮澄澳縣工作委員會,書記周大林,李子俊任工委委員、負責組織工作。1931年5月,中共潮澄澳工委改為潮澄澳縣委,李子俊為首任縣委書記。李子俊挑著藥擔,先後活動於潮安、汕頭、澄海和饒平等地,為各地的窮苦百姓問醫送藥,因勢利導發動民眾開展革命活動,因為他醫術高明,被鄉親們稱之為“刺帕仙”。縣委先後組建了樟東和庵埠區委及17個秘密聯絡站。並先後建立健全了縣、區、鄉的革命民眾團體。這時期,潮澄澳縣委卓越的工作成績,受到東江特委的表揚。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縣委書記李子俊以潮澄澳蘇維埃政府的名義,公開召集各界民眾會議,發布抗日救亡公告,號召各地工農民眾組織各種抗日團體,開展抗日反蔣運動,同時出版縣委機關報《紅潮》宣傳抗日。
李子俊(東江蘇維埃政府常委兼中共潮澄澳縣委書記,無產階級革命者,潮州農民運動領袖)
抗日救亡

為“紅色交通線”保駕護航

1930年,中共中央建立從上海通往中央蘇區的秘密交通線,其中香港——汕頭——潮安——大埔——永定進入中央蘇區,汕頭——澄海——饒平——大埔——永定(輔線)進入中央蘇區的交通線都途經潮澄饒澳地區。為保障這兩條秘密交通線的安全暢通,李子俊與潮澄澳工委(縣委)領導一起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地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配合工作。建立紅軍、游擊隊,開闢游擊根據地;在潮州城交通旅社開設地下交通站;在潮汕鐵路線建立鐵路總支部,沿線站區和每個車站都安插有自己的同志;在韓江上建立韓江電船支部,直接掌控著兩艘電船;韓江碼頭的管理人員和搬運工人及黃包車夫也都有地下工作者。在李子俊等同志的努力下,途經潮澄饒的秘密交通線歷經四年,從未出現過人員傷亡和物資損失等事故,被譽為通往中央蘇區的“紅色交通線”。
1931年夏,中共東江特委將彭湃烈士遺孤年僅6歲的彭士祿送到潮安。在潮澄澳縣委書記李子俊的精心組織和安排下,彭士祿被安置到上莆區的革命民眾家中。從1931—1936年間,先後有20多位“爸爸”“媽媽”,他們不怕坐牢,不怕殺頭,接力保護和撫養著烈士遺孤彭士祿。其中有兩位“媽媽”因此被國民黨當局抓進監獄,受盡磨難,始終沒有暴露彭士祿的身份。
1932年5月,由於“左傾”路線的影響,李子俊因公殉職于澄海縣長寧鄉。
李子俊一生對黨忠誠,愛民竭力,始終堅守對黨的信仰。兄弟多人在他的引導下,都先後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七弟李紹發於1930年1月,在中共潮陽縣委書記任上遭受叛軍伏擊壯烈犧牲。李子俊挑著藥擔鬧革命的傳奇故事,以及其一家為潮汕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貢獻的光輝業績,永載史冊。

家庭成員

家庭成員關係表
家庭成員
祖父
李向華
六弟
李少耕
七弟
李紹法
八弟
李紹恩
曾孫
李鑑浩

主要貢獻

1925年春,李子俊在家鄉鸛巢鄉創辦了潮安縣第一個平民學校——隆津區平民學校,並任校長。
1925年12月1日,潮安縣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縣城扶輪堂召開,李子俊,方臨川當選為縣農民協會執行委員、常委,領導潮安農民運動。
1927年9月23日,南昌起義軍進駐潮州,為策應南昌起義,李子俊帶領隆津區數百名青年農民到潮汕鐵路,參與搶修因國民黨駐軍逃跑時破壞的鐵路。9月30日,國民黨軍隊九千之眾進攻潮州城。李子俊回響縣委的號召,帶領鸛巢農民赤衛隊趕往潮州城增援南昌起義軍,為起義軍的突圍贏得了時間。
1928年2月,李子俊被選為潮安縣委軍事委員會主任。領導潮安革命武裝,發動潮安暴動。
1929年秋收前,鸛巢鄉成立了全縣第一個鄉村蘇維埃政府,李子俊兼主席。
1931年5月,中共潮澄澳工委改為潮澄澳縣委,李子俊為首任縣委書記。李子俊挑著藥擔,先後活動於潮安、汕頭、澄海和饒平等地,為各地的窮苦百姓問醫送藥,因勢利導發動民眾開展革命活動,開闢潮汕澄饒游擊區。
1930年,中共中央建立從上海通往中央蘇區的秘密交通線,為保障秘密交通線(潮澄饒澳段)的安全暢通,李子俊與潮澄澳工委(縣委)領導一起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地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配合工作。

後世紀念

李子俊故居現為李子俊紀念館,其間比較真實地還原歷史生活場景,陳列了李子俊照片與圖文解說12幅,歷史實物 20件,走進故居,一切的場景和器物都讓人身臨其境地回到那個充滿著激情的紅色歲月。
2021年11月6日,李子俊故居被授予為“潮州市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
2022年3月4日,李子俊故居被授予為“潮州市潮安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
如今,李子俊故居已成為潮安區進行紅色革命教育的重要陣地,包括其在內的鸛巢老區38處紅色革命遺址聯合鸛巢革命烈士紀念公園被公布為中共潮州市委黨校黨性教育基地、潮州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潮安區黨員教育培訓示範基地。每年都有不少民眾、學生前來瞻仰李子俊故居,並在這裡舉辦各種紀念活動。
李子俊(東江蘇維埃政府常委兼中共潮澄澳縣委書記,無產階級革命者,潮州農民運動領袖)
李子俊故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