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李天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天軍,1974年生於山東新泰

1998年畢業於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

2005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師從王小暉教授,獲文學碩士學位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泰山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泰安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天軍
  • 外文名:litianjun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東新泰市
  • 出生日期:1974年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
  • 主要成就:美術學碩士研究生
個人簡介,評論文章,個人作品,

個人簡介

李天軍,1974年生於山東新泰
1998年畢業於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
2005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師從王小暉教授,獲文學碩士學位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泰山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泰安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2003.10 作品《凝》入選“第二屆中國岩彩畫大展”,獲“優秀獎”
2004.7 作品《希望》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山東省美展,獲“三等獎”
2005.5 作品《富貴竹》、《馨》等四幅入選山東省第十一屆美術新人新作展
2005.11 作品《花境》入選“山東省第三屆寫生展”
2006.6作品《米脂娃娃》入選中國美協“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並被收藏
2007.10作品《雞冠花》、《富貴竹》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2007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
2008.7作品《和平大吉》入選中國美協“和諧家園”全國工筆畫作品展,並被收藏
2008.10作品《秋艷》入選中國美協“全國第七屆工筆畫大展”,並被收藏
2009.5作品《凝視》入選中國美協2009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並被收藏
2009.8作品《來自新農村市場的報告》入選十一屆美展山東預選作品展
2010.10作品《留念》入選中國美協“全國現代工筆畫大展”,並被收藏
2011.5作品《來自新農村市場的報告》入選中國美協“全國第八屆工筆畫大展”,並被收藏
2012.8作品《吉祥月色》入選中國美協“翰墨新象”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並被收藏
2012.10作品《月韻》入選中國美協全國中國工筆畫展,並被收藏
2012.11作品《秋意無盡》入選中國美協全國第三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
2013.6 作品《艷秋》入選中國美協“泰山之尊”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獲“優秀
獎”並被收藏
2010年5在威海福地文化藝術中心李天軍岩彩畫藝術展(威海)
2013.10作品參加“翰墨新象”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上海)
2013.10作品參加“水墨動向”當代青年美術家學術提名展(濟南)
2014.5 作品參加“一起走過”王小暉師生作品提名展(濟南)
2014.6 作品參加“水墨泰山”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泰安)
繪畫作品曾被《美術報》、《翰墨南北》、《時代美術》、《藝術狀態》等美術專業刊物作專題介紹,作品被山東藝術學院,遼河美術館、鄂爾多斯美術館以及國內外收藏家收藏。
曾出版《李天軍?工筆重彩畫》等專著。

評論文章

淺談李天軍的重彩畫藝術
劉鋼(泰山學院美術學院院長、教授)
上古文獻《考工記》中記載:“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為良”,講的是藝術觀念、藝術載體和表現技巧的統一關係。從20世紀80年代,中國畫家們開始逐漸重視材料媒介問題,在重彩繪畫、礦物質顏料等方面表現進行研究,重視了關於材料的價值。新材料的創新套用,新視覺的創新表現在當代重彩畫創作中備受重視,正如西賴特(美)所言:觀念本身以及其被表現的方式來自於對我所感興趣的過程和技術的認識。
2005年李天軍研究生畢業分配至泰山學院美術系,讀研期間主要是跟隨國內重彩畫名家王小暉教授學習工筆重彩人物,讀研期間學習刻苦努力,備受師生的關注和認可,創作了一系列岩彩花卉、人物寫生作品,如《富貴竹》、《雞冠花》等作品曾入選中國美協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他的岩彩作品,無論材料的套用,以及色彩的搭配,在視覺方面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其繪畫技巧多得益於他的古典壁畫臨摹複製,當代重彩畫的創新其重要一方面是對傳統的古代壁畫重新挖掘和重新認識,李天軍任教於泰山學院美術系已有數載,但每一次在上岩彩課時都把壁畫臨摹作為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不斷地技巧創新和廣泛的繪畫題材是其課堂的亮點,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從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繪畫經驗。敦煌壁畫、永樂宮壁畫、北京法海寺壁畫以及岱廟天貺殿壁畫等局部的複製,都不斷在其藝術實踐中得以深層次的表現。
課堂之餘李天軍在繪畫創作上不斷積極進取,近些年來創作了一系列大幅創作,參加了中國美協的一系列展覽,我很高興看到他取得的成績。他在彩墨人物創作又有進步頗令我欣慰,畫中以少女花卉組合為主,人物的形象鮮明並富有現代氣息,既有中國古代壁畫人物的大度雍容,也隱約透出歐洲中世紀古典人物的造型縝密,其藝術觀念的表達逐漸成熟,畫面的構圖取自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人物置於特寫的近景,少女頭髮的線條精心組織,且不惜筆力,繁密多變並富有筆墨意味,人物面部顯襯得更加鮮明流暢。從中我看到了古典水墨與現代精神的融合。色彩的套用極其富有裝飾味道但也不失華滋凝重。在礦物色的使用上力取淡彩的處理,虛實相應,水色和石色交融到一起。此外加上畫面底色如從恍惚的情緒深層聚攏成靜謐無言的圖景,悄悄地滲入宣紙,營造出春山雨後的濕度和雲氣氤氳意境。我好像感受到永樂宮壁畫與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對話。
總而言之,李天軍在工筆畫上的探索,即能越過了材料與技巧的層面,也突破了難以突破的形似與匠氣。繪畫貴在用心,走向內心的的表達去詮釋對生命美的情愫,是他可喜的收穫。相信李天軍的執著性情與勤奮實踐,我對他的未來發展懷有充分的信心。
劉鋼
2010年4月5日於泰山學院
我讀李天軍的岩彩繪畫
中國藝術研究院 博士 劉明亮
對天軍的關注,不僅因為他是我的學弟、老鄉,更因為這些年他在岩彩創作上的探索,已經取得了不少成績。
作為年輕畫家,在創作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諸多困難,面臨很多的選擇:要么在傳統中深挖,要么藉助現代意識,在畫面上尋找自己的繪畫方式;要么注重傳統筆墨按部就班,要么通過改變繪畫的材質而獲得新的視覺感受。而天軍的創作顯然進行了多重的選擇,既融合了現代意識,又藉助了材料的美感,因此他的畫面更多的訴說了一個青年畫家的充盈的情感和對繪畫材料質感的痴迷。
從天軍的繪畫來看,多表現人物和花卉或人物與花卉的組合,在形式上多具構成元素,有著強烈的現代構成意識,而人物又多選擇充滿青春氣息的少女形象,與花卉相和,相得益彰。當然在人物的選擇上,天軍顯然也沒有放棄中國傳統的佛教造像,並將之融入自己的現代繪畫意識中,試圖闡說“佛性無二”的境界。顯然,上述說法只是更多的側重繪畫本體,還多涉及諸如筆墨、材料、題材等具體層面去解讀,如果我們的解讀僅限於此,則離“澄懷味道”遠矣。這當然也是對畫家的提醒,正如覺林菩薩偈中云:“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由此可見,畫面的呈現無非是畫家覺受的外顯,無論色彩、無論形式,皆是畫家內心的言說,因此繪畫之難,不在於繪畫自身,而在於繪畫之外。
正是:於無字處讀書,於無心處求索。究竟繪事,非惟此爾!

個人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