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烈士陵園陳列室

李大釗烈士陵園是為紀念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而建立的。陵園位於北京西郊,風景秀美的香山腳下、萬安公墓中部,坐西朝東,為一傳統庭院式建築。占地220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李大釗烈士陵園陳列室
  • 面積:2200平方米
  • 建於:1983年
  • 坐向:坐西朝東
簡介,地理位置,具體介紹,李大釗簡介,行車路線,

簡介

李大釗烈士陵園陳列室建於1983年。收藏並展出有李大釗烈士生前使用過的辦公用品生活用品等;1933年中共地下黨為公葬李大釗烈士而埋入地的石碑等革命文物。
李大釗烈士陵園列館李大釗烈士陵園列館
陳列室分為兩個展廳,舉辦有"李大釗烈士革命事跡展覽",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了李大釗烈士生前的革命事跡;另外還有復原陳列,再現了李大釗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時在北大紅樓辦公室的一角。

地理位置

李大釗烈士陵園列館在北京海淀區香山萬安公墓,松柏掩映,風景悠邃,素以歷史久遠、名人眾多而聞名於世。在這塊著名的墓園裡,尚有園中之園,這就是李大釗烈士陵園。

具體介紹

陵園占地2200平方米,位於萬安公墓中央,座西朝東,是在三十年代萬安公墓主體建築的基礎上改建的,為一庭院式仿古建築。走進陵園,迎面即可仰見全高2米的李大釗烈士雕像。烈士昂首挺胸,背負雙手,儒雅質樸,和藹中透著百折不回的剛毅,傳神地再現了李大釗同志偉大的風彩。雕像背後是李大釗烈士及夫人趙紉蘭墓地。烈士墓位在高出地面約一米的方形台上,掩映松柏,平面四周繞以萬年青等花景。方台最西面是用黑色大理石鑲嵌而成的烈士墓碑,碑的正面是鄧小平同志題寫的:“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李大釗烈士永垂不朽。”碑的背面是中共中央撰寫的《李大釗烈士碑文》。全文共2千餘字,高度概括了李大釗烈士光輝的一生和永垂不朽的業績。整個墓地建築屬陵園前部,前面有可容五、六百人舉行紀念活動的廣場廣場墓地三面繞以成林的翠竹,更添青春和永恆的色彩。

李大釗簡介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生於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學習政治經濟。1913年冬,李大釗懷著憂國憂民的情懷,東渡日本,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當日本帝國主義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後,他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鬥爭,他起草的《警告全國父老書》的通電迅速傳遍全國,他也因此成為舉國聞名的愛國志士。1916年李大釗回國後,積極參與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
李大釗李大釗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啟發了李大釗,他先後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和演說。他宣稱:“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發表了《新紀元》、《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幾十篇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0月,在李大釗發起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建立。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李大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的工作。在黨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當選為中央委員。
1926年3月,李大釗領導並親自參加了北京人民反對日、英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張作霖吳佩孚鬥爭。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府製造了“三·一八”慘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繼續領導黨的北方組織堅持革命鬥爭。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闖進蘇聯大使館駐地,逮捕了李大釗等80餘人。李大釗備受酷刑,在監獄中,在法庭上,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軍閥不顧廣大人民民眾和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悍然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李大釗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時年38歲。

行車路線

乘333路到萬安公墓下車向東南方向行,或乘360路到萬安公墓南口站下車向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