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豪(水利工程專家、教育家)

李士豪(水利工程專家、教育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士豪,水利工程專家、教育家。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原唐山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的創建者。高速水流問題研究的開拓者之一。為培養中國的水利工程建設人才和解決水利建設中的水力學問題作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士豪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
  • 出生日期:1914年5月22日
  • 逝世日期:1992年1月8日
  • 職業:水利工程專家、教育家
  • 畢業院校: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
  • 代表作品:流體力學
生平概況,創建水利系,高速水流,扶掖後進,人物簡歷,主要論著,

生平概況

李士豪,1914年5月22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小康家庭,祖籍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受當時時局動盪的影響,他先後在哈爾濱、上海和北平讀書。年輕的李士豪受鄒韜奮編的《生活》周刊的影響,鼓舞了他的愛國與救國熱情。1931年“九一八”事變,李士豪正在上海浦東中學讀書,他對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中國東三省和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倍覺氣憤,毅然參加了“上海學生進京愛國示威團”,受到了反動軍警的鎮壓。1932年秋,李士豪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即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土木系。1936年獲學士學位後,去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院水利工程專業深造。1938年2月,他完成了題為《水電站的日調節問題》的論文,獲碩士學位。同年6月,進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院學習數學。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他對祖國的抗日救亡極為關心。他讀了斯諾著的《紅星照耀著中國》(即《西行漫記》),使他對中國共產黨有了一定的認識,看到了中國的希望與未來。此後,又訂閱了《科學與社會》,對馬克思主義學說有了初步認識。
李士豪李士豪
1939年12月李士豪回國後,在重慶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水利系任教授,主講過水文學河工學、衛生工程、衛生工程設計、水工設計、灌溉工程和工程數學等課程。1943年11月起,兼任水利委員會視察工程師。1944年,他考察過綦江渠化工程中的閘壩問題,還研究過黃河的洪水預報,試圖引進一些新方法,改進當時黃河的洪水預報系統。
在重慶期間,李士豪同情革命,接近進步人士,閱讀進步書報。1941年,他參加了由許德珩潘菽等進步知識分子倡導成立的“自然科學座談會”。學習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學習時事政治,參加重慶《新華日報》副刊“科學”的編輯工作。在皖南事變後,李士豪還秘密張貼過中國共產黨關於皖南事變的宣言。周恩來同志在重慶時曾接見過李士豪,並和他親切交談,給了他很大的鼓勵。1946年5月,九三學社在重慶正式成立。李士豪是它的創始人之一,也是當時的16位理事之一。
1946年7月,李士豪到南京國民政府水利部工作,先任視察工程師,後任水利部技正兼器材司幫辦。1947年,他考察過珠江韓江的河工以及蘆蒼節制閘的閘後深塘修復工程,1946—1947年,他主持全國航道網的計畫工作。1946年11月,李士豪參加了進步組織“中國民主革命同盟”。1947年春,南京學生展開了反飢餓、反內戰運動,李士豪曾兩次將反動當局鎮壓學生運動的陰謀密報該盟指定的聯繫人。1948年底,解放軍兵臨長江,為支援人民解放軍順利渡江,他把長江水文地圖秘密交給了地下黨組織。1949年1月,李士豪辭去了水利部的職務。
在李士豪辭職的同時,中央大學的一位地下黨員問他:“在老解放區大連,共產黨正創辦一所新型大學,很需要人,您是否願意去?”他不顧家庭困難,表示同意。於是,在黨組織的精心安排下,於1949年3月28日自南京至上海,繞道香港、朝鮮,輾轉到大連工學院任教授,兼土木系主任(1954年後改為水利系),並於1956年6月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他除擔任水利系主任外,還兼任過院工會主席、科研處處長、教務處處長、中國共產黨大連工學院黨委委員、大連工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水力學教研室主任等職務,為建立和發展大連工學院,為培養水利建設人才,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李士豪長期積極參加科協、學會的活動,做了大量工作。在50年代初,他參與了籌建旅大市科協及旅大市土木工程學會的工作,從50年代後期開始,長期任遼寧省科協副主席。他還擔任過中國力學學會理事、中國水利學會理事及名譽理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理事及名譽理事、遼寧省水利學會副理事長及中國水利學會水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李士豪如春蠶、像蠟燭,把自己的一生默默地奉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和水利事業。

創建水利系

李士豪於1949年3月任大連工學院土木系主任的時候,土木系只有幾名教師和一塊牌子,而第一屆學生將在當年秋後進校。雖然準備工作十分緊迫,但李士豪認識到共產黨創辦的大學應該和舊大學有區別,必須貫徹聯繫實際和加強學生思想工作的方針,因此在組織教師們確定專業設定、教學計畫、課程設定、教學大綱和編寫教材時,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經過艱辛勞動,終於為土木系這個“胎兒”的分娩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學生進校後,教師不夠,因此每位教師都必須講幾門課。作為系主任的李士豪,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到外地招聘教師,另一方面身體力行,身兼數門基礎課和專業課。1952年,大連工學院籌建新校舍。李士豪認為對土木系的學生既應注重基礎理論,同時應加強實際鍛鍊,建造新校舍是給土木系師生提供了實際鍛鍊的機會。他和其他教師一起指導學生進行校園測量、道路規劃、校舍設計……加快了基建的進度,使大連工學院很快遷入新校舍,即現在的大連理工大學校址。
1951年高等教育開始向前蘇聯學習,1954年起,大連工學院土木系先後來了4位蘇聯專家。為了學習蘇聯經驗,李士豪帶頭學習俄語,積極使用蘇聯教材,吸收他們的長處,還組織在職教師補做畢業設計等。在李士豪的推動下,深化了原有教學體制的改革。
1954年,高等學校院系調整,蘇聯專家指導的水利類研究生班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調到大連工學院水利系。李士豪感到這是培養水利系師資的極好機會。在他的支持下,這個研究生班一共辦了3期。他的畢業生一部分留在大連工學院任教,大部分到有關兄弟院校任教。後來,他們都成了中國水利工程教育中的骨幹教師。為了提高師資素質,李士豪還有計畫地派出部分教師到兄弟院校學習,以博採眾長。1958年,高教部要求大連工學院支援部分師資組建鄭州工學院水利系,而大連工學院水利系師資並不富裕,但李士豪從大局出發,組建了一個很強的班子,輸送給鄭州工學院。
李士豪認為培養高質量的工程師,必須有相應的實驗室。因此,他積極爭取院領導的支持,於1954年先後建成了材力館(包括結構、建材、材力和土力學實驗室)和當時在國內較先進的水利館(包括水力學、水工、水能和港工實驗室),為水利系的教學實驗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大連工學院水利系在1987年又改稱為土木系,師資力量、專業設定和實驗室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大家都沒有忘卻當初創業的艱辛。

高速水流

在50年代初,中國水利科學研究中極少採用電測技術,和國外先進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李士豪於1955、1956年開辦了兩期電測技術學習班,請蘇聯專家講課,參加學習的不僅有大連工學院的教師,還有國內兄弟院校和有關研究單位的同志。這兩期學習班後,大連工學院採用電測感測器,測量水流的脈動流速脈動壓力水位應力振幅和振動加速度等,使大連工學院水利系的實驗水平提高了一大步。剛從美國歸來的錢學森教授到大連工學院水利系參觀時說:回國後走了很多地方,在這裡第一次看到在水利工程試驗中使用電測技術,感到非常振奮。 電測技術是量測隨機脈動量的有力手段。考慮到中國將來會建立一大批高壩,泄洪流速比較高,從國情出發,李士豪於1956年開始研究護坦(溢流壩後平坦的使河床質不被沖刷的保護結構)上的水流脈動壓力。這是高速水流的基本問題之一。他對脈動壓力的點、面關係,脈動壓力的相似律等問題都作過比較系統深入的研究。他是國內最早開展水流脈動壓力的研究者之一。在李士豪的影響和組織下,高速水流問題成了大連工學院土木系的主要科學研究方向之一,40年從未中斷,具體的研究課題一直和中國水利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密切結合。如在50年代末,研究流溪河溢流壩壩面過流時的脈動壓力三峽溢流壩面反弧段的總脈動壓力,後來擴展到研究由水流脈動誘生的結構振動,如大夥房水庫、烏溪江水庫和魯布革水庫的閘門振動等。在研究吉林海龍水庫進水塔振動時,李士豪親自到現場察看振動實況。
作品作品
60年代初,李士豪就準備研究高速水流引起的空化空蝕問題,因種種原因,大連工學院研究空化空蝕的基本設備一直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才陸續建成。那時已年過花甲的李士豪仍親自參加壩面凹槽等不平整度空化問題的實驗研究和指導數值模擬。在他的倡議下,大連工學院水利繫於1983年成立了高速水流研究室。這個研究室在他的指導下研究過10多個高壩的空化空蝕問題,為工程設計提供了必要的依據。為了搞清空化空蝕的機理,他又組織高速水流研究室開展了泡動力學研究。已是70高齡的李士豪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並組織完成了“泡動力學及其套用”項目,其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內同行專家的好評。有的專家說:“70年代中國在這個領域中還幾乎是空白。李士豪教授主持的這個課題的研究工作使這種局面有了根本性的改觀。”90年代初,李士豪開始了用模糊危險性分析方法選擇設計空化標準的研究。
李士豪自1956年開始招收指導研究生,他的研究生們也大多從事高速水流的研究。多少年來,他一直堅持研究生選題要和生產實際相結合,並親自為研究生講課和修改論文。80年代末,他已年逾古稀,但仍在為研究生講授“邊界層理論”,並歷時5個春秋,三易其稿,出版了供水利建築類專業的研究生使用的《流體力學》教材。

扶掖後進

李士豪為人澹泊,不重名利,為其他同志從事科學研究做了大量的搭橋鋪路工作。1965年,大連工學院承擔了部分水下爆炸的研究任務,由李士豪負責。參加這項研究工作的除水利系外,還有無線電系和力學系等。因此,李士豪既要聯繫院內外的關係,還要協調院內各有關單位的任務,殫精竭慮,全力以赴。他兼任科研處長和教務處長時,經常因開會和行政工作多需要住在集體宿舍。由於工作忙,能用於課題研究的時間很少。他的一位研究生覺得,一個二級教授,何必做那么多“雜事”,就對他的導師說,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李士豪明白了研究生的含意,就回答說:“要服從黨組織的安排,這很重要。”
李士豪從來不要研究生為他服務,反而倒過來為研究生服務。即使在他擔任水利系主任兼科研處處長的時候,他仍竭力擠時間為研究生查找文獻,並把法文、德文的有關文獻全譯或摘譯後供研究生閱讀。1984年以後,已是70多歲的李士豪,每星期至少有三四個上午到圖書館查文獻,凡和研究室的研究課題有較密切關係的文獻他都複印後交給有關課題的負責人。這幾年,他光為他的一個研究生所複印的文獻疊在一起,已有兩尺多高。研究室每接一個新的任務,每開一個新的課題,李士豪很快就會給大家準備好有關的主要文獻。1991年,研究室承接了一個水庫中冰蓋形成及冰壓力的研究任務,這對研究室是一個陌生的課題,李士豪主動承擔了收集文獻的任務,時隔不久,他就複印了十幾份很有參考價值的文獻,加速了該任務的進展。
李士豪指導的研究生在刊物上發表文章時,一般他不署名。他說,工作主要是研究生做的,不要署他的名。一次,他的一名研究生把一篇論文寄《水利學報》編輯部,文章上同時署了李士豪的名,他堅持不肯,這時,研究室的另一位教授對李士豪說:“您的名氣比較大,掛上您的名,文章也許好發表一點。人家當了您的研究生,總得讓年輕人沾一點光啊!”後來,這篇文章刊登了,但李士豪本人填寫各種登記表中的“論文、著作”欄時,他從未填寫過這篇文章。
李士豪負責的“泡動力學及其套用”這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完成後,研究室決定申請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獎。按常規,題目負責人是項目完成者之一。李士豪是該項目的帶頭人和組織者,但他不同意列上他的名字。他說:“題目雖然我掛了名,但我已經退休,沒有做什麼工作,不掛我,感到很坦然,掛了我,反而壓力很大。”最後,獲獎人中沒有題目負責人李士豪。李士豪離休後,研究室發給他的科研酬金他一分錢也沒有要。早在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李士豪說,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分擔黨和國家的困難,於是每個月交100元至200元黨費,一直持續了好幾年。
人到無求品自高。但真要做到對名利的無求又談何容易!李士豪幾十年的言行表明,他做到了這一點。他的高尚品德是有口皆碑的。
作品作品

人物簡歷

1914年5月22日 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市。
1932—1936年 唐山交通大學土木系,獲工程科學學士學位。
1936—1938年 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院水利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
1938—1939年 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生院數理系進修數學。
1939—1946年 任重慶中央大學水利系教授,兼水利委員會視察工程師。
1946—1947年 任水利部視察工程師。
1947—1949年 任水利部技正兼器材司幫辦。
1949—1992年 任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土木系水利系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
1992年1月8日 逝世於大連

主要論著

1 李士豪.護坦上脈動壓力的實驗研究.大連工學院學刊,1957,4:1~7.
2 李士豪等.水流邊界附近流場的計算.遼寧水利學會論文選,1981,8~15.
作品作品
3 李士豪等.分離型紊流邊界層計算-凹槽附近流場計算.大連工學院.1982.
4 李士豪等.流體力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