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英

李保英

李保英,全國重大典型、中國第一雷鋒車、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青年文明號——江蘇省連雲港市新浦汽車總站“雷鋒車”組發起人之一,是第一代“雷鋒車手”,連雲港市“感動港城十佳母親”,江蘇省“關愛下一代先進個人、連雲港市重大先進典型,參與連雲港“雷鋒車”組先進事跡全國巡迴報告。曾任新浦汽車站副站長、工會副主席。現擔任浦東街道關工委副主任,站北社區黨總支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保英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連雲港市
  • 出生日期:1941年
  • 主要成就:第一代“雷鋒車手”
    江蘇省關愛下一代先進個人
    全國重大典型
  • 性別:男
人物精神,社會影響,人物經歷,

人物精神

有人說雷鋒精神失傳了,也有人說雷鋒精神傳到外國去了,不,雷鋒精神就在連雲港市浦東街道站北社區,她叫李保英,今年69歲,是連雲港市第一代“雷鋒車手”,她是擁有37年黨齡的老黨員,退休前在新浦汽車站任副站長、工會副主席,1997年辦理退休手續。退休後的她便把社區工作當成自己的第一職業,現擔任浦東街道關工委副主任,站北社區黨總支委員,居民小組長,網咖義務監督員。2007年她被評為市“感動港城十佳母親”,2008年獲得了省市“關愛下一代先進個人”稱號……擁有如此多的榮譽。李保英卻認為自己做的都是再平常不過的小事,不值得炫耀。學雷鋒學了這么多年,雷鋒精神已經深深地紮根在她的心裡,如同烙印般,她把幫助別人當成人生中最快樂的事情。為下一代站崗我樂意,我願意向雷鋒同志學習。

社會影響

雷鋒車手的雷鋒情懷——不圖實惠、甘作奉獻
在汽車站工作期間,毛主席向全社會發出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汽車站也和全國各地一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學雷鋒熱潮,在學雷鋒活動中當上了汽車站首批雷鋒車手——拉雷鋒車。當時的誓言是:“寧叫自己千般苦,不讓旅客一時難。”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從不計較時間長短,工作苦累,退休手續辦完後,便把社區工作當成自己的第一職業,社區不管開展什麼公益活動,她都參加,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社區事務中去。為了支持社區工作,她主動團結思想上進身體較好的退休人員,成立老年志願者服務隊。幫助社區幫困、幫教,文明城市創建、治安巡邏、百日整治等。只要社區需要,民眾需要,她都樂意去做。社區居民親切地稱她為“愛心奶奶”,居民心中的“活雷鋒”。
第一代“雷鋒車”手 李保英第一代“雷鋒車”手 李保英
她曾經收留過一名40多歲的智障流浪漢,照顧了他8年之久,有人很難理解李保英這一舉動,對一個素不相識的流浪漢,有必要那么好嗎?但李保英卻有自己的想法:“痴人也是一條生命,我們不能不管,做好事會讓我心裡快樂,我一點也不覺得累。”這位熱心“活雷鋒”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動了鄰居們,大家都來關心這位流浪漢,為他送飯、理髮。這位流浪漢在李保英的悉心照料下,在站北社區一住就是8年。直到前年李保英周邊的小區拆遷,流浪漢才不辭而別。至今她還牽掛著流浪漢,不知道他現在在何處落腳,日子過得好不好。今年7月,別人從垃圾里撿來4隻小貓,“當時眼看就要死了,現在你們看看,多歡實啊!”她現在的身份已換成了社區的慈善家。原來隔壁一位鄰居聽附近垃圾桶里傳來小貓一陣緊似一陣的悽厲叫聲,便到垃圾桶邊查看,這一看不要緊,原來是四隻剛出生的小貓崽,領居知道李保英是出了名的好心人,便把4隻小貓崽送到她家。她先是到附近寵物醫院為小貓開藥,治療拉肚子的毛病;接著又買洗髮精、除蟲劑,為4隻小貓洗澡除臭,再接下為就是和老伴一起研究制定貓食譜。李保英的老伴喜歡釣魚,家裡的小魚小蝦總是不缺,頓頓都是大米魚飯,隔三差五還衝一次澡,四隻小貓在李保英的呵護下愉快成長,體格愈來愈健壯。
自去年5月她了解到高齡老人佘老太帶著一個精神殘疾的女兒一起生活,處境很困難,她就帶領志願者服務隊成員定期到他家義務勞動幫她家打掃衛生、收拾屋子及做一些可口的食品,比如包不同餡的餃子、炸丸子,有時還做南瓜餅等,風雨無阻,延續至今。
樂此不疲地幫助身邊人——網內監督,網外教育
現在,李保英仍然樂此不疲地幫助身邊人,一刻也閒不下來。她的骨子裡就有一種“雷鋒精神”,不做好事心裡就難受。前幾天,李保英在路上遇見比自己小几歲的樣子的老人。但提著那么多東西走路挺累的,她就用自己的三輪車載她回家,這不是李保英第一次幫助路過的老人,只要看見找不著路的,走路吃力的老人,李保英都會熱心上前相助。李保英做的好事太多太多,如鄰居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下水道堵塞,自己主動疏通,樓梯、樓院、通道骯髒,她常打掃;晚上樓道黑暗,自己安裝樓道燈,方便大家上下,鄰居家忘了帶鑰匙出門不能進家,她就請他進來坐,或打電話給他家人,等家人回來……由於這樣,她和鄰近住戶都能團結友愛,守望相助,關係非常融洽。
原連雲港市委書記李強與"雷鋒車"手握手原連雲港市委書記李強與"雷鋒車"手握手
她不僅關心周圍的鄰居,還積極地為社會奉獻一份愛心,她在報紙上看到孤兒院發出的嬰兒們尿布不夠的信息後,她買來的柔軟的棉布,為孤兒們縫製尿片;在兩年前社區組織的愛心捐衣活動中,她積極參與自己縫製了多件棉衣捐獻給孤兒們,為社會多獻一份愛心。在2007年,這位平凡的母親被市婦聯授予市“感動港城十佳母親”的光榮稱號。
新浦區對發動“五老”開展網咖義務監督工作比較重視,區關工委,區文化局聯合舉辦“五老”網咖義務監督員培訓班,街道關工委每年都要召開1—2次座談會,交流情況,提出要求,學習傳達上級有關檔案精神。社區主任對“五老”很關心,經常噓寒問暖,暑假天氣炎熱還買毛巾、香皂、太陽帽送給老人。為了禁止未成年進入經營性網咖上網,社區關工小組還開展“簽名活動”,開展“十個一”活動,開展“宣誓”,開展“兩不進,兩不看”等宣傳教育活動。為了解決節假日有的中小學生無處去問題,社區創辦了校外教育輔導站,聘請李保英同志擔任校外教育輔導站站長,輔導站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孩子們參加社區有意義的活動,克服對網咖的迷戀。社區輔導站每周1、3、5定為活動日,開展讀書、棋牌、唱歌、背詩歌等活動。退休老教師胡銀霞還為孩子們作“迎奧運、頒改革”講座,另外我們幾位老同志還為孩子們宣講“八榮八恥”,講“雷鋒車”精神等。他們聽完報告後還寫學習心得、讀書筆記。校外教育輔導站的創辦很受家長和孩子們歡迎,其中有15名中小學生、8名留守兒童還和我們交換了聯繫電話,建立了“忘年交”。
甘做社區的一顆螺絲釘——耐心誠心,真情感動
哪裡需要就出現在哪裡,哪一戶居民有困難,她總是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哪家的老人生病了,她馬上聯繫醫院上門看病,幫助配藥;哪裡有鄰里糾紛,她總是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協調解決矛盾,儘管她做的事情很平凡,卻一次次讓人感動,讓人感受到了她平凡中的偉大。她常說,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做社區里一顆“螺絲釘”。哪裡需要就“釘”到哪裡。她有一副樂於助人的熱心腸,她熱心社區工作,關心社區建設,用一顆熾熱的心,把自己的熱情與愛全部奉獻給社區。她常以學習雷鋒,做“螺絲釘”來勉勵自己,每每說起在汽車站當雷鋒車手的日子,她總是有說不完的故事,為了讓孩子們了解雷鋒車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她經常和社區的工作人員組織留守孩子們去博物館觀看雷鋒車系列展覽。參觀中,李保英又發揮“專長”,給大家講雷鋒車背後的故事,使大家愈發覺得有意思,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得到薰陶,受到了教育。因為有了李奶奶,社區裡的留守孩子生活中充滿了陽光和歡笑。今年7月,第一代雷鋒車手李保英帶領南京林業大學學生來到市華聯廣場雷鋒車雕塑前,現場為大學生講述當年雷鋒車手為人民服務的先進事跡,鼓勵青少年一代以雷鋒為榜樣,為港城科學發展建功立業。
雷鋒車雷鋒車

人物經歷

大學畢業,1943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館長。主要業績:出生農家,兒時半耕半讀。抗日戰爭爆發後,曾任村抗日兒童團團長。
1942年春,在武西抗日高小讀書。1943年高小畢業,又投考太行聯中榆武分隊(駐榆社向陽),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春,榆武分隊奉校部之命,由榆社向陽遷至涉縣常樂村和太南分隊合併,編為聯中二隊,同年4月併入太行行政幹校,以學習政治為主。1945年7月由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選送太行衛生學校學習。上黨戰役中,他走上戰場,救護傷員。長治解放後,他隨校遷至長治。1946年3月學校又遷邢台,併入新成立的北方大學,改名為北大醫學院,同年底畢業。分配到太行四專署醫院工作。1947年4月調修武縣四區任民教助理員,同年7月調修武縣政府司法科任書記員。1948年10月調獲嘉縣工作,先後任縣司法科科員、中共縣委宣傳部幹事併兼任縣抗美援朝分會辦公室主任、“三反”辦公室主任、中蘇友協會分會總幹事等職。1953年5月調新鄉地委宣傳部工作,歷任理論教員,理論教育科副科長,文化教育科科長,專署文教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地委文教部秘書,地委宣傳部秘書等職。同時還兼職地委知識分子工作辦公室主任、地直機關黨委委員。1968年被下放延津縣吳安屯勞動半年。1969年4月調任焦作市新生陶瓷廠幫助軍管組工作,同年10月調任焦作市橡膠廠黨委書記兼革命委員會主任。在任職期內,因創出軍工新產品,曾出席中央一機部和裝甲兵召開的“七○四”會議,受到中央領導的表揚。1972年元月調河南省化工局工作,1978年6月調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先負責基建工作,後任圖書館館長。1985年離休。享受廳局級待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