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栓菌

朱紅栓菌

子實體一般小。扁半球形、扁平、無柄、新鮮時肉質鬆軟,乾後變為木栓質。菌蓋直徑2-11cm,厚0.5-1cm,表面橙色至紅色,後期稍褪色,變暗,無環紋,有細絨毛或無毛,稍有皺紋。菌肉橙色,有明顯的環紋,遇氫氧化鉀變黑色,管孔面紅色,每毫米2-4個。此菌的主要特徵是子實體從外到內都是鮮艷的橙色至紅色。生於針、闊葉樹枯枝上,往往成群成片生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朱紅栓菌
  • 拉丁學名:Pycnoporus cinnabarius
  • 別稱:紅栓菌、朱血菌
  • :真菌界
  • :真菌門
  • 亞門:擔子菌亞門
  • :多孔菌科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子實體一般小。扁半球形、扁平、無柄、新鮮時肉質鬆軟,乾後變為木栓質。菌蓋直徑2-11cm,厚0.5-1cm,表面橙色至紅色,後期稍褪色,變暗,無環紋,有細絨毛或無毛,稍有皺紋。菌肉橙色,有明顯的環紋,遇氫氧化鉀變黑色,管孔面紅色,每毫米2-4個。此菌的主要特徵是子實體從外到內都是鮮艷的橙色至紅色。
朱紅栓菌危害多種闊葉樹木等,引起木材腐朽。被侵害處開始呈橙色,後期為白色腐朽。在香菇、木耳栽培的段木上,常出現此菌,屬食菌段木上常見的“雜菌”。

生長環境

朱紅栓菌,又名紅栓菌、硃砂菌、胭脂栓菌、朱紅密孔菌等。夏秋季生於櫟、槭、楊、柳等闊葉樹和松、杉等針葉樹枯倒木上,群生或疊生。

分布範圍

分布於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江西、河南、浙江、安徽、江蘇、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青海、雲南、新疆、西藏等地區。

主要價值

朱紅栓菌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真菌多糖、朱紅栓菌素、硃砂菌酸、生物酶等,可藥用,具有除風濕、消炎止血、解毒生肌、抗癌等功效,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為90%。日本的研究表明,朱紅栓菌固培物多糖對於小鼠肉瘤S-180抑制率達90%。朱紅栓菌固培物水浸膏經臨床驗證,對食管癌、賁門癌有治療作用。抗菌活性試驗顯示,朱紅栓菌對大腸桿菌、李斯特菌具有抑制生長能力,對串珠鏈球菌具有抑制產孢能力,可以轉化蒂巴因鹼獲得新型止痛藥。
【藥 名】:朱紅栓菌
【來 源】:為菌類植物藥多孔菌科植物朱紅栓菌的全草。
【功 效】:清熱解毒。
【主 治】:用於治療癰疽瘡癤、咽喉腫痛、跌打損傷諸症。
【性味歸經】:澀、微辛,溫。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6一12克,水煎服。
【別 名】:紅栓菌、硃砂菌、胭脂栓菌、枯皮蕈、胭脂菰(《新華本草綱要》)
【拉丁名】:Trametes cinnabarina (Jacg) Franeh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中藥化學成分】:全菌含硃砂菌酸、硃砂菌素、朱紅栓菌素(tramesanguin)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