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漢玉

朱漢玉,1944年生於河北鹿泉市,六十年代畢業於南開大學。曾擔任河南省安陽市副市長。教授,甲骨文學者,書法家。被授予“中國當代優秀書畫藝術家”、“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二十一世紀傑出藝術家”、“特級書法家”、“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家”、“2006’最具投資人物”等稱號。

自幼酷愛書法。由於工作關係,耳聞目染了大量甲骨片、金文、以及甲骨學家著述和甲骨文書法珍品,深受殷商文化薰陶。在隸書、篆書方面有一定造詣,尤其擅書甲骨文、石鼓文。主要作品有長卷、條幅、橫批、斗方、扇面、冊頁以及甲骨文篆刻。其甲骨文書法,以筆代刀,以“刀筆味”為基調,以毛筆軟毫的豐富表現力及其筆法為主導,表現出甲骨文之剛健、犀利、錯落有致、真率質樸、自然天成的效果,形成了個人的風格。尤其以楷書、篆書筆意書寫的甲骨文佛經長卷及冊頁,深受國內外收藏家喜愛。擅長甲骨文經典、佛經長卷、手卷和巨幅作品。其甲骨文書法作品清秀中透著大氣、靈動、古拙。為使甲骨文達到雅俗共賞,使不識甲骨文者也能欣賞和理解,其創作的意書、畫、字結合的作品,更使人耳目一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漢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鹿泉市
  • 出生日期:1944年
  • 職業:書法家
  •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
  • 主要成就:曾擔任河南省安陽市副市長
人物簡介,獲獎情況,(一)參加藝術團體,(二)獲得的榮譽稱號,(三)在全國書畫大賽中部分獲獎情況,(四)作品出版情況:,長卷、手卷作品,(一)長卷、手卷,(二)冊頁作品,朱漢玉藝術評價,名家評朱漢玉甲骨文書法,如何欣賞甲骨文書法,甲骨文書法收藏的意義,朱漢玉甲骨文作品欣賞,甲骨文書法作品 ——中堂,條屏,祝壽中堂,《心經》中堂,甲骨文寫意書法作品,橫披,斗方與團扇,扇面,

人物簡介

朱漢玉的甲骨文書法作品多被作為禮品贈予海內外政要及CEO。現為中國國學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殷墟甲骨文書法篆刻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建設書法協會理事,古文字學者等。

獲獎情況

作品多次在全國書畫藝術大展(賽)中獲金銀獎。
作品入編《藝術豐碑——中國書法史籍》、《中國書畫藝術精品集錦》、《全國名家書法展作品集》、《毛澤東詩詞全國書畫大賽優秀作品集》、《愛心永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情系特奧會,愛心滿中華”全國書畫藝術大展書畫作品集》、台灣《國際甲骨文名家書畫展專輯》等書。出版有《朱漢玉甲骨文書法作品集》、《朱漢玉甲骨文書法》。
2009年8月參加了在山東煙臺召開的“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10周年暨國際甲骨文學術研討會”,並作了學術交流報告,其書法作品在“國際甲骨文書法大展”上獲大獎。2萬多字的學術論文《關於甲骨文書法的幾點思考》以及書法作品入編《華夏情國際甲骨文書法大展集粹》一書。其甲骨文佛經書法長卷、手卷被青海省等大寺廟收藏,其甲骨文經典長卷及其作品廣為國內博物館(院)及海內外人士收藏。並被香港等多家拍賣公司拍賣。
從2005年8月至2006年10月一年多的時間裡,參加了一些全國性的甲骨文書法大賽,讓書法專家對創作的甲骨文書法作品,對以筆代刀在宣紙上“刻”出甲骨字,對這種甲骨文書法風格進行評定、評說,得到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一)參加藝術團體

1、中國國學書畫院 副院長
2、中國殷墟甲骨文書法篆刻研究會 副會長
3、中國翰林書畫藝術院 副院長
4、中華書畫協會 書畫創作部 副主任
5、中國書畫家協會 會員
6、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 理事
7、中國建設書法協會 理事。

(二)獲得的榮譽稱號

1、2005年8月被授予《中國當代優秀書畫藝術家》稱號。
2、2006年6月被授予《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稱號。
3、2006年9月被授予《特級書畫家》稱號。
4、2006年10月被授予《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家》稱號。
5、2006年10月被授予《2006*最具投資人物》稱號。
6、2009年8月參加了“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10周年暨國際甲骨文學術研討會”,並作學術報告。

(三)在全國書畫大賽中部分獲獎情況

1、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強國之夢”全國書畫大賽 中國書畫家協會 二等獎
2、紀念抗日名將左權誕10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 銀獎
3、“福祿壽喜”“梅蘭竹菊”全國書畫大賽 銀獎
4、首屆中國“甲骨風”書畫藝術大賽 一等獎
5、紀念毛澤東“沁園春.雪”全國書畫大賽 精英獎
6、“毛澤東詩詞”全國書畫大賽(紀念毛澤東同志逝世30周年)銀獎
7、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情系特奧
會,愛心滿中華”全國書畫藝術大展 優秀獎
8、紀念周恩來誕辰一百零八周年全國書畫名家大展主辦單
位:香港中國書法家協會、北京凱爾得書法院、山東書畫研究院、南京長江書畫院、台灣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會、新加坡藝術協會等。銀獎
9、亞歐杯國際書畫藝術大獎賽 中華書畫協會 金星獎
10、“藝術豐碑”全國書法大賽中國書法史籍編委會金獎
11、書法作品在《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10周年暨國際甲骨文學術研討會》舉辦的“國際甲骨文書法大展”上獲得 二等獎

(四)作品出版情況:

1、2005年2月出版《朱漢玉甲骨文書法作品集》一書。
2、2010年出版《朱漢玉甲骨文書法作品》一書。
2、作品入編《中國書畫藝術精品集錦》。
3、作品入編《人民的好總理紀念周恩來誕辰108周年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集》。
4、作品入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85周年全國書畫大展作品集》
5、作品入編《愛心永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情系特奧會,愛心滿中華”全國書畫藝術大展書畫作品集》
6、作品入編《紀念毛澤東同志逝世30周年毛澤東詩詞全國書畫大賽優秀作品集》。
7、作品入編《全國名家書法展作品集》。
8、作品入編香港《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拍賣專場圖錄》。
9、作品入編《藝術豐碑。中國書法史籍》。
10、作品被“當代書畫名家明信片編委會”推薦入編2006年中國知名書畫家郵票、郵政明信片。
11、2萬多字的學術論文《關於甲骨文書法的幾點思考》以及書法作品入編《華夏情國際甲骨文書法大展集粹》一書。

長卷、手卷作品

(一)長卷、手卷

1、54cmx 6000cm長卷《金剛經》 5500多字 (60米卷)
2、54cmx 6000cm長卷《孫子兵法》6300多字(60米卷)
3、64cmx 5000cm長卷《金剛經》 5500多字(50米卷)
4、58cmx 10000cm長卷《金剛經》 5500多字(100米卷)
5、42cn x 3000cm長卷《孫子兵法》 6300多字(30米卷)
6、70cmx 3000cm長卷,孫中山之《建國大綱》1400多字(30米卷)
7、60cmx 2500cm長卷《諸葛亮出師表》1264字(25米卷)
8、54cmx10000cm長卷《佛說觀無量壽佛經》7297字(百米卷)
9、54cmx3000cm長卷《佛遺教經》。2373字(30米卷)
10、32cmx5000cm長卷《道德經》。5080字(50米手卷)
11、54cmx500cm長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260字加釋文(5米卷)
12、32cmx400cm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260字(3.6米單卷)
13、32cmx1100cm卷《佛說阿彌陀經》1860字(11米手卷)
14、54cmx20000cm長卷《勸忍百箴忍經》21053字(200米卷)
15、32cmx1200cm手卷《書譜》3714字(25米手卷)
16、32cmx300cmx2手卷《赤壁賦》889字(3米x 2雙卷)
17、32cmx300cmx2手卷《諸葛亮出師表》(3米x 2雙卷)
18、32cmx300cmx2手卷《三十六計》(3米x 2雙卷)

(二)冊頁作品

1、冊頁《金剛經》22cm x 32cm 一套共三冊總長度為15.5米。
2、冊頁《孫子兵法》22cmx 32cm一套共三冊總長度為15.5米。
3、冊頁《勸忍百箴》22cmx 32cm 一套共九冊總長度為46.5米。
4、冊頁《諸葛亮前後出師表》22cmx 32cm一套一冊總長度為4.5米
5、冊頁《唐詩百首》22cmx 32cm一套二冊總長度為9米。
6、冊頁《宋詩百首》22cmx 32cm一套二冊總長度為9米。
7、冊頁《道德經》22cmx 32cm一套三冊總長度為15.5米。

朱漢玉藝術評價

苦禪大師常說,人品不高,落墨無法。觀朱漢玉先生的甲骨文書法,以筆代刀,剛健處筆筆犀利,柔順處運筆堅韌而有彈性,神、氣、力融會貫通。其字如其人,朴茂厚重,個性鮮明,收放自如,沉穩堅實,師古而不泥古,大氣而不造作。其字不拘於形,但又不離於形,如刀如鑿,剛勁雄健,璞玉無華。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朱漢玉先生以其深厚的古文字底蘊,堅定的文化的自信,與甲骨文“對話”,與古人靈犀互通,在承繼傳統的基礎上,大膽開拓創新,把一個個甲骨文字寫出了靈動感,躍然紙上,其作品既有裝飾情趣,又不失古樸高雅,呈現了他的獨特藝術個性,和筆墨功力。

名家評朱漢玉甲骨文書法

對朱漢玉先生的甲骨文書法作品眾多的專家學者給予高度的評價,摘錄如下:
漢玉先生博學多才,虛心好學,看到他臨伊秉綬的隸書、臨吳昌碩的石鼓文,臨漢碑、漢簡,臨鐘鼎、古文,不厭其煩,一絲不苟,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有表達的新意。他潛心書學,不恥下問,勤奮博學,創作了成千上萬幅作品,從不事張揚,淡泊名利,不為世人所知。使我更進一步了解到漢玉先生是一位真正做學問的人、學風嚴謹的人。
漢玉先生深諳甲骨書藝的真道,多年來他廣泛收集資料,以鍥而不捨的精神苦讀《甲骨文合集》、《甲骨學》、《甲骨文字釋林》、《甲骨文字典》、《甲骨文文字學》、《中國文字結構選解》等著作。臨刻了大量的甲骨刻辭拓片,以筆代刀,著意在“刀筆味”上下功夫,力求刀筆和毛筆的有機結合,把刀意溶在軟毫之中,體現甲骨文勁健、峻峭、率意的書韻特點。觀他的字多有變化,時而莊重,時而肅穆、時而秀麗、時而放逸。字如其人,體現出他既有堅信成功的信念,又有傲然視物的豪氣;既有不向命運低頭的倔強,又有平靜心態的流露;既有揮灑自如的流暢,又有吸納百家的創新;既有柔的飄逸,又有鋼的堅硬;把他的精神、情感融在書法中,在翰墨中追求一種現代美和古樸美相統一的藝術境界。
隨著對甲骨文字的深入理解和筆墨功底的成熟,漢玉先生揮毫自如,灑墨生趣,開始了他的藝術創作。他寫中堂、條幅、斗方、扇面、自撰楹聯、自刻印拓,不但能寫上千字乃至幾千字的長卷,而且善書現代少數字的趣墨,如他創作的“龍”、“鳳”、“鹿”、“飲”、“壺”及“十二屬相”等,既見甲骨神韻,又具現代書風。運用書法藝術的手段表現出文字的內在含意,使心、手、字、義,暢流合一。用寫意的表現手法,賦予了甲骨文這種古文字以動態美和靈動力,賦予了鮮活的生命。
漢玉先生在“甲骨文文字學”研究方面獨有建樹。儘管甲骨文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具備了一定的文字規律,甚至具有了中國文字構成的所謂“六書”,但畢竟甲骨文僅有學術界公認的1500餘字,創作上千字、幾千字的書法作品還需要文字的通假和借代,並為了保持通篇文字的一致性,須將借用的字進行“甲骨化”處理,這是需要很深功底的。如果一個甲骨文書法家在文字學方面修養欠缺,要創作幾千字的甲骨文書法作品,那是無從下手的。漢玉先生憑著他當年是南開大學的高材生,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開闊的胸懷,用甲骨文創作書寫幾十米乃至百米長卷、手卷和冊頁《唐詩》、《宋詞》、《心經》、《金剛經》、《無量壽佛經》以及《孫子兵法》、《勸忍百箴》等,在大量的金文、古籀、古文字中通假、借替,並以訓詁考證、檢驗,辛勤筆耕,多少寒暑日月,盡在翰墨揮灑中度過,創作中的苦與樂盡在其中。
朱先生臨習了大量甲骨刻辭拓片,潛心研究了殷人契刻技法,摹刻了大量的甲骨文骨片。從摹刻中體會殷人甲骨文的結體、筆勢、章法,重點在以筆代刀、“刀筆味”上下功夫,實現以毛筆、軟毫的豐富表現力及其筆法為主導,以甲骨文的刀筆味為基調,表達出甲骨文字之剛健猛利、錯落有致、真率質樸、自然天成的效果,實現刀筆味與軟毫韻味的自然和諧的統一。
在對甲骨文特點有了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對甲骨文書法進行了創新,從而把甲骨文的古樸、鋼勁、瘦健、犀利、天趣的氣度和中國書法傳統美學以及現代人的審美觀結合起來,融進楷書、行書、篆書的筆法,寫出古味,寫出雋永的意韻。觀賞他的甲骨文書法,其筆如刀,刀隨書流,自然超逸,優雅柔媚,聚神、氣、勢、力於其中。
朱漢玉的甲骨文書法,無論是條幅、橫披、斗方、扇面、冊頁以及甲骨文篆刻,都是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表達方式,以不同的筆法,表現出殷人刻骨之刀意。尤其以楷書、篆書筆意書寫的甲骨文佛經長卷及冊頁,既表現了甲骨文的刀刻效果,又體現出方整、莊重、典雅的書意。用甲骨文書寫的佛經長卷和冊頁受到方家好評,深受日本、韓國以及台灣、香港地區團體及個人收藏家喜愛。

如何欣賞甲骨文書法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家。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聰明、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和燦爛的文化,其中,甲骨文就是中華文明和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
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可識文字,是書寫或雋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卜辭,亦有少許的記事文。然而,它的發現卻是近代史上的事,是在清光緒二十五年(1889)由王懿榮發現的。據統計,已發現的甲骨文有十五萬片以上,不重複的字(符號)約有四千五百多個,可識的約有一千五百字。這些字用尖利的工具契刻,也有用類似毛筆所寫的墨書或朱書文字。筆畫瘦硬方直,線條無論粗細都顯得遒勁而有立體感,表現出契刻者運刀如筆的嫻熟技巧。書法風格也隨著時期的不同而迥異,或纖細謹密,或草率粗放。董作賓曾就甲骨文的時代特徵作了劃分:第一期(武丁),雄偉;第二期(祖庚、祖甲),謹飭;第三期(廩辛、康丁),頹靡;第四期(武乙、文丁),勁峭;第五期(帝一、帝辛),嚴整。以時代來分,大致前期的字大,中期的字小,較質樸,晚期的字帶有一些金文的特點,有的字很小,但很嚴謹。
甲骨文絕大多數是刀刻的,有的刻好後填朱,也有少數甲骨以朱墨所寫而未刻。說明甲骨文一般是直接刻字,也有的是先寫後刻。由此可知甲骨文的線條不僅有刀法而且還包含筆意,對於筆意是不容忽視的。因工具材料的限制,其線條瘦勁犀利,有直線也有曲線;有單刀也有雙刀。往往是中間較粗兩頭尖,而點畫起止仍有一些方圓之法;有的直畫微帶曲意,線條點畫顯得豐富而有變化。字的結構一般呈扁長方,方圓曲線、直線組合的很有意味。甲骨文均以豎行排列,由上到下,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依次排開。
甲骨文已具備“六書”(象形、會意、指事、假借、轉注、形聲)的漢字構造法則。甲骨文已包含著書法藝術的諸多因素,從其點畫、結字、行氣、章法來看,渾然一體又富於變化,體現了商代人的藝術技巧和藝術素養。

甲骨文書法收藏的意義

2004年,在“上海崇源藝術品拍賣會”上,20片具有極高文物價值的殷墟甲骨,亮相上海,這是上海藝術品拍賣以來規格最高的拍品。中國文字之祖的“殷契國粹”甲骨在國內外任何的拍賣會上都沒有出現過,這是海內外首次拍賣甲骨文。7月4日,20片“天津孟氏舊藏殷墟甲骨” 從580萬元起拍,經過10多輪競拍,被一神秘買主以4800萬元拍走。此事轟動了文博界、史學界、收藏界。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甲骨文研究專家李先登表示,這是一次很成功的拍賣。這場拍賣最大的意義不在於拍出了4800萬的天價,而是甲骨文從未有過如此大規模的宣傳,大眾也從未像今天這樣關注甲骨文,這是一次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良好機遇。
同年12月在榮寶齋2004年秋季拍賣上,一幅丈二尺的郭沫若書法價格越過一百三十二萬,再次刷新其個人單幅作品的拍賣紀錄。雖然郭沫若是以甲骨文著稱的大師和著名學者,但迄今未見甲骨文書法作品面世,無不使人感到疑惑?同時,一些商家和藏者渴望能在拍賣會上領略到郭沫若甲骨文書法的藝術風采,表現出極大的關注和厚望。
甲骨文是指我國殷商時代後期(約公元前1500年至前1100年)使用的古文字。契刻於龜甲或獸骨上的故稱為甲骨文,或稱卜辭、契文。甲骨文字具有套用性和藝術性,她可稱得上是漢字和漢字書法的鼻祖。由於甲骨文埋藏於地下3000多年,無論“書聖”王羲之,還是張旭、懷素、顏、柳、歐、趙,都沒有見到過甲骨文字,因而甲骨文書法既是古老的藝術,又是年輕的藝術。
甲骨文1899年出土,因遇文字考釋的困難,真正意義上的書法研究與創作尚未涉及。清末民初,金石考古學迅速興起,大量金文著錄的出現、甲骨文的發現以及漢晉簡牘的重見天日,為書法領域開闢了新天地。特別是書寫甲骨和锺鼎石鼓的學者異軍突起,震動書壇。打破了清代碑學、帖學分庭抗爭的格局。隨著甲骨文的破釋,許多尊碑和崇帖的書家轉治大篆,研討古文字,並從甲骨卜辭中獲得漿液。這不僅改變了書法家隊伍的結構,而且改變了書法家的知識結構和藝術結構,豐富了書法家的藝術語言,推動了書法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和高層次的發展。一批優秀的甲骨文書法家迅速崛起,其創導和開山人物首推羅振玉。
羅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後寄居江蘇淮安,字叔蘊,叔言,號雪堂,為甲骨 “四堂”之一,著名學者。其《集殷墟文字楹帖》是辛丑年(1921)年,用契文寫楹聯編集,初有百聯,手寫上版,嗣後又有續集。對甲骨文考訂貢獻甚大,精通鑑賞,尤工卜辭、是甲骨書壇一代大師。
王襄(1876—1956)天津人,字綸閣,齋名簠室。著名甲骨學者之一,為最早收集卜辭者之一。曾任武昌湖北國貨陳列館長,解放後任天津市文史館館長。書法厚實,常以小篆筆意作甲骨,線條圓韻粗纏,將契筆神工藏入筆下。其甲骨書法金風神韻,超凡脫俗。
丁佛言,(1878—1930)山東黃縣人,名世澤,字佛言,號松游庵主,清貢生,留學東洋。曾任北京《亞西亞日報》主編,北京民國大學文學系教授,著名學者。精鑒通古,書法各體兼備,善篆籀刻印,尤擅卜辭書法。善用焦墨作甲骨,筆力千鈞、氣度非凡。著有《說文古籀補》、《古稱初釋》等。
葉玉森(1878—1939)江蘇鎮江人,字鑌虹,號葓漁。嗜好金石,精研契文,以筆為刀,追求殷人神韻,墨跡流傳不多,善寫扇面甲骨,其作品茂密遒勁,同好嘆為觀止。著有《殷契鉤沉》,《殷墟書契前後編集釋》。
丁輔之(1879—1949)浙江杭州人,名仁,號鶴廬,為八仟卷樓丁松生後人。著名甲骨文書家,為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抗戰後,長期居住上海,家藏書畫量多而精,名震東南。其卜辭書法別出心裁,格調高古。其甲骨長篇遊記詩《觀水游山集》響譽書壇。
柳詒徵 ,(1880—1956)江蘇鎮江人,字翼謀,號劬堂。清光緒間優貢,歷任南北各大學教授,國學大師。其甲骨稚拙斂逸,內藏生機、一派大家風範。簡經綸(1888-1950)廣東番禺人,字琴石,別署萬石樓主,早年曾任國民政府參事,後遊歷南洋歐美,其書篆隸楷行草無不工,篆書雄邁大度。其甲骨怡然天工,名重當時。
胡小石(1888-1962)浙江紹興人。名光煒,號倩尹,夏廬,晚號沙公。北京大學卒業。歷任南京中央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南京大學教授,書學李瑞清,由北碑上朔王右軍。篆隸雄健剛勁,自成面目。尤以澀筆書甲骨而自創一格,其作品氣爽神邁,風骨超然。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號鼎堂,為“甲骨四堂”之一。一九一四年留學日本,回國後曾任廣東大學校長,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秘書長。為研究甲骨文功績卓著,是我國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遠取顏真卿,近學趙熙,善行草,世存甲骨書法罕見,彌足珍貴。
董作賓(1895-1963)河南南陽人。號彥堂,別署平廬,為“甲骨四堂”之一。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對甲骨文斷代分期研究成果最著。其甲骨文書法,落筆粗狀如蝌蚪,收筆細,追求契刻的味道。原作多流傳海外,大陸藏存較少,是倡導甲骨文書法藝術的一代宗師。
商承祚(1902-1991)廣東番禺人,字錫永,號契齋。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古文字學研究室主任,授教於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學府。為現當代著名甲骨學者。以金文意書甲骨,古韻高遠,風雅獨步。
潘主蘭(1909-2001年) 福州人。祖籍福建長樂,1909年生於福州。1928年畢業於福建經學會國文專修科。1937年以教書為業。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西泠印社社員, 其甲骨文清雅剛正、直追古人,藝術造詣頗深。其代表作《字魂》為世人所讚譽,出版有《潘主蘭甲骨文書法》等。
胡厚宣(1911-1995)河北望都人。早年畢業北京大學史學系,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歷史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畢生致力於甲骨學研究,所著卜辭理論專著一百九十多部,其影響之大,蜚聲海內外。是繼甲骨“四堂”之後,又一位甲骨文巨擘。其卜辭書法取法高古、神韻超然。
饒宗頤,字國庵,又字伯濂,伯子。號選堂。一九一七年生於廣東潮安。著名學者、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教授,泰國崇聖大學文學院院長。先生學貫古今,尤精甲骨文研究,其《甲骨文通檢》等專著在甲骨學界有很大影響,善用散氏盤篆意書甲骨,契風獨幟,享譽海外。
秦士蔚(1922-1999)江蘇淮安人,終生致力於甲骨文書法篆刻研究和創作,為我國當代甲骨文篆刻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印章刀法爽利,渾樸奇崛,別開新面。卜辭書法瀟灑超脫,大氣雄渾。
徐無聞(1931-1993)四川成都人,西南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曾手抄甲骨文字二十餘萬。工書法、善大篆、精研卜辭。法度嚴謹、用筆精絕,其契文書法名震川蜀。
劉江,原名佛奄,號湖岸、1926年7月生。四川萬縣人,1957年於浙江美院國畫系,得校長潘天壽教授書法、篆刻。專攻篆書,由秦漢碑版文字入手,上追鐘鼎款識銘文、龜甲獸骨文字,下涉吳昌碩,楊沂孫鄧石如等。擅以石鼓文筆法寫卜文,筆墨雄渾、厚重剛健。出版有《劉江甲骨文書法百幅》。
縱觀100多年以來,甲骨文書壇,群星璀璨。極大地豐富了甲骨文書法藝術的發展。他們既是品學超群的一代學者,又是技藝非凡的書法宗師。一大批中外書家,為甲骨文書法的繼承和發揚作出了很大貢獻。
九十年代中期,新加坡書法家協會會長陳聲桂先生,在台北中正機場意外購得董作賓先生一件甲骨文書法,喜出望外,至今藏於齋室揣賞。1999年甲骨文出土百年之際,董作賓之子董玉京先生,專程從台灣來到南京,將一件董作賓甲骨文書法原作捐獻給江蘇省甲骨文學會,這是一件凝結著兩岸炎黃子孫骨肉之情的藝術精品。
為紀念甲骨文出土一百周年,由江蘇省甲骨文學會主辦的“海內外甲骨文書法藝術大展”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隆重展出,盛況空前。此次大展在海內外引起極大反響,對推動甲骨文書法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0年11月4日《美術報》為慶賀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在書法周刊上整版刊登了題為“甲骨精粹,流芳百世”的文章,刊有羅振玉、趙緒成、徐自學、朱壽友柳學智、劉江、王冰石、高橋蒼(日本)、鄭道準(韓國)的優秀作品。
“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10周年暨國際甲骨文學術研討會”2009年8月在王懿榮的家鄉山東煙臺召開,海內外著名的甲骨學家近200人出席了盛會,朱漢玉先生有幸參加並在會上作了學術交流報告,其書法作品在“國際甲骨文書法大展”上獲大獎。2萬多字的學術論文《關於甲骨文書法的幾點思考》以及書法作品入編大會編撰《華夏情國際甲骨文書法大展集粹》一書。
朱漢玉先生師承甲骨文書法大家魏峰先生,自幼深受中華傳統文化良好薰陶。國小、中學習書隸書,兼學諸家,八十年代情有獨鐘於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幾十年來漢玉先生在工作之餘,認認真真研究,老老實實鑽研,踏踏實實作學問,自甘枯燥孤寂,暢遊在三千多年前曠古神奇且又充滿靈性的甲骨文字這一屬於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獨特文化遺產研究的浩瀚大海之中。他博覽研習郭沫若、羅振玉、王國維、唐蘭、商承柞、於省吾、胡厚宣、徐仲舒、孫海波、李學勤、王宇信等甲骨學界泰斗、名師的鴻篇巨製。把甲骨文和其他的古文字放在一個平台上進行比較、分析,探索其演變軌跡和架構規律;把甲骨文與殷商時期的社會環境、天文氣象、民風民俗、宗教祭祀、農耕狩獵、占驗卜辭、戰爭與奴隸制度等聯繫起來說文解字,探究先人造字的依據,與甲骨文“對話”,進而探索甲骨文書法藝術創作,這是既新鮮、古奧又孤苦、浩繁的文字工程。漢玉先生師古而不泥古,創新而不離法度。他臨習了大量甲骨刻辭拓片,潛心研究殷人契刻技法,摹刻了大量的甲骨文骨片。從摹刻中體會殷人甲骨文的結體、筆勢、章法、刀法的妙處,重點在以筆代刀、“刀筆味”上下功夫,實現以毛筆、軟毫的豐富表現力及其筆法為主導,以甲骨文的刀筆味為基調,表達出甲骨文字之剛健猛利、錯落有致、真率質樸、自然天成的效果,實現刀筆味與軟毫韻味的自然和諧的統一。在研習中有所感,有所思,大徹大悟,大膽借鑑,兼收並蓄,並把當代人的精神、氣質、情趣形之於筆墨,溶入甲骨文書法創作中,達到出神入化得心應手地套用甲骨文,創作出使作者和觀者發生共鳴,神思會合的佳品。漢玉先生憑著他豐厚的文化底蘊和開闊的胸懷,用甲骨文創作書寫諸如《金剛經》、《無量壽佛經》以及《孫子兵法》、《道德經》等幾十米乃至百米長卷;創作《唐詩》、《宋詞》、《心經》、《出師表》等手卷和冊頁,在大量的金文、古籀、古文字中通假、借替,並以訓詁考證、檢驗,辛勤筆耕,終成正果。正如著名書畫家魏峰先生所說:“一位甲骨文書法家的作品高妙與平庸,全在字外功夫,學識廣博,才高功深,作品自能入妙脫俗。因為一幅成功之作熔鑄著藝術家的性情、膽識、修養和功力。”漢玉先生憑著他足夠的修養和充實的人生以及豐富的知識和“心游萬仞,神馳千里”的藝術想像力,憑著他成熟的筆墨技法和自己獨持的藝術語言,創作出了大量為世人驚嘆的作品。也正因為如此,朱漢玉先生被授予“中國當代優秀書畫藝術家”、“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二十一世紀傑出藝術家”、“特級書法家”、“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家” 等稱號。被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評定為“2006’最具投資人物”。其甲骨文佛經書法長卷、手卷被青海省等大寺廟收藏,其甲骨文經典長卷及其作品廣為國內博物館(院)及海內外人士收藏。
2004年甲骨文刻辭原片的拍賣成功,以及後來一系列的甲骨文研究、書展、學術交流活動極大地激活了甲骨文書法藝術的創作與研究,開啟了甲骨文書法藝術收藏的新紀元。由於甲骨契刻原片屬國家甲級文物,收藏極不容易。目前商家和藏者應該把眼光投向甲骨文書法名家身上。目前正是收藏初期,其作品價位不高,升值潛力極大。隨著藝術品市場的不斷延伸,甲骨文書法名家作品的收藏意義會更加凸現。

朱漢玉甲骨文作品欣賞

朱漢玉的甲骨文書法除了擅於經典的長卷、手卷、冊頁等長篇巨製外,他的單幅作品揮毫自如,灑墨生趣。他創作了大量的中堂、條幅、斗方、扇面、自撰楹聯、自刻印拓。不但能寫上千字乃至幾千字的長卷,而且善書現代少數字的趣墨,如他創作的“龍”、“鳳”、“鹿”、“飲”、“壺”、“漁”及“十二屬相”等,既見甲骨神韻,又具現代書風。運用書法藝術的手段表現出文字的內在含意,使心、手、字、義,暢流合一。用寫意的表現手法,賦予了甲骨文這種古文字以動態美和靈動力,賦予了鮮活的生命。
在創作甲骨文書法作品時,根據作品的內容,採用長鋒狼毫,用筆挺拔,一次運筆,落紙定型,將甲骨文刀刻之瘦硬鋒利的風格表現出來。在寫法上,重剛勁,求婉麗,字型峻峭整肅,形態變化自然。從而求得整幅作品淡雅、雋秀、結構勻停、章法有序、瀟灑飄逸、形神兼備、凝重古拙。通過筆法創新,以表達現代題材和內容,賦予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以新的生命,古為今用,達到形式與內容的一致。

甲骨文書法作品 ——中堂

中堂,尺寸為96cm*180cm,“大慈悲”三個字採用篆書書寫,組成一尊坐佛形。下邊用甲骨文書“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廣結善緣,遍種福田,則祥和樂觀;我心即佛,洗去俗塵,則立可成佛。”
朱漢玉

條屏

《赤壁懷古》四扇屏(四尺)
甲骨文釋文:(尺寸:35cm*134cm*4)
朱漢玉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祝壽中堂

用三千年以前的古文字書寫祝壽中堂,更有著久久遠遠、歲壽三千、長壽恆久之寓意。更別於一般的祝壽作品,有特殊的韻味。
甲骨文釋文:
朱漢玉
中堂內容:雅度仰鴻怡養天合,蟠桃捧出無量壽。稱觴鶴翁涵濡福澤,古柏參天萬年青。
對聯內容:福星朗照千秋月,壽域光涵萬里天。
對聯上下聯的句首為“福”、“壽”兩字,祝老人福壽無疆!
對聯上下聯的句末為“千秋月”、“萬里天”,祝老人福壽齊天!

《心經》中堂

對聯甲骨文釋文:
朱漢玉
萬法皆空觀自在 一塵不染見如來

甲骨文寫意書法作品

甲骨文為甲骨文書法提供了很大的創作空間。運用象形甲骨文的字畫同源之理,在保持甲骨文字基本字形的基礎上,賦予其更多畫的意境,用簡潔筆畫,形象的筆調,組合成古樸、有趣、具有詩情畫意的“素描”。也有的是字畫組合,融字於畫中或融畫於字中。在創作中著重於寫意,就是以保持甲骨文原來字形為基調,運用毛筆特有的軟毫韻味,採用形象的手法表達出甲骨文的本意。其精髓在於“傳神”。用長毫毛筆書寫甲骨文,字之筆畫有粗有細,有方有尖,有輕有重,盡情揮灑。用流暢的筆法寫出甲骨字的峻峭、欹麗、古拙、空靈。當然,創新而不離法度,強調原始再現和藝術再現,熔哲理、功法、氣勢、悟性、情感、格調、書法藝術於一爐。在“形似”中更創造出“神似”,在古味中更有新意,從而演變成象大寫意畫般精美的藝術品。
這幅作品是把甲骨文的“魚”字、“網”字和兩隻手(即網上下的兩個“又”字),組成用手持網在捕魚,實際就是進行漁獵。也即“漁”字。正是,“啟網得魚,船滿網盈”。
朱漢玉
還有一些甲骨文字在保持其基本字形的基礎上,賦予其更多畫的意境,用簡潔筆畫,形象的筆調和手法,勾勒出所要表達的創作意圖。這類作品有時是在像與不像之間,抓住其主要部位,突出主要部位,在“形似”中更創造出“神似”,給人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間。
這是一幅把甲骨文的“鷹”字、“石”字結合在一起的意書。像一隻雄鷹站在山石上凝目遠眺,躍躍欲飛,一衝九天。正是“斂翼立千仞,凝目視八方。”雄鷹展翅,事業有成。
朱漢玉

橫披

甲骨文龍之賦:(尺寸:96cm*180cm)
朱漢玉
甲骨文釋文:(尺寸:7cm*134cm)家和萬事興。
朱漢玉

斗方與團扇

⒈斗方
甲骨文釋文: 千祥雲集
朱漢玉
⒉團扇
⒊鏡心
朱漢玉
甲骨文釋文:鹿舞龜年
朱漢玉

扇面

甲骨文釋文:大好風月對樽酒,小有林泉集眾賓。出車入魚既安樂,驅馬逐鹿登高陵。
朱漢玉
甲骨文釋文:辛棄疾 卜運算元
朱漢玉
修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無知數。只供梅花語,懶逐遊絲去。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