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保鎮

朱保鎮

朱保鎮位於臨沂城區西16公里處,與費縣、蒼山接壤,轄33個行政村。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北靠327國道,南接342省道,西臨229省道,兗石鐵路橫貫東西。涑河、泉河、蔡河穿境而過,河水清澈,沿岸綠樹成蔭,風景秀麗。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境內三縱三橫一外環的主道路框架已全面貫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朱保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
  • 下轄地區:東水磨頭村、西水磨頭村
  • 政府駐地:胡家巷村
  • 郵政區碼:276039
  • 面積:48.8平方公里
  • 人口:4.3萬
  • 著名景點:艾山
  • 名人:孟得明
簡介,基礎設施,交通發展,榮譽稱號,行政區劃,工業發展,出口,三個一批,引祊入涑,林業發展,社會事業發展,新農村建設,文化建設,旅遊發展,

簡介

朱保鎮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西部,距臨沂市區16公里,地域面積48.8平方公里,耕地2600公頃,轄33個行政村,8.6萬人,其中常住人口4.3萬人。境內擁有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路和輻射全國各地的現代物流及信息服務網路,基礎設施齊全,道路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朱保鎮農業基礎良好,物產豐富,盛產小麥、玉米、水稻、地瓜、花生、大豆、大棚油桃、蘋果、葡萄、棗等。建有果品、桑蠶、畜牧、瓜菜、楊樹速生林五大生產基地,並建設了東單科技示範園、藕魚立體養殖等一大批農業產業化項目。
朱保鎮工業發展迅速,擁有板材加工、機械、建築、建材、化工等企業2000餘家。其中板材加工已成為全鎮經濟支柱產業,擁有各類板材加工企業1800餘家,年產各類板材750萬立方米,產品有十大系列三十多個品種,產品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和東南亞各國,是全國四大板材生產基地之一,被譽為“中國板材之鄉”。

基礎設施

朱保鎮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北靠327國道,南接342省道,西臨沂邳線省道,兗石鐵路橫貫東西,並設有臨西朱保鐵路貨運站,該站與京滬、京福兩大高速公路出口相連,離臨沂飛機場僅21公里,距國內重要的青島、連雲港、日照三大港口僅100多公里。高標準規劃的占地6000畝的艾山工業區,達到了“五通一平”標準,並有110千伏變電站及順鑫能源提供充足的電力、熱能服務,使朱保真正成為國內外投資者的理想首選。
朱保鎮朱保鎮

交通發展

全鎮機動車5650輛,年營運收入22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和17%。郵電事業發展迅速。全鎮共有程控電話7799部,百戶均73部,實現村村通電話。全鎮共有手機17939部,百人均51部。通訊業務總量達820萬元。
朱保鎮朱保鎮

榮譽稱號

鎮政府團結帶領廣大幹部民眾大力發揚“團結奮進,跨越發展”的朱保精神,牢固樹立“環境興鎮、工業立鎮”的發展理念,確立了建設“涑河流域生態型工貿重鎮”的發展目標,科學規劃建設“三縱三橫一外環”的道路框架及四個區域,即:商住區、行政中心區、工業區、農業生態保護區,正實現“三集中”即:人口向鎮域集中、企業向工業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強力提升了城鎮綜合發展力和競爭力。全鎮經濟總量連年高速攀升,先後榮獲“臨沂市發展民營經濟明星鄉鎮”“臨沂市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朱保鎮朱保鎮

行政區劃

東水磨頭村、西水磨頭村、後耿家埠村、前耿家埠村、田家圍子村、胡家巷村、團埠屯村、西安莊村、孟家行村、三義莊村、張家行村、韋家巷村、大朱保村、商家莊村、沙溝崖村、孫家莊村、大芝房村、涑河南村、邱家莊村、小朱保村、小芝房村、泰和莊村、陳圍子村、曹家莊村、富衣莊村、西莊村、葛瞳村、橋西村、官莊村、東墠村、港上村、東樓村、前寨村
朱保鎮朱保鎮
朱保鎮

工業發展

出口

200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9.5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2%,實現加工貿易374萬美元,自營出口創匯2170萬美元,分別完成年計畫的312%和217%;投入技改資金1.9億元,新發展納稅100萬元以上的企業4家、納稅200萬元以上的企業8家,新增規模調度企業14家,全鎮規模企業總量達到了72家。
朱保鎮朱保鎮

三個一批

高度重視人造板“創優”工作,下發張貼宣傳材料1000餘份,出動宣傳車50餘台次,並投資10餘萬元製作了高標準的永久性固定宣傳標牌,在全鎮形成濃厚的“創優”氛圍。同時,以辦理生產許可證為總抓手,以提升產品質量、完善產品標識、推廣使用環保膠為重點,強化措施,明確責任,按區委、區政府關於人造板“創優”的總體部署,加快了“三個一批”人造板企業的整治、改造和提升。全鎮板材企業已獲得生產許可證的有50多家,正在申請辦證的70多家,已取得各類產品質量認證的12家,關停C類企業22家,內銷板材基本達到E2級以上環保要求。

引祊入涑

“引祊入涑”是市、區重點工程,總長4000米,其中在朱保轄區內3400米,涉及後耿家埠、前耿家埠、小朱保、張家行、孟家行、陳圍子等村,總占地19.6萬平方米。全鎮按照上級要求,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攻堅克難,強力推進,圓滿完成了全部拆遷任務。共拆遷企業81家、民房3戶,拆除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砍伐樹木2萬餘棵,保證了工程順利進行。

林業發展

朱保鎮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關於“綠染蘭山”的責任目標,把林業建設作為工作的重點,不斷落實林業政策,深化林業改革,放手發動民眾,大搞植樹造林,進一步加快了林業發展步伐。全鎮共完成植樹造林4500畝,其中豐產林3000畝、經濟林1500畝,新建林網4000畝,建設綠色通道7700米,栽植銀杏5萬棵,四旁植樹40萬棵,新育苗1000畝,總投資150萬元,苗木成活率達到98%以上。 林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大力發展林業對於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此,根據區委區政府關於深化林業工作的總體部署,制定朱保鎮2003年的綠化任務目標是:新造林5000畝,其中楊樹速生林4500畝,經濟林500畝,四旁植樹12萬棵,新增農田林網3000畝,完善林網6000畝,林業覆蓋率達到30%。全鎮已完成楊樹速生林900畝,經濟豐產林100畝,四旁植樹5萬棵,新增農田林網1000畝,完善林網300畝。
朱保鎮朱保鎮
1、加強宣傳,提高全民植樹意識。充分利用多種宣傳工具,廣泛宣傳、大造聲勢,提高全民植樹意識,參與植樹活動。同時,加強林業法制觀念教育,讓造林、育林、護林的意識深入人心,家喻戶曉,為廣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2、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繼續實施一把手工程,各工作區、村一把手作為這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3、繼續加大對林業的投入。一是堅持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多塊資金一起籌的原則,不斷加對林業的投資,鎮黨委政府將在資金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多方籌措,拿出專項資金用於豐產林和綠色通道建設;二是重申“誰造誰有,誰開發誰受益”的政策,鼓勵能人搞承包造林;三是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發展高效林業。
4、強化督促,提高效果。為確保綠化成果,鎮裡將成立領導小組,加強督促和指導,堅持一天一調度,及時檢查工作進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為造林綠化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社會事業發展

繼續加大教育投入。投資400萬元新建1棟中學實驗樓和1棟國小綜合樓,完成建築面積6300平方米,教育教學環境進一步改善。全鎮共有中學1處,鎮辦國小9處,教職工320名,在校學生5500人,教育普及率達100%。建有成人科技教育中心1處,計畫生育人口學校34處,幼稚園22處,入園幼兒1050人。有科技推廣服務站33個,共培養農業、林果、養殖等專業技術人才800名,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200期,90%以上的農民掌握1~2門致富技術,以鎮農技站為龍頭的鎮、工作區、村三級科技推廣服務網路已形成。文化事業全面發展,鎮建設了文化站,村建立了文化大院、文化活動室,民間業餘劇團、藝術隊異常活躍,民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全面升級。鎮醫院占地6.3畝,醫務技術人員34名,有病房5間,床位15張。全鎮有村級醫務室33處,其中規模較大的5處,鄉村醫生85名,疫苗接種率達到100%。 2006年,全鎮人均純收入5090元,同比增長12%,居民儲蓄餘額2.1億元,擁有私人轎車800餘輛,百戶擁有電視99台,全鎮用電總量達9300萬度,比1998年增長665.8%。
深入開展平安朱保創建活動。加大人防投入,突出抓了群防群治、站崗巡邏和夜間查崗工作,加強技防措施,有9個村新安裝了電視監控系統,全鎮治安狀況進一步好轉。認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妥善處理了信訪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事件,取得全區信訪工作二等獎的好成績,獲得全市信訪工作“三無鄉鎮”的榮譽稱號。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積極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專項治理檢查,查處安全隱患600餘起,下發整改通知書200餘份,補檢鍋爐126台,拆除不合格鍋爐22台。大力加強企業安全教育培訓,培訓企業主、職工400餘人次。全年未發生大的安全生產事故,受到區委、區政府的表彰。紮實做好環保工作,拆除改造鍋爐96台,關閉污染嚴重的企業4家,環境質量明顯好轉。以穩定低生育水平為重點,狠抓了計畫生育基礎性和經常性工作,全鎮計畫生育率99.53%,晚婚率88.95%,晚育率91.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8‰以內,其他指標也均完成了上級下達的任務。

新農村建設

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5億元,同比增長21%。新增市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配合區農業開發辦開展農業綜合開發,投資500萬元改造中低產田1萬餘畝,農業基礎配套設施日益完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步提高。深入開展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林果業2000餘畝,培育養殖大戶82戶。大力實施配方施肥和良種推廣工程,糧食產量穩步提高。認真貫徹落實惠農政策,發放糧食直補款40.52萬元,成品油直補款41.6萬元。新安裝有線電視1600戶,全鎮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46%。朱保鎮作為“省級規範化教育示範縣區”驗收點通過了上級有關部門的驗收。深入開展了民眾性體育健身活動,改善了鎮醫療衛生條件。民眾的綜合素質顯著提高。 按照“提升城鎮品位、打造一流環境、樹立嶄新形象、建設優美朱保”的總體思路,以鎮帶村,村鎮聯動,綜合整治,快速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城鎮面貌大為改觀。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對中緯路、戈九路進行拆遷拓寬,拆除建築物2萬平方米;投資200萬元,對中緯路中段進行重點綜合整治,鋪設人行道板1萬平方米,埋設地下排水管道2300米,移栽綠化樹木237棵,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過去“髒亂差”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二是基礎配套設施日益完善。投資800萬元硬化道路11萬平方米,其中硬化北環路4萬平方米,南工業園路2萬平方米,村級硬化道路5萬平方米;投資150餘萬元建設了涑河戈疃橋、西頭橋等橋樑。三是舊村改造進一步加快。拆除民房2萬平方米,建設公寓樓11棟,開發沿街樓房80餘棟,完成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四是村鎮建設管理更加到位。進一步加大違章建設的查處打擊力度,組織了10餘次集中拆除活動,拆除違章建築30餘處,面積2萬餘平方米,制止違法建設60餘起,小城鎮建設逐步走向按規劃實施、依法有序建設的軌道。

文化建設

該鎮黨委、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農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朱保鎮鎮的農村文化著實“火”了起來。 “農家書屋”送新風。“農家書屋就是黃金屋,到文化大院去的路就是致富路。”葛疃的黃士英感慨地說。她的蔬菜大棚種植的航空茄子通過網際網路銷售到武漢的大小超市,既方便又快捷。該鎮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多渠道引導農民看圖書學技術,上網際網路,拓寬致富門路。全鎮計畫用三年的時間全部建起了“農家書屋”,徹底解決農民“借書難、讀書難”的問題,提高了農民的自身文化素質。
甘露寺甘露寺
“牆頭文化”倡新風。走進後耿卜社區,村裡的“文化牆”讓你眼前一亮,以前被小廣告貼成“大花臉”的牆壁,現在成了村裡的宣傳主陣地,“揚正氣,樹新風,八榮八恥記心中”、“節約一寸地,留給子孫耕”等內容豐富多彩。“現在村里打牌閒逛的少了,讀書看報的多了;吵嘴打架的少了,文明禮讓的多了。”村支書趙成一說。共粉刷了1000多米“文化牆”,在美化村莊的同時,也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悄然轉變著村風,引領著新風尚。
文體活動促新風。朱保鎮共投資300餘萬元,先後建起前寨、葛疃、後耿卜、韋巷4處村民文體活動場所,為7個村建成12個簡易籃球場和5個桌球台,配備了15套健身器材,為農民文體活動搭建起了有效平台,還經常組織桌球、籃球、羽毛球、象棋等民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比賽。村民文體活動的蓬勃開展,豐富了農民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促進了村風的健康文明發展。

旅遊發展

艾山以盛產艾得名。位於馬廠湖鎮、朱保鎮、蘭山街道交界處,海拔254.6米,為蘭山區境內最高峰。原名華艾山,俗稱艾花山。明代林煥《存畏堂記》載有“沂州域西有山曰華艾,崗勢隱現,綿亘數十里”;民間傳有“七十二孔蓮花橋,緊靠艾花山”之說。艾山有東、西兩個山頭,西部山頭較高,俗稱大艾山;東部山頭稍低,原名鐵牛山,俗稱小艾山。該山四周無大山,周圍地勢低洼,山體突兀挺拔,大小兩個山頭,東西對峙,勢如奔馬,古人譽之“大艾如馬小艾駒,兩山相逐類聯呼”。《春秋·隱公六年》有“公會齊侯於艾”的記載,舊時文人便附會此山為魯隱公與齊侯會盟處,故《沂州志·艾山懷古》有:“滿山松檜倚空長,流水漂花繞澗香,盟會有基人到少,但聞啼鳥送斜陰”之句。山體主要由石灰石構成,山坡上岩石裸露,一簇簇,一塊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近觀,如蠍、牛、豬、狗等動物狀,各具神態;遠觀,若群羊臥起,栩栩如生。民間傳說,東海龍王之女,為夫家虐待,在艾山牧羊,後得柳毅傳書,得返龍宮,所牧之羊遂化為石。該山西周古蹟、古建築、人文景觀頗多。山東麓廟上村(屬蘭山街道)的艾山神祠,建於宋元豐時,本祀山神及神夫人,後訛為柳毅和龍女,遂俗稱“娘娘廟”,廟前有柳公祠、關帝廟、鐘樓、戲台等建築,現僅存3間殿堂及前廊;又有相傳曹操屯兵十萬的操練場“曹家峪”、乾隆下江南時走過的“皇路”,以及無梁殿、牛王廟、土地廟、萬仙洞等。當地政府在艾山及四周植樹造林,大力發展林果業,艾山已建設成遠近有名的林果產業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