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鄉石湖瀑布

朝陽鄉石湖瀑布

石湖瀑布風景區是國家A級風景區、省級生態自然保護區清涼山風景區的一個子景區。該風景區位於清涼山南部,因景區內有7疊瀑布且瀑布下有7個石潭而得名。石湖瀑布首尾相連約500米,總落差約100米,最大一級落差約34米,是遼寧省最大的天然瀑布。石湖瀑布風景區風光優美,景區內花木繁茂,巨石雜陳,空氣清新。石湖瀑布上有石湖水庫,可開闢成露天游泳場或開展垂釣活動。石湖瀑布之上山峰為遼南第一高峰帽盔峰,山峰下有遼寧省僅存的一塊高山濕地。高山流水、高峽平湖、高山濕地,使石湖瀑布成為遼寧省最美的山嶽型風景區,在沒有充分開發的情況下,年接待旅遊者在5萬人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朝陽鄉石湖瀑布
  • 地理位置: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朝陽鄉石湖村
  • 景點級別:國家A級風景區
  • 所屬景區:清涼山風景區
地址,石柱古蹟,青銅文化探尋,東北第一瀑,

地址

朝陽鄉石湖瀑布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朝陽鄉石湖村境內。

石柱古蹟

五千年後的相遇
石柱子,就在石湖旁邊。
在石湖溝口西側山腳下,卜常益帶著記者爬上一段頗為陡峭的小山坡,兩根石柱子出現在眼前。
再普通不過的石頭。不規則的菱形橫斷面,兩米多高,兩柱相距約18米。走近靠近石湖一側的石柱子,上下仔細打量,石柱上沒有任何文字或圖案,只是石頭的天然紋理和坑點。背陰的一面,長有一層淺色的青苔,大概天氣乾旱,青苔不含一絲水分,摸上去能清晰地觸到堅硬的邊緣。
另一根柱子高度、形狀、構造均相似。
兩根石柱子從何而來呢?“你看瀑布的斷崖上,缺口的地方是不是跟石柱子相合?”卜常益推斷,石柱子可能是當時的先民從瀑布斷崖上鑿下來的。石崖缺口處,石柱子的形狀與材質似乎都可暗合。
卜常益提到,這兩根古石柱據考證為青銅時代遺物,堪稱史前的華表,遠古先民的圖騰。青銅時代正是父系社會文明鼎盛時期,有考古資料表明,目前在岫巖地區發現的青銅文化遺址已有二三十處之多。這足以表明,四五千年前,已有大量先民在此居住活動。穿越千古時空,我們可以確信,這裡應當是遠古先民群體聯歡用來宗教祭祀的重要場所。還有很多人相信,這兩根古老神秘的石柱和萬古長流的瀑布,正是先民們祈求衣食豐足,生命繁衍,族群興旺的神聖象徵。
卜常益告訴記者,石柱子在1982年被確立為縣文物保護單位以來,岫巖就制定了專門針對石柱子的保護措施:設立檔案,派專人看護。今年72歲的董桂華老人從四十多歲就開始看護石柱子,是石柱子的第一位守護神。近兩年,董桂華患上了青光眼,視力完全損壞,由他的老伴代為看管。
回程路上,董桂華家對我們來說是必停的一站。
夕陽下,兩位老人正坐在路邊的大石頭上有一句沒一句地閒聊。卜常益走到其中一位面容清瘦的老人身邊:“眼睛還不行嗎?聽不聽得出我是誰?”“嗯,是以前見過的。”老人站起身,“是博物館的同志吧?是卜兄弟!”人家說耳聰目明,董桂華老人只剩下一樣本事,卻更令人嘆服。
石柱子的故事,老人記了一輩子。
“我記事時就知道這倆石柱子,老人都傳這是個記號,底下肯定埋的什麼東西。”就在老人看護石柱子時,也有不少人打過石柱子的主意。“踅摸踅摸有沒有寶物,金銀珠寶啥的。”有人想摳,想挖,但總是沒動成。最大的“收穫”不過是有人在附近撿到倆銅大錢。
董桂華的女兒順口說了句村里流傳的俗語:南山坡,北山坡,金子銀子十大鍋。還有人說“石里一挖”,但卻說不清是“十”還是“石”,是“挖”還是“窪”——“反正,就是說俺們這塊兒地方有寶就是了。”
這些傳聞,都讓石柱子罩上了層神秘色彩。
“你看這倆柱子沒什麼特點,但是上山的人下來,還都願意往跟前站一站,端詳端詳……”老人失明了,而石柱子卻是心裡的寶貝,一點沒有失了色彩。
遠隔幾千年的相遇,石柱無語,只留給後人面對歷史的莊嚴。

青銅文化探尋

1982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岫巖朝陽鄉石湖村,兩根石柱子被發現。經鑑定,這兩根石湖石柱子為青銅器時代文物。如今,兩根柱子依舊挺立於青山碧湖間,數千載風雨,巋然不動。
62歲的卜常益已從岫巖滿族自治縣博物館退休,似乎理應告別了文物勘探、文物管理工作,但生活卻不比以前清閒。就像這一次,記者前去探訪朝陽鄉石湖村的石柱子,他是最合適的嚮導。
從縣博物館到石柱子所在的石湖村,還有四十多公里的山路。路上,有關石柱子的話題一直沒有停過。
養在深山終被識
事情緣起於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間是1982年。
當時丹東市統一組織了文物部門普查隊,各個鄉鎮的文化站站長負責,逐個鄉、村去普查。這一查,收穫驚人。岫巖全縣發現了三百來處古蹟、古遺址,最遠的是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
朝陽鄉石湖村的兩根石柱子,正是在26年前的這次文物普查中發現的。
“石柱子有什麼特別之處?”“兩根大概都兩米多高,相距18米,菱形斷面。”由於工作關係,卜常益對兩根石柱子熟悉至極。
石柱石柱
聽上去非常普通。石柱周圍地面也無任何其他參照物。從何推斷石柱的歷史呢?
卜常益說,石柱柱體上沒有任何文字或圖案,從石頭本身確實看不出年代。但石柱子產生於距今4000多年前的史前青銅器時代卻已成定論。“1982年省里派出一位專門負責遼東片的考古隊隊長,他確認石柱子是青銅器時代的文物。”卜常益回憶,這位專家是參考了省內另一處古遺址而下的結論。這樣的石柱子,省內總共才發現兩處,朝陽鄉石湖村的石柱子即為其一。另一處的古遺址保存更完整,可以確認其年代為青銅器時代。岫巖的這一處石柱子與之具有非常相近的特徵,因此也可以推斷出它具有四千餘年的悠久歷史。“可惜,那位專家已經不在世了。”卜常益說。

東北第一瀑

還未到達石湖村,已經遇見了太多的驚喜。想到文化普查中發現的三百餘處古蹟,不禁為這方土地稱奇:到底有多少的歷史沉澱於此?又有多少玄奇的傳說在此上演?
在岫巖山區行車,最易體會到峰迴路轉的意味。盤山道驚險崎嶇,但轉眼即是賞心悅目。路邊淺粉深粉的波斯菊,河邊洗衣的婦人,岸邊肥而白的鴨子,時間似乎靜止了。
“到了,到了!”卜常益老師指著車窗外的小橋,“過橋就是石湖石柱子了。”
這裡是朝陽鄉石湖村,哨子河中游。神奇靈秀的石湖瀑布正在眼前,或許沒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氣勢,但那種靈秀和清涼卻讓人如此舒服。
石湖瀑布上源匯集岱王廟高山盆地一帶東、西兩溝之水,流入石湖溝頂端的崖口處,驟然從高崖之上傾瀉而下,形成了一道仿佛自天而降的瀑布。直落崖下深潭以後,繼續在深谷中七彎八拐,奔流而下,每遇陡崖斷壁則又形成一瀑一潭,如此反覆,上下串連,形成一個奇特的梯級式瀑布群。我們離瀑布僅數米之遙,嘩嘩的落水聲如此真切。而石湖,更是近在腳下。瀑布的水流下來,聚集在凹形地平面,形成清澈見底的石湖。石湖不深,碧水澄清。
東北第一瀑全景東北第一瀑全景
“往山上爬,居高臨下看,可以看到石湖有7個窩,當地村民叫‘石鍋’。”卜常益說。
“是9個窩。”石湖邊正有一家人,男主人聽到卜常益與記者對話,就插了一句。以為這一家子是遊客,一問,才知他們是本地人,經常到這裡玩。
“從這兒到水庫一共7個石鍋,加上不太周正的,就是9個了。”這位村民告訴我們。
石湖瀑與潭高下錯落,首與尾遙相回響,總長達500多米,總落差達137米,堪稱自然天成的“七疊連環瀑”。遊人自山下沿溪谷上行,但見瀑流紛飛,水聲滿谷。
據一些曾到當地實際考察過的專家確認,岫巖朝陽石湖瀑布之多,流程之長,水量之大,景觀之奇,實屬罕見,可稱“東北第一瀑”。尤其是當年在建設石湖電站時,又在瀑布上游築起了兩道欄水壩,形成了一處面積達數萬平方米的高山人工湖,此後瀑布水源更加豐沛,創造了人工與天然相結合的新奇景觀。
石湖瀑布四周,依然是滿眼綠意的山林。卜常益指給記者,這裡北依清涼山,東臨鳳凰城,山水皆美。
前來石湖遊玩的一家人又告訴我們一個有趣的信息:“這裡滿山都是核桃秋!”“核桃秋”三字的正確寫法,幾位農人也叫不準,但他們知道,這是一種樹皮可以入藥的植物,有解毒去火之功效。“現在國家保護這種植物,俺們冬天上山劈柴禾,看到它都要讓出來,要是砍了手指頭粗的核桃秋,就罰款50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