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宮

望仙宮

望仙宮位於陝西武功縣小村鎮的下雷村北約200米處的土崖上,處於渭河二級階地和一級階地交接處,又叫燒台庵,或者燒香台

碑文載:平望終南山色,俯臨渭水瀑聲,通乎樓台。幽間遼夏,不可具狀,宮內殿宇,盤盤圍圍。為武邑勝地。

現存元三清殿、明玉皇閣、明古鐘、清文昌宮,清《重修望仙宮》碑,以及高十多米的,有近300年樹齡的古藤,至於柱礎、門墩、老磚和古瓦,俯拾皆是。望仙宮現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望仙宮
  • 外文名:Wangxian Palace
  • 位於:陝西武功縣小村鎮下雷村
  • 又叫:燒台庵,或者燒香台
  • 出處:《重修望仙宮》
  • 文物等級: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碑文記載,歷史淵源,內部建築,玉皇閣,三清殿,七星殿,百年古藤,

碑文記載

清光緒年間,本縣專員雷際泰撰文立碑。碑文載曰:
“望仙宮者為老君之行宮,實武邑之勝地也。
平望終南山色,映其戶牖;俯臨渭水瀑聲,通乎樓台。
幽間遼夏,不可具狀,宮內殿宇,盤盤圍圍。
創始不復記憶,惟老君台傳紫氣之後,為關中說經之處。”

歷史淵源

關於“望仙宮”一名的來歷,一說是唐太宗在此曾與顯聖的老子談經論道,後李耳騰空而走,李世民望仙遠去;一說是漢武帝來此敬求靈丹妙藥,期望長生不老,老子賜藥後升空,漢武帝舉目仰望老子離去,故而隨名“望仙宮”。
望仙宮望仙宮
望仙宮始建於春秋時期,興盛於五代十六國,相傳老子李耳曾經在這裡講過經,也是老子的行宮之一。
明、清以前,此(燒香)台在顯義(揚)里,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碑載:“與(周至)樓觀台為上下院”,創建年月無考。
明朝狀元康海在《武功縣誌》中說“嘉慶年間,道教弘揚關中三台。樓觀台為上院,燒香台則為下院”,足見在明朝時,望仙宮的名聲和規模應該很大,不然怎么能和樓觀台並駕齊驅。
雖曾多次修復建設,但歷經滄桑,明末兵燹頓作,棟樑皆成灰燼。
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修。此處地形北高南底,七星殿、三清殿、庫管、玉皇閣、文昌宮、雷神殿、老子說經台,山門朝南,錯落別致,一目了然。進宮道路筆直而起伏,從下而望,猶如一條巨龍。清光緒十四年進士武功知縣張世英和農民書法家雷繼泰二人共書“其道猶龍”,一語雙關的四個歐體大字牌匾一面,懸掛在三清殿頂端。
後因兵荒馬亂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壞,現僅剩兩層樓閣式玉皇閣、三清殿、七星殿,殿內八卦懸頂,四面飛檐,雕樑畫棟,牆壁繪畫,依稀可見。
1981年望仙宮被武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省文物局撥款對望仙宮三清殿進行了大落架維修。

內部建築

玉皇閣

1958年文物普查時,玉皇閣建在磚砌高台上,面闊與進深相同,俱為一間,歇山頂,無斗拱,房檐下木柱12根,閣下磚券成洞。登上玉皇閣,北看莽山蒼蒼,南視渭水滔滔,四望麥浪滾滾,令人心曠神怡。
望仙宮

三清殿

三清殿建於明初,設定顯義(揚)里社學。1958年面闊仍三間,無昂、無斗拱,柱20根,屋脊殘損。現有住持2人,占地7.5畝。三清殿裡面供奉的是老子李耳,即民間傳說的太上老君。據史書記載,此殿建於元朝,明清多次修葺,雖然殘破但基本保存完好。殿脊上走獸高大、精美、恢弘複雜,灰瓦上青苔漫漫,古色古香;特別是挑起高檐的十二根木柱,油漆剝落,依舊歸然挺立,更具歷史神韻。
望仙宮

七星殿

三清殿後是七星殿,建於清末民初,風雨飄搖百年。
三清殿的東側,在翠竹掩映之中,一個小巧玲瓏的木質鐘樓翹然而立。中間掛著一口古鐘,高一米半,口徑近六十公分。據銘文來判斷,是明朝的遺物,此鐘雖歷經數百年,而依然保存完好,特別是能躲過,“大煉鋼鐵”的一劫,可以說是不幸中的萬幸了。此中上面銘文清晰、完整,對於研究望仙宮以及道教的歷史,很有價值和意義。

百年古藤

七星殿的右後側有一個10平方米左右的大花壇,一棵古藤樹拔地而起,足有十五米高,碗口粗細,依附在一棵松樹上,低頭默默,古藤的枝幹東西橫臥近五米,時出時入,紮根土中顯得盤根錯節,遒勁有力。據道長講,此藤樹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這在周圍並不多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