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格漢斯細胞

朗格漢斯細胞(LC)來源於骨髓和脾臟,以後遷移到皮膚內,主要分布於表皮中上部,在表皮棘細胞之間,亦可見於真皮、口腔黏膜、食管、淋巴結、胸腺及脾臟等處。它有樹枝樣的突起伸向鄰近表皮的角質形成細胞之間,上可以到達顆粒層,下可以至表皮和真皮交界的部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朗格漢斯細胞
  • 外文名:Langerhans cell
  • 形態特點:不含角蛋白絲及黑素小體
形態特點,臨床意義,

形態特點

電鏡下朗格罕斯細胞不含角蛋白絲及黑素小體,無橋粒結構,最重要的特點是胞質中有特徵性的Birbeck顆粒(又稱朗格罕斯顆粒)。細胞呈現代謝活躍的細胞結構特點,如胞核呈分葉狀或彎曲,有較多的線粒體、發達的高爾基複合體、內質網,並有溶酶體。細胞有吞噬作用,但吞噬能力比巨噬細胞弱。
以2 000倍左右的條件觀察,由於胞質中無角蛋白絲而顯透明,與黑素細胞一樣較易發現,但朗格罕斯細胞位於表皮中上部的棘細胞之間。以20 000倍以上的條件觀察即可發現Birbeck顆粒。Birbeck顆粒多位於胞核凹陷附近的胞質內,長約150~300nm,寬約40 nm,呈桿狀,中央有一細絲,其上有約6 nm的周期性橫紋,有時可見桿的一端有突出的球形泡,呈現網球拍樣的結構。目前認為Birbeck顆粒是朗格罕斯細胞吞噬外來抗原時胞質膜內陷形成,是一種消化細胞外物質的吞噬體或抗原貯存形式。

臨床意義

朗格漢斯細胞的表面標誌與巨噬細胞頗相似,故朗格漢斯細胞是皮膚的抗原呈遞細胞,能識別、結合和處理侵入皮膚的抗原,並把抗原傳送給T細胞,是皮膚免疫功能的重要細胞。在接觸性過敏、抗病毒感染、排斥異體移植組織及對表皮癌變細胞的免疫監視中發揮重要作用。已證實此種細胞在皮膚遲發性超敏反應中起重要作用。有人認為它與激素的代謝有關,可活化固醇類使之轉變為維生素D類物質。
朗格漢斯細胞並不長期固定在表皮內,而是處在不斷更新之中。攜帶抗原的朗格漢斯細胞進入淋巴管後即轉變為面紗細胞,後者進入局部淋巴結的胸腺依賴區後變成交錯突細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