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化學品

有毒化學品

通過其對生命過程的化學作用而能夠對人類或動物造成死亡、暫時失能或永久傷害的任何化學品。其中包括所有這類化學品,無論其來源或其生產方法如何,也無論其是否在設施中、彈藥中或其他地方生產出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毒化學品
  • 外文名:toxic chemical
  • 釋義:暫時失能或永久傷害的任何化學品
  • 爆炸特點: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爆炸
  • 事故危害:伴隨發熱、發光、壓力上升
概念,內容,發展歷史,種類,侵入人體的途徑,爆炸特點,事故危害,影響,

概念

有毒化學品是指進人環境後通過環境蓄積、生物累積、生物轉化或化學反應等方式損害健康和環境,或者通過接觸對人體具有嚴重危害和具有潛在危險的化學品。

內容

有毒化學品是有機化學實驗接觸的化學藥品,少數是劇毒藥品,使用時必須十分小心。有的藥品長期接觸或接觸過多,會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發展歷史

隨著社會的發展,化學品的套用越來越廣泛,生產及使用量也隨之增加,因而生活於現代社會的人類都有可能通過不同途徑,不同程度地接觸到各種化學物質,尤其是化學品作業場所的工人接觸化學品的機會將會更多。化學品對健康的影響從輕微的皮疹到一些急性、慢性傷害甚至癌症,危害更嚴重的是一些引人注目的化學災害性事故。
毒性就是化學因素對生物系統的生理功能的有宵效應。毒性是一個相對的術語,它規定每一種類型有害化學物質對人的危險程度。由於毒性是對人的機體損害,故它只是對人員構成危險,而不是對設備。如果少量的某種材料能對一般的正常成年人造成傷害的後果,就認為這種材料是有毒的。這一定義明確不考慮個人對一種特定物質(過敏源)的特殊的、非普遍性易感性(過敏症)的可能性。如果少量的某種物質不傷害一般人但對某些人有不良影響,就認為這種物質是過敏源。這種少數人的過敏反應對每一種普遍的物質都有過發生過敏的報告。過敏反應不僅對消費品的製造者是一個實際問題,並且也使得很難準確地確定究竟多少劑量的毒性物質能對正常的成年人造成傷害。
1976年,潛在有毒化學品國際登記中心在瑞士日內瓦創立.其主要功能是收集、儲存和傳播關於化學品的數據,以及管理一個全球信息交換網路。聯合國環境署潛在有毒化學品國際登記資料庫(International Register of Potentially Toxic Chemicals,IRPTC)是世界上著名的有毒化學品信息資料庫,收集的信息類型主要包括與化學品行為有關的信息和化學品管理信息。
關於化學品行為的信息來自多種途徑,如國內和國際研究機構、企業、大學、私人資料庫、圖書館、學術團體、科學期刊和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署等聯合國機構(IPCS),化學品管理信息大多由IRPTC的各國代理提供。
完整的IRPTC檔案包括:a.立法資料庫;b.哺乳動物和特殊毒性研究;c.環境中的化學、生物動力學和生物效應;d.環境歸趨和進人環境的途徑;e.標誌、產最、工藝和廢棄物。
IRPTC網路成員指定為中心單位之外的參加者,包括政府指定的國家代理、國家和國際研究機構、國家科學院、工業研究中心和專業研究機構。由於IRPTC資料庫的成功運行,一些國家開始創建潛在有毒化學品國家登記資料庫(NRPTC),它們將與IRPTC系統完全配套。IRPTC資料庫構造合理,能為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資料庫系統提供合理的樣板。更重要的是,它給國際杜會提供了一致的數據交換程式。
對於正常人而言,有毒物質允許劑缺的確定還有其他有影響的因素,即毒物劑量的大小和持續(暴露)時間,毒物是否是積累性的,吸收率,溫度,進人身體的途徑,受影響的人的身體狀況等。一般的,毒性吸收率越高和溫度越高,損害發作越快。然而要預測一種特定物質對一個特定的人的確切毒性水平,則是極為困難的。

種類

(1)有毒氣體
溴、氯、氟、氰氫酸、氟化氫、溴化氫、氯化氫、二氧化硫、硫化氫、光氣、氨、一氧化碳等均為窒息性刺激性氣體。在使用以上氣體或進行產生以上氣體的實驗時,必須在通風良好的通風櫥中進行,並設法裝配氣體吸收裝置以吸收有毒氣體,減少環境污染。如遇大量有害氣體逸至室內,應立即關閉氣體發生裝置,迅速停止實驗,關閉火源、電源,儘快離開現場。
(2)強酸和強鹼
硝酸、硫酸、鹽酸、氫氧化鈉、氮氧化鉀、氨水等均刺激皮膚,有腐蝕作用,會造成化學燒傷。吸入強酸煙霧會刺激呼吸道,使用時應倍加小心。
(3)無機化學藥品
①氰化物及氰氫酸,毒性極強,致毒作用極快,若空氣中氰化氫含量達萬分之三,數分鐘內即可致人死亡。
②汞,室溫下即能蒸發,毒性極強,能導致急性或慢性中毒。 使用時必須在通風櫥內進行,注意室內通風。如果不慎潑翻,可用水泵將其儘可能收集完全。無法收集的細粒,可用硫磺粉、鋅粉或三氯化鐵溶液清除。
③溴,液溴可致皮膚燒傷,其蒸氣刺激黏膜,甚至可使眼睛失明,使用時必須在通風櫥中進行;盛溴的玻璃瓶須密塞後放在金屬堆中,妥善存放,以免撞倒或打翻。如不慎潑翻或打破,應立即用細砂掩蓋;如皮膚灼傷應立即用稀乙醇沖洗或大量甘油按摩,然後塗上硼酸凡士林。
④金屬鈉、鉀,遇水即發生燃燒爆炸,使用時須小心。鈉、鉀應保存在煤油或液體石蠟中,裝入鐵罐中蓋好,放在乾燥處。不能放在紙上稱取,須放在煤油或液體石蠟中稱取。
⑤黃磷極毒,切不能用手直接取用,否則會引起嚴重持久燙傷。

侵入人體的途徑

對於正常人而言,有毒物質允許劑缺的確定還有其他有影響的因素,即毒物劑量的大小和持續(暴露)時間,毒物是否是積累性的,吸收率,溫度,進人身體的途徑,受影響的人的身體狀況等。一般的,毒性吸收率越高和溫度越高,損害發作越快。然而要預測一種特定物質對一個特定的人的確切毒性水平,則是極為困難的。
毒性材料按其對身體的有害效應的類型分為:影響全身的毒素、窒息劑和刺激劑。在每一類中按毒物的物理形成分類,即為顆粒狀物或液體。
全身性毒素即進人身體後造成生物性損害毒素。為方便起見,全身性毒素只指進人身體後由血液帶到它們所影響的內部器官的那些毒素;窒息劑包括那些干擾呼吸過程和送氧氣進入血液的那些物質;刺激劑是指那些在接觸點損害或毀壞人體組織的那些物質。如果吸人或咽下刺激劑,它將侵襲人體內部的軟組織。
有毒化學藥品可經呼吸道、皮膚和消化道進人人體體內,實驗時要採取不同措施有針對性地加以防護。
(1)由呼吸道侵入這是有毒化學藥品侵入人體最可能的途徑。有毒氣體或有毒物質蒸氣、煙、霧、粉塵通過人體呼吸道進人肺部,很快會通過肺泡壁進人血液,經血液循環而被運送到全身,產生急性或慢性全身中毒。通過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其在空氣中的濃度,濃度越高,吸收越快。故使用有毒化學藥品的實驗必須在通風櫥內進行,並時刻做到室內空氣流暢。
(2)由皮膚侵入有毒化學藥品經皮膚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較常見。毒物若沾染皮膚,它會通過皮膚滲透侵入人體,經血液循環而使人中毒。脂溶性有毒化學藥品,如硝基化合物、氨基化合物和有機磷等,易侵入體內,因為它們能溶解於皮膚表面的脂肪層。某些非脂溶性有毒化學藥品,如氰化物,也能從皮膚破裂處侵入人體。氰化鉀進 人血液能瞬間導致死亡。眼睛的角膜對化學藥品非常敏感。所以,在進行有機化學實驗時,注意勿使化學藥品直接接觸皮膚,手或皮膚有傷口時更須特別小心,必要時可戴手套或防護眼鏡。
(3)由消化道侵入有毒化學藥品經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於個人衛生習慣不良,手沽染的毒物隨著進食、飲水或吸菸等方式進入消化道。為防止中毒,任何化學藥品不得用口嘗味,嚴禁在實驗室進食,實驗結束後必須手。

爆炸特點

(1)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爆炸。在石化、化工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爆炸事故大多是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爆炸。可燃性物質從工藝裝置、設備管線、閥門等處泄漏出來,或者是空氣進入可燃氣體存在的設備管線內,遇到火源即可發生爆炸事故。
(2)粉塵爆炸。粉塵本身的理化性質(燃燒熱、氧化反應速度等)以及粉塵的顆粒大小、粉塵濃度都是粉塵爆炸的影響因素。水能抑制粉塵的懸浮性,因而降低了粉塵的爆炸性。
(3)蒸氣爆炸。處於過熱狀態的水、有機液體、液化氣體等,瞬間氣化而產生的爆炸現象,稱為蒸氣爆炸,又稱沸騰液體擴展為蒸氣爆炸。蒸氣爆炸不同於一般的爆炸,著火源不是蒸氣爆炸的必備條件,只要氣、液兩相的平衡遭到破壞就能引起蒸氣爆炸。

事故危害

爆炸通常伴隨發熱、發光、壓力上升、真空和電離等現象,具有很強的破壞作用。它與爆炸物的數量和性質、爆炸時的條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關。主要破壞形式有以下幾種:
(1)直接的破壞作用。機械設備、裝置、容器等爆炸後產生許多碎片,飛出後會在相當大的範圍內造成危害。一般碎片在100~500m內飛散。
(2)衝擊波的破壞作用。物質爆炸時,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以極高的速度膨脹,像活塞一樣擠壓周圍空氣,把爆炸反應釋放出的部分能量傳遞給壓縮的空氣層,空氣受衝擊而發生擾動,使其壓力、密度等產生突變,這種擾動在空氣中傳播就稱為衝擊波。衝擊波的傳播速度極快,在傳播過程中,可以對周圍環境中的機械設備和建築物產生破壞作用和使人員傷亡。衝擊波還可以在它的作用區域內產生震盪作用,使物體因震盪而鬆散,甚至破壞。衝擊波的破壞作用主要是由其波陣面上的超壓引起的。在爆炸中心附近,空氣衝擊波波陣面上的超壓可達幾個甚至十幾個大氣壓,在如此高的壓力作用下,建築物被摧毀,機械設備、管道等也會受到嚴重破壞。當衝擊波大面積作用於建築物時,波陣面超壓在20~30kPa內,就足以使大部分磚木結構建築物受到嚴重破壞。超壓在100kPa以上時,除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外,其餘部分將全部破壞。
(3)造成火災。爆炸發生後,爆炸氣體產物瞬間內擴散,對一般可燃物而言,不足以引起火災,而且衝擊波造成的爆炸風還有滅火作用。但爆炸時產生的高溫、高壓,建築物內遺留大量的熱或殘餘火苗,會把從破壞的設備內部不斷流出的可燃氣體、易燃或可燃液體的蒸氣點燃,也可能把其他易燃物點燃,引起火災。當盛裝易燃物的容器、管道發生爆炸時,爆炸拋出的易燃物有可能引起大面積火災,油罐、液化氣瓶爆破後最易發生這種情況。正在運行的燃燒設備或高溫的化工設備被破壞,其灼熱的碎片可能飛出,點燃附近的燃料或其他可燃物,引起火災。
(4)造成中毒和環境污染。在實際生產中,許多物質不僅可燃,而且有毒,發生爆炸事故時,會使大量有害物質外泄,造成人員中毒和環境污染。

影響

通過了解有毒化學品的基本知識,專業人士針對有毒化學品事故,能迅速地對可能產生危險的區域進行辨識,儘快地確定安全區域的範圍並告知有關人員進行疏散,並制定一序列防護方針。
研究人員對有毒化學品泄漏及其擴散規律進行簡要分析,根據其特點從搶險救援實戰的角度,探討了普通和特勤消防中隊在有毒化學品泄漏事故救援過程中承擔的不同任務,對如何發揮好第一出動力量在災害事故救援中的作用、加強普通消防中隊和特勤消防中隊的協同配合提出中肯的建議。
針對不同的有毒化學品及其排放情況與濃度組分擬,人們可選用物化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及生物處理法作為污染控制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