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城寨內村

月城寨內村

月城寨內村又稱月城村,別稱郭城鄉,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月城鎮中心,臨榕江北河,是傳統的魚米之鄉。地勢平坦。東至月南村、松山村,北至雙河村交界,西至西河村和德東村,南至棉洋村,與錫場鎮潭王村隔榕江北河相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月城村
  • 別名:寨內,郭城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潮汕地區
  • 電話區號:0663
  • 郵政區碼:515543
  • 地理位置:月城鎮中部
  • 人口:6200多人
  • 方言:潮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月城大峰祖廟
  • 機場:揭陽潮汕機場
  • 火車站:揭陽火車站
  • 車牌代碼:粵V
  • 高速:揭普高速
  • 民族:漢
  • 姓氏:隴西李氏
簡介,由來,始祖歷史,歷史故事,李氏分布,名勝景區,李氏介紹,

簡介

揭陸公路橫跨我村,鎮道英籃線貫穿全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全村分為一片、二片、三片、口圍四個社,現有人口6200多人,有港澳僑胞100多人,海外僑胞1000多人,主要分布在新加波、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是著名僑鄉,總面積約2000多畝地,村民以半工農為主,主要經濟支柱是廢品購銷和小型塑膠、五金加工,經濟較好。十年來,月城寨內村黨總支在上級黨政的正確領導下,著力推進經濟建設。村中大部分青壯年到珠三角地區務工或經商。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農業生產、手工業、外出務工、商業經營,全村共有400多家塑膠,五金加工廠場,廢塑膠的加工使寨內村成為揭陽及至粵東地區廢品購銷集散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月城寨內村著力於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路網水泥化,全村各主要路段均安裝了路燈。加大工作力度,搞好環境衛生。社會治安穩定,北河五十年一遇工程已基本完成,為投資置業者服下了定心丸。月城村各方面的發展將邁上新的台階。
全寨現存李氏宗祠有2座。一座為高芳公祠,始建於民國年代。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初解放時為磐東區人民政府辦公,後為月城寨內村國小辦學教室使用至2000年,現在仍作宗祠使用另外一座為東川公祠,始建於民國年代。重修於2002年,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初解放時為月城鄉鄉公所辦公(包裹寨內、月南),1974年為月城區政府月城中學辦學,至2000年歸還東川公祠重修建。現在仍作宗祠使用。現存私塾有建源之屋,始建於民國年代。月城大峰祖師公廟始建於1852年,重建於2014年。為十三鄉奉拜,主要活動有:成立大峰祖師仁德善學,成立大峰祖師慈善會,每年兩次扶貧慰問十三鄉貧困戶,弘揚中華美德。一年中參與祭祀活動有2萬多人次,具體時間農曆十月十九日,大峰祖師誕生日

由來

月城,既是村名,又是鎮名。它坐落在榕城西門外約7公里處,東接松山王村,西聯德橋下,南接棉洋村、北與象頭村和獅頭村對接、前臨揭河公路,背靠榕江北河,它的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秀美,村民安居樂業,經濟生活較好,歷來有“玉城”之稱。
月城村原是揭陽縣磐東公社的一個生產大隊(相當於行政村),是磐東西部的一個重要大村落。1975年,揭陽縣的行政區域有所變動,磐東公社一分為二,其西部的7個生產大隊另成為一個人民公社。公社的行政中心設於月城村,故稱“月城公社”。改革開放之初,撤公社改為區,後又改為鎮,現稱為“月城鎮”。
那么,月城這個鄉村,是從何而來的呢?它是從本鎮的寮東村遷來的
元朝致和元年(1328),寮東村(在本鎮西南部地方)李氏有一房系,因謀求向外發展而遷到月城這處地方,開始未建成村寨,只是零落而居。到了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8),已歷近百年的開發,經濟有較快的發展,人丁也興旺,覺得此處是個好地方。村民便謀求建立村寨,保證生活安全,於是聘請地師前來察看地理,地師見前面一灣清澈溪水,半月形圍繞,溪中形成了七處深潭,景致十分優雅,李氏族人便決定在此建立村寨。遵照地師所囑,村寨建成圓形,有似十五滿月,中建祖祠,坐北朝南,旁輔民宅,周築圓形寨牆,前對溪潭,取“七星伴月”之意義。寨牆與寨門,有如城堡,乃取名為“月城”。過去人們口頭上都稱為“郭城”,這是近音歪曲之故(潮汕地方,這種故意歪曲寨名現象不少)。從此,李氏便在月城繁衍發展,至今也近700年的歷史了,人口10000餘人,海外僑胞約2000人。現分成月城寨內、月南二個村委會、共六個村民小組。

始祖歷史

李涵江,字欽發,福建莆田縣茂林里人,南宋德(1275)中進士,欽任潮州府學教諭,主理潮州府,潮安、揭陽、潮陽等九縣學政,培育選拔國家英才,德才兼優盛名於世,桃李芬芳遍天下。及後同弟李建興、李月波由閩來潮,立籍揭陽,初創桂林龍尾塔兜,後遭元亂,移創磐東鄉(今月城寮東村),為寮東始祖。李建興時往海陽(今潮州)遊玩,後創仙溪院為始祖。李月波時往潮陽縣,創直浦都蘇洋鄉為始祖。
李涵江有四子:長子名龍、次子名隱、三子名昭、四子名惜。李龍創普寧下尾等三張;李隱創居磐東;李昭創居海豐芋瓠嶺;李惜創居普寧第三洋赤崗山鄉為始祖。
李涵江的第三世李玉,定居磐東鄉。有二子:東川、東齋,先後分居創立月城、月南、梅雲賚泮、錢坑鎮龍躍坑、磐東鎮浦東、溪墘、新亨大圍、普寧仙橋等村莊,遍居揭陽、揭西、普寧等地和海外東南亞各國,以至亞、歐、美、澳洲都有涵江的後代,現子孫有30多萬之眾。資料來源①參考謝鈞祥先生《李———感激木子形成的姓》。②參考莊義青先生《宋代的潮州》。③參考《饒平古今詩選》。④參考《李氏涵江公祖祠重修紀念冊》。

歷史故事

月城村屬平原地帶,以種水稻為主,村之西臨江處,有一小市集,人稱“郭城圩”,規模不大,但因周邊的許多村落(包括榕江對岸的潭王、潭蔡二大村),因距縣城較遠,附近也無什麼墟集,所以都來此做買賣,經濟頗為活躍。自成為公社行政中心後,工、交、財、貿、文、衛許多配套機關,都在此建立辦事機構,因此市場範圍擴大,市街商店集中固定,農村市鎮的市場便正式形成了。月城村因距縣城不遠,水陸交通又都十分便利,解放前,是國民政府揭陽縣的一個周邊重要地方,曾在這裡設定糧倉(地點在圩集內)。收繳周邊鄉村地稅稻穀(包括喬林鄉也來此繳交)暫時儲備於此,用時由大船於江中運走。抗日勝利後,共產黨的游擊隊在北山一帶頻繁活動,揭陽縣政府便派出一個連的地方部隊在月城駐守。營地設在村西南角新建的一座大祠堂里。因為祠堂埕頭南北有兩座二層高的瞭望台,登上其頂可望得很遠(舊時都是低矮平房),東望榕城,接應便利,西控南塘,監控游擊活動,南可扼制揭河公路,北可監視榕江來往船隻。所以,這連部隊,只派一個班守在糧倉里,其餘都駐在祠堂,以為高枕無憂,萬無一失。
民國卅七年(1948)春,農民缺糧,春荒嚴重,而國民政府的各個糧倉,都儲備著數萬擔稻穀。於是,中共潮揭豐邊武工隊,在地下黨組織的配合下,發動民眾,破倉搶糧,賑濟災民。農曆二月末,游擊隊聲東擊西頻頻在南塘山活動,有窺伺縣城之意,引起揭陽縣政府的緊張,調動各處部隊以固守縣城。這樣便分散對方勢力,也削弱月城防守力量。十多天過去了,全無其它動靜,縣政府鬆了一口氣,這段時間,武工隊在北片老區各鄉村暗中組織農民,每人備一擔空籮,於三月初的一個晚上,由農會幹部帶領,偷偷從西北角向月城方向移動。這時,南塘山至德橋頭一帶,燈火時現時滅,吸引了月城駐軍不時有電話往來,都報平安無事。月城地下黨組織。通過一些常與糧倉駐軍有交接者,於十點左右便騙開了倉門,控制守軍頭目,逼他在電話中不敢透露真相。糧倉打開後,民眾有秩序進入,無聲無息用竹籮裝稻穀,走出村外,一隊過了又一隊,連附近居民也沒發覺,駐紮在一里左右的軍隊,更聽不到什麼聲音,因為有電話正常往來,因此一心只注意西南方向,直至天將破曉,月城糧倉的稻穀,都已落入農民之家。武工隊一槍不響,一彈不發,直至隊伍撤退完畢,駐軍方才知道中計,但穀倉已經空空如也。
這智破月城糧倉的訊息,立即傳開,北山游擊隊的聲譽,更是家喻戶曉。
月城月城

李氏分布

李姓是潮汕第六大姓,約60萬人,在揭陽則有人口30.5萬人(2005),在各姓中排第5位,占揭陽人口的4.76%。
一、揭陽李氏單姓或主姓行政村
市區:梅雲內畔村,磐東浦東村、溪墘村。
揭東縣:月城月城村、月南村、寮東村,玉窖新寨村、橋頭村、東面村、半洋村、饒美村。
揭西縣:灰寨新圖村、新宮林村、溪背圩村、老宮林村、灰龍村、三壩村、東聯村、柑坑村、金星村,塔頭山寮村,棉湖厚埔村、上浦村,大溪新園村、新樓村、大園村、井美村。
惠來縣:隆江林溝村,溪西清平村,鰲江東岱村、新李村,東港渡頭村。
普寧市:流沙西趙厝寮村,大南山和美村,廣太山前村、石潭村,洪陽北村,赤崗赤崗山村,燎原大員村,梅塘內光村、內豐村,里湖富美村。
二、與他姓聚居行政村
市區:中山城北居委會,東興鳳潮村,溪南仁輝村,漁湖和美村。
揭東縣:玉湖石牌村,新亨碩榕村、碩聯村、仙美村、白石村、樓下村,錫場新置寨村,埔田老龍村、東寮村,玉窖居委會,炮台豐溪村。
揭西縣:南山新聯村、火炬村,灰寨灰圩居委會,大溪金星村、星光村。
惠來縣:惠城四香村、五福田村,仙庵下清村、西塘村、橋觀村、寧寨村,靖海西外村,周田頭徑村,華湖茶鋪村,神泉赤山村,東港百嶺村。
普寧市:流沙東鬥文村、華溪村,池尾上寮村、塘邊村,大南山圓山村、白馬村、錫坑村、茅坪村,占隴志古寮村,南徑龍門村,麒麟江頭村,南溪北溪村、新橋村,廣太交南村、交北村、綿遠村,洪陽新安村、烏犁村,赤崗居委會,大壩白坑村、上村,燎原夏地村、漁老村,梅塘泗坑村、石鳥村、塗洋村、內聯村、大東山村,里湖新松村、冷美村、七賢村、寨洋村,雲落崩坎村。

名勝景區

市區:石鼓裡古民居群(中山城北,市級文物保護點)。
揭東縣:騰龍寺(玉窖半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寮東李氏家廟。廣福禪寺
揭西縣:李氏九玉公祠(灰寨灰龍,古祠堂)。
普寧市:李春太石屋(大南山白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四師野戰醫院舊址(大南山錫坑,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寮東李氏家廟寮東李氏家廟
寮東李氏家廟寮東李氏家廟
李氏大祠堂李氏大祠堂
李氏祠堂李氏祠堂

李氏介紹

姓氏: 李 、 祖籍: 隴西、 祖宗: 利真、 郡望: 隴西郡、 分類: 以官為氏
李姓占大陸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人口超過9203萬人,在海外華人中占7分之1,海內外總人口超過1億,是世界第一大姓,中華第一大姓,李姓在國內分布極廣,以北方居多,在海外也遍及全世界。根據古資料顯示,李姓是嬴(ying)姓顓頊(zhuan xu)的後裔,先為理姓(大理石的理)。現在,已經成為中華第一大姓。
商朝末年因避難逃至今河南,在河南鹿邑(yi)縣定居。為了感激逃難時有木子(一種木本植物的果實)充飢及躲避殷紂王的追緝,改為李姓。李姓從商末到東周初的二百多年間一直居住在河南。東周時期李姓向甘肅、河北發展,西漢時期,李姓有一支遷往今山東境。大約從東漢開始,李姓陸續遷徙西南,分布於四川、廣西一帶。在唐朝以前李姓主要是在北方發展,在長江以南僅分布部分地區。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統治了將近300年,李姓作為“國姓”,最為顯貴。唐朝李家皇室子孫眾多,另外,凡有功於唐朝的人,均被賜與李姓,這樣大大擴充了李姓人口。經過唐朝的大發展之後,李姓開始南遷,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河南的李姓於唐高宗年間進入福建開闢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亂時,不少李姓因避戰亂遷往南方;第三次從唐末黃巢大起義到五代,因中原地區長期動亂,李姓自長安、河南等地方直接進入福建、廣東等地。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王稱帝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大成、西涼、涼、吳、魏 、唐、楚、後唐、南唐、大蜀、四夏和大順等政權。另外,李姓歷代人才輩出。春秋時有著名思想家、道家創始人李耳(老子);唐代有政治家李淵,李世民、大詩人李白、李賀、李商隱等;五代詞人李煜;北宋女詞人李清照,名將李顯忠;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文學家李夢陽、農民起義首領李自成。清代太平天國將領李開芳李秀成,戲曲理論家、作家李漁;近代有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地質學家李四光、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朴等等。海外居住的李姓也湧現了許多傑出人才。美籍華人李政道李元哲,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為當今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學家;祖籍廣東的李光耀曾任新加坡總理;現代華人首富廣東潮州人李嘉誠 大陸首富李河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副主席李源潮 功夫皇帝李小龍 李連杰 歌唱家李谷一 等等。
李小龍李小龍
月城寨內村
李世民李世民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華人首富李嘉誠華人首富李嘉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